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84948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4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主试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要求一组把单词学三遍,另一组把单词编成故事,两组所用时间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自变量是( )。(A)被试特点的自变量(B)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C)刺激特点的自变量(D)环境特点的自变量2 本质上,在单被试设计中充当控制组的角色的是( )。(A)基线测量(B)重复测量(C)一次改变一个变量(D)行为的实验分析3 以下为准实验设计的是( )。(A)事后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完全随机化设计(D)非等组的轮组设计4 “开窗实验 ”以汉密尔顿和霍基的字母转换实验为例加以说明,在该实验中

2、,如果看到“U4”,那么被试的反应是( )。(A)T(B) W(C) Y(D)S5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C)与特征整合都不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都需要注意6 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中,被试完全依靠猜测是通过( )来表现的。(A)钟形曲线(B) Steven 函数(C) 值(D)对角线7 一般而言,声音的掩蔽主要是( )。(A)高频率的干扰作用(B)低频率的干扰作用(C)中频率的干扰作用(D)“节拍”的干扰作用8 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 )。(A)人工语法(B)序列反应时(C)复杂系统(D)信号检

3、测论9 在下列实验范式中,既可考察单词的错误记忆,也可考察图片、脸谱等材料的错误记忆的范式是( ) 。(A)联想研究范式(B)错误联接范式(C)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D)误导信息干扰范式10 在一个 333 的实验设计中,最多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有( )。(A)2 个(B) 3 个(C) 4 个(D)5 个11 在使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研究者以 200 克作为标准刺激,从 190210 克中以 5 克的间隔选择 5 个重量作为比较刺激,并只让被试做出“大于”和“小于”两类判断,得出的实验结果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求得差别阈限为( )。(A)1(B) 2(C) 5(D)612 在心

4、理学实验中,研究听觉适应的方法是( )。(A)音高平衡法(B)音色平衡法(C)音长平衡法(D)响度平衡法13 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定律对韦伯定律的发展是基于( )的假设。(A)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C)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14 最小变化法产生的测量误差,不包括( )。(A)疲劳(B)练习(C)期待(D)成熟15 小明要设计一个实验,但是他的实验处理之间会相互干扰,如果你是他,你会使用什么实验设计呢?( )。(A)ABA 设计(B)被试内设计(C)混合设计(D)被试间设计16 在下列选项中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研究手段是( )。(

5、A)眼动仪(B) ERP(C) fMRI(D)TMS17 在信号检测论中,被试的判断标准会受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先验概率(B)动机(C)判定结果的惩罚(D)以上都对二、多选题18 在下列研究中,适宜使用非人类被试的实验有( )。(A)图形推理实验(B)损毁饱中枢以观察摄食情况的变化(C)学习能力在代际间的遗传(D)睡眠剥夺对记忆能力的影响19 额外变量的来源可以有( )。(A)来自被试和主试的额外变量(B)来自数据处理的额外变量(C)来自结果呈现过程中的额外变量(D)来自实验设计和施测环境中的额外变量20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统计回归(B)主试一被试的相互作用(C

6、)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21 应用减数法进行证实的实验有( )。(A)句子一图画匹配实验(B)字母转换实验(C)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实验(D)心理旋转实验22 注意的研究方法有( )。(A)提示范式(B)搜索范式(C)过滤范式(D)双任务范式23 下列关于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有( )。(A)闪光融合临界频率随光相的强度增高而降低(B)小面积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比大面积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来得低(C)当刺激区域小的时候,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在中央凹比边缘高(D)临界闪光频率表示人眼对光刺激空间的分辨能力三、简答题24 什么是操作定义?25 什么是诱发运动现象?26 什么是调整法(平均差误法

7、)?27 什么是部分报告法?28 什么是匹配法?四、综合题29 某教师教了小学五年级的两个班,她在学习了素质教育新方法之后,得知启发式教学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十分有益,与传统方法相比,学生的成绩会有大幅度提高。于是她想要验证这一方法的效果。请帮助她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她的想法(要求详述实验设计、变量安排、统计方法),并谈谈这种实验设计可能存在的不足。30 论述减法反应时分析法与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异同。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4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学习方式,一组被试把单词学习三遍,另一组被试把单词编成故事,这是

8、在实验情景下的暂时差异,由主试的指导语不同导致。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消极情绪等。【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单被试实验设计中,只有一名被试,并且着重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单被试实验设计的典型设计ABA 设计有三个主要部分:(1)实施自变量前的基线水平;(2)施加自变量后的变化水平;(3)消除自变量后,变化水平的回归基线。【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为非实验设计;B 项和 C 项为真实验设计。关于轮组设计

9、(平衡),如果实验中使用相等组设计,轮组设计为真实验设计;如果实验中使用非相等组,轮组设计为准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控制的程度方面,准实验的使用条件:(1)由于条件、研究的限制无法采用控制组,如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问样本设计等;(2)有控制组但不能随机安排,如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轮换设计与平衡对抗设计等。【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按英文字母表顺序,数出“U”后面的第四个字母即为答案。【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特征整合理论可知,特征登记是自动化的,而特

10、征整合需要注意资源的分配。由特雷斯曼的实验可知,第一阶段的特征登记是平行加工,所有刺激特征,如红色、“K”、绿色、“G”等,同时进入感觉通道;第二阶段,将以上的特征进行组合,如红色的“K”、绿色的“G”等,需要注意,验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被分心任务干扰的被试无法正确地将同一物体的多个特征进行匹配。可以将特雷斯曼的特征整合理论与她的瓶颈理论结合起来理解。【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 ROC 曲线中,对角线表示被试是纯机遇反应,没有辨别力,离对角线越远,表示心理辨别力越高,d 值越大,如图所示。【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声音掩蔽主要

11、是噪音掩蔽;在噪音掩蔽中,声音强度越高,掩蔽效果越好,而高强度的声音集中分布在低频段。由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第三版)中提到:“低频掩蔽音对高频声音的掩蔽作用,大于高频掩蔽音对低频声音的掩蔽作用”。所以,应着力解决低频音的干扰作用。某本教辅书上给的答案是 D,我们认为这是不妥的。该题目答案应为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B、C、D 四项都是内隐学习研究的范式,但是最早和最重要的是人工语法范式。【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联想研究范式与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主要考察单词的错误记忆;误导信息干扰范式主要考察事件的错误记忆。【知识模

12、块】 实验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是三因素实验设计,最多存在 3 个 22 交互作用和 1 个 33 交互作用,那么最多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数量为 3+1=4。假设这三个因素分别为A、B、C,则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有:AB、AC、BC 、AB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用恒定刺激法计算差别阈限时,对于只作“大于”和“小于”的两类反应,50的刺激点不是差别阈限,而是主观相等点。其差别阈限是 75(或25)的刺激点与 50的刺激点的刺激强度的差值。根据表值,用内插法求出 50的刺激点的刺激强度为 199,75的刺激点的刺激强度为 205,所以

13、DL=205 一199=6。 (本题也可以用 25的刺激点计算。)【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响度平衡法是研究听觉适应的常用方法。【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费希纳定律成立的两个条件:第一,假设建立心理量表所用的差别阈限法是合理的;第二,假定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具有等距的性质。【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最小变化法(极限法)产生的误差包括疲劳、练习、期待、习惯。【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被试内实验的优点在于排除个体差异带来的误差,而且可以减少被试数量;其缺点在于不适用

14、于实验处理相互干扰影响的实验设计。被试间实验的优点在于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不会有实验处理相互影响的现象发生;缺点在于需要大量被试,而且无法控制由被试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眼动仪被用来研究视觉注意与视觉搜索的过程及规律。ERP 是事件相关电位,具备高时间分辨率,低空间分辨率。fmRI 具备高空间分辨率。TMS 是快速重复颅磁刺激,高强度单脉冲及高速重复刺激输出,具备高时间分辨率。【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需要牢记这个公式:= 。其中 P(n)、P(s)分别是噪音概率和信号概率,V 是正确反应得到的

15、价值, C 代表错误反应付出的代价。【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二、多选题18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D 选项,人和动物被试都可以进行睡眠剥夺实验,但是因其结果可能会对被试造成伤害,所以适宜用非人类被试。【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额外变量的来源:主、被试方面的额外变量,实验设计方面的额外变量,研究实施环境方面的额外变量,数据处理方面的额外变量。【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零结果是对内部效度有问题的一个提示,不是影响因素。测量工具的局限性是实验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16、A,D【试题解析】 应用减法反应时证实的实验有:句子一图画匹配实验、心理学旋转实验、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实验用的是斯腾伯格的加因素法,字母转换实验应用的是汉密尔顿和霍克基的开窗实验。【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这些都是注意的研究方法。(1)提示范式包括返回抑制范式(IOR)和记忆超负荷范式。(2)搜索范式包括特征整合范式和视觉搜索范式(平行、序列)。(3)过滤范式包括整体局部范式、双侧任务范式、双耳分听范式和整体优先范式。(4)双任务范式包括双任务冲突注意瞬脱、注意分配。【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3 【正确

17、答案】 B,C【试题解析】 A 选项中闪光融合临界频率随光相的强度增高而增高。 C 选项中视网膜中央凹处椎体细胞分布比较集中,而视网膜边缘处棒体细胞分布较多,故中央凹处视觉分辨能力要高些,相对应闪光融合临界频率也较高。D 选项中临界闪光频率表示的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的分辨能力。注意:闪光融合临界频率越高,表示时间分辨能力越高。【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三、简答题24 【正确答案】 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叫作操作定义。【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诱发运动(诱动),又称运动幻觉或游动错觉,观察者与客体的相对空间关系的改变,或者两个以上的彼此空间关系的变化,可以引起诱动

18、现象。如自主运动、站台错觉、相对移动等。【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要求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比较刺激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将多次比较的误差加以平均就可以得到平均误差。【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斯伯林用部分报告法研究感觉记忆的容量,实验程序是将全部刺激项目排成 34 矩阵,刺激以 50ms 的时程呈现刺激,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项目,研究者根据被试报告的准确率计算其记忆量。部分报告法

19、运用了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的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在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身上与试验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此法理论上可取,实际很难做到。【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四、综合题29 【正确答案】 根据已有的实验研究,与传统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实验设计简述:在该老师的两个班中,一个班仍然使用传统教法,另一个班采用启发式教法,同时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然后以同样的

20、试卷和相同的考试时间对两个班的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并记录成绩。如果两个班以前的成绩相近,则比较本次的成绩差异是否显著。如果两个班的成绩以前就有差距,则比较本次的差距是否比以前更加明显(假设总体成绩呈正态分布,用假设检验的方法来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可能存在的不足:因为是对不同班级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差异显著,也可能是不同班级之间本身的差异引起的,比如不同的班风、学生的整体素质、班主任的风格等。也可以对两个班同时进行启发式教法,但不同内容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混淆,从而无法确认教法的作用。【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30 【正确答案】 (1)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

21、成分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由唐德斯首先提出的,又称唐德斯减数法。优点:减数法的反应时间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作业反应,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在其他方面,二者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的反应时间,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是合理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数法反应时间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缺点: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是很难实现的,这个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数法的广泛使用。(2)加因素法:斯腾伯格推出加

22、法原则,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其实验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独立,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特点:实验者可以操作变更阶段的持续时间,完成这项作业的自变量被称为因素(不止一个)。这些因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影响反应时间的附加因素,亦为非交互作用的因素,这类因素被称为影响反应的附加因素,另一类因素为影响同一阶段的因素,为交互作用的因素。因此,斯腾伯格认为,一旦找到交互作用和附加因素的模型,心理学家就揭示了加工阶段是怎样相关的。缺点:因为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是以信息的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因此有人认为其应用会有很多限制。加因素法并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