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887062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 32 及答案与解析1 患者眩晕耳鸣,头胀痛,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增剧,急躁易怒,少寐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应首选(A)柴胡疏肝散(B)当归芍药散(C)天麻钩藤饮(D)丹栀逍遥散(E)黄连温胆汤2 患者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心悸少寐,面色苍白,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脉细弱。治疗应首选(A)归脾汤(B)大定风珠(C)温胆汤(D)天麻钩藤饮(E)左归丸3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疗应选方(A)天麻钩藤饮(B)黄连温胆汤(C)藿香正气散(D)半夏厚朴汤(E)半夏白术天麻汤4 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

2、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以下列何方为主(A)左归丸(B)右归丸(C)六味地黄丸(D)知柏地黄丸(E)黄连阿胶汤5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口眼歪斜,舌强语謇,舌质红苔黄,脉弦。证属(A)中经络之风痰入络(B)中经络之风阳上扰(C)中经络之阴虚风动(D)风痰瘀阻(E)痰浊瘀闭6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证属中风之(A)中经(B)脱证(C)中腑(D)阳闭(E)阴闭7 刘某,男,57 岁。中风后经治遗留音喑失语,心悸,气短及腰膝

3、酸软。证属(A)肾阳不足型语言不利(B)肾阴不足型语言不利(C)肾虚精亏型语言不利(D)肾阴阳两虚型语言不利(E)以上都不是8 患者经常出现发作性眩晕,头痛,一过性肢麻及一时性语言謇涩。其最易引发的是(A)痫证(B)消渴(C)痹证(D)中风(E)痉证9 某翁年过七旬,素体丰盛,眩晕常作,近日眩晕加重,头胀痛,烦躁,神志清楚,面色潮红,手足有轻微震颤,舌红少苔,脉弦。首先应考虑(A)眩晕(B)风中经络(C)肝阳头痛(D)中风先兆(E)中风阳闭10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证属中风之(A)中经(

4、B)脱证(C)中腑(D)阳闭(E)阴闭11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言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其病机是(A)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气血闭阻(B)肝肾阴虚,阳亢化风,上扰清空(C)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D)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E)正不胜邪,元气衰微12 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门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其治法是(A)通腑化痰,平肝熄风(B)开窍化痰,清肝熄风(C)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5、(D)芳香开窍,化痰熄风(E)平肝潜阳,熄风通络13 刘某,男,47 岁。因生气后卒然晕倒,苏醒后左半身麻木不仁,步履艰难,口眼歪斜,流涎,言语謇涩,不能起床 2 月余,舌有瘀斑,苔白,脉沉而细,其治则是(A)平肝潜阳,熄风通络(B)益气活血通络(C)辛温开窍,豁痰熄风(D)辛凉开窍、清肝熄风(E)祛风通络,养血和营14 某女,61 岁。中风后经治半年,左侧肢体偏瘫好转,现遗留音喑失语,心悸,气短及腰膝酸软。方药宜选(A)左归丸(B)右归丸(C)镇肝熄风汤(D)地黄饮子(E)以上都不是15 某女性患者,全身水肿,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经与疏凿饮子治疗,未见好转,肿势日趋严重,兼见气

6、粗喘满,倚息不得卧,脉弦有力,证属(A)瘀血内阻于胸(B)肾不纳气(C)清阳不升,浊阴不降(D)水在胸中,上迫于肺(E)痰湿壅肺16 患者肢体浮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泛恶,舌苔白腻,脉沉缓。其治法是(A)宣肺利水(B)温脾行水(C)通阳利水(D)温肾行水(E)解毒消肿17 患者,女,36 岁。突发眼睑及四肢浮肿,肿势迅速,肢体酸重,尿少,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治疗应首选(A)麻黄连翘赤小豆汤(B)五苓散合五皮饮(C)越婢加术汤(D)实脾饮(E)苓桂术甘汤18 唐某,女性,60 岁,水肿 1 个月,从下肢开始,水肿渐延及全身,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腹满不减

7、,大便不通,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在疏凿饮子的基础上可合用(A)己椒苈黄丸(B)大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温胆汤(E)舟车丸19 符某,男,62 岁。水肿不愈缠绵 10 余年,现症见全身水肿,腰以下甚,气短、腰冷痛,畏寒肢冷,面色灰滞,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应治以(A)实脾饮(B)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C)右归丸(D)疏凿饮子(E)舟车丸20 某患者,全身水肿,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经与疏凿饮子治疗半月,未见好转,肿势日趋严重,兼见气粗喘满,倚息不得卧,脉弦有力,应治以何方(A)血府逐瘀汤(B)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苓散、五皮饮(C)济生肾气丸(D)十枣汤合苓桂术甘汤(E)舟车丸21

8、 某患者,全身水肿,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经治疗病情稍好转,但反复发作水肿,且兼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弦数。应治以何方(A)增液承气汤(B)六味地黄丸(C)左归丸(D)五苓散(E)猪苓汤22 一患者,面色萎黄,遍身轻度浮肿,晨起头面较甚,动则下肢肿胀,能食而倦怠乏力,小便反多,舌苔薄腻,脉软弱,其最佳选方是(A)防己黄芪汤(B)实脾钦(C)参苍白术散(D)五苓散(E)五皮饮23 一患者,初起恶寒发热,咽痛,眼睑浮肿,小便不利,经治后,表虽解,但肿势未退,身重困倦,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最佳选方是(A)越婢加术汤(B)猪苓汤(C)五皮饮合胃苓汤(D)苓桂术甘汤

9、(E)防己黄芪汤24 患者,女性,32 岁,因尿血反复发作 2 个月来院就诊,尿色淡红,无尿频、尿急,有轻度尿痛涩滞,感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此病人应珍为(A)尿血之虚证(B)尿血之实证(C)血淋之虚证(D)血淋之实匪(E)以上都不是25 患者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是(A)利气疏导通淋(B)清热排石通淋(C)滋阴清热通淋(D)清热凉血通淋(E)清热利湿通淋26 石淋病人病久,伴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舌淡有齿痕,脉细弱,方药应选用(A)补中益气汤合石苇散(B)知柏地黄汤(C)四君子汤合八正散(D)二神散合八珍汤(E)右归丸27 石淋病

10、人病久,伴见腰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则应选用(A)六味地黄丸合石苇散(B)知柏地黄丸合八正散(C)青娥丸(D)玉女煎(E)八珍汤合石苇散28 患者尿痛涩滞较轻,尿色淡红,腰膝痠软,五心烦热,舌淡红,脉细数。治疗应首选(A)小蓟饮子(B)导赤散(C)知柏地黄丸(D)归脾汤(E)无比山药丸29 患者男性,45 岁。尿混蚀反复发作 3 个月,尿如米泔水,伴尿道热涩疼痛、尿频、尿急、腰腹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应治以(A)膏淋汤(B)无比山药丸(C)苍术难名丹(D)程氏萆薢分清饮(E)八正散30 中年女性患者,尿频、尿急、腰腹拘急疼痛 3 天,伴寒热往来,口苦呕恶,大便多日一行,小便黄。

11、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应选用(A)知柏地黄丸加车前子(B)八正散(C)八正散合大柴胡汤(D)八正散合小柴胡汤(E)石苇散合六味地黄丸31 患者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胸中闷塞,精神抑郁则症状加重,舌苔白腻,脉沉弦而滑。其证候是(A)肝气郁结(B)气血郁滞(C)痰热内蕴(D)痰瘀互结(E)痰气郁结32 黄某,女,35 岁。刻下见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且兼胁痛,呕恶,口苦,苔黄而腻,脉滑数。方药可用(A)二陈汤(B)涤痰汤(C)温胆汤(D)半夏厚朴汤(E)以上都不是33 王某,女,56 岁。长期患精神抑郁症,刻下见眩晕心悸少寐,心烦易怒,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治疗方剂宜

12、选(A)左归丸(B)右归丸(C)六味地黄丸(D)滋水清肝饮(E)归脾汤34 患者咳嗽阵作半月,牵引胸胁作痛,咯痰黄稠带血,或咳鲜血,急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此病的病机是(A)燥热伤肺(B)肝火犯肺(C)虚火灼肺(D)痰热蕴肺(E)以上均不是35 患者喉痒咳嗽,痰中带血,门干鼻燥,舌质红,脉数,此病的病机是(A)燥热伤肺(B)肝火犯肺(C)虚火灼肺(D)痰热蕴肺(E)以上均不是36 患者咳嗽痰少,经常痰中带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此病的病机是(A)燥热伤肺(B)肝火犯肺(C)虚火灼肺(D)痰热蕴肺(E)以上均不是37 患者咳嗽痰少,痰

13、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其治法是(A)润燥止咳,宁络止血(B)滋阴润肺,凉血止血(C)养阴清肝,凉血止血(D)养阴润燥,化瘀止血(E)清热润肺,化瘀止血38 患者,男,40 岁。1 年来皮肤常见青紫点,2 天前饮酒后出现双下肢青紫斑块,心烦口渴,手足心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A)清胃散(B)茜根散(C)归脾汤(D)玉女煎(E)地榆散39 患者吐血色红或紫黯,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A)泻心汤合十灰散(B)白虎汤合四生丸(C)玉女煎合十灰散(D)失笑散合四生丸(E)丹参饮合十灰散40

14、咳嗽阵作,痰中带血鲜红,烦躁易怒,胸胁疼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数,治疗宜用(A)桑杏汤(B)清燥救肺汤(C)百合固金汤(D)泻白散合黛蛤散(E)龙胆泻肝汤41 患者小便热赤,尿血鲜红,心烦口渴,夜寐不安,舌尖红,脉数,治疗宜用(A)龙胆泻肝汤(B)小蓟饮子(C)清营汤(D)知柏地黄丸(E)泻心汤42 患者皮肤出现青紫斑点,伴有鼻衄,发热,口渴欲饮,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最佳选方是(A)加味清胃散(B)泻心汤(C)十灰散(D)茜根散(E)黛蛤散43 某男,36 岁。平素性情急躁,有胃溃疡病史。昨日因大怒,诱发呕血,吐血色红,伴有口苦咽干,胸胁疼痛,舌质红绛,脉象弦数。方剂宜选用(

15、A)泻心汤合十灰散(B)龙胆泻肝汤合十灰散(C)化肝煎合十灰散(D)犀角地黄汤(E)玉女煎44 患者小便混浊如膏如脂,带甜味,尿频量多,头晕耳鸣,腰脊酸软,多梦遗精,下肢无力,口咽干燥,舌质红,脉沉细而数。其治法是(A)补益肝肾(B)滋朋潜阳(C)滋阴固肾(D)温阳滋肾(E)益气固涩45 患者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兼见小便频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其治法是(A)清胃泻火,养阴增液(B)清热润肺,生津止渴(C)滋补肾阴,固摄肾气(D)温阳滋肾,固摄肾气(E)养阴清热,镇肝潜阳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 3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

16、科学3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井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2病因病机:(1)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伤气滞血瘀、体虚、久病、失血、劳倦过度、皆能发生眩晕。 (2)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3临床表现:头晕与目眩,轻者仅眼花,头重脚轻,或摇晃浮沉感,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车船,视物旋转,甚则欲仆。或兼目涩耳鸣,少寐健忘,腰膝酸软;或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肢

17、冷等。4鉴别诊断:(1)中风病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斜不遂为特征。(2)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木醒而死亡。(3)痛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5辨证要点:(1)辨脏腑;(2) 辨虚实;(3)辨体质;(4) 辨标本。6治疗原则:主要是补虚而泻实,调整阴阳。7分证论治:(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2)肝火上炎:清肝泻火,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3)痰

18、浊上蒙: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痰浊郁而化热用黄连温胆汤,若素体阳虚,痰从寒化者,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 (4)瘀血阻窍:活血化瘀,通窍活络,通窍活血汤。 (5)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养阴填精,左归丸。 【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0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2

19、【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2沿革:从病因学的发展来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一般多采用疏风祛邪、补益正气的方药。如金匮要略正式把本病命名为中风。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许多医家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其中刘河间力主“肾水不足,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形

20、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主张“湿痰化热生风”;元代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将中风病分为“真中”、“类中”。明代张景岳提出“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明代李中梓又将中风病明确分为闭、脱二证,仍为现在临床所应用。晚清及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进一步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宜冲犯脑,至此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日臻完善。3病因病机:(1)积损正衰、劳倦内伤、脾失健运、情志过极引发本病。(2)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有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 )、痰 (风痰、湿痰) 、气(气逆)、血 (血瘀)六端。病性多为本虚标实,

21、上盛下虚。以肝肾阴虚为本,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之神明失用。4临床表现:其主症为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次症见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舌象可表现为舌强、舌歪、舌卷,舌质暗红或红绛,舌有瘀点、瘀斑;苔薄白、白腻、黄或黄腻;脉象多弦,或弦滑、弦细,或结或代等。5诊断:在中风病病名的诊断基础上,还要根据有无神识昏蒙诊断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中风病病类。中风病的急性期是指发病后两周以内,中脏腑类最长可至1 个月;恢复期是发病两周或 1 个月至半年以内;后遗症期系发病半年以上者。6鉴别诊断:(1)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

22、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2)其他应与痫病、厥证、痉病、痿病鉴别。7辨证要点:(1)了解病史及先兆。(1) 辨中经络与中脏腑,两者根本区别在于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中脏腑则出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迷蒙为主症,并常遗留后遗症,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 (3)明辨病性。(4)辨闭证、脱证:闭者,邪气内闭清窍,症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痉强,属实证,根据有无热象,又有阳闭、阴闭之分。阳

23、闭为痰热闭阻清窍,症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阴闭为湿痰内闭清窍,症见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脱证是五脏真阳散脱于外,症见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撤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为中风危候。另外,临床上尚有内闭外脱者。(5)辨病势顺逆。8治疗原则: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回阳。内闭外脱则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可以兼用。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9分证论治:(1)中经络: 风痰

24、瘀血,痹阻脉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也可选用现代经验方化痰通络汤。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天麻钩藤饮。痰热腑实,风痰上扰:通腑化痰,大承气汤加味,也可选用现代经验方星蒌承气汤。气虚血瘀:益气活血,扶正祛邪,补阳还五汤。肝阳上亢:滋养肝肾,潜阳熄风,镇肝熄风汤。(2)中腑脏:痰热内闭清窍(阳闭):清热化痰,醒神开窍,羚角钩藤汤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痰湿蒙塞心神 (阴闭 ):温阳化痰,醒神开窍,涤痰汤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元气败脱,神明散乱(脱证) :益气回阳固脱,参附汤。 【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

25、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5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9

2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2病因病机:(1)情志内伤是郁病的致病原因,也与机体本身的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机体的“脏气弱”是郁病发病的内在因素。(2)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3临床表现:发病缓慢,发病前均有一个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度的过程。气

27、郁症状,如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在气郁的基础上继发其他郁滞: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脏躁、梅核气是郁病中具有特征性的证候。4鉴别诊断:(1)梅核气应注意和虚火喉痹相鉴别。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8、2)脏躁癫病相鉴别。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发作时症状轻重常受暗示影响,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而癫病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5辨证要点:(1)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的关系。 (2)辨别证候虚实。6治疗原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郁病一般用药不宜峻猛。7分证论治:(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血行郁滞:活血化瘀,理气解郁,血府逐瘀汤。(4)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5)心神惑乱: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

29、枣汤。(6)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7)心阴亏虚: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天王补心丹。(8)肝阴亏虚: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