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经络总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867256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经络总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经络总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经络总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经络总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经络总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经络总论)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下列哪一位不是“ 金元四大家 ”(A)刘守真(B)张戴人(C)李明之(D)张洁古2 首先阐明温热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的温病学家是(A)吴鞠通(B)叶香岩(C)薛雪(D)吴有性3 创“戾气”说的温病学家是(A)吴鞠通(B)叶香岩(C)薛雪(D)吴有性4 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指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的温病学家是(A)吴鞠通(B)叶香岩(C)薛雪(D)吴有性5 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的著作是(A)千金方(B) 伤寒杂病论(C) 黄帝内经(D)难经6 下列关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的论述不

2、正确的是(A)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B)分述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诸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症状(C)重于病源的研究,如指出疥疮是由疥虫所致(D)首次提出具有传染性的“乖戾之气”7 下列关于“ 整体观念” 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C)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D)人与社会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8 “有诸内,必形诸外 ”反映了 “整体观念”中的(A)五脏一体观(B)形神一体观(C)病理上的整体性(D)诊治上的整体性9 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知常达变(D)阴平阳秘10 辨证论治中,

3、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过程的是(A)病(B)证(C)症(D)主诉11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 可致(A)脱营(B)失精(C)失神(D)痴呆12 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的经典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医宗金鉴(D)景辱全书1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A)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B)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C)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D)以治病求本为诊治特点14 总结了先秦至西汉学经验和理论,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

4、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专著是(A)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难经(D)医宗金鉴15 下列哪项关于刘完素的叙述是不正确的(A)河间学派创始人(B)倡导火热论(C)认为 “六气皆从火化”(D)后人称其为“ 火热派”16 经外奇穴是指(A)经脉以外的穴位(B)经穴以外的穴位(C)经穴以外有定名、有定位的穴位(D)十二经脉以外有定名、有定位的穴位17 任督二脉腧穴都可以治疗(A)热病(B)头面病(C)前阴病(D)妇科病18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的骨度分寸是(A)9 寸(B) 12 寸(C) 8 寸(D)16 寸19 骨度分寸为 6 寸的是(A)两乳之间(B)两肩胛内

5、缘之间(C)两肩胛冈之间(D)两肩胛下角之间20 臀横纹至胭横纹的骨度分寸是(A)19 寸(B) 12 寸(C) 14 寸(D)16 寸21 全身经穴数目是(A)359(B) 365(C) 349(D)3622 手三阴经腧穴主治病症相同的是(A)腹部病(B)胸部病(C)神志病(D)肺病23 十二经脉是结合哪些内容来命名的(A)脏腑、阴阳、五行(B)脏腑、手足、阴阳(C)脏腑、手足、五行(D)手足、五行、阴阳24 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A)心中(B)胸腹(C)肺中(D)腹中25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阴心经可以共同主治(A)神志病(B)热病(C)目病(D)耳病26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可以

6、共同主治(A)神志病(B)热病(C)目病(D)脾胃病27 髌底至髌尖的骨度分寸为(A)1 寸(B) 15 寸(C) 2 寸(D)3 寸28 手阳明大肠经一般不治疗(A)前头病(B)口鼻病(C)齿病(D)胸部病29 手三阴经可以共同主治(A)神志病(B)热病(C)眼病(D)胸部病30 胫骨内侧髁至内髁尖为(A)12 寸(B) 13 寸(C) 14 寸(D)15 寸30 A夜B昼C夕D旦31 根据昼夜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病情慧是在32 根据昼夜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病情甚是在32 A“脱卫 ”病B“脱营” 病C“失精” 病D“气郁”病33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 可致34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

7、富后贫” 可致34 A难经B 黄帝内经C 本经D伤寒杂病论35 提出“四气五味 ”药性理论是36 明确了“治寒以热药 ”的是36 A刘完素B朱震亨C张景岳D张锡纯37 提出“阳非有余 ”、“真阴不足”是38 相火有“生生不息 ”功能提出者是38 A刘完素B朱震亨C张景岳D张锡纯39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的结论提出者是40 通过医贯提示要重视“命门之火” 在养生、老年病、慢性病的作用的是40 A其民乐野处而乳B其民嗜酸而食腐C民食鱼而嗜咸D民华食而脂肥41 东方之人易得痈疡是因42 南方阳热潮湿之地易生挛痹是因42 A18 寸B12 寸C14 寸D16 寸43 腘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44

8、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44 A前头痛B后头痛C侧头痛D颠顶痛45 足阳明胃经可以治疗46 足少阳胆经可以治疗46 A前头痛B后头痛C侧头痛D颠顶痛47 足太阳膀胱经可以治疗48 足厥阴肝经可以治疗48 A8 寸B9 寸C12 寸D16 寸49 胸剑结合中点(歧骨) 至脐中为50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为50 A18 寸B19 寸C15 寸D16 寸51 胭横纹至外踝尖为52 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为52 A下齿B上齿C舌本D目53 足阳明胃经入于54 手阳明大肠经入于54 A8 寸B9 寸C10 寸D12 寸55 胸骨上窝(天突) 至胸剑结合中点(歧骨) 的骨度分寸为56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的骨度

9、分寸为57 下列能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内涵的是(A)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观(C)人与自然界保持统一(D)形神合一的统一观58 中医的“证 ”包括(A)病变的过程(B)病变的原因(C)病变的部位(D)病变的性质59 下列体现季节气候变化对人体病理影响的是(A)春善病鼽衄(B)仲夏善病胸胁(C)冬善病痹厥(D)旦慧昼安60 明代提出“ 命门学说” 的医家是(A)李中梓(B)赵献可(C)张介宾(D)吴又可6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在(A)形神一体观(B)五脏一体观(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D)病在上者下取之62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是(A)医药知识的积累(B)古代社会

10、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C)早期解剖知识(D)古代哲学的影响63 刘完素提出的理论有(A)六气皆从火化(B)五志过极皆能生火(C)邪去则正安(D)阳常有余,阴常不足64 下列属于症状的是(A)头身痛(B)恶寒(C)舌淡(D)苔白腻65 下列体现中医治疗学的辩证观点是(A)缓则治其本(B)寒者热之(C)治病必求其本(D)同病异治66 下列著作属于唐代医家所著的是(A)千金要方(B) 千金翼方(C) 外台秘要(D)诸病源候论67 以下不属于中医学基本特点的是(A)扶正于祛邪(B)治标与治本(C)未病先防(D)辨证论治68 足少阴肾经主治病症是(A)肾病(B)肺病(C)咽喉病(D)前阴病69 临床

11、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是(A)骨度分寸法(B)解剖标志法(C)简便取穴法(D)经验取穴法70 下列皆为 3 寸的是(A)眉问(印堂) 至前发际正中(B)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C)内踝尖至足底(D)髌底至髌尖71 下列皆为 8 寸的是(A)胸剑结合中点(歧骨)至脐中(B)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C)肩峰缘至后正中线(D)两乳头之间72 下列皆为 9 寸的是(A)耳后两乳突(完骨) 之间(B)两额角发际(头维)之间(C)骨上窝(天突)至胸剑结合中点(歧骨)(D)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73 督脉可以治疗(A)中风(B)昏迷(C)热病(D)头面病74 足少阳胆经可以治疗(A)侧头痛(B)耳病(C)

12、热病(D)胁肋病75 足阳明胃经可以治疗(A)前头痛(B)口齿(C)咽喉病(D)胃肠病76 足三阳经可以共同主治(A)神志病(B)热病(C)眼病(D)脾胃病77 手三阳经可以共同主治(A)神志病(B)热病(C)眼病(D)咽喉病78 手少阳三焦经可以主治(A)神志病(B)热病(C)侧头病(D)胁肋病79 任脉和督脉都可以治疗(A)神志病(B)脏腑病(C)妇科病(D)咽喉病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经络总论)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等人,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

13、间,倡导火热论。他认为“六气皆从火化”,内伤病中“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治疗中力主以寒凉清热,后人称其为“寒凉派”。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提出“邪去正自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后人称其为“攻邪派”。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人尊称李东垣,师从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张元素字洁古,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善用温补脾胃之法,后人称其为“补土派”。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认为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而相火妄动,即属邪火,能煎熬真阴,从而得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14、【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吴有性字又可着温疫论,创“戾气”说。叶桂字天士,号香岩着温热论,阐明了温热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创建了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薛雪字生白着湿热条辨。吴瑭字鞠通着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指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详述了唐以前的医学理论

15、、方剂、诊法、治法、食养等,提出的医生在医德方面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境界,可谓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隋.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着。其内容为:(1)分述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诸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症状。(2)重于病源的研究,如指出疥疮是由疥虫所致,首次提出具有传染性的“乖戾之气”。【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整体观念的内容是:(1)人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3)人与社会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C【试题

16、解析】 “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局部病变大都是整体生理机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政治、经济地位的高低,对人的身心机能有重要影响。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病,“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并解释说:“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

17、痿蹙为挛。”【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该书为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后经王叔和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分:前者以六经辨伤寒,后者以脏腑论杂病。该书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为:(1)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2)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3)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4)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知识模块】 中医

18、基础理论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 18 卷,162 篇,是先秦至西汉医学经验和理论的总结,内容丰富。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内容包括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辨证、治则及针灸和汤液治疗等。它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当时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诸如阴阳、五行、气、天人关系、形神关系等进行了深人的探讨。【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他认为“六气皆从火化”,化火化热是外

19、感病的主要病机,而内伤病中“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百病皆因火热,故在治疗中力主以寒凉清热,后人称其为“寒凉派”。代表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等。【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奇穴,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这些腧穴主治范围单纯局限,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奇穴与经络系统有一定联系,有一部分也列入了经穴。故选 C。【知识模块】 针灸学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任脉能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督脉主治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同时任督二脉都能治疗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知识模块】 针灸

20、学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 寸,用于确定上臂部的纵向距离。【知识模块】 针灸学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 3 寸,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所以两侧肩胛骨内缘的距离就是 6 寸。【知识模块】 针灸学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臀沟至胭横纹 14 寸。【知识模块】 针灸学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十四经穴是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该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而归纳于十四经系统中,简称“经穴”。它们是腧穴的主要部分,现共有 361 个。【知识模块

21、】 针灸学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手太阴肺经主治肺、喉疾病,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胃病,手少阴心经主治心病。同时心包经、心经都能治疗神志病;手三阴经都能治胸部疾病。【知识模块】 针灸学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十二经脉的名称中包含了脏腑、手足、阴阳三个信息。【知识模块】 针灸学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二者交接于胸腹部。【知识模块】 针灸学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胃病,手少阴心经主治心病,同时心包经、心经都能治疗神志病,手三阴经都能治胸部疾病。【知识模块】 针灸学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22、】 手少阳三焦经主治侧头、胁肋病,手太阳小肠经主治后头、肩胛、神志病,同时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都能治疗目病、耳病。【知识模块】 针灸学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髌底至髌尖为直寸,其距离为 2 寸。【知识模块】 针灸学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前头、鼻、口、齿病,手三阳经都能治疗咽喉病、热病。其中没有胸部病。【知识模块】 针灸学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手三阴经都能治胸部疾病。【知识模块】 针灸学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髁尖 13 寸,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知识模块】 针灸学【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

23、理论3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人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

24、析】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病,“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并解释说:“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蹙为挛。”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病,“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并解释说:“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蹙为挛。”。【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

25、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分三卷,载药 365 种,其中植物药 252 种,动物药67 种,矿物药 46 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本经还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张介宾,字景岳,反对寒冷药,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强调温补肾阳、滋补肾阴在养生、防治病中的意义。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传河间之学,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常变规律,认为相火

26、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而相火妄动,即属邪火,能煎熬真阴,从而得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传河间之学,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常变规律,认为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而相火妄动,即属邪火,能煎熬真阴,从而得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论。赵献可在哲学思想上

27、受易经影响较大,在医学上又遵从李东垣、薛己,属于温补学派。赵献可提出命门为人一身之主,而不是心,命门的水火即人的阴阳。“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说。【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中原人: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蹁。南方人: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北方人: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芮。西方人:其民华食而脂肥,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东方人:其民食鱼而嗜咸,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知识

28、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针灸学4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针灸学4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腘横纹至外髁尖 16 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曲骨穴(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18 寸,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知识模块】 针灸学【知识模块】 针灸学4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针灸学4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足阳明胃经主治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足少阳胆经主治侧头、耳病、胁肋病,同时足三阳经都能治疗眼病、神志病、热病。【知识模块】 针灸学【知识模块】 针灸学4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针灸学48 【正确

29、答案】 D【试题解析】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后头、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足厥阴肝经主治肝病及颠顶痛。【知识模块】 针灸学【知识模块】 针灸学4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针灸学5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歧骨(胸剑联合中点)至神阙穴(脐中)8 寸,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寸,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知识模块】 针灸学【知识模块】 针灸学5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针灸学5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胭横纹至外髁尖 16 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 19 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

30、向距离。【知识模块】 针灸学【知识模块】 针灸学5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针灸学5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足阳明胃经络上齿,手阳明大肠经络下齿。【知识模块】 针灸学【知识模块】 针灸学5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针灸学5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天突穴(胸骨上窝)至歧骨(胸剑联合中点)9 寸,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经穴纵向距离;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 寸,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知识模块】 针灸学57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从这一观点

31、来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也保持着统一的关系,所以正确答案是 A、C。而选项 B、D 中提到五脏为中心的统一观和形神合一的统一观,不能概括整体观念的全部,仅仅是它的一部分,是运用整体观念去认识生命活动的功能特点,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具体应用。【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8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亦标示着机体对病因作用的整体反应状态,由于它概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趋势以及邪正关系,以及机体的抗病反应能力等,能够反应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的揭示疾病的本质。所以此题答案是 BC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9 【正确答案】 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