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6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预先设计问题,让被试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方法是(A)测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实验法2 人脑神经元的大概数量是(A)10 亿个以上(B) 100 亿个以上(C) 1000 亿个以上(D)10000 亿个以上3 一个聋人,其双耳的功能正常,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是(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4 人与动物共有的注意类型是(A)不随意注意(B)随意后注意(C)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5 当我们看完电影走到大街上,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过一会儿就感觉自如了,这种现象是(A)明适应(B
2、)暗适应(C)视觉后像(D)感觉对比6 等响曲线中的情感阈限是指(A)听觉阈限(B)可听度曲线(C)令人舒适的音响水平曲线(D)人的听觉范围的上限7 判断时间精确性最高的感觉通道是(A)听觉(B)触觉(C)视觉(D)味觉8 上题中的研究可以说明,短时记忆存在的编码方式是(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命题编码(D)表象编码9 下面属于析取概念的是(A)水果(B)鸟类(C)爱国主义(D)上下10 认为表象可以将识记项目组成一个单元,增强项目间联想的程度的理论是(A)计算理论(B)关联一组织理论(C)命题理论(D)多水平模型11 研究表明,在噪声背景下,被试识别句子(5 个单词组成的语句)中的单
3、词比识别个别单词容易。该研究说明影响言语感知的因素是(A)语音类似性(B)噪声掩蔽(C)语境(D)句法和语义12 强调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同时发生的情绪理论是(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B)坎农一巴德理论(C)阿诺德“评定一兴奋”理论(D)拉扎勒斯“ 认知一评价” 理论13 有时人类的活动是为了增加驱力。能够对此现象进行解释的动机理论是(A)本能理论(B)驱力理论(C)唤醒理论(D)诱因理论14 下列对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中理论与能力的匹配正确的是(A)成分亚理论一分析性智力;情境亚理论一实践性智力;经验亚理论一创造性智力(B)成分亚理论一实践性智力;情境亚理论一分析性智力;经验亚理论一创造性智力(
4、C)成分亚理论一分析性智力;情境亚理论一创造性智力;经验亚理论一实践性智力(D)成分亚理论一创造性智力;情境亚理论一实践性智力;经验亚理论一分析性智力15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认为每个人有 510 个(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16 提出“集体无意识 ”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阿德勒(C)荣格(D)艾里克森17 关于偏见和歧视表述正确的是(A)偏见是负面态度,歧视是负面行为(B)偏见和歧视都是负面态度(C)偏见是负面行为,歧视是负面态度(D)偏见和歧视都是负面行为二、多选题18 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渊源是(A)近代哲学(B)实验生理学(C)物理学
5、(D)化学19 组成间脑的神经系统结构是(A)丘脑(B)下丘脑(C)海马(D)中脑20 注意的基本品质包括(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21 记忆提取的基本形式包括(A)信息编码(B)信息表征(C)再认(D)回忆22 层次网络模型不能解释的现象包括(A)范畴大小效应(B)熟悉效应(C)典型性效应(D)否定判断23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24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包括(A)投射测验(B)补笔法(C)阈下条件法(D)反应时法三、简答题25 举例说明知觉的特性。26 简述
6、影响语音知觉的因素。27 简述斯普兰格的性格类型说。四、综合题28 比较频率理论、共鸣理论、行波理论和神经齐射理论的基本观点。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6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调查法是以大家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 )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两者很大的区别在于心理品质较为稳定,态度或意见不稳定。故本题应选 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脑神经元的大概数量在 100 亿个以上。故本题选 B。【
7、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初级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人类所特有的。随意后注意,又叫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兼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与一定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类似于随意注意。但是又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因此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8、。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感觉的对比是指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刺激,对某个部位的强刺激会抑制其他邻近部位的反应,不同部位的反应差别会被加强的现象。因此本题选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等响曲线中最下方的一条曲线代表听觉阈限,也叫可听度曲线。等响曲线最上方的曲线代表了情感阈限。声压超过这个水平将使人耳产
9、生痛觉。由上、下曲线所规定的范围就是人的听觉范围。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听觉能分辨出 1100 秒的时间间隔。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语音相似性影响了回忆的效果,说明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编码方式。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鲍尔(Bower,1970)提出了表象的关联一组织理论(relational-organizational theory)
10、。这个理论认为,外在的刺激都是以代码的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这些代码是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表象就是其中的一个层次。表象可以将识记项目组成一个单元,增强项目间联想的程度。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口语知觉时,个体能够容易识别句子中的单词,语境与句法和语义等起到了促进作用。题中涉及的句子仅有 5 个单词,因此,语境的作用较小。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坎农(1927)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由外界刺激引起感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
11、上和向下发送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因此该理论强调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同时发生。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理论为坎农一巴德理论。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驱力理论强调人类的活动是为了减少驱力。而在实际人类活动中,常常不是为了减少驱力,而是要增加驱力,如努力探究新的环境、参加惊险竞技比赛等。针对人类的这种行为,赫布和柏林等人提出了唤醒理论。唤醒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12、】 普通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分别是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他提出了三种理论来解释这三种智力,分别是成分亚理论、情境亚理论和经验亚理论。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荣格将无意识分为两个部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他认为无意识不仅限于人格独特的生活经验,而且充满了基本的、普遍的心理真理观。这些内容为所有人共有,因此称为“集体无意识”。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偏见是对一个
13、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的预先判断。歧视是一种负面行为,歧视行为的根源往往在于偏见态度。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二、多选题1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发展简史的了解与掌握。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受近代哲学思潮和实验生理学的影响最大。近代哲学是指 1719 世纪欧洲各国的哲学,其中主要指法国 17 世纪的唯理论和英国 1718 世纪的经验论,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19 世纪中叶,生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
14、的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故本题应选 A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在脑干上方,大脑两半球的下部,有两个鸡蛋形的神经核团,叫丘脑。它的正下方有一个更小的组织,叫下丘脑,它们共同组成间脑。本题选 A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注意的基本品质是反映注意好坏的指标,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对象上。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15、。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因此本题选 ABC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C,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层次网络模型的一个特点是它的认知经济原则。在网络结构中,某一类概念共同具有的属性不跟每一个类成员存储在一起,而是与其上属概念存储在一起。范畴大小效应支持了这种观点。研究者要求被试判断句子的真伪,当被判断的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处于同一水平上时,反应时最快;当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被一个结点分开时,反应时较慢;当主语和谓语被两个结点分开时,反应时最慢。层次网络模型受到一些批评,首先,这个模型只从连线经过的层次
16、水平来研究信息的提取,忽视了连线的强度,即忽视了熟悉性的作用;其次,该模型还忽略了类成员的典型性,该模型认为范畴的各个成员是相同的。其实各成员的典型值是不同的,比如,苹果这一概念在水果范畴中的典型值比葡萄柚这一概念要高得多。再次,层次网络模型不能对否定判断作出合理的解释。依照层次网络模型,作出一个否定判断,通常需要进行较长的搜索。但是 Glass 和 Holyoak(1975)发现,对“所有鸟都是狗”或“蝙蝠是鸟”这类句子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是很快的。因此本题选 BC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马斯洛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类
17、为缺失需要。此类需要是人类所必需的,如果缺失,将会促进人们为满足这些需要而努力,如果这些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它们的推动力将下降甚至消失。因此本题选AB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所采用的是间接测量技术和方法,具体包括:(1)投射测验法,如让被试根据一幅抽象的图片、照片或抽象的刺激讲故事或进行联想式描述,可以获得被试本人不自觉的许多内隐心理内容。(2)补笔法,即在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后,主试给被试提供单词的缺笔词,要求被试把心中想到的单词填写出来。(3)阈下条件法,主试给被试迅速呈现一组富有感情色彩(愉快不愉快)的刺激物,然后呈现中性刺
18、激物,测查其是否对原来的中性刺激做出了情感性判断。(4)反应时法,根据被试完成判断任务的反应时差异,来考察其内隐社会认知效应。因此本题选 ABC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三、简答题25 【正确答案】 (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不可能同时把接触到的外部事物纳入知觉对象,而总是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使之得到清晰的知觉。例如,上课时学生只注意到了黑板上的信息,而并没有知觉到教师穿了什么衣服,这就是知觉选择性的体现。(2)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例如,我们在看足球比赛时,我们会将穿同一服装的队员
19、知觉为整体,会知觉到每个队的打法,这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和说明的特性。例如,当我们阅读一首诗时,虽然很多字词不认识,但我们会根据经验知道是什么字,这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的特性。例如,一个人站在较远位置,我们不会低估他的身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试题解析】 知觉过程并不是对感觉材料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有规律的过程,知觉的过程中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这保证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相对可靠性、
20、合理,陛和经济性。【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影响语音知觉的因素包括:(1)语音类似性。由于音位具有区别性特征,因此正确感知这些特征是分辨不同音位的重要条件。两个音节包含的共同特征越多,被试就越容易混淆。(2)语音强度。当语音强度为 5dB 时,可觉察语音的存在,但不能分辨;强度增加,词的清晰度增高:当强度为 2030dB 时,清晰度为 50;当强度为 40dB 时,清晰度达 70;当强度为 70dB 时,清晰度达 100;强度超过 130dB 时,则会引起不舒服,甚至产生压痛感觉。(3)噪声掩蔽。噪声的掩蔽对语言知觉也有影响。噪声强度越大,对语音的掩蔽作用越大。(4)语境。语
21、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环境。从广义上说,它是指语言活动出现的具体情境,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从狭义上说,语境是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等。人们对语音的知觉常受到语境的影响。(5)句法、语义的作用。人们在噪声背景下对句子中的单词的识别要好,一方面是语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语义和句法的信息对提高语言的清晰度有重要的作用。【试题解析】 语音知觉有时也叫言语知觉,是指人们对语音的识别过程。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亦即人说话的声音,这是口语的物质外壳或形式,只有正确地知觉语音,才能接受它所代表的意义。因此语音知觉和词汇理解、句子理解、语篇理解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语音知觉是听觉的一种形式
22、,另外一个不同是它是低级的认知过程,因此要注意影响语音知觉的一些特殊因素。【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ESpranger,1928)依据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六种形态,将人划分为六种性格类型。不同的性格类型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成分。这六种类型是:(1)经济型,这种人注重实效,其生活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和获得财富,如实业家等。(2)理论型,这种人表现出探究世界的兴趣,能客观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力图把握事物的本质,尊重事物的合理性,重视科学探索,以追求真理为人生的目的,如思想家、科学家等。(3)审美型,这种人对现实生活不太关注,富于想象力,追求美感,以感受事物的美作为人生
23、的价值,如艺术家等。(4)权力型,这种人倾向于权力意识和权力享受,支配性强,其全部的生活价值和最高的人生目标就在于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得到某种权力和地位。(5)社会型,这种人关心他人,献身社会,助人为乐,以奉献社会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6)宗教型,这种人信奉宗教,相信神的存在,把信仰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试题解析】 斯普兰格的性格类型说是以价值观划分人格类型的。【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四、综合题28 【正确答案】 (1)频率理论的基本观点频率理论是 1886 年由物理学家罗.费尔德提出来的,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
24、音,连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次数较少,因而使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较少,毛细胞发放的神经冲动的量少。如果声音刺激的频率提高,镫骨和基底膜都将发生较快的振动,毛细胞发放的神经冲动的量就多。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 1000 次以上的快速运动,然而人耳却能够接受超过 1000Hz 以上的声音。(2)共鸣理论的基本观点共鸣理论也叫位置理论,是赫尔姆霍茨提出的。他认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刺激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声音刺激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基底膜的
25、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了高低不同的音调。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不同部位神经纤维的长度对辨别音调的作用。短纤维振动,听起来是高音,长纤维振动,听起来是低音。共鸣理论的主要根据是基底膜的横纤维具有不同的长短,因而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发生共鸣。(3)行波理论的基本观点20 世纪 40 年代,著名生理学家冯.贝克西(von Bekesy)发展了赫尔姆霍茨的共鸣说的合理成分,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
26、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即镫骨处)。这样,人耳就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行波理论正确描述了 500Hz 以上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的运动,但难以解释500Hz 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4)神经齐射理论的基本观点20 世纪 40 年代末,韦弗尔(Wever)提出了神经齐射理论。该理论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 400Hz 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反应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反应频率,它们联合“齐射” 就可反映频率较高的声音。韦弗尔指出,
27、用齐射原则可以对 5000Hz 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5)四种理论的比较共鸣理论和行波理论的比较这两种理论都是以声波在耳蜗基底膜不同部位引起振动为音频编码的,因而都是位置理论。不同的是,共鸣理论强调基底膜不同部位的纤毛长度作为编码依据,行波理论强调声音是依据基底膜不同部位上被激起最大活动的地点来编码的。频率理论和神经齐射理论的比较频率理论和神经齐射理论都以声波引发的振动频率的大小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不同的是,频率理论所指的频率是人耳基底膜的振动频率,神经齐射理论所指的频率是神经纤维的振动频率,而且强调神经纤维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共鸣理论和行波理论与频率理论和神经齐射理论的联系共鸣理论和行波理论适用于 1000Hz 以上的高频音的编码,频率理论和神经齐射理论适用于 5000Hz 以下的低频音的编码,10005000Hz 之间的声音则由两种机制共同起作用。【试题解析】 这些理论并不矛盾,它们反映了听觉系统的复杂性,听觉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不同的刺激,为人提供精确的感觉经验。【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