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864739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6 及答案与解析1 甲骑车经过乙公司在小区内的某施工场地时,由于施工场地湿滑摔倒致骨折,遂诉至法院请求赔偿。由于民法通则对“公共场所” 没有界定,审理过程中双方对施_丁场地是否属于民法通则中的“公共场所”产生争议。法官参考刑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等法律和多个地方性法规对“公共场所” 的规定后,对“公共场所”作出解释,并据此判定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关于此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4 年卷一第 55 题)(A)法官对“ 公共场所” 的具体含义的证成属于外部证成(B)法官运用了历史解释方法(C)法官运用了体系解释方法(D)该案表明,同一个术语在所有法

2、律条文中的含义均应作相同解释2 某商场促销活动时宣称:“凡购买 100 元商品均送 80 元购物券。对因促销活动产生的纠纷,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刘女士在该商场购买了 1000 元商品,返回 800元购物券。刘女士持券买鞋时,被告知鞋类商品 2 天前已退出促销活动,必须现金购买。刘女士遂找商场理论,协商未果便将商场告上法庭。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认识是正确的?(2012 年卷一第 14 题)(A)从法律的角度看,“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 是一种学理解释权的宣称(B)本案的争议表明,需要以公平正义去解释合同填补漏洞(C)当事人对合同进行解释,等同于对合同享有法定的解释权(D)商场的做法符合“ 权利和义

3、务相一致” 的原则3 李某在某餐馆就餐时,被邻桌互殴的陌生人误伤。李某认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7 条第 1 款中“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的规定,餐馆应负赔偿责任,据此起诉。法官结合该法第 7条第 2 款中“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规定来解释第 7 条第 1 款,认为餐馆对商品和服务之外的因素导致伤害不应承担责任,遂判决李某败诉。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2013 年卷一第 13 题)(A)李某的解释为非正式解释(B)李某运用的是文义解释方法(C)法官运用的是体系解释方法(D)就不同解释方

4、法之间的优先性而言,存在固定的位阶关系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 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的开设赌场”。关于该解释,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2014 年卷一第 14 题)(A)属于法定解释(B)对刑法条文做了扩大解释(C)应当自公布之日起 30 日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D)运用了历史解释方法5 关于我国司法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2014 年卷一第 54 题)(A)林某认为某司法解释违背相关法律,遂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这属于社会监督

5、的一种形式(B)司法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C)司法解释仅指最高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的解释(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司法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直接撤销6 张林遗嘱中载明:我去世后,家中三间平房归我妻王珍所有,如我妻今后嫁人,则归我侄子张超所有。张林去世后王珍再婚,张超诉至法院主张平房所有权。法院审理后认为,婚姻自由是宪法基本权利,该遗嘱所附条件侵犯了王珍的婚姻自由,违反婚姻法规定,因此无效,判决张超败诉。对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4 年卷一第 13 题)(A)婚姻自由作为基本权利,其行使不受任何法律限制(B)本案反映

6、了遗嘱自由与婚姻自由之间的冲突(C)法官运用了合宪性解释方法(D)张林遗嘱处分的是其财产权利而非其妻的婚姻自由权利7 关于法的发展、法的传统与法的现代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4 年卷一第93 题)(A)中国的法的现代化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渐进变革的过程(B)法律意识是一国法律传统中相对比较稳定的部分(C)外源型法的现代化进程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一般被要求服务于政治、经济变革(D)清末修律标志着中国法的现代化在制度层面上的正式启动8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2011 年卷一第 52 题)(A)法国大革命后制定的法国民法典(B)西周提出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C)中国传统的“和

7、为贵”、“ 少讼”、“厌讼”(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9 “社会的发展是法产生的社会根源。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需要新的社会规范来解决社会资源有限与人的欲求无限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冲突,分配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秩序。适应这种社会结构和社会需要,国家和法这一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就出现了。”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一第 51题)(A)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相反,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B)法律的起源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一致(C)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认为,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资源有限与人的欲求无限之间的矛盾(D)解决社会冲突,分配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秩序属于法的规范作用1

8、0 “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即对权力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的强调,包括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法律的制约。法律的制约是一种权限、程序和责任的制约。”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第 51题)(A)法律既可以强化权力,也可以弱化权力(B)近现代法治只控制公权,而不限制私权(C)在法治国家,权力若不加限制,将失去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D)从法理学角度看,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实际上也应当是在法律范围内的制约和法律程序上的制约11 公元前 399 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 501 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

9、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 不敬神” 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第 52 题)(A)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触(B)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C)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承认判决是不公正的,但并未从哲学上明确得出“恶法非法”这一结论(D)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 “正义”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10、12 王某参加战友金某婚礼期间,自愿帮忙接待客人。婚礼后王某返程途中遭遇车祸,住院治疗花去费用 1 万元。王某认为,参加婚礼并帮忙接待客人属帮工行为,遂将金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法院认为,王某行为属由道德规范的情谊行为,不在法律调整范围内。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 年卷一第 14 题)(A)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可以调整所有社会关系(B)法官审案应区分法与道德问题,但可进行价值判断(C)道德规范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作为司法裁判的理由(D)一般而言,道德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13 关于法与人权的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4 年卷一第 15 题)(A)人权不能同时作为道德权利和

11、法律权利而存在(B)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C)人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D)人权被法律化的程度会受到一国民族传统、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14 下列哪一表述说明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2011 年卷一第 15 题)(A)“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既不知有奴隶,也就无所谓释放”(B)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C)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D)“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15 西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事契约关系的发展。周

12、礼载:“听买卖以质剂” 。汉代学者郑玄解读西周买卖契约形式:“大市谓人民、牛马之属,用长券;小市为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 年卷一第 15题)(A)长券为“ 质” ,短券为“剂”(B) “质” 由买卖双方自制,“ 剂”由官府制作(C)契约达成后,交“质人”专门管理(D)买卖契约也可采用“傅别” 形式16 春秋时期,针对以往传统法律体制的不合理性,出现了诸如晋国赵鞅“铸刑鼎” ,郑国执政子产“ 铸刑书” 等变革活动。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 年卷一第 16 题)(A)晋国赵鞅“ 铸刑鼎” 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B)奴隶主贵族对公布法律并

13、不反对,认为利于其统治(C)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壁垒(D)孔子作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肯定赵鞅“铸刑鼎”的举措17 左传云:“ 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系对周礼的一种评价。关于周礼,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5 年卷一第 16 题)(A)周礼是早期先民祭祀风俗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B)周礼仅属于宗教、伦理道德性质的规范(C) “礼不下庶人” 强调“礼”有等级差别(D)西周时期“ 礼” 与“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范畴18 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4 年卷一第 16 题)(A)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惩

14、罚,属于“纵囚”(B)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发、检举,属于“见知不举”(C)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D)对犯罪行为故意重判者,属于“不直”19 秦汉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等,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徒刑?(2012 年卷一第 56 题)(A)候(B)隶臣妾(C)弃市(D)鬼薪白粲20 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2011 年卷一第 16 题)(A)“偶语诗书 ”(B) “以古非今”(C) “非所宜言”(D)“失刑”21 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第 16 题

15、)(A)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 “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B) 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C)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D)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22 董仲舒解说“ 春秋决狱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关于该解说之要旨和倡导,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第 57 题)(A)断案必须根据事实,要追究犯罪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B)在着重考察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

16、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C)如犯罪入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 孝”精神,即使行为构成社会危害,也不给予刑事处罚(D)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当时传统司法审判有积极意义,但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23 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启蒙作品多涉及到当世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所体现?(2011 年卷一第 56 题)(A)幼学琼林:“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B) 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C) 增广贤文:“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 ”(D)女儿经:“ 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24 南宋时,霍某病故,留下遗产值银 9000

17、 两。霍某妻子早亡,夫妻二人无子,只有一女霍甲,已嫁他乡。为了延续霍某姓氏,霍某之叔霍乙立本族霍丙为霍某继子。下列关于霍某遗产分配的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 年卷一第 18 题)(A)霍甲 9000 两(B)霍甲 6000 两,霍丙 3000 两(C)霍甲、霍乙、霍丙各 3000 两(D)霍甲、霍丙各 3000 两,余 3000 两收归官府25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 年卷一第 17 题)(A)类推是适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规定也可 “比附援引”(B)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

18、罚应重于同类案件(C)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轻于同类案件(D)唐代类推原则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26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 1385 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 1387 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 236 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卷一第 57 题)(A)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B) 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C) “重典治吏” 是大诰的特点之一(D)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27 唐律疏议贼盗载“祖父母为人杀私和” 疏:“若杀祖父母、父母应偿死者,虽会赦,仍移乡避仇。以其与子孙为仇,故令移配。”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第 5

19、6 题)(A)杀害同乡人的祖父母、父母依律应处死刑者,若遇赦虽能免罪,但须移居外乡(B)该条文规定的移乡避仇制体现了情法并列、相互避让的精神(C)该条文将法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统一考虑,表现出唐律较为高超的立法技术(D)该条文侧面反映了唐律“礼律合一” 的特点,为法律确立了解决亲情与法律相冲突的特殊模式28 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历史地位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一第18 题)(A)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B) 北魏律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C) 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仅含刑事内容的法典(D)大明会典以元典章为渊源,为大清会典 所承继29

20、 清乾隆律学家、名幕王又槐对谋杀和故杀的有关论述:“谋杀者,蓄念于未杀之先;故杀者,起意于殴杀之时。”“谋杀则定计而行,死者猝不及防、势不能敌,或以金刃,或以毒药,或以他物,或驱赴水火,或伺于隐蔽处所,即时致死,并无争斗情形,方为谋杀。“故杀乃因斗殴、谋殴而起,或因忆及夙嫌,或因畏其报复,或虑其控官难制,或恶其无耻滋事,或恐其遗祸受害。在兄弟,或利其赀财肥己;在夫妻,或恨其妒悍不逊。临时起意,故打重伤、多伤,伤多及致死处所而死者是也。”据此,下列最可能被认定为谋杀者的是哪一选项?(2011 年卷一第 18 题)(A)张某将浦某拖倒在地,骑于身将其打伤。浦某胞弟见状,情急之下用木耙击中张某顶心,

21、张某立时毙命(B)洪某因父为赵某所杀,立志复仇。后,洪某趁赵某独自上山之机,将其杀死(C)卢某欲拉林某入伙盗窃,林某不允并声称将其送官。卢某恐其败露欲杀之,当即将林某推倒在地,撂伤其咽喉并用腰带套其脖颈,林某窒息而死(D)雇主李朱氏责骂刘某干活不勤,刘某愧忿不甘,拿起菜刀将李朱氏砍倒。刘某逃跑之际,被李朱氏 4 岁的外孙韩某拉住衣服并大声呼救,刘某将其推倒在地并连砍数刀,致其立时毙命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理论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6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法律适用的过程是一个证成过程,法律证成分为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即法律决定必须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则从相关前提中逻辑地推导

22、出来,属于内部证成;对法律决定所依赖的前提的证成属于外部证成。民法通则中规定的“公共场所”是法官审理时进行演绎推理(内部证成)的大前提,对“公共场所”具体含义的证成属于外部证成。A 选项正确。体系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历史解释是指依据正在讨论的法律问题的历史事实对某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本案中,法官参考刑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等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对“公共场所”的规定后,对“公共场所”作出解释,这属于体系解释,而未涉及历史解释。B 选项错误,C 选项正确。同一个术语在所有法律条文中的含义均应作相同解释的说法过于绝对,在不同

23、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语境下,对同一个术语的解释有可能不同。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不属于学理解释的宣称。A 选项错误。B 选项中涉及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适用问题,在穷尽法律规则时,可以适用法律原则,所以可以用公平正义去解释合同填补漏洞,说法正确。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当事人无权对合同进行法定解释,C 选项错误。商场为了维护自身权利,而忽视顾客的权利,违反了“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D

24、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非正式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李某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解释是个人的解释,属于非正式解释,A 选项正确。文义解释是指按照日常的、一般的或法律的语言使用方式清晰地描述制定法的某个条款的内容。李某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7 条第 1 款的理解属于文义解释,B选项正确。体系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法官结合第 2 款的规定来解释第 1 款,运用的是体系解释方法,C 选项正确。不同解释方法的重要性如何很大部分取决于其

25、将造成如何的结果。法律解释方法的之间的优先性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即这种优先性关系是可以被推翻的。D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最高院、最高检的解释属于法定解释,A 选项正确。文义解释,是指从法律条文所运用的语言的含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内容。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被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大解释三种。历史解释,从该法律制定的历史背景,以及与过去的同类法律相比较来阐明法律的含义。刑法条文规定的“赌场”原先是指实体赌场,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赌场”也应纳入“赌场

26、”的范畴。因此,对刑法条文作了文义解释中的扩大解释,而非历史解释。B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根据立法法第 104 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C 选项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法律监督体系分为国家法律监督体系和社会法律监督体系。国家机关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即非国家机关的监督,指由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林某对司法解释提出审查建议,属于非国家机

27、关的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A 选项正确。司法解释包括最高院和最高检的解释。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凡属于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司法解释的对象只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B、C 选项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而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予修改或者废止的,可以提出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予以修改、废止的议案,或者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28、委员会作出法律解释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司法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无权撤销。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婚姻自由作为基本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并非不受任何法律限制。A 选项错误。张林在遗嘱中限制了王珍的婚姻自由,因此张林的遗嘱自由与王珍的婚姻自由发生了冲突。B 选项正确。合宪解释是指法律适用者在法律适用时应当依据宪法的规定和精神来解释阶位较低的法律的一种基本的法律解释方法。法官认为婚姻自由是宪法的基本权利,在解决遗嘱自由和婚姻自由的价

29、值冲突中,法官运用了合宪性解释方法。C 选项正确。张林的遗嘱处分的是其房屋所有权,并非处分其妻的婚姻自由权利。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根据法的现代化的动力来源,法的现代化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和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内发型法的现代化是指由特定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法的内部创新。这种现代化是一个自发的、自下而上的、缓慢的、渐进变革的过程。这种类型的法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外源型法的现代化是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社会受外力冲击,引起思想、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最终导致法律文化领域的革新。在这种法的现代化过程中

30、,外来因素是最初的推动力。从起因看,中国法的现代化明显属于外源型,起源于鸦片战争后到清末修宪期间。A 选项错误,C 选项正确。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法的传统之所以可以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意识强有力的传承作用,即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经常随着国家制度和政权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人们的法律意识却相对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法律意识可以使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得以延续。B 选项正确。1902 年,英日美葡四国表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皆臻完善”之后,愿意放弃领事裁判权。为此,清政府下诏,令沈家本、伍廷芳等主持修律,以收回领事

31、裁判权为契机,中国法的现代化在制度层面上正式启动了。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和情绪,是法律意识的初级形式和阶段。法律思想体系是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它以理性化、理论化、知识化和体系化为特征,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进行理性认识的产物,也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自觉的反映形式。法国民法典属于法律文件,并非法律意识。A 选项错误。“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是西周时期的法治理念与法律指导

32、思想。“和为贵”,“少讼”、“厌讼”是一种法律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种法治观念,属于理念上的东西。BCD 均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法以社会为基础,法是社会的产物。A 选项正确。法以社会为基础,不仅指法律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而且还指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基本一致。B 选项正确。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最终决定着法律的本质。C 选项错误。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冲突的化解,维护社会统治,D 选项是对法的社会作用的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A,C

33、,D【试题解析】 法表述和确认国家权力,以赋予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形式,强化和维护国家权力;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即对权力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的强调,包括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法律的制约,这是法律弱化权力的表现。A 选项正确。近现代法治不仅控制公权力,也依法限制私权利。公民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B 选项错误。国家权力总是追求和实现一定的目的,凭借其对资源的控制及物质强制,可自行进行,加之权力的扩张性质,使得权力凌驾于法乃至摆脱法的倾向是可能存在的。法治国家要求通过法律保障人权,限制公共权力的滥用。C 选项正确。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

34、权力,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制约的手段或方式、程序,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违反法律的行为未必违反道德,违反道德的行为未必违反法律,A选项正确。苏格拉底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处死刑,但他认为“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坚持探究真理的权利,B 选项正确。“恶法非法”的意思是不符合道德的法律不是法律,与题中的案件无关,C 选项正确。苏格拉底认为逃亡是毁坏法律,而其朋友欲帮其逃亡,显然不同的人对于“正义”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法倾向于只

35、调整可能且必须以法定权利义务来界定的,具有交涉性和可诉性的社会关系和行为领域。法无法调整所有社会关系。A 选项错误。法官审案时首先要区分案件的性质,看是属于法的调整范围,还是属于道德的调整范围。法官审案,必然涉及价值判断。B 选项正确。道德规范属于法的非正式渊源,可以作为司法裁判的大前提。C 选项错误。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是靠人的内心约束,这是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之一。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权既可以作为道德权利而存在,也可以作为法律权利而存在,从根本上讲,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但为了保障人权的实现,必须被法律化,成为法

36、律上的权利。A 选项错误。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历史地产生的,最终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总是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扩展的。B 选项正确。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人权对法的作用之一体现在人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C 选项正确。人权往往通过法律权利的形式具体化。哪些人权能转化为法律权利,得到法的保护,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一国经济和文化的法制状况;二是取决于某个国家的民族传统和基本国情。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权在本源上具有历史性。人

37、权存在和发展的内因是人的自然属性,外因是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历史地产生的,最终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总是随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扩展的。因此,不同时代对人权的取舍、理解和使用都会有所差异。A 选项表达了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自由是人的本性。与题干无关,排除。“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句话表明权利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在结构上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在数量上,总量相等;从产生和发展看,两者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B 选项表

38、述的是权利义务的关系,与题干无关,排除。C 选项表达了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人权是“造物主 ”赋予的,与题干无关,排除。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反映了人权的历史性特征。D 选项符合题意,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周礼载,“质”、“剂”有别。“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A 选项正确。B、C 选项错误。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为了保证债的履行

39、,要求当事人订立契约“傅别”。“傅别”是借贷契约,而非买卖契约。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制史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公元前 536 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公元前 513 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A 选项错误。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对旧贵族操纵和使用法律的特权是严重的冲击,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一次重大胜利。为了维持旧的秩序以及自己的统治,大部分奴隶主贵族是反对公布法律的。B 选项错误。成文

40、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旧传统,明确了“法律公开”这一新兴地主阶级的立法原则,对于后世封建法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C 选项正确。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制史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行规范的总称。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鬼神时所举行的仪式,商、周两朝在前代礼制的基础上,都有所补充和发展。周礼并不是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A 选项错误。西周时期的礼已经具备法的性质。首先,周礼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规范性

41、、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其次,周礼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B 选项错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它强调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C 选项正确。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书.陈宠传所说的“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两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制史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纵囚”罪,是指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以及设法减轻案情,故意使案犯达不到定罪标准,从而判其

42、无罪。A 选项正确。“见知不举”罪,是指对明知有犯罪,但不揭发、检举。B 选项错误。“失刑”罪,指因过失而量刑不当(若系故意,则构成“不直”罪)。C 选项正确。“不直”罪,是指罪应重而故意轻判,应轻而故意重判。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1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徒刑是一种限制犯人人身自由、强制劳役的制度。主要包括:城旦舂,男犯筑城,女犯舂米,但实际从事的劳役并不限于筑城舂米;鬼薪、白粲,男犯为祠祀鬼神伐薪,女犯为祠祀择米,但实际劳役也绝不止于为宗庙取薪择米;隶臣妾,即将罪犯及其家属罚为官奴婢,男为隶臣,女为隶妾,其刑轻于鬼薪、白粲;司寇,即伺寇,意为伺察寇盗,其刑轻于

43、隶臣妾;候,即发往边地充当斥候,是秦代徒刑的最轻等级。ABD 均为徒刑种类。C 属于死刑。【知识模块】 法制史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秦代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实行严刑峻法,在危害皇权类犯罪中规定了谋反、泄露机密、偶语诗书、以古非今、诽谤、妖言、诅咒、妄言、非所宜言、投书、不行君令等。秦亡以后,在汉代出现法律儒家化,偶语诗书,以古非今,非所宜言等罪名被取消,“偶语诗书”,“以古非今”,“非所宜言”都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A、B、C 选项排除。“凡因过失使判决量刑不当的,构成失刑罪”。这是中国古代官吏职务犯罪的罪名,并非秦代特有,没有反映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D 选项正确

44、。【知识模块】 法制史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周以来的天命观。同时,为了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德主刑辅,礼刑并用”是汉朝的基本策略。A 选项错误。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即汉书.陈宠传所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两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B 选项正确。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周礼载:“听称责(责同债)以傅别。”为了保证债的履行,要求当事人订立契约“傅别”。C 选项错误。西周时期,在宗法制下已经形成了嫡长子继

45、承制,即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D 选项中 “子女平均继承制”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法制史2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董仲舒解说“春秋决狱”,其要旨是:必须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A 选项正确。首恶者从重惩治,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这强调审断时应重视行为人在案情中的主观动机,在着重考察动机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既遂、未遂,B 选项正确。春秋决狱实行“论心定罪”原则,若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其行为构成社会危害,也可以减免刑责,C 选项错误。相反,犯罪入主观动机严重

46、违背儒家倡导的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也要认定犯罪,给予严惩。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传统司法和审判是一种积极的补充。但是,若专以主观动机“心”、“志”的“善恶”,判断有罪无罪或罪行轻重,也往往会成为司法官吏主观臆断和陷害无辜的口实,在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反映了“无讼是求”的思想。A选项正确。“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反映了轻视权利,忍让、息讼的法律思想。B选项正确。只有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足,才能产生礼义,否则就会滋生盗贼,这反映出法制必须建立

47、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C 选项正确。要求女子遵守三从四德,学习礼义,温良贤德,这是古代法律对女子行为品德的要求。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南宋,在一些地域规定与适用户绝财产继承的办法。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户绝立继承人有两种方式: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继子与户绝之女均享有继承权,但只有在室女的(未嫁女),在室女享有 3/4 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 1/4 的财产继承权;只有出嫁女(已婚女)的,出嫁女享有 1/3 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 1/3,另外的 1/3 收为官府所有。本题中,霍某与妻

48、子都去世,出嫁女霍甲享有 1/3 继承权,继子霍丙享有 1/3 继承权,剩余 1/3 归官府所有,各分 3000 两。故本题答案选 D。【知识模块】 法制史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即对律文无明文规定的同类案件,凡应减轻处罚的,则列举重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轻案;凡应加重处罚的罪案,则列举轻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重案。唐律类推原则的适用前提是“无正条”,即法律无明文规定,有明文规定时要直接适用相关规定。A 选项错误。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可能会重于同类案件也可能轻于同类案件。B、C 选项错误。唐

49、代类推原则的完善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2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朱元璋在修订大明律的同时,为防止“法外遗奸”,又在洪武十八年至洪武二十年间,手订四篇大诰,具有与大明律同等效力。明大诰集中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明太祖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例加以整理汇编,并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大诰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A 选项正确。大诰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每户人家必须有一本大诰,科举考试中列入大诰的内容。B 选项正确。“重典治吏”是大诰的一个特点,其中大多数条文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以此强化统治效能。C 选项正确。明太祖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但未被明示废除。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制史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若杀祖父母、父母应偿死者,虽会赦,仍移乡避仇”,是指杀他人的祖父母、父母,依照法律应当判处死刑的,即使得到赦免,也必须移居外乡以避免受害人子孙复仇。该条文体现出了情法并列、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