[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84921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练习试卷 20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题1 心理2 眼一脑加工模型3 洛克4 概念驱动加工5 似动现象6 注意范围二、简答题7 简答心理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8 简述知觉研究的三种主要导向:假说考验说、直接知觉(刺激物说)、格式塔心理学。9 简述有关成功恐惧(fear 0f success)的心理学研究。10 什么是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 ?它们各自发展的基本轨迹是什么 ?11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12 简述有关能力结构的学说。13 简述关于脑功能的重要学说。14 说明感知觉与表象之间的关系。15 简述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16 简述三种心理物理法。三、论述题17 试述人本主

2、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价值理论的要点。18 简要说明内隐记忆的特点,你认为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重要意义?综合练习试卷 20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题1 【正确答案】 心理是个体一切精神活动的总称。与物质相对,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以及从潜意识到意识的具有不同程度觉知的各种心理现象。人类心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心理一般包括个体心理、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个体的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认识、情感或

3、意志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在一起的。【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眼脑加工模型是指由 JustCarpenter 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型,认为只要阅读者在大脑中对所读内容进行加工,那么眼睛就正在注视着这些大脑加工的内容。眼睛注视某一内容的时间,就代表了大脑加工该内容的时间。如果眼睛没有注视某一内容,那么大脑就没有对其进行加工。这个模型得到许多实验结果的支持:有关阅读时注视广度的研究表明,阅读者每一时刻的注视广度很小。一般平均在 23 个单词。这说明阅读者对位于注视点较远的词不能注视到,因此也就不能被大脑所加工。被加工的也正是注视到的内容。注视的持续时间随注视内容的难易及特点而变

4、化:组成单词的字母多,注视持续时间长;低频词比高频词的注视时间长;对句子中的关键词注视时间长;对句尾词的注视时间长等等。【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洛克是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他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 的观念和反思(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

5、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惟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惟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洛克还主张感官的性质可分为“主性质” 和“次性质”。【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概念驱动加工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概念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表征存储在记忆中的一般概念的网状材料结构,它由变量和属性构成,其控制结构即基本活动方式是自下而上的材料驱动加工和自上而下的概念驱动加工。概念驱动过程是由上而下的图式启动方式,指一个图式活动起来,并使它的一个或几个下一级的图式也活动起来。这些下一级图式的活动就是一种预测,

6、能由某一事物联想出与它直接相关的事物。【知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似动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问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常见的似动现象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等。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静止不动的,而浮云是运动的,可是,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似动现象可能与知觉的交互作用有关。【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注意范围又称“注意广度” ,它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多少的能力。视觉注意广度可用速示器测定。实验表明,在 01 秒内,成人一般能认清 89 个黑色圆点,46 个没有

7、联系的外文字母,34 个几何图形;34 个没有内在联系的单个汉字,56 个内容联系的汉字。注意范围的影响因素包括注意对象的特点以及主体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一般而言,注意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活动任务越简单,知识经验越丰富,注意广度就越大。注意广度的扩大,有助于个体在同样时间内输入更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知识模块】 综合二、简答题7 【正确答案】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 ,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表现出形形色色的主观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它们构成了人的

8、心理过程。通常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和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意志过程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心理过程不仅表现在人的物质活动中,而且也表现在人的交往活动中。【知识模块】 综

9、合8 【正确答案】 (1)假说考验说是指知觉过程中,知觉系统不断对刺激环境进行假设检验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通过反馈,对刺激物的一些属性进行分析,检验假设的正确性,最后发现一些有关的属性,排除无关的属性。(2)直接知觉(刺激物说)是指在外界刺激物作用下,人的知觉系统首先要对外界物体的明度差别、边界、线条等几何光学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以主观因式(个人的知识经验)作为参照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物体性质的推断,形成完整的知觉结构。(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

10、实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在研究成就动机的同时,成功恐惧的研究也在开展。1968 年,Homer 首先提出“ 成功恐惧 ”的概念。她认为成功恐惧是指个人对其行为获得成功结果的恐惧。由于预见到成功会产生使人恐惧的结果,所以以后在从事类似活动时,个体有可能放弃积极行动,改以消极应付行为。Homer 以主题统觉测验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女性的成就动机低于男性,男性多希望成功,而

11、女性则恐惧成功。这一结论在 20 世纪 70 年代曾引起很大争议。根据华南师大的一项研究表明,理科学生成就动机强于文科学生。这可能与文、理科的学科性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有关。理科学习要求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文科学习则更多地依赖于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对学生能力的挑战较理科为弱,对成就动机的激发作用也较弱。男生的成就动机强于女生,男生追求成功动机比女生强,避免失败动机比女生弱。在被试的成功恐惧中,家庭和学业恐惧占很大比重。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家庭、学业、事业恐惧负相关显著,避免失败的动机与人际、学业、事业恐惧正相关显著。【知识模块】 综合10

12、【正确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与霍恩(J L Horn)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按心智能力的功能差异,将人类智力划分为两种,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1)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流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人在 20 岁以后,流体能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 岁以后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流体能力属于人的基本能力,其个别差异受教育文化的影响比较少。(2)晶体智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与年龄变化没有密

13、切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 25 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这种智力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甚至有些人因知识经验的积累,晶体智力反而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1)气质是一种典型而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表现在情绪和行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及动力性方面。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有三种基本特征:强度、灵活性、均衡性;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构成人的四种气质。强而不平衡的类型。兴奋占优势叫胆汁质,一般表现为精力充沛,情感语言发生强烈、迅速而难以控制。强,平衡而灵活的类型叫多血质。活泼好动,情感发生迅速而不持久,动作敏捷。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类型叫黏液质。安静沉着

14、,情感发生慢,持久而不显露,动作迟缓而不大灵活。弱型。敏感、怯弱的类型叫抑郁质。体验丰富而内向,动作缓慢而无力。以上四种气质并没好坏之分。各种气质类型的青少年都可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气质是性格的基础和前提,性格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社会环境熏陶、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较稳定的心理特征。(2)人的气质类型总包含在性格结构里,性格体现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气质则使这种态度形成和表现带上不同的色彩。例如:同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性格,有的人表现为活泼热情,有的人则表现为沉着冷静。同样的气质可以成为积极的性格,也可成为消极的性格。例如胆汁质的人性急,在社会活动中可表现为勇敢、爽朗

15、、有进取心、也可表现为冒失,多血质的人灵活,在社会活动中可表现为活泼、机智、爱交际,也可表现为动摇、轻浮、不踏实、忽冷忽热;黏液质的人迟缓,可表现为镇定、刚毅、实干,也可表现为顽固、呆板、拖拉,抑郁质的人可表现为多虑、爱好思考,也可表现为怀疑心重、缺乏自信。(3)气质和性格都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气质与遗传关系密切,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固性,而气质在后天一定的生活条件及教育的影响下又是可变的。性格同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很大的可塑性。特别在未定型的青少年身上表现更为突出。青少年关心自己的气质和性格,学会控制和掌握自己的气质,按社会的要求塑造自己的性格,这是青少年自我修养的重要方面。应该有意识地发展自己

16、气质中积极的方面,克服消极的方面,如胆汁质的青少年应努力培养自己的自制力,多血质的应努力培养自己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克服困难的精神,黏液质的应努力克服动作迟缓拖拉的毛病,抑郁质的应克服自己多疑,缺乏自信等弱点。【知识模块】 综合12 【正确答案】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心理品质的复合,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能力的结构是指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这些成分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以及它们的地位。关于能力结构的学说主要有:(1)能力的因素说独立因素说该理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组成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的独立发展。但是,人们完成不同作业所得的成绩与能力有明显的相关,说明能力并不完全是独立的。二因素

17、说该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认为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因素 G 和特殊能力因素 S 构成。 G 因素是人的基本能力,是决定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S 因素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二因素说为研究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制定测验这些能力的手段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但是,该理论强调二因素的区别,将它们绝对对立起来,未看到它们的联系,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多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应用因素分析法提出的了构成能力的七种因素:词的理解力、言语流畅性、数字计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直觉的速度以及推理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结构论,也认为能力由七种因

18、素构成,即:言语智力、逻辑一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每一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2)能力结构理论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区分为三种维度,即智力活动的内容、智力操作和智力活动的产物。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和行为;智力操作即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智力活动的产物是运用智力操作得到的结果,包括单元、类别、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由于智力的三个维度及多种形式的不同组合,人的智力在理论上可分为:556=150 种。吉尔福特的智力

19、三维结构模型同时考虑了智力活动的内容、过程和产物,对智力测验起了重要作用。1971 年吉尔福特宣布,经过测验,已经证明了三维智力模型中的近百种能力。这一成就对智力测验的理论与实践,无疑是一巨大的鼓舞。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阜南提出,认为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智力的最高层是一般因素(G);第二层次分为两大因素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操作与机械方面的因素,叫大群因素;第三层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阜南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类似于生物分类学的分类系统,是对斯皮尔曼的能力二因素说的深化和细化。(3)能力的信息

20、加工理论智力三元理论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rnberg)研究了人的推理过程,特别是类比推理过程之后提出的。他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智力三元理论中,智力成分

21、亚理论是最早形成的,也是最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根据这种理论编制的能力测验,能测量出人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因而对深入了解能力的本质、促进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智力的 PASS 模型PASS 模型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之上。PASS 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PASS 模型是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上的。总之,上述各种理论从智力的不同角度和智力

22、的不同层次阐述了智力的特征,一些新的智力理论的出现,体现了脑科学对智力研究的影响。这说明人类对脑的秘密了解得越多,对智力的认识就可能越深入、越全面,因而对智力的发展和培养可能产生重要的意义。13 【正确答案】 脑功能的重要学说主要包括:(1)定位说脑功能的定位说开始于加尔赫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学。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1825 年,波伊劳德提出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由于人们都用右手书写、绘画,所以波伊劳德认为,对这些行为的控制可能在左半球。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加拿大医生潘非尔德用电刺激法研究额叶发现,记忆可能定位在额叶。(2)整体说19 世纪,弗罗伦斯依据切除鸡和鸽子脑的部分

23、的实验发现,认为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系,而与特定部位无关。实验中,如果所有皮层都被切除,那么各种智力活动都会丧失。如果有足够的组织被保留下来,所有的功能都会恢复。因此,他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20 世纪,拉什利采取脑毁损技术用白鼠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动物的习惯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与损伤的面积的大小有密切关系,由此引申了两条重要原理: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按照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按照总体活动原理,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伤面积的大小成反比,而与受损伤的部位无关。(3)机能系统说代表人物鲁利亚认为

24、,脑的一定部位的损伤,往往不是导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机能的丧失,而是引起某种综合征,即一系列的障碍。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和系统的机能定位。她把脑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的系统。第三机能系统是编制行为顺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也叫调节系统。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鲁利亚的研

25、究丰富和发展了脑功能的理论,引起了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4)机能模块说机能模块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组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机能模块说得到了认知神经科学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的支持。14 【正确答案】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知觉是按一定的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

26、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知觉过程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有规律的过程,并且具有某些特别的属性,这些规律和属性反映为知觉的组织性、恒常性、惯性(定势 ),它们保证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相对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

27、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表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因而具有新颖性。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表象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是,表象和知觉的形象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表象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

28、作客观事物一样。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用“心理旋转”的实验来说明。15 【正确答案】 环境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产前环境的影响胎儿在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现代科学的研究也证明,重视产前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许多研究发现,母亲怀孕的年龄影响到儿童智力的正常发展。产前环境的另一影响,是由母亲服药、患病等因素造成的。(2)早期经验的作用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据儿童身体发育的资料表明,人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的头四年内获得迅速发展,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

29、的作用,这已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由动物抚育大的孩子,能力发展明显落后,这已是大家熟知的事实。人们发现,孩子落入动物环境的时间越早,智力发展所受到的损害就越严重。这种孩子即使回到人类社会,也难以发展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在一些国家里,孩子进入育婴院后,因其教育条件很差,往往失去与成人进行社会交际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智力一般要比在正常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差些。某些实验研究表明,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孩子出生后,如果睡在有花纹的床单上,床上吊着会转动的音乐玩具,他们仰卧时,就能自由地观察这一切。那么,两星期后,他们就试着用手抓东西。而没有提供刺激的婴儿,这种动作要 5 个月时

30、才出现。研究还发现,缺乏母亲抚爱的婴儿,可能出现智力发展上的问题。有安全感的孩子喜欢探索环境,而探索环境正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16 【正确答案】 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系统心理物理法。(1)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和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基本的实验过程如下:在测定绝对阈限时,刺激系列分为递增和递减两种。递增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不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机选择;递减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到的物理刺激范围强度内,随

31、机选择。在实验时,每个刺激系列都从起点处沿递增或递减方向,依次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报告表示是否感觉到刺激,若被试感觉“说不准”,则要求其进行猜测。主试以“有”、“无”或“+”、“-”记录被试的反应。对于递增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有”,便停止实验;对于递减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无”,停止。(2)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true false method)、次数法(fre- quency method),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 5 7 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

32、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 50200 次。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时,则无须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时,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特别要注意的是,此法在实验之前需要选定刺激。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 95%。所选刺激的最小强度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不能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 5%。选定呈现刺激的范围之后,再在这个范围内取距离相等的刺激。(3)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 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

33、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平均差误法实验的实验程序相对其他两种传统心理物理法较为简单。基本实验程序如下:首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解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由于平均差误法要求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这种方法更能调动被试的实验积极性。在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被试开始调整比较刺激。按照比较刺激的初始值大于或小于标准刺激,被试的调节方向也就分为渐减和渐增两种。三、论述题17 【正确答案】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首创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三个基本假设: (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

34、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行)到复杂的 (如自我实现) 。(3) 当人的某二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他把人的需要按照从低向高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等。(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

35、具有内在的自尊心。(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18 【正确答案】 内隐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故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内隐记忆的特点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记忆,也没有有意识地去提取它,但它却在特定的作业中体现了出来。内隐记忆具有自动性、无意识性。个体在内隐记忆时,没有意识到提取这个环节,也没有意识到它所提取的内容是什么,而只是通过完成

36、某项任务才能证实他保有这种记忆。内隐记忆的意义在于它与外显记忆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内隐记忆不受加工深度、间隔时间、记忆负荷量、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1)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不影响内隐记忆的效果,但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2)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消退的速度较慢,而外显记忆的回忆量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逐渐减少。(3)内隐记忆不受记忆负荷量的影响,而外显记忆则不然,记忆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的规律适合于外显记忆,它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消退。(4)干扰因素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很少,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却很大。鉴于内隐记忆较外显记忆在加工深度、间隔时间、记忆负荷量、抗干扰等方面的优越性,研究内隐记忆的意义重大。研究内隐记忆不仅能扩充、丰富记忆研究的方向、技术和内容,而且使我们对人类记忆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