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85113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 1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恩格斯指出:“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里的“ 基础”指的是(A)实践(B)认识(C)价值(D)感觉2 1980 年 12 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讲话称:“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 年 12 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再一次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所谓“ 摸着石头过河 ”体现

2、的哲学思想是(A)重经验,依靠经验指导实践(B)重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C)重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真知(D)重规律,真知建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之上3 生于南美洲茂密森林中的西红柿曾被称为“狼桃” 。到了 16 世纪,英国人佛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它。并带回几株种在英国皇家花园里,供皇家贵族观赏。到 18 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决心以身试“柿” ,看其是否有毒。有记载说,这位勇敢的画家在吃西红柿之前穿戴整齐,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 。结果。他不但没有死去,也没有任何不适。于是人们才知道西红柿原来是可以吃的。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

3、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日前,为了治疗骨科患者的顽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在脊柱及关节外科领域研发出了几十个 3D 打印脊柱外科植入物,现已取得疗效并进入临床观察阶段。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硬的材料。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存在石墨烯是假设性结构并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的认识。 2004 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将石墨烯从石墨中分

4、离证实了石墨烯可以单独存在。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6 恩格斯指出:“ 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句话说明(A)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B)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C)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D)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7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

5、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认为认识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8 列宁指出:“ 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这一观点表明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选择论(B)反映论(C)建构论(D)创造论9 康德主张知识的形式是头脑里固有的;孟子认为有“不学而能” 的“良能”和“ 不虑而知”的“良知”。柏拉图认为认识是对神秘理念的回忆。上述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的观点(B)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6、10 丹麦宗教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认为:“存在就是生命的强烈颤动,就是主观性的敏感点”。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1 马克思指出:“ 日常经验只能抓住事物诱人的外观。如果根据这种经验来判断问题,那么科学的真理就会总是显得不近情理了。”这一观点说明(A)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没有实际意义(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7、12 马克思指出:“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划清了(A)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界限(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D)辩证反映论与形而上学反映论的界限13 心理学家在一项实验中发现,因被剥夺食物一定时间而饥肠辘辘的人,在一堆模棱两可的声音、文字、图形等符号中,对有关食物的符号最为敏感,可因绝食多日而力不能支的革命者面对敌人所送的美昧佳肴却可以无动于衷。前者之所以敏感是因为被试者饥肠辘辘,有急需食物充饥的生存

8、欲望,后者之所以无动于衷是由于对敌斗争的信念。这表明(A)人的认识结果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14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15 马克思认为:“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句话表明(A)实践是对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B

9、)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客体(C)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D)实践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16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A)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B)把实践看作是认识的唯一来源(C)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D)把理性认识看作是认识的唯一形式17 有一条哲学小道,谢林、黑格尔等每天清晨或傍晚散步,碰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是“你今天又哲学了吗 ?”这其中有“你好”的意思,但更多的意思是“你今天又读书思考了吗”,从认识论的角度上看,(A)通过读书获取间接经验使人的认识成为可能(B)通过读书获取

10、间接经验是认识的必要途径(C)通过读书获取间接经验是认识的基础(D)通过读书获得的间接经验归根到底来源于前任或他人的实践18 近几年随着社会变化迅速。不少人喜欢呆在屋里,满足于不与外界接触的生活,是谓“宅男”或“宅女”。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宅生活”似乎变得“ 可持续”。但“宅”的生活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键对键代替不了面对面” ,只有亲身经历才会形成正确的认识,实践才是认识的真正来源,原因在于(A)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B)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转化为现实(C)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D)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动力19 孔子的一位学生颜回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他连忙用

11、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颜回在偷食,便教训了颜回。后经颜回解释,孔子恍然大悟。并进而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这个故事说明(A)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B)感性认识对获得真理毫无意义(C)眼见、耳听不一定为实(D)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认识20 列宁指出:“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包括的两次飞跃是(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从实践到理性认识的飞跃(D)从理性

12、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1 伴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认知视野的不断拓展,太阳系行星家族其实经历了多次“ 家谱重修” 。从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这最早被确认身份的六大行星,到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相继“归宗” ,太阳系行星家族不断“添丁”,正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实现认识飞跃的生动体现。太阳系行星家族经历多次“家谱重修 ”体现的认识论观点是(A)人的认识毫无规律可言(B)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C)人的认识过程始终存在主观和客观的矛盾(D)人的认识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22 毛泽东同志说:“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

13、这一论断揭示了(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3 认为“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他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知道。”的观点(A)是唯理论的观点(B)是经验论的观点(C)否定了理性认识的作用(D)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24 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经描绘自己的创作时说:“在什么地方散步,例如在雅加达的岸边,脑子里的发条就会忽然咔的一晌。一篇小说就此准备好了。”这种“ 忽然咔的一响”的灵感常常以

14、跳跃的方式跨越寻常思维过程中的漫漫旅途径直到达真理的彼岸。这表明(A)人的认识过程中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B)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C)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D)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必须借助于理性思维才能发挥作用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 1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实践是主体一客体结构中的一种基本的功能关系,它表现为主体借助工具与客体发生实际的、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把主体和客体真正联系起来的中介。认识之所以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15、映,正是由于实践不仅能把客观事物提供给主体作为其认识的内容,而且能为主体提供加工、改造客体内容的认识模式,从而把认识的反映性和创造性统一起来。显然,“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指的就是实践活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干扰分析:认识、价值、感觉都不能成为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的中介,因此也不会成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因此,BC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再运用理性思考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摸着石头过河”强调了从实

16、际出发、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并稳步前进获得真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D 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提到经验和规律的作用。C 选项本身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题目中,画家以身试“柿”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的结果获得了“西红柿原来是可以吃的”认识。这就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题干材料显然探讨的是认识的来源问题,ACD 均不符合

17、题意。【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也就是恩格斯说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选项。干扰分析:AB 选项论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 选项论述错误,科学研究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它探索的课题有时并不直接来自实践的需要。【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 【正

18、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给出的这一材料主要含义在于通过实验性的实践证实了人们关于石墨烯的认识是正确的,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发展,并最终受实践的检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选项。干扰分析:显然,题干的意思不是讲“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也不是讲“认识的来源问题”,更不是说“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AC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材料出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文。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依靠实践来解决的。实践不仅产生认识的需要,而且通过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提供认识及其发

19、展的可能性。实践所提供的物质条件越丰富,人获得系统性和普遍性的认识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地,我们的认识也会受到实践条件的制约,“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干扰分析:B 选项只要存在着实践,无论在任何时代,人们都可能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C 选项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除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还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 选项客观条件不仅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良好的条件还会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BC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0、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不仅提出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而且揭示了这种能动反映的基础和机制,这就是实践。认识之所以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正是由于实践不仅能把客观的事物提供给主体作为其认识的内容,而且能为主体提供加工、改造客体内容的认识模式,从而把认识的反映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和 D 选项“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是能动反映的必要途径和内在环节。C 选项“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完全违背了能动的反映论的原则。【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1、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本质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并非所有唯物主义都是能动的反映论,但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选择论”认为,认识是主体积极地、能动地对客体信息进行选择和改造的结果。“建构论”认为,认识不是主体刻板地接受外界刺激的结果,而是以主体的智力结构为中介,把认识对象纳入自己的结构中,从而达到对对象的理解。“创造论”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创造,认识活动的实质就是在主观之内创造主观之外的客观事物。但是“选择”、“建构”、“创造”等等其实都

22、是“反映”的不同形式、要素和环节,是主体“能动性”的体现,即使把它们全部整合起来也没有穷尽“反映”的所有形式、要素和环节,更不可能用其中一种去代替“反映”。因此,AC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唯心主义认识论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否认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认识看作是对精神自身的认识。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人脑先天固有的,主观自生的,如题目中康德和孟子的观点。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来自“神的启示”或“绝对观念”,如题目中柏拉图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

23、A 选项康德、孟子和柏拉图的观点都是可知论。 B 选项题干讨论的是唯物主义思想。D 选项主观唯心主义是康德和孟子的观点,不全面。因此, ABD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唯心主义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包含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克尔凯郭尔所指出的“存在就是主观性的敏感度”,突出强调了存在对于个体主观性的依赖,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干扰分析:BC 选项是关

24、于辩证法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D 选项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显然与题干不符。【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材料选自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一文,这句话体现的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二者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C 选项实践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 选项感性认

25、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不能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指出:认识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抹煞了人的认识(反映)过程的能动性,因而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因为坚持反映者与被反映者之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有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

26、物质世界的特性和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的,从而彻底划清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和体现的是从物质到精神、从客观到主观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它把社会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从而彻底划清了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的先验论的界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认识,这就是认识活动中主体认识差异性的重

27、要表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主体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的不同所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人的认识及其结果受主体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单方面决定。【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首先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主体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对于主体活动的方向性、选择性以及对活动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需要与满足需要或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价值关系的

28、最高境界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即审美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而且主张从实践中去把握物质世界。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D 选项。干扰分析:实践不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客体,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中

29、介。因此,B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6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一方面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全面地揭示了认识的辩证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 选项。干扰分析:B 选项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把实践看作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在

30、于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 选项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7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而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D 选项。干扰分析:AC 选项表述均错误,使人的认识成为可能和认识的基础都是实践而不是间接经验。【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宅”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种远离现实世界,脱离实践的生

31、活。这样势必会造成认识上的短视和狭隘,因为只有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这是因为:第一,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第三,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干扰分析:D 选项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动力是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及其关系的一种,该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9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题目中孔子认为亲眼看见的事情尚有可能是不确实的,更何况是道听途说。这就表明,眼见、耳听

32、不一定为实,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 选项。干扰分析:B 选项感性认识也是获得真理的一个途径。因此,B 选项错误。D 选项表述不正确,忽视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0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是否可靠,能否转化为现实,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这是认识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

33、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D 选项。干扰分析:BC 选项论述倒置。因此,B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人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题干人们对太阳系家族进行的“家谱重修”

34、即是认识过程无限性和反复性的体现。因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本身表述错误,故不选。【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所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具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

35、识,因此说“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BD 选项。干扰分析:感性认识在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因此,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经验论是一种认识论的理论或学说,又称经验主义。它认为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片面地强调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实性,往往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贬低乃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 选项。干扰分析:唯理论是与经验论相对立,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题干是经验论的观点。因此,A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4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和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和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常常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激发人的创造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 选项。干扰分析:B 选项表述错误,人的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不具有决定性作用。D选项表述错误,理性思维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同样发挥作用,各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