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84951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乐乐是特殊儿童学校的一个儿童,他的动作很不协调。但除了有些口齿不清之外,他的言语功能的发展还算好。以下对他大脑发育的描述,最可能正确的是( )。(A)他的额叶发育不良(B)他的枕叶发育不良(C)他的中央前回发育不良(D)他的中央后回发育不良2 躯体神经系统的活动是(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多数是( )。(A)随意的 随意的(B)随意的 非随意的(C)非随意的 随意的(D)非随意的 非随意的3 进退维谷是一种( ) 式的动机斗争。(A)双趋(B)双避(C)趋避(D)多重趋避4 在乘火车时,我们会看到近处的

2、物体移动得快,方向与我们相反;远处的物体移动得慢,方向与我们相同。这是( )现象。(A)运动视差(B)运动透视(C)双眼视差(D)空气透视5 在某些情况下,人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以下哪种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 。(A)衰减理论(B)过滤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6 由地面潮湿想到下过雨,由打针想到生病。这些联想的类型是( )。(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复杂联想7 记忆系统中,储存容量最大的是( )。(A)短时记忆(B)瞬时记忆(C)长时记忆(D)长时记忆和瞬时记忆8 相对来说,以下哪种概念形成的策略是最有效的?( )。(A)冒险性聚焦(

3、B)保守性聚焦(C)同时性扫描(D)继时性扫描9 笔为剑徒手攀岩,爬到一半,发现上不去,往后退了几步,换另外的石头最终攀上去了,则他采取的是( )。(A)爬山法(B)逆向搜索(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D)算法策略10 根据菲利浦津巴多的研究,穿着制服能促进( )。(A)辩证逻辑思维(B)群性虚耗(C)观点采择(D)去个体化(去个性化)11 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富人的奢华生活时,常会自命清高并抱有一种“为富者不仁”的态度。这种现象表现出态度的哪种功能?( ) 。(A)适应功能(B)自我防御功能(C)价值表现功能(D)认识或理解功能12 考试中,明明知道答案,但就是一时想不起来,应该怎么办?( )。(

4、A)联想(B)对比(C)继续提取(D)暂时停止回忆13 “走天竺 ”此人发音器官正常,但说话困难,出现“电报式”言语,其病变可能发生在( ) 。(A)威尔尼克(B)布洛卡区(C)潘菲尔德区(D)角回14 “心不在焉,则黑白在眼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 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 )。(A)感觉(B)知觉(C)注意(D)记忆15 空间知觉包括( ) 。(A)距离知觉、似动知觉、深度知觉和立体知觉(B)运动知觉、远近知觉、距离知觉和实体知觉(C)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D)平衡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知觉和错觉16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被回忆或再认的主要原因是( )。(A)信息相

5、互干扰(B)痕迹消退(C)无适当提取线索(D)压抑17 一个女人和老公吵了一架,然后伤心欲绝,割脉了。这说明情绪具有什么功能?( )。(A)适应功能(B)动机功能(C)组织功能(D)信号功能18 司马紫衣在本科毕业后曾经工作过,那么司马紫衣读研属于( )。(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19 在印尼曾经发生大规模反华事件,当地土著所持偏见主要可以用哪种理论解释其来源?( ) 。(A)团体冲突论(B)社会学习论(C)认知理论(D)心理动力理论20 以下关于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的说法,错误的是( )。(A)童年和青少年是某些智力发展的最重要时期(B)人的智力水平总体上一

6、直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C)成年以后智力发展最稳定(D)智力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智力发展的高低和快慢都存在个体差异21 说一个人长得“ 贼眉鼠眼 ”,这是属于哪种气质理论的观点 ?( )。(A)体液说(B)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C)体型说(D)激素理论二、多选题22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感觉适应现象的有( )。(A)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B)刚从暗处走到亮处,两眼什么也看不到,几秒钟后才恢复 iE常(C)月明星稀(D)音乐会开始后,全场灯光熄灭23 在慢波睡眠阶段发生的睡眠障碍是( )。(A)梦游(B)夜尿症(C)猝倒(D)夜惊症24 大脑的初级感觉区包括( )。(A)视觉区(B)听觉区(C)言语

7、区(D)机体感觉区25 不随意运动的形式有( )。(A)本能动作(B)自动化了的动作(C)习惯性动作(D)冲动性的行为26 在七月的某一天,司马紫衣有一股想揍人的冲动。会对司马紫衣的侵犯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 ) 。(A)北京气温 40 摄氏度(B)正在观看的北斗神拳(C)司马紫衣觉得最近活得很失败(D)司马紫衣是男的三、简答题27 什么是最小可觉差?28 什么是系列位置效应?什么是前摄抑制?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个题考查的是各个脑区负责的功能。题干中的乐乐言语功能正常,说明额叶、枕叶、颞叶等都正常

8、;行动不协调,说明中央前回发展受阻;口齿不清则涉及运动机能问题。【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心理学中的“随意”是指由意识支配,“非随意”是指不由个人意识支配。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共同活动,协调人的内部状态和外部行为。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躯体神经系统的活动是随意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是非随意的。【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进退维谷指的是进退两难的情况,是双避冲突。【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表现出差异,即近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

9、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慢,方向相同。这种现象就是运动视差。【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过滤器理论认为,过滤器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复杂联想是以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种属关系以及主次关系等为中介线索形成的联想。【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保守性聚焦是最有效的。【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处考点是对三种启发式策略的理解。在此题

10、目中,比较容易混淆的是爬山法和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可以参考河内塔游戏,河内塔游戏的策略属于手段一目的分析法,为了达到目标可以倒退几步。但爬山法是一直在逐步减小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去个体化,又叫去个性化、个性消失、去压抑化,是指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的影响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使个体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去个性化的外在条件有两个:一是身份的隐匿;二是责任的模糊化。当群体成员穿着统一的制服时,个体身份被隐匿了,个性也就随之被淹没了。B 项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他单独完成该任务时的努

11、力更少。【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适应功能,指人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该功能形成后,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自我防御功能有助于人们应付情绪冲突和保护自尊。价值表现功能是指,在很多情况下,特有的态度表示一个人的主要价值观和自我概念。认识或理解功能是指,一种态度能给人提供一种作为建构事实的参照框架。【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种明明知道而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叫作“舌尖现象”(tip of tongue phenomenon)。要克服这种现象,最简便的方法是当时停止回忆,过一段时间再进行回忆。【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3 【

12、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要牢记各种言语功能的脑区,如威尔尼克区主管言语理解,布洛卡区主管言语产生。这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的认知过程都离不开注意的参与。【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提取或再认的主要原因是无适当提取线索。【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情绪对人的行为和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

13、用。当人处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中时,可能会产生攻击行为。自杀和自残可以被看作对自己的攻击。【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基本社会化主要是指婴儿到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指成年之后的继续学习和适应;再社会化则重点强调在成年后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正常的社会化是指年轻人向长辈学习各种技能,反向社会化则相反,是指小辈向长辈传授知识和文化。【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团体冲突论也被称为利害冲突论,强调利益和资源是造成群体矛盾的关键,印尼反华主要是因为华人拥有了当地大部分财富,即产生了利益冲突;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强调从父

14、母、他人或媒体上学到了对其他群体的偏见;认知理论则强调人们处理和整合信息过程中产生了偏见这个副产品;心理动力理论则强调偏见是一种替代性攻击,是一种病态人格。【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晶体智力在一生都在增长,但液体智力在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就会下降。因此不能说“人的智力水平总体上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体型说假设人格同人的外部相貌、体征相关。该理论把人格这一复杂的现象同简单、明显的事物相联系的做法,显然是过于简单化。【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二、多选题22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D 项是人为现象

15、,C 项是感觉对比。【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在慢波睡眠中,人的脑电变化与身体变化一致,但是有一定的肌肉控制能力。梦游、夜尿症和夜惊症都有一定的行为表现,是慢波睡眠中常见的障碍。【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初级感觉区包括 A、B、D 三项,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这四种都是不随意运动的形式。【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包括天气因素、侵犯线索、挫折、性别。【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三、简答题27 【正确答案】 最小可觉差又叫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最小可觉差的操作定义是指有 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值。【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28 【正确答案】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系列的开始部分或最初学的项目比较容易记忆,末尾部分或最后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中间部分是最难记忆的。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随先前学习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随保持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知识模块】 心理学导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