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85112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 12 及答案与解析一、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请结合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论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意义。1 假定在封闭的条件下,某国国内只有两个生产部类,第一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第二部类生产生活资料。2000 年该国国内两大部类资本构成状况如下:第一部类第二部类不变资本(C)800700可变资本(V

2、)200300剩余价值(m)300200请回答:2 该国国内社会总资本周转能否顺利进行?为什么?3 如果社会总资本周转不能顺利进行,市场能否自发进行调节?4 上述两个问题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4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英国卫报1991 年 12 月 10 日刊登题为如何说西方没有完全取胜的文章,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缺点跟往常一样显而易见,清晰可辨。市场不可避免地产生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 五十年代中期以来英国发生过七次严重的经济衰退,每次衰退都使失业人数超过上一次的顶峰。迄今的十二年来,美国发生的巨变使人们的期望不断下降,自 1972 年以来,美国人平均实际工资

3、没有任何增长。经过二十五年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1948 年至 1973 年之后,主要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生产和就业率确实都已明显下降。”材料 2一位西方外交官说:“ 中国正成功地把市场因素引进中央管制经济中去。” 英国经济学家发表文章说:“中国尽管在 1991 年遭受了 50 年代以来最大的涝灾,但经济增长仍高达 8%,再次在世界名列前茅。”“这 10 年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居世界之冠。”“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加了中国的国家财富。”法国报纸我们的时代1991 年第 20 期发表胡戈.布劳恩的文章,认为这是“计划经济与市场关系合理调配的结果” 。材料 31991 年 9 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

4、,着重研究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年 11 月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加强社会化服务,搞活农产品流通,逐步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阅读上述材料,试运用有关知识回答:5 对比分析材料 1 和材料 2,说明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6 联系你在回答第 1 个问题时所得出的结论,谈谈你对材料 3 的认识。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也许会有人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那么一个人越懒或越笨

5、,他生产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完成这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多。然而,这样推论将是一个可悲的错误。”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 2卷,70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材料 2“如果生产各种商品所必需的各种劳动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商品的相对价值也会是固定不变。但是,其实不然。生产一个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是随着所用劳动的生产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劳动的生产率越高,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多;劳动的生产率越低,在同一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少。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 2卷,71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请回答:7 根据材料 1,回答马克思为什么说“这样推

6、论将是一个可悲的错误” 。8 根据材料 2,说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什么关系。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9 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 )(A)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C)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10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的客体是( )(A)自在自然(B)自然界(C)客观世界(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11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

7、展的动力(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2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13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骤雨般的、短促的情绪状态,比如狂欢、暴怒等等。积极而健康的激情能够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巨大潜力,调动体力和脑力,使人产生出创造性的冲动,并成为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其他活动的强大动力。激情能够产生这样的作用,反映出(

8、 )(A)意识的无限潜能(B)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C)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14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A)有用性(B)客观性(C)相对性(D)阶级性15 恩格斯说:“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 )(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16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

9、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从真理观的角度看是( )(A)形式主义的表现(B)相对主义的表现(C)绝对主义的表现(D)经验主义的表现17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18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A)必然和偶然的统一(B)抽象的不变的统一(C)本质和现象的统一(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9 门捷列夫说:“ 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句话说明了(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所以和

10、谬误相对立(B)真理和谬误是相互等同、相互转化的(C)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是谬误向真理转化的一种形式(D)只要在谬误中总结教训,就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2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原则出发(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21 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2 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

11、)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23 劳动力商品区别于一般商品的最大特殊性在于( )(A)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能转移其他商品的价值(D)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24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这表明了( )(A)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靠增加雇佣工人数量来进行的(D)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关系25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

12、的劳动时间分为(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26 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量( )(A)等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B)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C)低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D)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无关三、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7 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 )(A

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8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这种观点 (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B)肯定了理论应走在实践前面(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29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0 19 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

14、言还有(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31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有( )(A)诱导作用(B)指导作用(C)预见作用(D)激发作用32 唯理论的特点有( )(A)夸大理性认识的地位和作用(B)在实践中容易导致教条主义的错误(C)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D)坚持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3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间接经验回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5、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过程34 2013 年 8 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A)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B)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C)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D)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35 1700 多年前,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候风地动仪。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地震后,为人们及时知道发生地震和确定地震大体位置有一定的作用。

16、时至今日,科技日新月异,但是“地震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A)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B)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C)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D)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36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 )(A)具有直接现实性(B)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C)具有普遍性的特点(D)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37 “在这里千万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

17、宁的这一论述表明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 )(A)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C)实践不能检验的真理可以由逻辑证明来检验(D)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不具有唯一性38 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B)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C)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39 一个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价值认识,必须符合( )(A)对实践关系的正确认识(B)对道德关系的正确认识(C)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D)对客体状况的正确

18、认识40 “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后让它为我们所用。” 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的(D)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41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 )(A)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B)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C)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D)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42 马克思指出:“ 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的王国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 以下正确

19、反映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关系的是( )(A)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B)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D)自由是必然的根据和限度43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存在的矛盾有(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44 小王花 38 元在某商店购买了一副网球拍,商店将其中的 8 元用于交纳税收。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45 原始社会末期,在偶然的物物交换中,

20、一袋米可以换两只羊,或用公式表示:1 袋米=2 只羊。在这个公式中,不正确的是( )(A)一袋米和两只羊的使用价值的质不同,但其量相等(B)羊的价值通过米表现出来(C)一袋米的价格和两只羊的价格相同(D)二者交换是个偶然的行为46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只知道石油可用来作燃料,以后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又发现了石油可以用来进一步提炼成为许多化工产品。这说明( )(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断变化的(B)同一件商品往往具有多种使用价值(C)使用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属性(D)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发现商品具有越来越多的使用价值47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

21、句话包含的意思是(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因而不是商品48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49 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有( )(A)追加的生产资料(B)追加的货币准备金(C)追加的消费资料(D)追加的折旧基金50 在资本主义社会,获得平均利润的剥削者有( )(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C

22、)农业资本家(D)银行资本家51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B)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D)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5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 )(A)民主与法制(B)政权组织形式(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 12 答案与解析一、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1 【正确答案】 (1)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主要是研究保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社会经济

23、体系内部生产和交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马克思把整个社会生产部门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部类,并通过对两大部类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交换关系的研究,对保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所需条件的概括。简单再生产所需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是:(v+m)=c,这个条件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条件,即两大部类的生产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这个基本条件可以引出两个派生条件:第一,(c+v+m)= c+c,这个条件表明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第部类平衡条件;第二,(c+v+m)=(v+m)+(v+m)。这个

24、公式表明消费资料的生产与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第部类的平衡条件。以上三个条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内在联系,如果这些客观要求的比例受到破坏,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因而要保证两大部类生产的协调发展,就必须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各部门内部建立合理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2)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其突出表现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的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实现整体优化和升级,导致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从而制约和影响了社会总

25、产品的实现和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对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使国有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2 【正确答案】 在上述给定的比例下,该国国内社会总资本周转将不能顺利进行。简单再生产所需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是:(v+m)=c ,这个条件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条件,即两大部类的生产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基本的实现条件是:(v+v+m/x)=(c+c)。其中,c 和v 分别代表扩大再生产时所

26、需追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m/x 代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资本家的剩余价值中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这个条件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该国既不满足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也不满足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因此,社会总资本周转将不能正常进行。3 【正确答案】 市场能够进行自发调节。该国社会总资本周转的障碍在于,第二部类的比重过大从而产品实现困难,在市场上就表现为生活资料供过于求。在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规律的作用下,资本从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转移,使第一部类生产增加,最终实现两大部类的均衡,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创造必要条件。4 【正确答案】 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主要有两点:一是

27、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存在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关系,各部门之间客观要求的比例关系遭到破坏,社会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这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二是价值规律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5 【正确答案】 对比分析材料 1 和 2 材料,应归纳出如下结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无法克服其固有的矛盾、消除无政府状态,因而会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能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促进生产力发展。建立在不同的所有制基础上,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根本区别。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

28、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6 【正确答案】 对材料 3 的认识应包括: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承认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深化农村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等,这些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才能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发挥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从而提高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7 【正确答案】 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

29、要的劳动时间。一个人越赖或越笨,为完成这个商品所需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越多;他的个别劳动时间越多,它所包合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从而他生产的商品的价值会越低。8 【正确答案】 材料 2 说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为,劳动生产率越高,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多,由于劳动总量不变,包含在单位商品中的劳动量越小,从而价值量就越少;相反,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少,在劳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价值量也就越多。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

30、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共同原则的确认。在认识论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两种认识论的对立,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在哲学史上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们都坚持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个共同原则,因此称之为唯物论的反映论。【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践活动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理解。陆游的诗句反映了正确的认识要来自于实践即“躬行”。选项 A 本身表述是错误的。 CD 项是正确的,但与本题题干内容无关。【知

31、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实践标准的检验。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非理性因素是指认识活动中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能力,它表现为直觉、灵感、想象、联想、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人

32、总是在一定的情感、意志的影响下从事实践活动,积极的情感情绪对人的实践活动是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题目中的激情是非理性因素的重要形式之一,反映了激情的积极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真理概念和特征的理解。真理的最根本的特点或曰属性是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是有用的,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真理是客观的,换言之,真理的有用性是其客观性的必然产物。因此,正确答案为 B。选项 CD 是干扰项。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性,而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阶级性,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

33、真理,具有其阶级性。【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但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承认绝对性并不否定相对性,BCD 项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相对性,因而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

34、种不同属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就是绝对主义的表现。【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是孔子在知行观方面的典型观点,强调“行”(实践) 在检验“言”(认识) 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是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的特点的认定。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的过程中,当然有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的问题,但不能仅仅归结为这些问题,符合题意的应该是 D 项。主

35、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句话说明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A 项真理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和谬误对立,但一定条件下也是相互转化的;B 项的错误在于把真理和谬误相等同;D 项认为只要总结教训,就一定能达到真理,这种观点过于绝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这就要求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

36、个别劳动时间与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获得价值总量的关系的理解。个别劳动时间越少,即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时间越少,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越多,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个别劳动时间越低,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越多。只有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才有可能获利。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记忆型题目,考查货币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充当其他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从货币的发展历程看,许多商品都充当过等价物;货币的特点在于“固定”和“一般”。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识记性的。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相对剩余

37、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这表明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前提,相对剩余价值是各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25 【正确答案】 D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的部门在同样的条件下生产的剩余价值比较低,部门的利润率也比较低,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使得它可以从利润率比较高的部门分割到一部分剩余价值,以保证社会上每个部门都有人在生产。三、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7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38、实践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认识的对象和内容,单是客体本身不能形成认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是导致认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仅有主体的能动性也不会产生认识。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实践中,认识才会产生。因为只有通过实践,人的感官才能同客体接触,使客观事物及现象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也只有通过实践,主体同客体反复相互作用,才能使客体的各种本质特征逐渐暴露出来,为主体所把握。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科学的发展,新学科的出现,新知识的增加,都是由于实践的推动。因此,正确答

39、案为 AC。而 BD 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题干中的观点体现不出,所以不选。【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28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理论的关系问题。题干重在说明革命的理论与革命的运动的关系。由于革命的运动是人的高度自觉的运动,没有革命的理论的指导是产生不了的。但革命理论与革命运动的关系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因为理论包括革命的理论,从其产生的总根源来说,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是实践的理论总结。“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并没有否认理论与实践的根本观点,只是强调了革命理论与革命运动的辩证关系,所以不能认为这句话“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

40、力”,“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因此,正确答案为 BC。【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本题引用英国作家惠兹里特的仅有书本知识等于无知的名言来辨识类似的名言,强调的是实践和

41、认识的关系中的实践的决定作用。本题的题干与选项结合得非常紧密,先必须理解题干中话语的含义,再理解选项中每句名言的哲学含义,然后分析比较。题目中引言的含义指不能完全相信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还要重视直接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信书,不如无书“反映了仅凭间接经验是不够的,还要重视直接经验完整反映了题意。“饱经风霜”是指直接经验丰富,“缺乏阅历”是指缺乏亲身经验,这二者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不同。所以,ABD 项符合试题要求,而 C 项强调的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不符合试题要求。【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1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42、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有:动力作用、诱导作用和激发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AD。BC 项属于理性因素的作用。【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唯理论是指夸大理性认识、贬低感性认识的认识论。在实践中容易导致教条主义,既有唯物主义的唯理论,也有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唯理论由于否定感性认识的可靠性,也就否定了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3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辩证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次飞跃);理性认识还要再回到实

43、践中去(第二次飞跃)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 BC。AD两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及具体与抽象的关系说反了,所以不选。【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4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故 A 项正确。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的,它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B 项正确。由于认识主体的不同,认识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能说永无定论,

44、故 C 项错误。凡经过实践证明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故 D 项推翻真理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5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A 项说法是一种不可知论。人类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即要承认世界的可知性。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两者有着原则的界限,前者是正确认识,后者是错误认识,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是不能相互包含的。(2)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两者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一个规

45、律。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 B 项错误。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一方面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真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另一方面从深度上说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C 项正确。真理是具体的是由真理的客观性所决定的,是指任何真理即主观同客观的一致都是在特定条件、范围的限定下,主体的认识同特定对象的一致或符合。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决定人的认识也要随客观事物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因此,D 项正确。【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的正确理解。

46、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在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客观实在性)、普遍性的特点,并且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在本题中 BD 项是一个意思,因为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也就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是表述不同。【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实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由以后的实践做出裁决。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

47、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者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经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需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根据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可以判断选项 C 和D 项的说法是错误的;A 和 B 项是实践标准不确定性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为AB。【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概念和特征。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

48、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哲学的价值概念扬弃了各种价值关系中纷繁复杂的特殊内容和形式,概括了其中共同的、普遍的、本质的内容,即概括了其中所包含的外部客观世界的事物(客体) 对于人(主体) 的需要满足与否(意义 )的关系。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价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所以,以上 ABCD 四项都是价值的特性即主体与客体性的含义及其关系的正确表述。【知识模块】 认

49、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9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价值理论的认识。对客体实际状况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科学的价值评价的基础和前提;主体为了形成合理的科学的价值评价,在认识对象的同时也需要把自己称为客体,正确理解和认识自身的实际需要。AB 两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述。【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4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以及认识的辩证过程。题干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去了解大自然是如何工作的;“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是说人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在这个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自然,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而认识自然规律的目的在于改造自然界,让它为我们所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选项 D 的观点明显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4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因此二者是辩证统一的,A 项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