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84979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5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A)游戏(B)学习(C)娱乐(D)体育活动2 关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B)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但这个思维结构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C)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D)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的3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C)获得勤奋感,克

2、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实的实现4 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发展主要依赖的活动形式是(A)班集体生活(B)家庭生活(C)同伴活动(D)师生交往5 科尔伯格研究道德认知发展采用的方法是(A)两难故事法(B)对偶故事法(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6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客观化时期是(A)婴儿阶段(B)幼儿阶段(C)小学阶段(D)青少年时期7 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是(A)自我概念(B)自我评价能力(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能力8 根据塞尔曼(Selman ,1980)的研究,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分别是(A)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

3、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B)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社会的观点采择(D)相互性的观念采择;社会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9 塞尔曼(Selman)认为小学儿童的友谊主要处于(A)没有形成友谊概念的阶段(B)单向帮助阶段(C)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D)亲密的共享阶段10 研究小学儿童同伴地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情境模拟法(B)访谈法(C)观察法(D)社会测量技术11 当使用社会测量技术研究儿童的同伴地位时,发现有些儿童既受到很多同学喜欢,也有很多同学不喜欢他们,此时研究者会认为他们是(A)受欢迎的儿童(B)

4、普通的儿童(C)被拒绝的儿童(D)有争议的儿童12 初中生在心理上会制造出假想的观众,他们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和批评,这反映了初中生(A)思维的片面性依然存在(B)思维的创造性显著增强(C)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D)思维的表面性依然突出13 我国的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两个脑发展的加速期分别是(A)婴儿期和小学中年级(B)婴儿期和青春期(C)幼儿期和青春期(D)幼儿期和高中阶段14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个人的伦理观念进行道德判断的道德发展阶段是(A)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取向(B)社会契约的取向(C)相对功利的取向(D)普遍原则的取向15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

5、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16 自我评价能力开始成熟的阶段是(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青年期17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成熟期的阶段是(A)初中阶段(B)高中阶段(C)青年期(D)中年期18 青少年期思维特质的最突出特点是(A)独立性(B)广阔性(C)灵活性(D)矛盾表现19 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A)初中二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一年级(D)高中二年级二、多选题20 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将神经元

6、分为(A)单级细胞(B)双极细胞(C)多极细胞(D)中间神经元21 按功能可以将神经元分为(A)内导神经元(B)外导神经元(C)中间神经元(D)内一外神经元22 从结构上看,突触包括(A)突触前成分(B)突触后成分(C)突触间隙(D)突触内核23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A)脊神经(B)脑神经(C)植物性神经(D)边缘系统24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脊神经(B)脑神经(C)脊髓(D)脑25 组成间脑的神经系统结构是(A)丘脑(B)下丘脑(C)海马(D)中脑26 组成脑干的神经系统结构是(A)延脑(B)桥脑(C)间脑(D)中脑27 大脑半球表面存在的大沟裂有(A)中央沟(B)外侧裂(C)内侧裂(D)顶

7、枕裂28 鲁利亚把脑分成多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包括(A)动力系统(B)行为调节系统(C)机能定位系统(D)信息接收、加工和存储的系统三、简答题29 简述实验心理学在以人类为被试进行研究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30 撰写实验研究报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30 请根据下表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31 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32 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缺点?32 请根据下表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33 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34 该类型设计有何特点?35 有研究者试图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的方法研究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差异。在这个研究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额外变量

8、有哪些?应采用哪些方法控制这些额外变量?36 有人试图研究智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他使用学绩测验对学生进行了施测,收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后他将学习成绩排在前 27的学生称之为智力高组,将学习成绩排在后 27的学生称之为智力低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指出该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重新进行实验设计。37 简述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38 怎样才能避免自变量的混淆?38 一位临床医生提出假设:文化程度会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他通过 500 例病例进行分析,发现针灸治疗效果好的文化程度低者有 200 人,而文化程度高者只有20 人,结果证实假设。请问:39 这个研究

9、有何问题?40 如果要检验该假设,应该设计一个怎样的研究?四、综合题41 试述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42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有遗传与环境的争论问题、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问题、发展的进程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问题。试述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一历史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对于上述问题的观点。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5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儿童到六七岁时,正是开始上学的时候,学习成为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因此本题选 B。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

10、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即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存在跳跃的方式。因此本题选 D。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如果他们能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较好的成绩,就会获得勤奋感,否则就会形成自卑感。因此本题选 C。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新的集体生活中发展起来的,班集体和少先队集体在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A。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科尔伯格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以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因此本题选 A。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

11、析】 小学时期是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的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儿童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因此本题选 C。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本题选 B。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塞尔曼(selman,1980)根据对儿童的研究,提出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五阶段论:(1)阶段 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采择(36 岁);(2)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68 岁);(3) 阶段 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

12、择(810 岁);(4)阶段 3:相互性的观点采择(1012 岁);(5) 社会的观点采择(1215 岁以上)。故本题选 A。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塞尔曼(selman)提出儿童友谊的发展有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37 岁 ),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2) 第二阶段(49 岁),单向帮助阶段。(3)第三阶段(612 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4)第四阶段(9 15 岁),亲密的共享阶段;(5)第五阶段(12 岁开始) ,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因此本题选C。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通常采用社会测量技术来了解小学生的同伴地位,具体来说,就是让每个同学写出他

13、们最喜欢的同学和最不喜欢的同学,或者让他们对自己对每个同学的喜欢程度做出评估。因此本题选 D。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学龄儿童在班级中受欢迎程度,可以将他们分为五类:(1)受欢迎的儿童:他们受到很多同学喜欢;(2)被拒绝的儿童:很多同学不喜欢他们;(3)有争议的儿童:既受到很多同学喜欢,也有很多同学不喜欢他们;(4)被忽视的儿童:同学对他们既无积极评价,也无消极评价;(5)普通的儿童:有些同学喜欢他们,有些同学不喜欢他们,但是在受欢迎、被拒绝和有争议方面并不是很明显。因此本题选 D。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个特点是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它表现为

14、初中生会制造假想的观众,心中有独特的自我。因此本题选 C。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个体在 420 岁之间存在两个脑发展的加速期,第一个发生在 56 岁期间,第二个发生在 13 岁左右。因此本题选 C。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第六个阶段是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进行道德判断时以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处于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取向阶段的个体进行道德判断则以社会规范为基础,认为社会规范是不可改变的。处于社会契约的取向阶段的个体进行道德判断时也是以社会规范为基础,但是认为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处于相

15、对功利的取向阶段的个体则以是否带来好处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因此本题选 D。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艾里克森认为中学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感。所谓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因此本题选 D。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我评价能力在高中阶段开始成熟。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高中生逐渐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分析自己,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变得全面、主动,而且日益深刻。因此本题选 C。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初中二年级开始,

16、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了高中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因此本题选 B。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青少年期思维特质的最突出特点是矛盾表现。其思维表现出独立性、批判性与片面化、表面化的矛盾。因此本题选 D。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林崇德等人的研究发现,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本题选 A。二、多选题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神经元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将神经元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按功能可以将神经元分为内导神经

17、元(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内导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外导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腺体,支配效应器的活动。中间神经元介于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突触具有特殊的细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看到突触包含三个部分,即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突触前成分指轴突末梢的球形小体,其中包含许多突触小泡,它是神经递质的存储场所。球形小体前方的质膜叫突触前膜,而神经递质就是通过它释放出去的。突触间隙即狭义的突触,其间隔约 200 埃(1 埃=10 -8 厘米)。突触后成分位于邻近神经

18、元的树突末梢或胞体内一定部位,它通过突触后膜与外界发生关系。突触后成分含有特殊的分子受体。突触的这种结构保证了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与它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周围神经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边缘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本题选 ABC。2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周围神经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与脑。本题选 CD。2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在脑干上方,大脑两半球的下部,有两个鸡蛋形的神经核团,叫丘脑。它的正下方有一个更小的组织,叫下丘脑,

19、它们共同组成间脑。本题选 AB。2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本题选 ABD。2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大脑半球表面有三条大的沟裂,分别是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本题选 ABD。2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突触具有特殊的细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看到突触包含三个部分,即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突触前成分指轴突末梢的球形小体,其中包含许多突触小泡,它是神经递质的存储场所。球形小体前方的质膜叫突触前膜,而神经递质就是通过它释放出去的。突触间隙即狭义的突触,其间隔约 200 埃(1 埃=10 -8 厘米)

20、。突触后成分位于邻近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胞体内一定部位,它通过突触后膜与外界发生关系。突触后成分含有特殊的分子受体。突触的这种结构保证了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与它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三、简答题29 【正确答案】 (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这一原则规定,心理学实验的被试有权利了解实验目的和内容,并仅在自愿同意的情况下参与试验。研究者在实验进行之前必须如实告知被试研究的目的、程序以及研究所具有的特点,包括那些可能导致有害影响的内容。即使这种告知可能影响被试乐意参与研究的程度,研究者也要如实履行这项义务。(2)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这一原则规定,研究者必须尊重被试的自由,允许被试在任何时候放弃或退出实

21、验,被试应当被告知自己有权利随时选择放弃实验。(3)保护被试免遭伤害这一原则要求研究者在实验进行中和完成后,都必须确保被试不会因为实验而产生任何不良反应。在实验进行过程中,研究者必须对被试的状态保持密切注意。因为即使是最缜密、危险程度最小的研究计划都可能产生未曾预料的后果,所以研究者应当随时准备向被试提供帮助和建议。(4)保密原则所谓保密原则就是指在未经被试许可的条件下,研究者不应泄露被试在实验中的任何表现,尤其是被试的一些个人信息。【试题解析】 当将人作为被试时,涉及研究者与被试的关系,涉及研究者对被试的安排,在研究中必然存在对被试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这就涉及道德问题。任何研究必须保障被试的权

22、利,承担道德责任。30 【正确答案】 (1)研究者需要回顾与研究有关的前人工作。(2)研究者应该清晰明确地描述实验设计和研究过程,报告实验所涉及的重要信息。(3)实验报告应能做到使专业领域的同行可以据此重复研究者的工作,以保证必要情况下研究结论能够得到科学的反复检验。(4)实验报告中的客观描述和研究者本身的主观解释应当能清晰地区分开来。【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研究报告撰写时需注意的一些要点。31 【正确答案】 该研究方案的设计类型该研究方案所属的设计类型是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是指对一组被试连续抽取多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即选择完全相等的多个时间段,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实施实

23、验处理,而在后续的另一个时间样本中并不实施实验处理,并通过对两种时间样本的观测分数之间的差异来比较实验处理效果的准实验设计。【试题解析】 该种实验设计试图通过增加实验的次数验证实验处理的效果,这是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同时也是该实验设计的缺点,多次实验处理,使实验的外部效度大大降低。32 【正确答案】 该类型实验设计的优点和缺点该设计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较好地控制历史因素、测量因素、统计回归等额外因素的影响。该设计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外部效度低,它所得的结果很难外推到其他个体或群体。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测验的外部效度、多次测验降低或增加了被试对实验变量的敏感性、重复实验处理和测量的干

24、扰效应等因素。【试题解析】 该种实验设计试图通过增加实验的次数验证实验处理的效果,这是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同时也是该实验设计的缺点,多次实验处理,使实验的外部效度大大降低。33 【正确答案】 该研究方案所属的设计类型该研究方案属于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是指通过随机化程序选择同质被试,并且设置了四种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类型。【试题解析】 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逻辑清晰,设计严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研究心理和行为现象的实验设计类型。34 【正确答案】 该类型实验设计的特点 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就是将“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 和“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 ”加以合并的结果。 所罗门四组混

25、合设计将“有无前测程序 ”这一变量引入实验设计之中,将其产生的变异从总变异中剔除出去,再对实验处理效应加以检验。具体说来,这种设计模式可以通过比较 O1A和 O2A、O 2A 和 O2B、O 1B 和 O2C、O 2C 和 O2D 之间的差异,从多角度来检验实验处理的效应;也可以通过比较 O2B 和 O2D、O 2A 和 O2C 之间的差异,来检验前测处理的效应。同时,还可以检验“前测后测处理” 与“实验处理”之间是否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统计分析方法上,就可以采用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来对前测后测处理和实验处理(被试内因素) 以及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问因素)之间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进行

26、分析。由此可见,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是一种设计严谨、内部逻辑关系清晰且具有很高内部效度的实验设计类型。【试题解析】 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逻辑清晰,设计严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研究心理和行为现象的实验设计类型。35 【正确答案】 (1)该研究的自变量该研究的自变量是阅读教学模式。有两个水平,一个是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一个是传统阅读教学模式。(2)该研究的因变量该研究的因变量是学生的阅读成绩、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3)该研究的额外变量若采用实验班与控制班比较的方法,被试选择上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实验班与控制班实施教学的教师不同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4)控制上述额外变量的方法通过前测,尽量选择原先阅

27、读水平相似的班级进行实验,或采用协方差统计技术排除被试差异对实验效果造成的影响。实验班和控制班由同一个教师进行教学,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试题解析】 控制组实验设计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的分配问题,对于教学实验很难采用随机分配被试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前测选择水平相近的班级并可通过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排除被试差异对实验造成的影响。36 【正确答案】 (1)该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该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是混淆了自变量和因变量。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智力水平,因变量是学习成绩。本研究中研究者只获得了被试的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既当做自变量又当做因变量。(2)新的实验设计该研究应获得的自变

28、量的数据是学生的智商分数,应获得的因变量的数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研究者应通过智力测量获得学生的智商分数,并将学生分成智力高组和智力低组。同时,研究者通过学业测验获得学生的学习成绩,然后对智力高组和智力低组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差异检验,分析智力差异对于学习成绩是否存在影响。【试题解析】 实验设计之前首先要明晰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以及无关变量有哪些。这样实验设计时就能有的放矢,知道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获得因变量的指标、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本题中涉及的实验设计属于准则组设计,这种设计实际上是一种非实验设计,因为研究者并未对自变量进行操纵,如本题中研究者并不能对智力进行操纵。研究者只是对两类

29、被试进行比较,追溯可能存在的原因。37 【正确答案】 (1)总体效度总体效度指的是实验结果对于研究者最终关心的总体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实验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的总体效度,而实验研究的总体效度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实验的外部效度。(2)实验变量的定义和测试方式实验中必须明确地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作出操作性定义和描述,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外部效度。同时,还应给自变量和因变量规定明确的测验指标和测试方式,以有利于提高测量的效度。这样,不但可以明确实验处理的效果,而且还增加了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或可验证性,从而提高了外部效度。(3)对测量的敏感化由于研究程序中有的实验组采用了事前测量,从

30、而使本组被试对事后测量发生了敏感效应,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或者由于事前测量而干扰了实验处理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的结果就不能推广到那些没有接受事前测量的群体中去,而只能应用于以前做过事前测量的被试样本,因此,降低和损害了实验的外部效度。此外,事后测量也会产生敏感化效应,使测量接受者在事后测量中学到了实验处理期间没有获得的东西,这样的实验结果也只能推广到接受过事后测量的被试样本。(4)多重实验的干扰 由于种种原因,当被试多次接受实验处理或者同时参加多项实验时,他们就会累积一些参加实验的经验,对实验产生敏感效应,这样再采用这些群体进行实验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的普遍性。(5)特异性效应

31、特异性效应是指由于实验采用了新异的方法、特殊的材料以及奇特的经历,或者是改变了被试已经熟悉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和环境特点,从而使被试所产生的暂时性的新异反应,这种反应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6)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主持人自身的个性特征、研究动机以及当时的情绪状态或者其他细微而无意识的行为影响了被试,结果把实验的目的,甚至对实验结果的期望也在无意识中传递给了被试,从而使实验结果的外部效度受到限制。(7)实验和实际情景的相似性实验和实际情景的相似性是影响外部效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说来,这种相似性越高,实验结果的可应用推广性也就越高。此外,实验中所应用的变量强度和范围,特别是对自变量的水平强

32、度的操作,也应该尽可能地与实验结果所要推广的实际情况相似。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8)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是指参加实验的被试的各种特征会使得实验处理的效果具有特定的含义,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普遍性。这时,在被试的选择和实验处理之间,实际上已经存在着交互作用。具体说来,被试的志愿性、年龄、性别、实验处理的时机等因素都比较容易造成实验处理和被试选择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使得实验的外部效度降低。【试题解析】 在实验研究中,衡量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的程度的指标是外部效度,也称生态效度。因此造成实验情境和真实情境不一样的因素都会影响外部效

33、度。38 【正确答案】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白变量混淆。避免自变量混淆的方法包括:(1)消除法,即消除额外变量;(2)恒定法,即使额外变量在实验中保持恒定;(3)匹配法,即使各组被试的被试属性相等;(4)随机化法,即随机抽取和分配被试;(5)抵消平衡法;(6)统计控制法。【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在实验室中对自变量的混淆的控制方法。39 【正确答案】 这个研究的结果不能证实假设。该研究只比较了治疗效果好的被试中文化程度高、低的人数,缺少治疗效果不好的被试的文化程度高低人数的

34、比较。【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理解,文化程度是自变量,针灸疗效是因变量,本题中仅对符合因变量的部分被试的结果进行检验,因此,得到的结果不全面。40 【正确答案】 同时比较治疗效果好和不好的被试中,文化程度高、低的人数差别。【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理解,文化程度是自变量,针灸疗效是因变量,本题中仅对符合因变量的部分被试的结果进行检验,因此,得到的结果不全面。四、综合题41 【正确答案】 (1)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维果茨基从社会文化因素的角度探讨人类个体认知的发展,认为人的认知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因素和社会交往。维果茨基提出符号工具的中介推动人

35、类高级认知机能的发展,强调语言在人类思维发展中的作用。维果茨基认为认知的发展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从整体上来说维果茨基是非阶段论者。在语言发展的论述上持阶段论的观点。(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皮亚杰从个体因素的角度探讨人类个体认知的发展,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在环境中探究和与环境互动的结果。皮亚杰提出个体通过适应和组织等认知机能使图式不断发展起来,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皮亚杰是阶段论者,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具有的图式类型是不同的。皮亚杰认为思维引导语言。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过程是由内向外的展开过程。(3)维果茨基和皮亚杰心理发展观的比较

36、二者都强调认知的发展是主动建构的过程。皮亚杰强调认知的发展是主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维果茨基强调认知的发展是主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皮亚杰强调认知的发展是由内向外的展开过程,维果茨基强调认知的发展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皮亚杰是阶段论者,维果茨基总体上是非阶段论者。皮亚杰强调思维引导语言,维果茨基强调语言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试题解析】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观点虽有所不同,一个是从个体的角度探讨认知的发展,一个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认知的发展,但两种观点并非是矛盾的,我们可从相互补充的视角看待这两种观点。42 【正确答案】 (1)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精神分析理论看重先天和后天的作用,但较重视早期

37、经验的作用。精神分析理论持阶段论的观点,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发展的五阶段论,艾里克森则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阶段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发展的进程是单一的,认为发展的阶段是普遍存在的。(2)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后天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发展起源于条件作用和模仿,认知早期经验和晚期经验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发展具有连续性,发展是习得性行为的增加。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发展具有多种可能的进程,行为强化和模仿可能在不同的儿童之间有不同的表现。(3)维果茨基的文化一历史理论的观点维果茨基持先天后天并重的观点,认为遗传、大脑发育以及儿童与更具经验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对话共同影响了发展。早期

38、和晚期经验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维果茨基总体上持发展是连续性的观点,但在语言发展和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影响等方面持阶段论的看法。维果茨基认为发展存在多种可能的进程,认为由社会性内容作为中介的思考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在不同文化之间是有所差异的。(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皮亚杰持先天后天并重的观点,认为当大脑发育成熟并且儿童受内部动机的驱使开始在富含刺激的环境中探索现实的时候,发展就产生了。早期经验和晚期经验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是以阶段的形式发生的。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存在单一的进程,阶段是普遍存在的。(5)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 生态系统理论持先天后天并重的观点,儿童的特点与他人的反应以双向的方式彼此影响。多层次的环境改变了育儿经验。早期和晚期经验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理论对发展是阶段性的还是连续性的问题没有明确说明。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存在多种可能的进程,儿童的特点和环境的力量以独特的方式在多种水平上共同铸就了发展。【试题解析】 任何发展理论都会对这些核心问题作出回答,因此理解这些核心问题对于把握发展理论起到关键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D3963 D3963M-2001(2007)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Fabrication and Jobsite Handling of Epoxy-Coated Steel Reinforcing Bars《环氧树脂涂覆钢筋制造和现场搬运的标准规范》.pdf ASTM D3963 D3963M-2001(2007)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Fabrication and Jobsite Handling of Epoxy-Coated Steel Reinforcing Bars《环氧树脂涂覆钢筋制造和现场搬运的标准规范》.pdf
  • ASTM D3963 D3963M-2015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Fabrication and Jobsite Handling of Epoxy-Coated Steel Reinforcing Bars《环氧涂层钢筋制造和工地现场搬运的标准规格》.pdf ASTM D3963 D3963M-2015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Fabrication and Jobsite Handling of Epoxy-Coated Steel Reinforcing Bars《环氧涂层钢筋制造和工地现场搬运的标准规格》.pdf
  • ASTM D3964-2004 Standard Practice for Selection of Coating Specimens for Appearance Measurements《表面测量用涂层试样的选择的标准规程》.pdf ASTM D3964-2004 Standard Practice for Selection of Coating Specimens for Appearance Measurements《表面测量用涂层试样的选择的标准规程》.pdf
  • ASTM D3964-2010 Standard Practice for Selection of Coating Specimens for Appearance Measurements《表观测量用涂层样本选择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D3964-2010 Standard Practice for Selection of Coating Specimens for Appearance Measurements《表观测量用涂层样本选择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D3964-2010(2015) Standard Practice for Selection of Coating Specimens for Appearance Measurements《选择表面测量用涂层试样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D3964-2010(2015) Standard Practice for Selection of Coating Specimens for Appearance Measurements《选择表面测量用涂层试样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D3965-2005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igid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Materials for Pipe and Fittings《管和管配件用硬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材料的标准规范》.pdf ASTM D3965-2005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igid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Materials for Pipe and Fittings《管和管配件用硬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材料的标准规范》.pdf
  • ASTM D3965-2011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Basis for Specifications for Rigid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Materials for Pipe and Fittings《用于管道和配件的刚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pdf ASTM D3965-2011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Basis for Specifications for Rigid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Materials for Pipe and Fittings《用于管道和配件的刚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pdf
  • ASTM D3965-2016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Basis for Specifications for Rigid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Materials for Pipe and Fittings《用于管道和配件的刚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pdf ASTM D3965-2016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Basis for Specifications for Rigid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Materials for Pipe and Fittings《用于管道和配件的刚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pdf
  • ASTM D3966 D3966M-2007(2013)e1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ep Foundations Under Lateral Load《横向负荷下深地基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3966 D3966M-2007(2013)e1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ep Foundations Under Lateral Load《横向负荷下深地基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