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849603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上限与下限之差为( )(A)极限(B)组距(C)组数(D)全距2 直方图一般适用于自变量的是( )(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等比变量3 次数分布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各组数据的( )(A)上限(B)中点(C)下限(D)平均值4 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图是( )(A)散点图(B)圆形图(C)条形图(D)线形图5 为了解某个数值以下的数据数目是多少,需要制作( )(A)次数分布表(B)次数分布图(C)累积次数分布表(D)累积次数百分数的分布表6 在一个统计图中 Y 轴适用

2、于表示( )(A)实验条件,即被试所在的组别(B)每个组中被试的人数(C)被试解决所有问题所花费的时间(D)被试解决第三个问题所花费的时间7 在一个负偏态的分布当中( )(A)中数大于平均数(B)中数小于平均数(C)中数大于众数(D)众数大于众数8 一家汽车维修店报告说他们维修的汽车有半数估计在 10000 元以下。在这个例子中,10000 元代表( )(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标准差9 X等于( )(A)(B)(C) XXN(D)N10 一班 20 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 70 分,二班 30 名学生相同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 80 分。这两个班 50 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

3、)(A)70(B) 74(C) 75(D)7611 下列集中量数最不能代表中国人的薪资情况的是( )(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加权平均数12 如果平均数和中数不相等,则我们可以认为( )(A)此分布为对称分布(B)此分布为偏态分布(C)此分布为正态分布(D)此分布为正偏态分布13 正偏态分布中,平均数为 65,众数为 57,则下列数值更可能是此分布的中数的是( )(A)40(B) 47(C) 60(D)6514 一位教授计算了全班 20 名同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中数和众数,发现大部分同学的考试成绩位于高分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班 65的同学的考试成绩高于平均数(B)全

4、班 65的同学的考试成绩高于中数(C)全班 65的同学的考试成绩高于众数(D)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是负偏态分布15 下列数组中变异最小的是( )(A)2,4,6,8,10,12(B) 2,3,4,10,11,12(C) 2,6,7,8,12,12(D)2,2,3,11,12,1216 8,26,10,36,4,15 这组数据的全距是( )(A)7(B) 11(C) 32(D)2817 已知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 80,标准差为 10。则 Z 值为-196 的原始数据是( )(A)99.6(B) 81.96(C) 60.4(D)78.0418 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的平均体重为 26 千

5、克,体重的标准差是 32 千克;平均身高 110 厘米,标准差 60 厘米。那么,体重和身高的离散程度相比,( )(A)体重的离散程度大(B)身高的离散程度大(C)离散程度一样(D)无法比较19 假设你在某一测验中得到了 80 分。那么,你的分数在下列各组中较为优秀的是( )(A)70,s=10(B) 75,s=5(C) 60,s=5(D)80,s=220 如果一个大样本的标准差为 0,那么( )(A)这个分布的均值也为 0(B)这个分布的均值是 1(C)这个分布的平均数、中数和众数都为 0(D)这个分布中所有的分数都是相同值21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r|1(B) |r|0(C)

6、 |r|1(D)0|r|122 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两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但不呈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A)积差相关(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二列相关(D)点二列相关23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适用于两列( )的测量数据或总体为非正态的等距、等比数据(A)类别(B)等级数据(C)属性(D)等距24 有 10 名学生参加视反应时和听反应时的两项测试,经过数据的整理得到D2=45,这两项能力之间的等级相关系数是( )(A)0.73(B) 0.54(C) 0.65(D)0.2725 有四个评委对八位歌手进行等级评价,要表示这些评价的相关程度,应选用( )(A)肯德尔 w 系数(B

7、)肯德尔 U 系数(C)斯皮尔曼等级相关(D)点二列相关26 10 名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分数的乘积之和为 82,那么身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 )(A)0.82(B) 8.2(C) 0.41(D)4.1二、多选题27 次数分布可分为( )(A)简单次数分布(B)分组次数分布(C)相对次数分布(D)累计次数分布28 下列可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四分位差29 标准分的优点有( )(A)可比性(B)可加性(C)明确性(D)稳定性三、简答题30 直条图适合哪种资料?绘制直条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1 简述中数的优缺点。32 你是怎么理解“ 相关不等于因果

8、”的?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统计图较容易出现的题型。直条图、直方图、线形图等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直方图适用于等距变量,因此直方图中的横坐标 X 轴为等距变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次数分布曲线中横坐标的表示方法。在次数分布曲线中,横坐标代表各组数据的中点。直方图中,横坐标代表各组数据的精确下限和精确上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

9、查圆形图适用的数据类型特点。根据圆形图的特点,我们可以轻易地得出本题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题目“某个数值以下的数据“可知,答案必定在 C 项和 D 项中进行选择。进一步分析 C 项和 D 项,我们可知,D 项是“某个数值以下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题目可知,在统计图中 Y 轴一般代表因变量,本题的因变量为被试花费在第三个问题上的时间。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正态分布中,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相等。在正偏态

10、中,平均数大于中数;负偏态中,中数大于平均数。在所有的分布中,中数总是位于众数和平均数的中间,众数总是位于分布的峰值部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本题的题意可知,“半数在 10000 元以上”,代表的是中数。因此答案选 B。【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X 代表所有数据的和。故 B 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计算这两个班 50 名学生测验的平均成绩需要首先计算两个班的总分即 7020+8030=3800,则两班 50 名学生的平均分为 7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1、【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于中国人贫富差距比较严重,存在极端值现象,所以不适合用平均数代表中国人的薪资情况,因此答案 A 正确。【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正态分布中,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相等。在正偏态中,平均数大于中数;负偏态中,中数大于平均数。在所有的分布中,中数总时位于众数和平均数的中间,众数总是位于分布的峰值部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正态分布中,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相等。在正偏态中,平均数大于中数;负偏态中,中数大于平均数。本题为正偏态分布,平均数为 65,众数

12、为57,中数应该小于平均数,大于众数。因此答案为 60,即 C。【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于中数是位于最中间的数,中数将所有的数据平分为两组,一组50的数据比中数大,另一组 50的数据比中数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全距是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即 36-4=3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 Z 分数的计算公式 Z=(X-) 。本题中 Z=-196,

13、=80,=10,带入上面的公式中,计算得 604。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同一团体不同测量间变异的比较需要采用变异系数,身高的变异系数为 12,体重的变异系数为 5。因此身高的变异比体重的变异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较为优秀即原始分数所对应的 Z 值越大越好,而根据 Z 的计算公式 Z=(X-) 可知,Z 值平均数与标准差成反比。因此,平均数和标准差越小,Z 值越大,也就更为优秀。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集

14、中量数和差异量数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大样本的标准差为 0,说明这个大样本的离散程度为 0,即所有的数据值都相同。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集中量数的各个指标(平均数、中数、众数)的情况。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介于-100 至+100 之间,它是一个比率,常用小数形式表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必须满足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二列相关适用的材料是两列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其中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为人为划分的二分变量;点二列相关考

15、查两列观测值一个为连续变量,另一个为二分称名变量之间相关程度。因此答案 A、C 、D 项均不正确。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适用于数据是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者数据为等距或等比数据但总体分布不是正态分布的情况。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当数据不是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而是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者,即使收集到的数据是等距或等比数据,但其总体分布不是正态,不满足求积差相关的要求。这两种情况下可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求两列或两列以上变量的相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将题目中的值代入公式 即可

16、求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原始数据资料的获得一般采用等级评定法,即让 K 个被试(或称评价者)对 N 件事物或 N 种作品进行等级评定,每个评价者都能对 N 件事物(或作品)的好坏、优劣、喜好、大小、高低等排出一个等级顺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将题目中给出的值代入 公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二、多选题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次数分布图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多种类型。四个选项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

17、划分得到的。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A、B 、C、D。【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2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平均数、中数、众数是几个典型的集中量数,四分位差是描述离散量数的一种指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标准分数的优点:可比性、可加性、明确性和稳定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三、简答题30 【正确答案】 条形图,又称直条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数据。它是以条形的长短表示各事物间数量的大小与数量之间的差异。条形图中一个轴是分类轴,表示类别;另一个轴是数量轴

18、,表示大小多少,描述计量数据。这个轴上数据单位的大小取决于原始数据。绘制条形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尺度须从零点开始。要等距分点,一般不能断开。(2)条宽与间隔的比例要适当。条形图是以条形的长短表明数量的多少。(3)直条的排列顺序可按时间序列、数量多少以及相比较事物的固有序列。(4)图形区域中条形的顶端和下端尽量少用数据标签。(5)调节过长条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调整尺度,另一种是采用折叠法、回转法来调整条形本身。【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31 【正确答案】 中位数虽然也具备一个良好的集中量所应具备的某些条件,例如比较严格确定、简明易懂、计算简便、受抽样变动影响较小等,但是它不适合进一步的代数运算

19、。它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一组数据中有特大或特小两极端数值时;(2)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不确切时;(3)资料具于等级性质时。【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32 【正确答案】 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三种情况:一是因果关系,即一种现象是另一种现象的原因,另一种现象是结果;二是共变关系,即表面上看来有联系的两种事物都 与第三种现象有关;三是相关关系,即两类现象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关系。 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不一定说明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即“ 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与“发现相关关系也并不是确定因果关系”。换言之,相关值较大的两类事物之间,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这一点要从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绝对不可以简单化。两个彼此相关的变量之间完全可能不存在因果关系。使 X 和 Y 两个变量之间出现相关的原因至少有三种: X 可能引起 Y、Y 可能引起 X、一些其他变量可能对 X 和 Y 产生影响。【知识模块】 描述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