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887235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1 八纲作为辨证的主要内容,实际形成于(A)内经(B) 伤寒论(C) 景岳全书(D)医宗金鉴(E)伤寒质难2 表证最常见于(A)太阳病证(B)上焦病证(C)皮肤浅表部位的病变(D)内伤杂病(E)外感病初期3 对表证的下述认识欠妥的是(A)新起之病必是表证(B)表证有外邪的侵袭(C)表证的病位较表浅(D)久病多数已无表证(E)表证可发展成里证4 有关表里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病位在皮毛、肌肉、经络、气血、息道者属表(B)病位在脏腑、骨髓者属里(C)病位在经络有表里之分(D)病位在脏腑有表里之分(E)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5 病人先有恶

2、寒发热,继而恶寒消失,反恶热,伴有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洪数,证属(A)表寒里热(B)风热犯肺(C)表里同病(D)寒证化热(E)表邪入里6 小儿发热,喘咳,烦躁,继而见疹出烦热、喘咳消失,证属(A)半表半里(B)表里同病(C)由里出表(D)热毒内闭(E)热证转寒7 热证的临床表现中,不正确的是(A)发热或恶热(B)舌干少津(C)面赤或颧红(D)蜷卧喜静(E)大便燥结8 辨寒热的意义是(A)辨病因(B)辨病性(C)辨病位(D)辨邪正关系(E)辨标本缓急9 下列属于寒证常见病因的是(A)阳邪亢盛(B)暑邪亢盛(C)阴液亏损(D)阳气亏损(E)风热袭表10 亡阳证的汗出特点是(A)汗出如油味咸(B)

3、汗冷味淡(C)战栗汗出(D)手足心汗(E)黄汗11 下列脉象阴证少见的是(A)沉(B)迟(C)细(D)无力(E)滑12 两颧潮红,见于(A)虚阳上越(B)阳虚发热(C)阴虚内热(D)阳明实热(E)心火亢盛13 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是(A)有无神疲乏力(B)有无少气懒言(C)寒象是否明显(D)舌质是否淡嫩(E)小便是否清长14 低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属于(A)阳热亢盛(B)阳盛格阴(C)阴盛格阳(D)阴虚内热(E)阳虚阴盛15 患者身体虚弱,经常自感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早泄,舌淡苔薄白,尺脉弱,应诊断为(A)虚证(B)实证(C)虚实夹杂(D)真虚假实(E)虚实转化16 下列

4、不属于 实证表现的是(A)腹痛拒按(B)畏寒(C)恶寒(D)壮热(E)舌苔厚腻17 “寒包火”证属于(A)表实寒里虚热证(B)表实寒里实热证(C)表虚寒里实热证(D)表虚寒里虚热证(E)表里俱寒证18 表虚,主要是指(A)风热表虚证(B)伤风表虚证(C)有汗之表证(D)卫表不固证(E)太阳中风证19 某些疾病容易出现证候真假的阶段是(A)初期阶段(B)极期阶段(C)危重阶段(D)传变阶段(E)末期阶段20 诊断真热假寒证最主要的依据是(A)脉数而沉(B)面红目赤(C)咽干口渴(D)神昏谵语(E)胸腹灼热,四肢厥冷21 下列不属于 真寒假热证的是(A)寒极似热证(B)虚阳浮越证(C)阴盛格阳证(

5、D)戴阳证(E)阳盛格阴证22 诊断真寒假热证的最主要依据是(A)面色浮红(B)身凉肢厥(C)渴不欲饮(D)脉数无力(E)心烦神疲23 导致真实假虚的病因病机,错误的是(A)热结胃肠(B)痰食壅积(C)湿热内蕴(D)瘀血停蓄(E)气机不畅24 病人先见高热口渴,汗出,后出现消瘦,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脉细无力,证属(A)实证转虚(B)热证转寒(C)表热里寒(D)真寒假热(E)虚实夹杂25 下列不属于 病性辨证内容的是(A)辨六淫证候(B)辨津液证候(C)辨情志证候(D)辨卫气营血证(E)辨阴阳虚损证26 下列属于病性辨证的是(A)外伤(B)劳倦(C)饮食(D)毒邪(E)阴阳虚损27 最常见的风淫

6、证候是(A)咳嗽、咽痛(B)鼻塞、流涕(C)面浮、肢肿(D)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E)眩晕,抽搐28 气候干燥,口鼻干燥,干咳少痰,舌干少津,伴恶寒发热。属于(A)伤阴证(B)液脱证(C)外燥证(D)内热证(E)暑热证29 外湿的证候表现,不包括的是(A)肢体困重、酸痛(B)皮肤湿痒(C)腹胀纳呆(D)病位偏重于体表(E)恶寒微热30 阳虚可导致的病理变化,不包括的是(A)气滞(B)血瘀(C)血热(D)水泛(E)痰饮30 A心气虚证B脾气虚证C肾气虚证D肺气虚证E燥邪犯肺证31 患者咳喘无力,咳痰清稀,动则尤甚,畏风自汗,易于感冒,少气短息,语声低怯,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多属于

7、32 恶风发热,口干咽燥,咳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应辨证为32 A肺阴亏虚证B肺肾气虚证C肺肾阴虚证D肾阴虚证E心阴虚证33 病人咳嗽痰少,偶见痰中带血,腰膝酸软,遗精,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34 以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是34 A卫分证候B气分证候C营分证候D血分证候E下焦病证35 身热夜甚,口渴不甚,心烦不寐,斑疹隐现,舌红绛,脉细数,其证候是36 手足蠕动,瘛疭,舌绛少苔,脉虚细,其证候是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2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3 【正确答案】 A【

8、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5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阳邪亢盛、暑邪亢盛、阴液亏损、风热袭表都为热证,阳气亏损为寒证。【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1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舌质淡嫩是水湿内停的征兆,临床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才见。【知识模块

9、】 中医诊断学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因素不同,一级病邪侵袭、停留部位的差异,因而证候表现各不相同,所以很难以哪几个症状作为实证的代表。临床一般畏寒,得衣近火则减多属虚证,恶寒添衣加被不减属于实证。【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表里同病,虚实性质相同,但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实热证,即“寒包火”证。【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所谓表虚,主要是指卫表(阳)不固证(偏于虚寒),然而以往常将表证有汗

10、出者,称之为“表虚”,表证无汗者,称之为“表实”,其实表证的有无汗出,只是在外邪的作用下,毛窍的闭塞是邪正相争的不同反应,不等于疾病的本质属虚。【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着病情的真相。【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20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2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2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23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由于热结胃肠、痰食壅积、湿热内蕴、瘀血停蓄等,邪气大积大聚,以致经脉阻滞,气血不能畅达,因而表现出神情默默、倦怠懒言

11、、身体赢瘦、脉象沉细等类似虚证的假象。【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2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病性辨证的内容有辨六淫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辨阴阳虚损证以及辨情志证候。卫气营血辨证不属于病性辩证的内容。【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26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风淫证的辨证依据是,可表现为新起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或突起风团、瘙痒、麻木、肢体关节游走疼痛、面睑浮肿等症。【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2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2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阳气亏损,机体失去温养、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可导致气滞、血瘀、水泛,产生痰饮等病理变化,不会导致血热。【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3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32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3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3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3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3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诊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