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练习试卷 30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简述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2 巴特勒法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教,政之本也;狱之末也” 表达董仲舒什么教育思想 ?4 略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意义。5 简述现代欧美的重要教育思潮(或流派)。6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哪些主要的教学原则?二、论述题7 试对外国教育史上倡导内发论、外铄论及活动发展论(主客体相互作用论)的教育家各列举一位代表,并分析其教育观的异同。8 试论述大学由边缘化逐渐中心化的过程。9 请对二战以后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作一归纳,并对其中的两种教育思想流派进行简要评析。综合练习试卷 30 答案与解析一
2、、简答题1 【正确答案】 (1)培养“圣人”的理想人格,是朱熹从事道德教育的基本目的。其基本实现手段是“ 克己复礼 ”、“存天理,灭人欲”。(2)朱熹认为从事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为此他提出了立志、主敬、存养、省察等修养方法。(3)朱熹在长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总结了知行结合、循序渐进、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引导与防禁相结合等重要的道德教育原则。2 【正确答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要求改革英国教育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1944 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以巴特勒为主席的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法案,即巴特勒法案,又称1944 年教育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国家对教
3、育的控制和领导。废除 1899 年设立的只具有督导责任的教育委员会,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同时,设立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负责向教育部长提供咨询和建议。(2)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地方教育当局负责为本地区提供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初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幼儿园、幼儿学校和初等学校。小学生毕业后根据 11 岁考试结果,按成绩、能力和性向进入三类中等学校: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实行董事会制。(3)实施 5 至 15 岁的义务教育。父母有保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保证在册生正常上学的职责。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
4、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地方教育当局维持的中小学及受助或受控民办学校均须进行宗教教育。独立学校须在教育部注册、备案,并接受检查。地方教育当局须为学生提供医疗、午餐,向贫困儿童提供衣着,必要时提供膳宿,为缺陷儿童提供特殊教育。为接受继续教育和高度教育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为公立学校学生提供生活补助费,为少数考入收费学校的学生支付学费,为 5 岁以下儿童开设幼儿园或幼儿班,为未满 18 岁的离校青少年提供非全日制教育。通过巴特勒法案,英国一方面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地方教育管理体制,从而确立和完善了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相互合作的“ 伙伴关系”。通过这
5、一法案,建立起了比较符合英国文化教育传统和不同党派利益的教育领导体制。该法案提出了对所有学生提供免费享受中等教育的原则,使中等教育成为连接初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或高等教育的中间环节,消除了战前“双轨制”的初等教育体制,基本形成了现代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另一方面,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中等教育。这样可以提供更多合格的毕业生,明显推动了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改变了战前师资训练学院不受重视的现象,促进了师范教育的发展。法案还改进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财政体制,促进了公共教育经费的增长。【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 教,政之本也;狱之末也 ”是汉朝董仲舒在 春秋繁露中的论述,表达了他重视儒家学说,强
6、调儒家道德教育的思想。(1)“教,政之本也;狱之末也”中教即德教,是软的一手;狱即刑罚,是硬的一手。两手软硬兼施,本末并用、缺一不可,但又非平均用力,而是德主刑辅,共同服务于政,充当政的工具。(2)董仲舒强调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他几乎把一个国家的治乱兴废都归之于礼乐教化。他强调政治上首要的事情就是“德教” 。王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化。他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指出要用“三纲五常” 的封建道德,对人民加强思想统治,使他们自觉地听从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达到“变民风,化民俗” 、“万民正”的目的。他认为如果不在政治统治中强调教育的作用,民众就会为了追求利益,铤而走险,便会形成如同洪水一样的灾难。教育
7、就是要起到提防社会“奸邪” 的作用。【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即他们的教育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如下: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变化。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在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制约,另一
8、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2)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诞生,在教育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其意义表现在:它不以“抽象的人”而以现实的人,不从一般的社会而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去考察人的教育,从而对教育领域中的许多问题作出了科学的揭示和论述,使教育理论真正进入了科学教育学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有价
9、值的教育思想遗产,特别是对 19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科学的改造和变革。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以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着眼点,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 左” 、右倾机会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斗争。他们从教育同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关系的考察中,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及其职能,从实践的观点阐明了遗传因素、环境、教育和革命实践对人的发展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现代生产、现代科学与现代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析中,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学说,为揭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为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了科学的、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
10、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随着 20 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突飞猛进,新兴学科的兴起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在欧美国家中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流派。它们力图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的理论或实际问题做出各自的阐述,从而形成了空前活跃的教育思潮。就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来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被称为“现代教育派” 理论,包括实用主义教育、新教育和改造主义教育;另一类被称为“新传统教育派” 理论,包括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和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另外,不能归人上面两大类的教育理论也可称为一派,主要有结构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分析教育
11、哲学和人本化教育等。(1)“现代教育派”理论“现代教育派 ”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起产生,到 20 世纪 2030 年代盛行一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广泛流行,新教育思想则在西欧的一些国家影响很大。在20 世纪 50 年代,改造主义日益发展壮大,认为学校应当是改造社会的主要工具。它实际上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基础上做了一些修补。(2)“新传统教育派”理论“新传统教育派 ”理论是 20 世纪 30 年代末开始在美国流行起来的。它们以批判实用主义的姿态出现,认为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传授人类的文化遗产,主张严格的智力训练,要求注重基础学科,强调天才教育和教师权威。它在西欧也有较大发展,在20 世纪
12、50 年代后期逐渐在美国教育界取得优势。在“新传统教育派 ”理论中,由于所强调的方面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分支。要素主义坚持 19 世纪以来新人文主义教育和实科教育的传统,强调固有文化的价值、系统知识的灌输、智力的培养等。永恒主义教育则坚持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强调学习古典著作。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坚持中世纪以来的教会传统,强调把宗教教育放在第一位,设置神学课程,并加强教会对学校的控制。(3)20 世纪 60 年代起新出现的教育理论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它们试图把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使教育研究走科学化的道路。在具体观点上,它们有使“
13、现代教育 ”和“传统教育”理论互相接近和互相补充的趋势。这些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结构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和人本化教育。同时,作为纯理论哲学的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等哲学派别,对教育理论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夸美纽斯是 17 世纪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直观性原则他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强调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他强调教学中实际观察、使用图片模型、呈现直观教具的重要
14、作用。但他把直观知识和间接知识对立起来,又承认“神启” 的作用,有其局限性。(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他认为孩子们的求学欲望是由父母、教师、学校、所教的学科、教学的方法、国家的权威共同激发起来的。他认为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之前,必须使学生的心灵有所准备,使他们能接受这门学科。(3)巩固性原则他认为,不仅要使学生领会知识,牢牢地记住知识,还要学会应用知识。他认为理解性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因为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住。他还认为经常练习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办法。此外,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别人也是一种好方法。(4)量力性原则夸美纽斯从教育适应自然的理论出发,在教育史上初次提出了这个原则,这对后世的影响
15、很大。就其主张教学不可使学生负担过重,要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一方面击中了时弊,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对儿童有巨大的学习潜力却估计不足。(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他指出系统性原则要求教材的组织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把一个学科的知识排成一个整体。他认为教学的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学循序渐进,不要跳跃前进。教学应遵守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近及远等规则。夸美纽斯的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但存在着机械化、简单化的缺陷。【知识模块】 综合二、论述题7 【正确答案】 内发论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认为教育活动
16、就是从学生内心中引导出固有的知识;外铄论认为学生的知识经验的获得完全有赖于后天的教育活动,教育就是要把外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活动发展论认为教育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儿童在活动中把外在经验转化为可以为自身所理解和接受的内在经验的过程。外国教育史上内发论的代表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外铄论的代表是 17 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活动发展论的代表是瑞士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皮亚杰。(1)苏格拉底的教育观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在哲学上坚持唯心主义的观点,从而深刻影响着他的教育观。他在教育上主张内发论。他的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苏格拉底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
17、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苏格拉底实际上是把学习和教育过程看成一个内发的,而不是外烁的过程。他认为教育过程就是一个去回忆原有理念、知识的过程。苏格拉底从“ 认识你自己 ”的启蒙原则出发来论述自己的发展观和教育观。所谓认识自己在他看来,就要是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灵魂、有理性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论,苏格拉底确定教育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美德的人。他认为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在哲学家和教师帮助下,人们发现自己内心的知识真理以达到认识自己实现美德的过程。他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能动的过程。苏格拉底把学生看成能动的
18、个体。他认为学生的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领悟、修养和运用才能实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教师的重要任务就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情境,去不断启发诱导学生认识真理。苏格拉底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承担帮助者的角色,教师没有知识或者说教师不传授知识。苏格拉底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念的回忆的过程。他认为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启发性的方法去引出学生自己固有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是天赋的,已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学习就只能靠学生自己。苏格拉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 产婆术”。这种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
19、的看法,然后就对方的看法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用谈话的方法,帮助对方回忆知识,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就像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下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产婆术实际上是苏格拉底用于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苏格拉底把产婆术贯穿于自己全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2)洛克的教育观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他反
20、对“天赋观念” 论,而坚持“白板说”的外铄论。他的教育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洛克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根本没有什么天赋原则。他进而提出天赋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指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洛克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这和他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正是源于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这一“白板说” 的观点,洛克才不断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他认为教育的社会意义在于它关系到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但洛克更
21、注重的是教育对个人幸福、事业、前途的影响,这体现出他思想中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在教育目的方面,洛克认为一国之中绅士教育是最应该注意的。他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洛克注重贵族子弟的教育,主张把他们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干的事业家。这种人正是刚刚执政的英国资产阶级理想中的人。他们具有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言谈举止符合上流社会的要求,意志坚定,体格强壮,是一种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洛克通过对体育、德育和智育的论述来阐述他的绅士教育思想。他反对当时学校只重视古典知识的教学,忽视实际知识学习的情况,主张在家庭中实施绅士教育。在体育方面
22、,他认为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洛克希望每个绅士的身体必须适应一个事业家在对外开拓活动中可能遇到的艰苦环境,而当时贵族家庭对子女大多是娇生惯养的,因此洛克关于体育的具体意见虽然论及如何保养和运动,但更多的是针对娇生惯养的风气,强调生活各方面的“忍耐劳苦” ,诸如饮食简单、衣履单薄、睡硬板床、少用药物等。他认为身体强健的标准是能吃苦耐劳,而要吃苦耐劳必须从小养成、不能间断。在德育方面,洛克认为道德观念来自教育和生活环境,因而道德标准是随时代、民族风俗的不同而有差别的,从而否认了天赋概念和神的启示,这又深刻体现了他的“白板说”思想。他认为 “善行”就是能带来幸福和利益,能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他把德行
23、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地位。洛克把听从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看成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基础。在智育方面,洛克指出两点尤为重要:一是德行重于学问,二是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除了学习有用的知识之外,洛克认为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提高他们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孩子爱好知识、尊重知识,使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求知。在方法上,洛克还重视兴趣、直观、循序渐进以及好奇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3)皮亚杰的教育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和“认知结构学说”是一种活动发展论,体现了他把儿童发展看作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的思想。他的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皮亚杰的
24、 “发生认识论 ”是从发生学出发探讨人类个体发生发展规律的理论。皮亚杰认为认识发生于遗传提供的生理图式,即从感知觉运动的结构机制开始建构,依靠主客体的互相作用建构新的认识结构和能力。他指出认识的发生发展是已有结构和不断的建构两者互相促进的辩证发展过程。皮亚杰称这一理论为一种结构主义的发生认识论。“认知结构学说 ”则是皮亚杰论述认知结构的一种学说。他指出认知结构是个体通过各种认知活动形成的对于外界客观事物的特定及其互相关系的心理表征,即个体所具有的知识、经验。他认为认知结构是主体认知活动的产物,即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作用在于综合已存储的认知活动的结果,并在必要的时候根据结构内的知识,指导
25、新的认知活动,为新的认知活动提供参考,并以适当的形式将新信息纳人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扩充和丰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发生认识论”和“认知结构学说”,皮亚杰认为应按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他指出儿童的智力、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并与成人有本质的不同,教学目的、教材和教法都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结构和实际的智力水平,教给儿童的知识应是他们可能理解的知识。由此皮亚杰引申出一条“准备性“原则,主张教学应在儿童已有心理准备的状态下进行,教给儿童的知识不应超出其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强调教育必须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他指出儿童的认识能力不能从外部形成,儿童思维结构的变化是由内部决定的,教育就是要用最
26、合适的方法,在最合适的环境中去帮助儿童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皮亚杰强调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知识,进行创新,一切教育活动必须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这样才能激发儿童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使活动成为儿童主动获得知识的积极活动。皮亚杰指出儿童的实际活动在教育中应占优先地位。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直接、自发地参加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予以证实或否定。因此他很强调活动性,把活动原则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他还相应地提出了“发现法”和“冲突法”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是让儿童自己去 “发现”并接受教师希望他学习的东西,得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结论;冲突法要求贯彻适度新颖的原则,即注意冲
27、突的适当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激发儿童求知的欲望、动机、兴趣和意志。【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随着高等教育与产业界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等教育已经从社会的边缘逐步走向了社会大舞台的中心,高等教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相应地高等学校也越来越成为高深知识传播、生产、存储和应用的组织,成为社会的一种核心机构。有人把这种现象上升为理论,提出了“高等教育轴心论 ”。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理论。(1)大学地位的变化古代社会的大学。古代社会由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共同构成。在古代社会,大学都为统治阶级所垄断,是少数人的教育,以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才为教育目
28、的。古代社会的生产主要是凭借直接的生产经验和技艺,不是依靠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生产劳动者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古代大学教育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如中国古代的太学主要以儒家的经史之学为教育内容;而西方的大学则注重哲学、文法、修辞等科目的学习。近代社会的大学。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逐渐在西方社会占据了统治地位,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因此高等教育也要进行相应地改革,以适应资产阶级新的需要。近代高等教育扩大了受教育的人数,更加重视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自然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增添了职业教育因素,这些都使教育和生产发展
29、的关系日益密切,大学正逐步从社会边缘向社会大舞台的中心走来。现代社会的大学。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大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社会中的大学日益走向普及化、民主化,大学教育与社会生产相联系,随着现代社会进一步朝一体化方向发展。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产学合作;二是教育、生产和科学一体化。整个社会尤其是产业界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有力,市场需求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2)大学走向社会中心的内涵强调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逐步走向社会大舞台的中心,提出“高等教育轴心论” ,实质上是强调了教育作为最大的知识产业集团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30、方面的内容: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 轴心”。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核心因素在于知识的掌握、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阶层越来越成为起引导作用的社会集团。这里的知识阶层主要指那些专门从事知识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应用的知识分子集团。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是扩大高等教育机会,使尽可能多的人受到尽可能多的教育。要逐步实现教育的普及化、民主化。高等教育系统应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轴心机构。高等教育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出大批高质量和能满足生产需要的人才,一方面要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不断产生新的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应用研究,把科研成果尽快用于社会生产,为社会造福。总之,社
31、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满足着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信息社会的到来,大学已逐渐走到了社会的中心位置,成为政府培养人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所不可忽视的重要机构和力量。【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前,在西欧和美国的教育理论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 理论。随着 20 世纪西欧和美国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哲学思想的变化,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理论派别。这些教育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1)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主要派别和基本观点现代
32、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主要派别。就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来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被称为“现代教育派” 理论,包括实用主义教育、新教育和改造主义教育;另一类是被称为“新传统教育派” 理论,包括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和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此外,不能归入上面两大类的教育理论又成为一派,包括结构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和人本化教育。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现代教育派”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产生,20 世纪 2030 年代盛行一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广泛流行,新教育思想则在西欧的一些国家里影响很大。此后,随着实用主义教育受到指责和批评,在20 世纪
33、50 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最后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它特别强调教育对社会的责任,认为学校应当是改造社会的主要工具,提出通过教育创立新的社会秩序的主张。它实际上是实用主义教育的一个分支,只是在实用主义教育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补。“新传统教育派 ”理论是 20 世纪 30 年代末开始在美国流行起来的。其以批判实用主义教育的姿态出现,攻击实用主义教育造成了学生知识质量的降低和学校纪律的松弛,并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归咎于轻视和丢失千百年来的文化遗产。其主要特点是反对实用主义教育提出的“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和“ 儿童中心”等观点,认为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传授人类的文化遗产,主张严
34、格的智力训练,要求注重学科的学习,强调天才教育和教师的权威作用等。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它逐渐在美国教育界取得优势。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工作在西欧和美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在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它们以心理学为基础,试图进一步把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观点上,有使“现代教育” 和“传统教育”理论相互接近和相互补充的趋势。他们同时重视系统知识和科学方法、认知和情感、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作用。(2)两种有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流派改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
35、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 50 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教育思想。改造主义教育家自称是进步教育的真正继承者和亲密的盟友。改造主义教育也以实用主义教育的一个分支而著称。改造主义教育强调教育应以“改造社会” 为目标。其指出教育的职责就是要设计并实现一种理想社会,即具有美国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富裕的经济、发展的教育、繁荣的科学和艺术,并期望通过教育建立世界民主制度。改造主义教育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即要求学校运用民主方法,通过相互协作的教育,达到大多数人都能同意的“ 社会一致” 。其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指出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并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改
36、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在新的社会时期的继续,但同时,改造主义教育也批判了与它同一时期出现的要素主义教育和永恒主义教育,并吸取了它们所阐述的某些教育观点,具有折衷主义性质。在 20 世纪 50 年代,改造主义教育虽然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美国统治阶级所追求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治久安,而不是社会改造,因而改造主义在美国教育中始终未成气候。要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是 20 世纪 30 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而出现的。50 年代以后,要素主义教育在美国教育界逐步兴盛,并成为一种颇有势力和影响的教育思潮。其主张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 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主义教育家
37、要求美国普通中小学重新审查它们的课程计划,以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指出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认为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要素主义教育从它形成之初就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运动,针对美国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病,寻求解决问题和克服弊病的出路。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学校教育产生过很大影响,它们的一些理论和策略被采纳为国家的教育政策。但是,因为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因而受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从 70 年代起,要素主义教育逐渐失去其优势地位,但作为一种教育理论流派,仍有一定影响。【知识模块】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