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你认为暖色调的房间可以减少人的不良情绪,这是你的( )。(A)理论(B)实验设计(C)问题(D)假设2 如果你想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一个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实验过程及结果,可以看( )。(A)题目(B)摘要(C)引言(D)方法3 被试的个体差异是很多实验都会遇到的额外变量,完全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困扰的实验设计方法是( )。(A)组间设计(B)组内设计(C)混合设计(D)随机化设计4 一个朋友告诉你,他刚才做了心理学实验的被试:“真奇怪,我们做了一个问卷,看了一部电影,又做了同样的问卷。”从这些描述中,你
2、可以得出他是在( )。(A)后测控制组设计中的控制组中(B)后测控制组设计中的实验组中(C)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中(D)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中5 ( )实验设计采用循环法平衡实验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顺序、被试差异都作为自变量因素来处理。(A)拉丁方(B)随机区组(C)完全随机化(D)四组6 ( )最早运用反应时技术进行生理与心理指标的测量,为后来反应时方法的广泛应用做出了贡献。(A)缪勒(B)赫尔姆霍茨(C)贝塞尔(D)唐德斯7 开窗实验通过对( ) 的分析,可把每一种认知加工成分所经历的时间都比较直接地估计出来,因而它比反应时的相减法和相加因素法具有更明显的优点。(A
3、)心理旋转(B)反应强度(C)反应频率(D)反应组织8 反应时间随着信号在视野中的方向不同而有差异,刺激出现在什么方向时反应时最快,反应时最短?( )。(A)上(B)下(C)左(D)右9 差别阈限法是以绝对阈限为起点,以( )为测量单位构成量表。(A)神经量子(B)尺(C)韦伯比例(D)最小可觉差10 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继时呈现的,这时需要平衡的误差是( )。(A)空间误差(B)期望误差(C)动作误差(D)时间误差11 斯伯林的研究表明,图像记忆能够保持( )。(A)呈现的所有视觉信息(B)约 4 或 5 个项目(C)约 9 个项目(D)彩色信息12
4、由于作业收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限制,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受到的是( )。(A)资源限制(B)时间限制(C)材料限制(D)加工限制13 服装设计中要经常应用的是( )错觉。(A)月亮(B)缪勒莱尔(C)运动(D)似动二、多选题14 下列方法哪些是非实验的方法?( )(A)自然观察法(B)调查法(C)相关法(D)个案法15 下列研究中适宜使用非人类被试的实验有( )。(A)图形推理实验(B)损毁饱中枢以观察摄食情况的变化(C)学习能力在代际间的遗传(D)睡眠剥夺对记忆能力的影响16 拉丁方设计的主要作用是( )。(A)平衡试验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B)降低实验误差
5、(C)收集更多的实验数据(D)合理分配实验材料或者实验处理17 反应时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反应时的快慢常被作为衡量( )的指标。(A)动作稳定性(B)加工的自动化程度(C)概念的激活水平(D)注意需求量等18 关于反应时实验,论述不正确的有( )。(A)反应时实验中的因变量是反应速度或叫反应潜伏期(B)反应时实验通常需要进行速度和准确性的权衡(C)唐纳德提出了基本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加法反应时(D)开窗实验主要是用于准确地测量减法反应时19 心理物理学中建立等级量表的主要方法有( )。(A)数量估计法(B)对偶比较法(C)等级排列法(D)差别阈限法20 采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感觉阈限时,
6、容易产生的误差有( )。(A)习惯误差(B)疲劳误差(C)练习误差(D)空间误差21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A)单眼线索(B)视轴幅合(C)双眼视差(D)晶体调节三、简答题22 文献搜集的原则是什么?23 实验设计的内容和评价标准是什么?24 简述内隐记忆测验的主要方法。四、综合题25 试述影响反应时的各种因素。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实验
7、心理学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二、多选题14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B,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B,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8、 B,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A,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B,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B,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三、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1)在时间上应当从现在到过去,即采用倒查法。(2)搜集的范围、数量应当有所限制;(3)应搜集第一手资料而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4)应注意全面搜集代表各种观点,得出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结论的资料。(5)不但要搜集本领域内直接相关的资料,还应该注意跨学科、跨领域地去搜集资料。【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1)设计
9、内容。实验设计是在进行科学实验前所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它的目的在于找出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结论来检验解决问题的假设。心理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明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制定研究程序与选择研究环境;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每一个实验设计都必须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实验采用多少自变量;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处理水平;在各自变量和各处理水平中用相同的被试者,还是用不同的被试者?实验设计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情况将实验设计划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
10、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根据被试的选择方法将实验设计划分为大样本设计和小样本设计;根据自变量多少可以分为单因素和多因素设计;根据实验处理分配可以将实验设计分为组间设计、组内设计和混合设计。(2)实验设计的评价标准:使研究变量的效果最大化。心理实验中,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到实验处理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化,但影响因变量的有研究变量和额外变量。研究者的目的是研究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因此,研究者便需要选择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合理的被试分组、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分配以及实验处理的实施等,使研究变量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对额外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额外变量是影响实验结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一个好的实验谁就需要对
11、额外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实验误差变异最小化。对额外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排除系统因素和随机因素引起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使研究变量的效果最大化。充分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1)经典的测验方法。罗迪格等人归纳了 13 种内隐记忆测验的类型,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词干补笔和知觉辨认两大类。词干补笔。词干补笔是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测验时提供单字的头三个字母,让被试补写其余二或三个字母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单字。例如,jui_,填成juIce。补笔的另一种形式是残词补全,是让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缺一些字母的
12、缺笔字填上适当的字母成为有意义的单字(如一 ystery 填成 mystery)。虽然词干补全测量的是一些永久性的知识,但这些知识的提取也依赖于实验中发生的事件。以沃林顿和韦斯克朗茨对健忘症病人所做的实验为例。他们取 4 名健忘症病人为实验组,16 名没有脑损伤的病人为控制组,两组被试在学习单字后进行四项测验。两项为直接测量:自由回忆和再认;两项为间接测量:词干补笔和模糊字辨认。实验结果显示,健忘病人组在直接测量方法中成绩都比控制组差,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健忘症病人组在间接测量方法中成绩与控制组相比虽略有高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健忘症病人也能以一定方式保持语词的信息。但是当时人们解释为健忘症
13、病人不能从短时记忆中把词语传到长时记忆中然而,这种间接测量方法和直接测量方法的比较使用,显示了方法学上的优越性。知觉辨认。知觉辨认乃是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要求他在速示条件下(30 毫秒) 辨认学过的单字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字。通常的结果是,学过的单字辨认率显著高于未学过的。在词汇决策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系列单字,然后要求他对呈现的单字与无意义的字母串作出判断,通常反应时间是因变量。模糊字辨认是指在测验时呈现的单字的字母不大清楚,要求被试辨认什么字。将单字模糊呈现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是利用幻灯机投射焦距变化,焦点未集中时,屏幕上的投影是模糊不清的,由此造成模糊字。以雅各比对
14、正常人的实验为例。他让被试在三种条件下学习反义词。条件一为无上下文,被试看到“XXX冷” 而大声说出“冷”字,这里要求被试加工“冷” 字的字形。条件二为有上下文,被试看到“热一冷” 的目标字并大声读出 “冷”字,这是要求被试加工“冷”字的意义。条件三为产生条件,被试看到“热一?”,而要求被试说出“冷”字,这是条件一和二的结合,却要求被试既加工字形,也加工意义。三种条件下,被试的一半用直接测量方法测验一一即再认;另一半用间接测验即知觉辨认。实验结果发现,当用直接测量方法来测验时,产生条件下的击中概率最高,有上下文条件次之,无上下文条件最差;而用间接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此恰恰相反,表现为无上下文条
15、件下击中的概率最高,有上下文条件次之,产生条件最差。由此可知,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方法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正好相反。(2)非语词信息的内隐测验。这类内隐测验要考察内隐记忆测验触及的底层记忆系统以及非语言信息的启动效应。这些非语言信息包括图片、形状和面孔等,对于非言语信息,又可分为熟悉和新异两种。熟悉的非言语信息的内隐测验。这种类型的内隐记忆研究中,首先呈现图片或线条画给被试,这些图片或线条画都是熟悉的三维物体的二维特征,或者是有生命的,如狗和牛;或是无生命的,如桌子或汽车。测验时,要求被试识别知觉上已不完全的刺激,比如不完全的残图或简短呈现的物体的图片等非言语项目。以残图范式来说明。实验时最初呈
16、现的是最不完全的形式,接下来逐渐呈现稍微完好一点的图片,直到被试能够识别。在 1 小时或 2 小时间隔后,呈现新、旧残图,结果表明,年龄越小的儿童比年龄大的和成年人在达到识别时,需要更多的尝试,启动效应用第二次呈现的识别成绩与第一次呈现的识别成绩的比例来表示。比例分析表明存在显著的启动效应,重要的是,在启动效应的大小上没有年龄效应。分析实验的结果,年龄变量的控制导致了内隐测验和外显测验的分离,外显测验上存在着年龄效应而内隐测验则没有。如果两类测验触及的是同样的记忆系统,那么就应该表现出相同的结果而不是出现分离,因此,实验性分离支持着一种新的记忆形成内隐记忆的存在。新异非言语信息的内隐测验。这类
17、研究使用的内隐记忆测验在某种程度上类同于广泛使用言语领域的识别、完词和词汇决定等作业。以点完成测验为例,实验材料是 33 点阵中 5 点的空间排列。测验首先呈现给被试未被连接的 5 个点,要求被试用直线将这 5 个点连接并组成任意图形,每个图形都有许多可能的连法,主要是看被试是否倾向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他们曾经学过的图形。(3)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遗忘症病人的启动效应研究是由沃林顿和韦斯克朗茨的一系列重要实验开始的。他们发现,虽然遗忘症病人的自由回忆和再认测验成绩遭受很大的破坏,但当用词根或词段作为线索时,他们能表现出对一系列熟悉词的正常的保持。但随后使用词段线索的研究发现,病人的成
18、绩有时受到破坏,而当给予被试内隐指令时,病人就表现出与正常被试同样数量的启动。上述观点已由大量实验所证实。(4)正常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图尔文用正常人做被试,重现了在遗忘症病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不一致的现象。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分别采用再认测验和补笔测验,实验材料是一低频英语单词。实验结果表明,情境记忆在 7 天后遗忘了很多,而由启动效应显示的内隐记忆前后没有差别。另外,补笔正确率与被试再认的成绩无关,揭示出启动效应与再认记忆的随机独立性。为他后来提出的启动效应与再认记忆分属于不同的记忆系统(多重记忆系统)提供了依据。采用其他的测验方法,其他一些实验研究也都在正常人身上发现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实验
19、性分离现象,即在同一实验变量影响下,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测验有着不同或相反的结果。【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四、综合题25 【正确答案】 反应时受到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影响。(1)外部因素:反应时与刺激强度有关。这里所指的刺激强度除了物理刺激强度外,还包括与物理刺激有关的心理强度。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的强度等。反应时会受到刺激强度的影响,当刺激强度很弱时,反应时就会延长;而当刺激增至中等或较高强度时,反应时就会缩短,然而反应时的缩短受到有机体结构的限制,无法突破某一极限。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当物理刺激的强度本身保持不变时,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即造成
20、时间的累积作用,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感觉器官有关。不仅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反应时不同,而且同一感觉器官受到不同刺激物,其反应时间也不同,甚至同一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的不同部位,其反应时间也不同。(2)机体因素。简单一复杂反应时任务的区别以及速度一准确性权衡,是影响反应时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除此之外,影响反应时的机体变量还有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动机、年龄、练习和个体差异等。简单复杂反应。复杂反应包括选择反应与辨别反应。不同的刺激需要不同的反应,如对一种刺激用右手反应,对另一种刺激用左手反应,就称为 B 反应,即选择反应。如对一种刺激反应,对另一种刺激不反应,就称为 C
21、 反应,即辨别反应。辨别反应一般比简单反应慢 20200 毫秒,而 B 反应比 C 反应慢些,这都与反应的种类及刺激的数目有关。a选择反应时选择的数目成正比。将选择数目取对数做图,反应时与刺激数目的对数成正比。b刺激越相似,反应时间就越长。在颜色辨别反应中,两种颜色美感价值差别较大,反应时较快。若同时呈现两种颜色,让被试用两手反应,则较喜欢的那种颜色在哪一侧就倾向于用哪一只手反应。而当两个刺激的相似程度越来越大时,选择反应时就越长,同时错误反应的次数就随之增加。所谓错误反应,是指不是用较喜欢一侧手而是用对侧手反应,选择反应中的错误反应,其反应时间较快,这相当于简单反应时的不成熟反应。速度与准确
22、性权衡。在完成用反应时作为反应指标的各类作业中,人类被试可以主动调整自己的反应速度,这样会使对反应时的解释复杂化,人在完成反应时任务中,平衡速度与准确性的操作特征称为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如果被试在完成某些反应时作业的“反应时一错误率关系模式” 是由速度一准确性决定的,此时的反应时指标就不可靠。因为被试追求正确率可能成为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因追求正确率所造成的反应时差异,掩盖了真实的反应时差异,不能正确反映被试的反应特点,遇到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这一操作特征所带来的影响。帕彻拉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反应时与错误率之间交互变化,不完全由速度准确性操作特征所决定,有时还由认知过程的特点不同所决定。在分析反
23、应时快慢时,首先要分清楚究竟由哪种模式所决定,然后才能进一步分析反应时这一指标是否可用。如果反应时的快慢由认知过程因素所致,用反应时作指标则更加贴切,其认知过程内部复杂程度恰好能用反应时来描述。机体的适应水平。例如,眼睛对明暗适应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被试的准备状态。在心理实验中,被试的准备状态也会影响其反应时间,从预备信号的发出到刺激的呈现这一时距称为预备时间。在这一时距中,被试要做出最佳准备状态。预备时间太长、太短都会对反应时间的测量有不利的影响。额外动机。研究表明在不同奖惩动机的影响下,反应时有明显的变化:常态条件下,反应时最慢;激励条件下,反应时其次;最快的是惩罚条件下的反应时。如
24、果在反应时实验中,没有对此类变量进行控制,反应时实验的结论一定会被污染。被试的年龄。被试的年龄也是影响反应时间的一个因素。在人的整个发展阶段之内,25 岁之前,其反应时间逐渐变快,进至成人阶段,其反应时间的变化是很少的;直至 60 岁之后,反应时间开始缓慢下来。这一变化规律是指一般的正常健康人的反应时与年龄的关系。练习。练习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很密切。一般而言,练习越多,反应时间越短。其变化是逐渐的,最后达到反应时间不可再减少的最小限度。反应越复杂,经练习,反应时间变化幅度越大;简单反应,反应时间的变化幅度则较小。个体差异。在反应时间的实验中,还存在着难以控制的被试变量。被试变量变量中主要的是个人子反应时间上的差异。不仅被试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且同一个被试,在同一条件下,其每时每刻的反应时间也会因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某些变化而不同。【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