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849826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97 年)(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2 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1993 年)(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3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1995 年)(A)剩余价值论(B)

2、阶级斗争学说(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1997 年)(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5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7

3、 中国古代哲人苟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8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9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10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

4、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 的机械唯物主义11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2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3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

5、)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14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15 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6 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

6、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17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18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19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

7、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20 有一幅对联,上联“ 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21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2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

8、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 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23 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促使另一方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24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涵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

9、事物看作一个整体25 事物发展过程的“ 度” 是指(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26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 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7 有这样一

10、道数学题:“9090 909090=?” 其答案是约 59。90 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28 在工作中防止“ 过” 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29 有一则箴言:“ 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

11、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30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31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32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33 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 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

12、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赶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 ”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A)主观联系(B)必然联系(C)因果联系(D)本质联系34 唯物辩证法认为:(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35 “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

13、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6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3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38 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

14、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39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40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41 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

15、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42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43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44 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

16、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45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E)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46 传习录记载:“ 先生 (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日: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

17、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47 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

18、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E)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48 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 ,这是因为(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49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同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意识呵以转化为物质50 一位科学家说:“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

19、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的结果(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51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 电子邮件的 6 次信息接力” ,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52 每一复杂的生

20、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 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E)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53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C)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E)整体和部分可以互相转化54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 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

21、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55 2006 年 7 月 12 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 110 米栏比赛中,以 12 秒 88 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 13 年之久的 12秒 91 的世界纪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纪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 “纪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56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22、。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57 1999 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 WT0 达成了“ 双赢” 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使自身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58 矛

23、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59 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60 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C)包含肯定的否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E)抽象的否定61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

24、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埘立面的统一和斗争(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62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认为凡是现有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63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64 “沉舟侧畔千帆

25、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65 马克思指出:“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人

26、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66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E)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67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

27、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68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观念的东西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69 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28、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出来的70 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问的差别性(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D)埘客观对象反映的超前性(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71 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 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有(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事不避难,知难

29、不难72 BM 公司制造的 “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明(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73 从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例如1971 年版对“ 科举” 这个词条的解释是: “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

30、的制度”。1992 年版删去“ 反动”二字,1998 版又删去“为维护其统治而设” 。再如 1971 年版在解释了 “雉”就是“ 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 。1992、1998 年版也一样,直到 2008 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74 1997 年,我国经济在总

31、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材料 l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材料 2在市场

32、开拓上下工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 比翼齐飞,鹏程万里。材料 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 5 家分公司裂变为 28 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

33、力。请回答:(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 1 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3)通过材料 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1999 年 )7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2000 年)76 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 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准?”拉开门,里面各

34、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77 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材料 l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 7,全圆年人均淡水量 2400 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 80,长江以北占 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20。1999 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 606 亿立方米,其 80未经处理直接

35、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 年中国长江等流城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摘自光明日报2001 年 5 月 21 日材料 2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摘自水利部部长汪

36、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热,并有约 20 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 2700 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芙圆、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 38 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 1 芙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 40 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

37、一步都要经历 10 年之久。1958 年起步,1965 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 年建设日产 3000 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 年建成舟山日产500 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圆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 年 3 月 10 日材料 4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 。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 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

38、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摘自人民日报2001 年 5 月 22 日请回答:(1)结合材料 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 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3)结合材料 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2002 年 )7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

39、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 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 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

40、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之?2009 年 5 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 为名义的 “绿色帐户”活动。何为绿色帐户?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帐户” 的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摘编自 人民日报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

41、的资源”?(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 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79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 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李延的痛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中医是我国宝贵的

42、医学遗产强调辨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2009 年 )80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 克的最少。l10 克的稍多,011 克和 01 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 16 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

43、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 年 2 月 21 日)材料 2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 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 !”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

44、,那是一株地莓,她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 ,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

45、,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当 86 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摘编自扬子晚报 (2011 年 6 月 27 日)(1)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 碎花瓶理论” 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

46、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2012 年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章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或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本题属直接性试题,考查记忆,用正选法选出 C 即可。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章关于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与关系的识记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它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

47、主义哲学的应用,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的必然的逻辑的结论,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为科学。故正确答案应为 A。本题属于直接性试题,考查知识点的记忆,使用正选法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A。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应用。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第一章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基础与关键的识记与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本题属于直接性试题,考查记忆,使用正选法选出 D 即可。A 选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之一,B、C 选项是马克思主义

48、基本原理的运用,都不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章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记忆。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题属于直接性试题,考查记忆,用正选法选出 C 即可。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中的一个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唯物史观既然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没有唯物史观,因此D 就是正确选项,其他 A、B、C 三项是哲学发展过程中始终有的三方面的对立。6 【正确答案】 D【试

49、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中对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概念的科学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D 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正确观点。 A 选项是人本主义的观点,B 选项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共同观点,C 选项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故无论采用正选法还是排谬法,正确选项只能是 D。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论部分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唯物主义发展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