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4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84925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4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4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4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4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4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练习试卷 24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用毕生精力写成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的罗马历史学家是( )(A)塔西陀(B)波里比阿(C)李维(D)维吉尔2 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是在残酷战争条件下的非常措施 目的是集中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 是捍卫新生的苏俄政权的需要 是直接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A)(B) (C) (D)3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B)意大利保留了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C)意大利城市经济繁荣,聚集了众多

2、的博学之才(D)意大利的分裂状态使天主教会无法控制4 中国古代最大、也是最后一部类书是( )(A)四库全书(B) 永乐大典(C) 古今图书集成(D)性理大全4 庆历新政失败后,积贫积弱的局面一延其旧,改革议论不绝于朝野,神宗时任用王安石变法。回答问题:5 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时的身份是( )(A)宰相(B)参知政事(C)枢密使(D)地方官6 以“天变不足惧,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恤” 的三不足精神进行变法的是 ( )(A)王安(B)商鞅(C)北魏孝文帝(D)张居正7 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进士科专考( )(A)诗赋(B)经义和时务策(C)律令、断案(D)武学、律学8 王安石变法时

3、期,“ 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实施了( )(A)保马法(B)将兵法(C)保甲法(D)军队精简9 下列选项中,对曹魏的选官政策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才能和道德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B)选用了不少平民庶族出身的有才之士(C)曹丕继位后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D)打破了东汉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10 邓小平在文革后期主持工作期间,进行了全面整顿,其进行整顿的领域包括( )军队的整顿 工业的整顿 农业的整顿 文化教育的整顿(A)(B) (C) (D)10 1946 年,蒋介石被暂时的军事胜利冲昏头脑,召开了伪“国民大会” ,制订了伪“宪法”。据此回答问题:11 这次国

4、民大会被称为伪“国大” ,主要是因为( )(A)国民党一党包办(B)违背政协决议(C)民主党派拒绝参加(D)国民党建立了独裁统治12 这次会议的最大后果是( )(A)建立蒋介石的独裁统治(B)把内战合法化(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拒绝参加(D)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3 奥古斯都14 宪章运动15 杜鲁门16 至尊法案17 五刑18 南京条约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9 简述十字军东征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20 简述你对贞观之治的理解。综合练习试卷 24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直接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其余三项与战时共产主义的有关内容相符合。【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清朝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总结。古今图书集成六汇编,下辖 32 典,总计一万卷,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百科全书。考生应该能够准确地分清类书和丛书的区别。【知识模块】 综合【知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于历史的

6、细节知识的考查。熙宁二年,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设立变法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推行一系列的新法。【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宋朝统治者崇信“祖宗之法”不可变,由此可知提出“祖宗不可法”当由宋朝时人提出,进一步说是王安石为勉励宋神宗进行改革提出的。【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王安石关于教育的改革。王安石废除盛唐以来无用的诗赋和呆板的帖经、墨义,代以考试经义、时务策,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于王安石变法具体措施的实施效果的考查。保甲的目的在于逐步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

7、制。【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曹魏的选官制度主要是唯才是举,反对东汉时期把“门第”、“道德”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所以 A 项不正确。【知识模块】 综合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为了实施 1975 年的国民经济计划,邓小平根据毛泽东关于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明确提出,全国的工业、农业、商业、财贸、文教、科技、军队等各方面的工作都需要整顿。【知识模块】 综合【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国民党时期的政治状况。【知识模块】 综合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对于制宪国大召开的后果的考查。制宪国大召开后,在民众

8、的心目中,国民党及其政权开始失去社会的认同,处于极为严重的合法性危机中,所以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知识模块】 综合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3 【正确答案】 罗马皇帝,原名盖约.屋大维。公元前 43 年,与雷必达、安东尼结成后三头同盟。公元前 30 年战胜政敌安东尼,取得罗马政权后,先后获得执政官、保民官、大元帅等头衔,公元前 27 年被元老院奉为“奥古斯都” 的尊号。在位时期建立“元首政治 ”体制,是为罗马帝国之始。 “奥古斯都”一词后来成为帝王习用的称号。【试题解析】 对于人物的评价分析一直是名词解释中必不可少的,对于人物首先要正确定位,

9、然后简述其重要事迹。这一战争除了政治人物外,还有几个对古罗马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也很重要。【知识模块】 综合14 【正确答案】 英国无产阶级为实现人民宪章的革命运动。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伦敦工人协会成立后提出致国会的请愿书。1838 年,人民宪章公布,提出普选等六项政治要求。宪章运动大体可分为三派:“道义派”、“物质力量派”和中间分子。宪章运动出现过三次高潮,每次在请愿书上签名的都多达一百多万人。1848 年后转入低潮,至 1858 年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列宁认为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知识模块】 综合

10、15 【正确答案】 提出“ 冷战主义 ”即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侵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的一位美国总统,并着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作为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将原子弹投放到广岛和长崎两个军事目标城市,之后日本很快就投降了,见证了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对内实行“公平施政” 。在外交事务上,他扮演着极具影响力的领袖角色。提出杜鲁门主义,以国务卿冠名的马歇尔计划,大大刺激了蒙受战争之苦的西欧国家经济的复苏。1972 年逝世。【知识模块】 综合16 【正确答案】 1534 年 3 月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为加强王权,使教会成为封建统治的支柱,亨利八世改革教会。1533 年,他

11、公开和罗马教皇决裂,下令禁止向教延缴纳岁贡。1534 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 。内容是: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唯一的最高首脑,对一切宗教事务具有最高的权力,可以任命教会的各种教职,将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由国王来审判教徒,镇压“异端” ,改革教会,不承认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力。改革后的教会称为英国国教。国教成为都铎王朝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1559 年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重申这一法案。【知识模块】 综合17 【正确答案】 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奴隶制五刑包括墨,劓,剕,宫,大辟。即墨刑在额头上刻字涂墨,劓刑割鼻子,剕刑砍脚,宫刑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

12、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进入封建社会后,奴隶制肉刑开始逐渐被废除,封建五刑分别为笞、杖、徙、流、死,这标志着中国刑罚制度的重大进步。【知识模块】 综合18 【正确答案】 1842 年 8 月 29 日,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签订的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因是在南京下关海面签订,故称此名。主要内容: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中国赔款2100 万元;中国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需同英方议定。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战败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

13、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破坏,开始了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转变的“双向演化历程” 。【知识模块】 综合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9 【正确答案】 (1)原因: 11 世纪,由于城市的兴起和货币经济的发展,西欧封建主对商品和货币的需求越来越高,靠固定的封建地租收入已不能满足他们贪图享受的欲望。另外,当时封建主的遗产实行长子继承制,这必然造成许多没有继承土地财产的破落的骑士阶层,他们进攻寺院、劫掠商旅,不惜一切手段恢复其高贵的生活。加之西欧各国政治上并不统一,封建主割据一方,彼此征伐战乱不断。因此,西欧大小封建主企图扩大领地、增加收入、广置财富,是推动他们向东方侵略扩张的

14、根本原因。教会是这场侵略战争的组织者和发动者,教会在中世纪初期曾一度衰落,经过长时期复苏,11 世纪又进入高涨时期,在分裂割据的西欧,教会成为唯一有组织的政治力量。1054 年教会大分裂后,教皇的基本意图就是要统治东方教会,因此不惜诉诸武力,鼓励对拜占庭的军事进攻。意大利、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们为了打败他们的竞争对手,垄断与东方的贸易,也积极支持十字军东侵,并为之提供财力物力上的帮助。农民也是这场侵略战争的积极参与者,他们想通过这个机会逃脱封建剥削和压迫,摆脱农奴地位,到东方寻求新的生活出路。教皇还许诺凡参加十字军者可以获得免罪,灵魂得救,欠债者免还债务,农奴可以获得自由,并以获得丰厚的战利品

15、相诱惑。此外当时东方各国的复杂局势,为十字军东侵创造了客观条件。1055 年,阿拉伯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突厥人灭亡,1071 年塞尔柱人又打败拜占庭帝国,随后占领了几乎整个小亚,并做好了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准备。拜占庭帝国在同突厥塞尔柱帝国的战争中,一再失利,国土日蹙,处境窘迫,只得向教皇鸟尔班二世求援,拜占庭的困难处境为西欧侵略者提供了有利机遇。在西欧封建主有心要发动战争时,一些从耶路撒冷地区回到西欧的基督教徒大肆地编造谎言,蛊惑民众,说东方的穆斯林如何迫害基督教徒,破坏“圣地” ,号召人们去救援东部的基督教徒,解放圣地。(2)简单经过: 1095 年 11 月 26 日,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

16、的克勒芒城宣布组建十字军。翌年秋天,他们由欧洲出发,开始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此后又七次东征。在征伐过程中,十字军建立新国家,强制原来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前三次东征都是基督教及西欧世俗封建主对异教的穆斯林发起的进攻,而 12021204 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进攻的目标却是信仰同一宗教的拜占庭。1204 年,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并在拜占庭故地上建立了一些十字军国家和封建领地,其中最大的是拉丁帝国。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教会权威的动摇,十字军战争的宗教狂热开始低落。此后的十字军的四次东征规模都比较小,且多以失败告终。1291 年,十字军丧失了最后一个据点,至此历时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

17、东征结束。(3)影响:十字军东征是中古时期的世界性战争。这次战争历史之长,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在整个历史上是空前的。十字军东征严重地阻碍了近东各国和拜占庭的社会发展,使这一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大量的社会财富或者被抢劫运走,或者被化为灰烬瓦砾。不仅使近东和拜占庭的人口减少,而且也使欧洲广大劳动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牺牲,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但是,对西欧来说,其积极的影响是巨大的。西欧封建统治者通过战争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极大地改善了西欧社会经济的状况,不仅克服了社会危机,并且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十字军把东方的许多产品和技术,如棉花、水稻、西

18、瓜、丝织、印染、制糖等传入西欧。由于封建主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封建剥削关系从劳役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另外,由于大批农民到了东方,劳动力的缺乏使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程度有所缓和,促进了农民地位的改变。在商业方面,这次东侵,削弱了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在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优势,而西欧商人地位的提高则促进了西欧商品货币的发展。东侵是西欧社会分裂的主要因素:一部分大封建主和好战的骑士在东方战死,这有利于西欧各国的政治统一。同时,也刺激了西欧城市的发展,从而导致议会君主制的产生和中央集权的出现。另外,由于东侵的失败,教会的影响、教皇的权威迅速下降,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产生了动摇,这对后来的宗教改革也起了积极作用

19、。这近两个世纪的征伐可以说是一次空前的东西方科学文化的大交流。东方大量先进文化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许多产品与技术传入西方,甚至东方人的生活方式也被引进,从而改进了西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十字军东侵对东欧也有重要的影响,东侵后,经君士坦丁堡,再经黑海到第聂伯河这条商路逐渐衰落,从而直接导致古代罗斯国家衰落的加快。【试题解析】 十字军东征历来是中世纪研究的一个重点。本题中十字军东征的影响考生可对其中几个方面具体来谈,例如:对教会的影响、对商业和城市兴起的影响等等。【知识模块】 综合20 【正确答案】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 年),封建统治比较稳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出现了民族融洽,社会

20、羿平的局面。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的比较好的时期,所以历史上把唐太宗贞观时期比较清明的统治誉为“贞观之治” 。(1)形成原因:隋末农民起义对统治者的打击,使唐太宗引以为戒,对贞观之治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唐太宗力革隋末弊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唐太宗善于用人,注意纳谏,其杰出的政治才能和相对开明的政治作风对于贞观之治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2)评价:所谓贞观之治,在更大程度上并不是说贞观时期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而是指那个时期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即使在唐朝贞观时期也不是最好的时期。贞观时期和谐的君臣关系也为后世津津乐道,成为后世模仿的榜样。贞观君臣政治思想趋于成熟,提出了“为君之道” 和“安人之道”等具有规律性的结论,极大地影响了后世。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在唐太宗晚年保守、猜忌的心态下,被复杂的权力斗争所取代。但是,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关系和统治政策的调整下,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势态。【试题解析】 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治世时期。题中要求是对于贞观之治的历史内涵的理解,所谓的历史内涵的理解,就是要从它的内容、表现、形成原因以及评价等方面来回答,答题时注意一定要全面,不可遗漏。【知识模块】 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