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目的和手段的关系(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C)限定和超越的关系(D)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2 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实践论(B)先验论(C)反映论(D)从过去的经验出发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反映论和被动反映论的对立4 恩格斯指出:“ 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
2、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5 下列名言中,与“ 尽信书,不如无书 ”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B)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D)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6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一观点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C)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实践可以脱离认识7 “拿事实来说话 ”这一名言体现的哲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
3、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8 一个人的知识(A)都来自直接经验(B)大部分来自直接经验(C)都来自间接经验(D)主要来自间接经验9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的论断是(A)理论是实践的来源(B)先有精神,后有物质(C)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D)理论是实践的目的10 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人之口和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主要说明(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等于理论认识11 认识有待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发展到理性阶段,这是认识论的(A)唯物论(B)辩证
4、法(C)可知论(D)无限论12 “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这个观点的错误是(A)知和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行先知后的关系(C)知行合一(D)知易行难的关系13 有人认为,“ 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行的。” 这种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教条的观点,在认识论上犯了(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的错误(D)主观唯心主义错误14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这句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A)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化和扩展的(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15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
5、没有结束真理” 主要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A)还不是真理性认识(B)只是不完全的近似的真理(C)是仍然要不断发展的真理(D)是暂时的正确认识16 从公元二世纪起。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的地心宇宙体系,即地心说曾一直被世人奉为经典。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开始发生革命性的改变,1543 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日心说从被提出到最终为世人接受,期间的斗争持续了三个多世纪,是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革命。直到 17 世纪,牛顿把天体和地球统一起来,才结束了自古以来的无休止的宇宙学争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段材料说明(A)只要坚
6、持,谬误最终会转变为真理(B)真理和谬误是相斗争而发展的(C)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包含的(D)真理与谬误是不断相互转化的17 一棵树,对于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对林业者有着林业价值,对环保者有着生态价值,对画家有着美学价值,对木材商有着经济价值,甚至对于小鸟、虫子都有着生存价值。这说明价值具有(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18 “群众路线 ”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依据是(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原理(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C)认识是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原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19 党的十八大将“ 求真务
7、实 ”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求真务实”,就是追求真理,讲求实际,尊重实践,推崇实干,注重实效。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努力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私,只唯真、只唯实、只唯公求真兴邦、实干兴国。这段话启示我们(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B)坚持从实际出发,关键就是要从党的思想路线出发(C)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只追求真理(D)在实践中严格遵照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2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A)摆脱了自然规律的束缚(B)摆脱了必然的束缚(C)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D)实现了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8、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应为它能够把(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22 下列判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第一观点的是(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C)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D)“一步实际行动胜过十打纲领”23 “知行统一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命题,下列选项与之相似的有(A)“上天绝不帮助坐而不动的人”(B)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C) “天
9、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4 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客体的有(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B)社会现实中的现象(C)人尚未探索到的领域(D)人的主观精神25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说明(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途径(D)不仅客体决定认识。而且主体(包括主观)也制约、规范认识26 恩格斯指出:“ 人的思维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一论断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B)自然界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C)认识是反映性和创造性的统一(D)
10、自然界是实践和认识的对象27 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反映论(B)可知论(C)经验论(D)实践论28 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B)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C)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D)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29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说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30 社会调查是认识社会现象的重要途径,其性质和意义在于(A)通过它可
11、获得丰富的真实的感性材料(B)通过它可获得许多间接经验(C)通过它可直接获得系统的理性认识(D)它本身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31 下列现象中,属于完成理性认识的过程的有(A)百闻不如一见(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C)调查研究,制定政策(D)政策妥否,实践检验32 19 世纪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不分昼夜地研究探求着元素的化学特性,企图捕捉元素的共同性。他将当时已知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他的脑子常因过度紧张而昏眩,但他的心血没有白费,最后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起着(A)指导作用(B)动力作用(C)诱导作用(D
12、)激发作用33 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这一命题有了新的阐述,还提出了 24 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说明(A)认识在不断发展中超越自身(B)认识是在不断被推翻中发展的(C)认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D)认识运动是无限发展、没有终点的34 1902 年 10 月 24 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
13、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他的这项发明给 100 年后的人类却带来了环保灾难。在塑料袋百岁“ 诞辰 ”纪念日时,它竟被评为 20 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B)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化的(C)事物的发展往往也是倒退的(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5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是(A)片面夸大书本知识的作用(B)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一种主观主义(D)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36 魔术师刘谦在春晚上以新颖独特的表演方式和不可思议的视觉效果赢得了喝彩。他说:“在我决定要做一个职业魔术师时,我就开始广泛搜集资料,要成为一个
14、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思考宽广,是我有别于其他魔术师的地方”。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要重视量的积累(B)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D)思考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37 任何真理都(A)具有客观性(B)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C)同谬误有根本区别(D)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38 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属于唯心主义的有(A)真理往往掌握在多数人手中(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C)圣人之言即是真理(D)符合已被公认的理论即是真理39 “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 根据这个论断说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A)完全等同
15、的(B)相互对立的(C)相互渗透的(D)相互依赖的40 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教条主义(D)经验主义41 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谬误。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A)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B)真理和谬误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C)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D)真理和谬误有着本质的区别42 下列观点准确表达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B)遵循真理原则就要按客观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原则就要满足人的需要(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
16、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4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一精神实质要求党的思想路线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些论断体现了(A)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三者的统一(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D)真理和价值的统一44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A)自由是随心所欲和为所欲为(B)自由以必然为限度和根据(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D)自由是对世界的改造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
17、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4 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家对认识(知识)的来源有各种不同看法。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 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之;因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材料 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材料 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的意思)。是性伪之分也。”材料 445 材料 1 认为知识的
18、来源是什么?46 材料 2、材料 3 同材料 1 的共同点是什么?47 材料 2 与材料 3 的哲学倾向是什么?48 材料 4 揭示了知识时来源是什么,知与行的关系是什么?49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上述两个论断在认识上对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有哪些启示?49 材料 1史蒂夫.乔布斯(SteveJ0bs)在斯坦福大学 2005 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这样说道: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让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吧:在这个大学里面的每个海报、每个抽层的标签上面全都是漂亮的美术字。我决定去参加这个课程,
19、去学学怎样写出漂亮的美术字。那种美好、历史感和艺术精妙,是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我发现那实在是太迷人了。当时看起来这些东西在我的生命中,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可能。但是十年之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 Macintosh 电脑的时候,就不是那样了。50 乔布斯的“ 直觉和好奇心 ”以及马云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我们认识事物有什么启示?51 结合材料,谈谈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意义。52 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乔布斯和马云的成功对于我们实践活动的启示。52 材料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
20、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 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汤问材料 2专家认为。尽管与太阳离地球的直线距离相比,早晨和中午我们离太阳的远近差别微小,可以忽略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太阳中午比早晨离我们更近一些。这是因为:地球是绕太阳不停地公转与绕“53 分析材料 1 所包含的哲学原理。54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谈谈人类对太阳的认识。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和实践的含义。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既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l 还具有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都是反映论所以 C 是正确选项。A 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和 D 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对立。
22、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就是唯物主义,也就是反映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就是唯心主义。也就是先验论或经验主义。【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材料中的“人的思维”就是指认识,“基础”就是指实践“引起自然界的变化”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因此只有 C 项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与实践关系的理解应用。“尽信书,不如无书”指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应当结合自身实践辨证地去看待;A 项忽视了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B 项指
23、相信从别人或者书本中得到的经验和知识,但是更相信自己从生活中领悟的知识和真理 lC、D 项都旨在劝导人们要广泛地读书。因此只有 B 项与题目一致。【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理解应用。该诗句意思是:听取言论就一定要寻求它的实际用途,观察行为就一定要寻求它的实际功效。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解和运用。“拿事实来说话”是邓小平的名言。事实是实践的结果,C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观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8 【正确答案】 D
24、【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直接经验就是自己亲身实践,间接经验是书本知识或是从他处学到的经验,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理论创新”属于认识的深化发展,“社会发展和变革”属于社会实践。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质就是认识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将会起到积极的、有效的作用。【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饱经风霜的老人”和“青年人”的区别首先在于感性认识的区别。所以,A 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
25、改造世界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对立统一关系,是低级和高级的关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或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辩证法。二者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本题属于反面出题,考查王阳明的知行关系的理解。知和行相当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实践和认识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王阳明的观点把行与知等同,所以正确选项是 C。【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
26、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否认感性认识,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会陷入“唯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就是教条主义或本本主义;否认理性认识,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会陷入“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是经验主义。【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任何真理都只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所以任何真理都有待扩展、有待深化、有待发展。正因如此就要不断地追求真理。AB 项虽然正确。但与题
27、意无关,D 项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和辩证转化。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A 否认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B 否认了马列主义的绝对性,D 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否认了它的绝对性。 C 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二者首先是对立的。有着原则上的界限,不能相互包含;二者也是统一的,同属认识范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存、相斗争而
28、发展的,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特性。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的特点,依据题意应选 D.【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论的方法论应用。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原理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党的群众路线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正确途径和方法。【知识模块】
29、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及方法论意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关键要注重事实,从客观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重视理论创新,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必然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是相对于自由而言的,是人类主观意志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只有认
30、识和掌握了必然,人类才会有自由。【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A 项体现实践是连接主客观的桥梁; C 项体现实践的动力作用,D 项体现实践作为检验标准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B 项错误,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点的运用。B
31、是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他三项都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知行统一”就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的重要性,劝诫人们要保持言行一致。A 项中“坐而不动 ”,B 项中“有知识不实践”是从反向说明必须知行统一,C 项是讲自我进步、自强不息,与 “知行”无关,D 项“读书”“行路”正说明知行统一。因此排除 C。【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主体和客体。认识的主体是人,是处于一定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的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
32、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即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依据概念,应选 ABD。【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的理解。认识的本质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故全选。【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恩格斯所说“人们引起自然界的变化”指的就是实践,“自然界本身”是认识的对象,而不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所以 ACD 是正确选项,B 是不正确的。【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33、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因为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所以,AB 是正确选项。 C 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D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解应用。A 项体现理论指导实践;B 项体现真理的相对性;C 项体现真理的具体性; D 项体现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以上四项都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观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本题引用的是毛泽东的名言。其中“感觉”是感性认识,“理解”指的是理性认识
34、,“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故 A 是正确选项。“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故BC 是正确选项。D 是错误观点,不能说可靠不可靠。【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调查的性质和意义。调查是指为了了解社会进行考察的活动,并不是直接的实践活动。通过调查可以获得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和间接经验。因此 AB 是正确选项。CD 是错误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1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理性认识和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35、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实现这一飞跃既需要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更需要辩证的思维加工。AB 项都是听觉、视觉上的认识,因此不选。【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非认识、非逻辑的因素,如情感、意志、动机、信念、幻想、习惯、灵感等。它对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表现为BCD 三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3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运动
36、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但它又是一个无限发展、没有终点的过程。这就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扩展我们的认识。【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4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有关矛盾和认识发展规律的知识点。塑料袋的使用有利有弊,正如科技的应用是把双刃剑,都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而塑料袋给人类带来的其实是环保灾难,这也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的、上升的趋势,C 项表述错误;该题材料并没有反映出量变质变的关系问题,D 项不选。【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条主义
37、的理解。教条主义就是夸大书本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既是唯心主义又是形而上学。【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是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综合考查。材料中,刘谦的成功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广泛搜集资料,坚持学习,思考宽广。这三点体现在哲学上就是:重视量的积累,坚持发展的观点。深入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依据题意应选 ABD 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对真理认识的综合性的理解和运用。本题的观点只要是正确观点就是正确选项,所以 ABCD 都选。【知识模
38、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唯心主义真理观的理解,它有三种表现形式:(1)实用主义,主张“有用就是真理”,其错误在于混淆了真理的作用与真理的性质,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和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2)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的形式”。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3)“真理多元论”,认为对同一事物或同一对象可以多种真理并存,多元真理论从根本上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因而也是一种主观真理论。【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9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同一真理
39、的两种不同属性。题中观点与 CD 项一致,都是二者统一性的表现。【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的理解。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都是绝对主义的表现三者都属于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陷入唯心主义诡辩论。【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的理解。真理和谬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存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B 选项错在相互包含,CD 都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认
40、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表明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综合理解。题中两个论断体现了唯物论
41、与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统一、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体现。但两个论断都没有体现为人民服务、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因此 D 项可排除。【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4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必然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是相对于自由而言的,是人类主观意志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只有认识和掌握了必然,人类才会有自由。【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
42、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5 【正确答案】 材料 1 认为知识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生而知之” 即先天自生的,二是“学而知之 ”即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6 【正确答案】 材料 2 继承和发挥了材料 1 的“生而知之” 说。有不学而能、不学而虑的“良能 ”、“良知”;材料 3 继承和发挥了材料 1 的“学而知之” 说,认为人们的知识才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人的作为(即行动)而获得的。【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7 【正确答案】 材料 2 的哲学倾向是唯心主义。材料 3 的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8
43、 【正确答案】 材料 4 揭示的知识的来源是行动和人类文明的进化;知和行的关系是先行后知,以行求知,然后是知先行后,以知指导行。即行一知一行。孙中山先生的知行观包含了唯物、辩证观点的合理因素。【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9 【正确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与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理论首先依赖于实践,以实践为基础,即在实践中产生、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其次理论能动地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促进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错误的落后的理论指导实践,阻碍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人们在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努力地自觉地
44、实现和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观点是歌德 浮士德中的一句名言,曾多次被列宁引用来说【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0 【正确答案】 第一,认识过程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着非理性因素的参与。第二。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第三,非理性凶素在认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动力作用; 诱导作用;激发作用。第四,乔布斯“ 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以及马云的 “心有
45、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就是强调了非理性凶素的动力和激发作用。第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到理性因【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1 【正确答案】 第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第二,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第三。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这是我们治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也是我们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之道。【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2 【正确答案】 第一,实
46、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客观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第二,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价值目标。第三,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第四,乔布斯的创新活动。正是遵循了实践基础上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因此才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马云的创业观念重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发展做贡献,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尺度则一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尺度,只【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3 【正确答案】 在认识发展过程
47、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比较直接和具体,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因而是深刻的。我们认识事物必须经过思维加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两个小孩在对太阳的观察中,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二者的认识都是通过感觉器官得出的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认识。【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4 【正确答案】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发展了推动认识进步的工具和手段,使认识得以不断发展和深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发展使人们正确认识了太阳在早晨和中午所产生的观感变化的真正原因,而“嫦娥二号”所搭载的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也正是对太阳深入认识的重要工具。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古至今,人们对太阳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从最初的简单的感性认识。到后来对太阳整体的把握及太阳与地【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