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6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84979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6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6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6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6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6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6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艾里克森认为,小学阶段要形成的人格品质(A)希望(B)意志(C)能力(D)忠诚2 艾里克森确定人格发展阶段名称的依据是(A)性冲动的聚集区(B)无意识力量的大小(C)儿童的活动类型(D)任务冲突3 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获得主动感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A)36 岁(B) 612 岁(C) 1218 岁(D)1830 岁4 巴甫洛夫以狗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实验研究是(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工具性反射(D)生理反射5 依据华生的观点,治疗恐惧症的方法是(A)对良好行为进行观察(B)形成新的条

2、件反射(C)对良好表现进行强化(D)进行认知改变6 婴儿不小心碰到了摇铃的把手听到了摇铃的声音,继而婴儿为了听到摇铃的声音,不断地做出踢踏摇铃把手的动作。这一过程中婴儿的学习形式是(A)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B)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C)观察学习(D)试误学习7 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儿童以在家里受罚的方式生气地去打玩伴。对此能够合理解释的理论是:(A)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B)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试误学习理论8 关于维果茨基提出的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论述正确的是(A)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都是种系发展的产物(B)低级心理机能是种系发展的产物,高级心理机能是历

3、史发展的产物(C)低级心理机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高级心理机能是种系发展的产物(D)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9 维果茨基认为,言语发展的阶段是(A)高声言语、低声细语、内部言语(B)外部言语、自我中心言语、内部言语(C)自我中心言语、社会化言语(D)独白言语、内部言语10 春节时室外出现了巨大的爆竹声,我们仍然怡然自得地在室内喝茶聊天,而家中的宠物狗却害怕得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在维果茨基看来,这是因为(A)人拥有最近发展区,能够忍受更大的声音(B)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具有符号中介环节(C)人的注意力水平高于动物(D)人的听觉没有狗的听觉敏锐11 在维果茨基看来,下面的心理机能属于高

4、级心理机能的是(A)感觉(B)直观性思维(C)知觉(D)随意注意12 某儿童在玩捉迷藏游戏时犯了“掩耳盗铃” 式的错误,他本该藏起来,却将自己的眼睛闭上了。根据皮亚杰的观点,该儿童心理发展所处的阶段是(A)具体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后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3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能够包容他人的意见,允许多元化观点的存在。在皮亚杰看来,这个过程是(A)去自我中心的过程(B)去中心化的过程(C)工作记忆容量增加的过程(D)守恒能力增强的过程14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各个认知发展阶段存在本质差异之处是(A)工作记忆容量(B)语言发展特点(C)图式(D)生理成熟15 皮亚杰认

5、为个体的认知能从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因为个体具有(A)运算能力(B)自我调节能力(C)适应机能(D)组织机能16 儿童建立“ 客体永久性 ”的阶段是(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7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师的班级管理方式、家校合作分别属于影响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中的(A)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B)微系统、微系统、中系统(C)微系统、微系统、微系统(D)微系统、中系统、宏系统18 六一儿童节,某企业给家有学龄期子女的员工放假,让儿童能够和父母共度节日。根据生态系统理论,该企业的做法属于影响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中的(A)微系统(B)中系

6、统(C)外系统(D)宏系统19 跨文化的研究表明,日本和德国对于婴儿的照顾方式不同,导致儿童形成了不同的依恋类型。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上述提及的影响儿童依恋类型形成的因素属于生态系统中的(A)微系统(B)中系统(C)外系统(D)宏系统20 强调在生命的最初几年,父母对儿童性驱力和攻击驱力的管理方式对儿童健康人格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的心理学家是(A)艾里克森(B)弗洛伊德(C)华生(D)洛伦兹21 洛伦兹(K0nrad Lorenz)以提出的“印刻” 现象证明(A)个体发展是非连续的(B)个体发展存在关键期(C)个体发展被环境决定(D)个体发展被基因决定二、多选题22 下列选项中,属于液体智力的是(

7、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B)发现复杂关系的能力(C)理解词汇的能力(D)知觉的速度23 下列选项中,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A)社交智力(B)音乐智力(C)运动智力(D)情绪智力24 加德纳提出智力是由多种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的。加德纳提出这些智力成分的依据包括(A)认知神经科学的进展(B)人类进化中对各种能力的运用(C)生活中存在的特殊天才(D)个体的各种能力的发展过程25 吉尔福特提出智力的维度有(A)智力活动的内容(B)智力活动的速度(C)智力活动的过程(D)智力活动的产品26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PEVerson) 提出的能力的层级结构理论的第二层次包括(A)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8、B)言语和教育因素(C)操作和机械因素(D)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27 能够解释能力结构差异的理论是(A)智力多元理论(B)智力三元论(C)智力群因素论(D)智力二因素论三、简答题28 简述班杜拉关于观察学习中动机过程的论述。29 什么是先行组织者? 简述它的类型和功能。30 简述合作学习的要点。四、综合题31 试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和人本理论,并比较其不同之处。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明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其学习成绩一直不佳。本次期末考试特别难,他感觉考得很糟糕。但是他却不像往常那样担心父母会责怪他。材料二:马丽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在学校自习时,她总是在做和学习

9、无关的事情。回家以后,则争分夺秒地复习功课。可是到了学校,她又和同学说谎,说她在家里“看小说” 、“看电影”试用学习过的学习动机理论解释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学生的表现。33 什么是一般迁移? 什么是特殊迁移 ?分别阐述一种与之相关的学习迁移理论。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6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弗洛伊德看来,最大的心理成分是本我,本我是基本生物需求和欲望的源泉。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无意识”的概念。弗洛伊德以冰山譬喻人格,无意识相当于冰山水下的部分,在人格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艾里克森认为在

10、每一个人格发展阶段,个体都有一项心理社会性任务要完成。直面每一项任务都会产生冲突,且伴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冲突得以解决,一种积极的品质就会形成,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会开始。如果冲突继续下去,或者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自我就会受到伤害,因为它整合了一种消极的品质。因此本题选 D。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见简答题第 2 题。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反复配对所产生的反射,这种反射和斯金纳所提出的操作条件反射不同,被称之为经典条件反射。因此本题选A。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华生认为经典条件作用适用于儿童行为的改变。他曾指导自己的学生用条件反射原理造

11、成婴儿的恐惧情绪的产生并治疗儿童的恐惧情绪。为了改变个体的行为或治疗儿童的心理问题,就是要使儿童形成一种新的对抗性的条件反射,从而取代原有的条件反射。因此本题选 B。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摇铃的声音强化了婴儿最初的动作,使之不断做出同样的动作,这时形成了操作条件反射。因此本题选 B。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班杜拉提到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以模仿或观察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本题选 C。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维果茨基认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是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的产物,前者是种系发展的产物,后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是,在个体的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二者是相互交织、

12、相互融合的。因此本题选 B。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维果茨基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外部言语与内部言语之间的中间环节,它担负着筹划活动、解决着活动中产生问题的功能。选项 A 是行为主义的观点。选项 C 是皮亚杰的观点。因此本题选 B。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比低级心理机能多一个中介环节,所谓中介环节,就是在心理活动中运用心理工具。当我们知道外面的声音是爆竹产生时,我们便不会对它恐惧,这就是心理工具在调节我们的心理活动。因此本题选B。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维果茨基认为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两类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13、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高级心理机能是指随意注意、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和意志等。因此本题选 D。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表现出“自我中心”、“中心化”等思维特点。本题中涉及的就是自我中心思维。自我中心就是儿童认为别人和自己拥有相同观点的思维特点。其他选项的解释见简答题第 4 题。本题选 B。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皮亚杰提出的自我中心是指个体认为别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是一样的。皮亚杰提出的中心化是指个体只能从一个维度思考问题。因此本题选 A。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图式是皮亚杰

14、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图式是个体动作或思维的结构。主体之所以会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不同。各个认知发展阶段存在的差异决定于图式的差异。感知运算阶段的儿童构筑的是感知动作图式。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构筑的是表象或形象图式。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形成的是具体运算图式。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形成的是形式运算图式。因此本题选 C。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过程表现为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这被称为平衡化。当个体已有的图式能够同化环境中的新信息时,他在心理上处于暂时的平衡状态;当个体的已有的图式不能同化环境中的新信息时,他在心理上处于不平衡状态。此时,由于个体

15、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个体的认知会向平衡状态发展,因此本题选 B。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末期认知发展的一大成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分化,表现为儿童能够将眼前消失的物体仍然视为存在,即儿童已建立了“客体永久性”,已能将自己看成是无数客体中的一个。皮亚杰认为这对婴儿的认知发展来说意义重大,称之为儿童完成了“哥白尼式的革命”。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师的班级管理方式直接对儿童产生的影响属于微系统,家庭和学校的互动会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属于中系统。其他解释见简答题第 5 题。因此本题选 B。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外层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

16、直接参与但却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如父母的工作单位对于父母照顾子女的规定或提供的便利条件等。因此本题应选 C。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宏系统包括文化价值观、法律、习俗、环境等。因此本题应选 D。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儿童的父母都要在过多准许和很少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中决定取舍。如果父母把握了适当的平衡,那么儿童就会成长为具有成熟的性行为能力、可以投入家庭生活并能够抚养下一代的有良好适应的成年人。因此本题选 B。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印刻现象是在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的,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

17、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洛伦兹认为许多动物都有印刻现象,而且人类也有印刻。洛伦兹把人类婴幼儿时期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关键期”,因为在这一时期之前和之后这种特殊的学习都不会发生。因此本题选 B。二、多选题2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知、类比和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由此可知,理解词汇的能力不属于液体智力,其他三个选项都属于液体智力。因此本题选 ABD。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18、中包括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自然观察的智力等,不包括情绪智力。因此本题选 ABC。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加德纳提出的每一种智力都是严格按照他所提出的标准确立的,这些标准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的进展、人类进化中对各种能力的运用、生活中存在的特殊天才、个体的各种能力的发展过程等。因此本题选 ABCD。2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智力活动的内容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智力操作指智力活动的过程,它是由智力操作的对象或材料引起的。智力活动的产品指运用智力操作所

19、得到的结果。因此本题选 ACD。26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提出的能力层级结构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般因素;第二层次是大因素群,有两个,分别是言语和教育、操作和机械;第三层次是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因此本题选 BC。2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智力多元理论和智力三元论都强调智力的结构差异,强调智力是多元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智力结构。智力群因素论和智力二因素论都是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强调智力具有水平差异。因此本题选 AB。三、简答题28 【正确答案】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四

20、个过程,分别是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他认为动机过程与三种强化类型有关:(1)直接强化。班杜拉认为如果按照榜样行为去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属于外部强化,也叫直接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属于替代强化。(3)自我强化。人们倾向于做出自我满意的行为,拒绝那些个人厌恶的东西,这是一种自我强化。【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斯金纳认为使用强化理论解释人类的学习,强调个体的学习的发生必须依赖亲历亲为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强化。班杜拉认为强化不是决定学习发生的关键因素,强化

21、是决定学习的结果是否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并且他认为强化除了斯金纳论述的直接强化外,还存在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29 【正确答案】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先行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总的来说,组织者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给新的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陈述性组织者使新的学习可以有类属者,当学习者不存在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认知结构时使用。比较性组织者使新旧知识得以辨别清晰,当学习者对新旧知识无法辨别、容易产生混淆时使用。【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的内容。奥

22、苏伯尔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但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有条件的,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拥有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如果学习者没有拥有同化新的知识的认知结构,就需要教师采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之前先给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以使学生拥有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30 【正确答案】 合作学习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要遵循的技术要点:(1)面对面的互动;(2)良性的内部依赖,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感受到自身的价值;(3)每个小组成员要明晰自己的责任;(4)要具备合作技能;(5)要有合作学习的监督机制。【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建构理论的内容。新课程实

23、施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流于形式的缺陷。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达成教育目标,必须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保证其有效运行。四、综合题31 【正确答案】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斯金纳使用强化理论对学习本身的论述就是对学习动机的论述。个体的行为因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概率增加就是动机增强,个体的行为因受到惩罚而发生的概率降低就是动机减弱。(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主要是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他认为人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人的需要则是这种需要的根源。他把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24、、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都属于缺失需要,一旦得到适当的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叫成长需要,永不满足性是其根本特点。马斯洛认为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产生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因此马斯洛强调尽力满足学生的低层次需要,使其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3)学习动机强化理论与人本理论的比较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强调马斯洛所提到的缺失需要对人的激励作用。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看到了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的不足,看到人类动机的特殊性,除了论述缺失需要对人的激励作用之外,还论述了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作用。【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和人本理论的观点。在学习两种观点时,要看到两种

25、观点的联系,分析马斯洛对斯金纳理论的发展。32 【正确答案】 (1)对材料一中李明行为的解释 可用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理论解释李明的行为。 阿特金森认为某种行为倾向的强度是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价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即: 行为倾向的强度=f(动机*期望*诱因),用符号表示为: T=M*P*I 其中 T 代表某种行为倾向的强度;M 代表成就需要或成就动机水平,阿特金森认为它是人在早期生活中所获得的潜在的、稳定的、普遍的人格特质;P 代表期望,是人对成功或失败的主观概率;I 代表诱因价值,是人在成功和失败时所体验的满足感。一般来说,课题越难,成功的概率却越小,所以,P 与 I 的关系可以表现为:I=1

26、 一 P。 阿特金森认为人的成就动机由两种成分组成,即追求成功的动机(M s)和回避失败的动机(M f)。追求成功的动机使人产生追求成就任务、追求成功的行为倾向(T s);回避失败的动机使人产生回避成就任务、畏惧失败的行为倾向(Tf)。由此,阿特金森分别列举了如下两个公式: T=M s*Ps*Is T=Mf*Pf*If 阿特金森认为,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M s)和回避失败的动机(M f)同时存在,要预测和理解成就行为,必须把这两种相反的动机同时考虑在内。一个人对成就任务最终是趋向还是回避,要取决于 Ts 与 Tf 的强度。把 Ts 与 Tf,加在一起,就可以说明趋向或回避特定成就任务的纯倾向

27、或总倾向。 当 MsM f 时,总的行为倾向(T s+Tf)为正值,在这种人的成就动机中,追求成功的成分多于回避失败的成分,“追求成功” 是其稳定人格特质的一部分。“ 追求成功者 ”愿意选择成功机会为 50的任务,而对成功可能性很高或很低的任务都不感兴趣。 当 Msf 时,总的行为倾向 (Ts+Tf)为负值,在这种人的成就动机中,回避失败的成分多于追求成功的成分,“回避失败” 是其稳定的人格特质的一部分。“ 回避失败者 ”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选择容易的任务可免遭失败,而选择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找到借口,从而减少失败感。与“ 追求成功者 ”相反,他们对失败机会多了一半的任

28、务采取回避的态度。(2)对材料二中马丽行为的解释 可用自我价值理论解释马丽的行为。 科温顿(Coyington,1984)提出的自我价值理论主要用以解释学校中放弃努力的学生的原因。具体观点如下: 科温顿关注人们如何评估自身的价值,认为当人的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时,人类将竭力维护。人类将自我接受作为最优先的追求。这种保护和防御以建立一个正面自我形象的倾向就是自我价值的动机。 自我价值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功会使人感到有价值,失败会使人感到无价值。能力、成功、自我价值感三者之间形成了前后因果连锁关系。有能力的人容易成功,成功的经验给人带来价值感。因此,能力知觉是影响动机的基本因素。个体如果觉得自

29、己是有能力的,那么就认为自己有价值,否则认为自己没有价值。 为了维护自我价值学生会采取自我价值保护策略。当学生希望通过优异的成绩向别人证明自己是有能力时,他们会采取自我价值保护策略,如自我设障、回避挑战、回避必要的学业求助行为、以不良手段捍卫成功以及撒谎。 一般来说,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会采用自我价值保护策略,但也会有个别成绩优异学生如马丽会采用“掩盖真相” 这种自我价值保护策略。【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考生关于学习动机理论掌握情况的综合考查。33 【正确答案】 (1)一般迁移的概念一般迁移也叫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指原理、原则或态度的迁移,即一种学习可迁移到多种情境中。(2)特殊迁移的概念

30、特殊迁移也叫具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3)形式训练说:强调一般迁移的学习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是古老的迁移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官能就是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这一观点认为,通过训练,官能得到发展,学习者在各种任务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提高了。因此这一理论阐释是一般迁移。(4)共同要素说:强调特殊迁移的学习迁移理论桑代克提出了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两种训练机能之间有相同要素时,才可能发生迁移。当两种学习情境中相同的刺激一情境反应的联结越多,迁移就越多。因此这一理论强调的迁移是特殊迁移。【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内容。这一部分涉及学习迁移的类型和学习迁移理论的内容,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需要将学习迁移的类型与各种学习迁移的实例以及学习迁移的理论联系起来,考虑这些学习迁移理论能够解释何种类型的学习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GSM 08 20-199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 (GSM 08 20 Version .pdf ETSI GSM 08 20-199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 (GSM 08 20 Version .pdf
  • ETSI GSM 08 20-199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 (GSM 08 20 Version _1.pdf ETSI GSM 08 20-199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 (GSM 08 20 Version _1.pdf
  • ETSI GSM 08 20-199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数字蜂窝通信系统.pdf ETSI GSM 08 20-199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数字蜂窝通信系统.pdf
  • ETSI GSM 08 20-199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数字蜂窝通信系统_1.pdf ETSI GSM 08 20-199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数字蜂窝通信系统_1.pdf
  • ETSI GSM 08 20-199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数字蜂窝通信系统.pdf ETSI GSM 08 20-199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数字蜂窝通信系统.pdf
  • ETSI GSM 08 20-199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数字蜂窝通信系统_1.pdf ETSI GSM 08 20-199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数字蜂窝通信系统_1.pdf
  • ETSI GSM 08 51-1992 BSC-BTS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BSC-BTS接口一般方面》.pdf ETSI GSM 08 51-1992 BSC-BTS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BSC-BTS接口一般方面》.pdf
  • ETSI GSM 08 51-1993 European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BSC) to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欧洲数字蜂窝通信系.pdf ETSI GSM 08 51-1993 European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BSC) to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欧洲数字蜂窝通信系.pdf
  • ETSI GSM 08 51-1993 European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BSC) to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欧洲数字蜂窝通信系_1.pdf ETSI GSM 08 51-1993 European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BSC) to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欧洲数字蜂窝通信系_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