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 分子中嘌呤数大于嘧啶数(B) cDNA 和 mRNA 中的五碳糖不同(C)组成 DNA 与 ATP 的元素种类不同(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 DNA 中2 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的生命活动是( )。(A)胆汁在肠道中乳化脂肪(B)光反应中 ATP 与 ADP 的动态平衡(C)寒冷时动物体内细胞代谢速率提高(D)血液中 HCO3-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3 蜘蛛结网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 )。(A)环境 (B)学习(C)习惯 (D)遗传物质4 图 1
2、中 a 和 b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 2 通过 a 进行传输 (B)低温只会影响 a 的物质传输(C) b 表示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运输(D)a 为主动运输, b 为协助扩散5 关于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种蓝藻群体聚集可形成水华(B)蓝藻是营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C)蓝藻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蓝藻具有由纤维素和果胶形成的细胞壁6 图 2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 1 次分裂中发生的行为的示意图,该行为的结果是( )。(A)基因突变 (B)等位基因互换(C)基因分离和重组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7 下列研究不能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是(
3、 )。(A)证明 DNA 的半保留复制(B)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C)探索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D)探索 CO2 在光合作用中的代谢路径8 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调控(B)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随着细胞凋亡被清除9 某湖泊经过 200 年的时间演变成了一片草场,该区域原来的许多生物种群被新的种群所替代。对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最恰当的解释是( )。(A)原先的物种灭绝 (B)群落结构的改变(C)生态环境的变化 (D)外来物种的入侵10 图 3 是甲、乙两个家族系谱图。甲家族有
4、 Z 遗传病患者,乙家族有红绿色盲 (B-b)患者。 F 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家族中的 I1 既含有基因 B,又含有基因 b(B)甲家族中的 Z 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若甲家族一 8 与一 7 为异卵双生,则一 8 表现型正常(D)若甲家族一 8 与乙家族一 5 结婚,不可能生下兼患两病的男孩11 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 和 h,G 和 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低芥酸油菜的菜籽油品质更高。图 4 为获得低芥酸油菜(HHGG)品种的 3 条技术路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技术 I 是效率最高的方案(B)过程 和不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C)技术 和中的再
5、生植株都是单倍体植株(D)过程和 都需要添加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脱分化12 水母发光蛋白由 236 个氨基酸构成,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A)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B)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C)使目的基因容易导入宿主细胞中(D)使成功转基因的个体容易被检测出13 关于高等植物向性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B)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C)单侧光照射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向光弯曲(D)Na +在植物根的向重力性反应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14 图 5 是某雌性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
6、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在图示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B)该细胞有 2 个染色体组,其中为一组(C)该细胞分裂后可产生两个含有相同染色体的卵细胞(D)若基因 M 和 m 分别位于和 上,则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15 父亲表型正常的一名男婴,从母亲处遗传到一个隐性致病基因,若该男婴表现出相应的病症,不可能的原因是( )。(A)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B)该基因在 X 染色体上(C)父亲是该基因的携带者 (D)该基因在 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上16 某神经毒素主要分为 型和 型两种, 型毒素竞争性地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型毒素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进而对神经信号传导产生
7、阻断,如图 6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型毒素在 a 处起作用(B) 型毒素在 b 处起作用(C) 型和 型两种毒素作用效果相同(D) 型和 型两种毒素作用机制相同17 关于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B)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能产生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D)它们的合成都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18 图 7 是某地居民在 19002000 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曲线图,在此期间没有明显迁入和迁出活动,据此推断该地区人口数量在这一时期的变化趋势为( )。(A)持续增长 (B)持
8、续减少(C)基本稳定 (D)1930 年以前增长,之后减少19 科学家使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一种乳汁中含有抗病蛋白的奶牛实现该技术是通过( ) 。(A)向牛奶中添加外源抗病蛋白基因(B)在奶牛幼崽的饲料中添加抗病蛋白(C)向奶牛的乳腺中注射外源抗病蛋白基因(D)在奶牛的受精卵 DNA 中插入外源抗蛋白基因20 关于试管婴儿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A)试管婴儿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有性生殖(B)试管婴儿技术利用了体外受精、转基因和胚胎移植等技术(C)女性切除输卵管后,夫妻无法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完成他们的生育愿望(D)丈夫色觉正常,妻子红绿色盲,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可生下色觉正常的男孩21 教师在“
9、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的教学中采用了如图 8 所示的“六步教学”。这样的“六步教学 ”属于( ) 。(A)教学方法 (B)教学模式(C)教学策略 (D)教学理论22 某同学认为: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同学具有的概念是( )。(A)重要概念 (B)科学概念(C)跨学科概念 (D)前科学概念23 在“DNA 的复制” 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事先在云平台上上传自制的多段针对重、难点的微视频。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微视频,基础好的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通过重播和暂停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课堂上,教师根据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讲解、答疑,指导学习,突破重难点。这样的教学着重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10、)。(A)面向全体学生 (B)倡导探究性学习(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D)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4 某教师在高中生物综合素质评价中设计了如下评论表,该测评不属于( )。(A)表现性评价(B)发展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多元主体评价25 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分析典型案例,结合自己对基因突变的了解,分组讨论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同时要求每个小组邀请一位听课教师参与讨论,这种做法( )。(A)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 (B)使用了更多的课程资源(C)会导致对学习指导的混乱 (D)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权利二、简答题26 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 1 cm 打孔器打出小圆片若
11、干(注意避开大叶脉);抽出小圆片内的气体,置于黑暗处一段时间;取数量相同的小圆片分别置于盛有一定 CO2 浓度溶液的小烧杯中,选用 40 W 的台灯作为光源,通过改变光源与小烧杯之间的距离进行实验(实验温度保持相同且适宜),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曲线(X 10)如图 9。 (1)小圆片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 ATP 的细胞器是_。进行黑暗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_。(2) 上述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3)限制 AB 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C 点的含义是_。27 科学家为了研究一种蜂鸟 一球蛋白基因的功能,将该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 (菌落为白色)细胞进行复制和表达(图 10)。所使用的质粒中有 Ampr 和
12、 lacZ 两种标记基因,前者让受体细胞具有抗氨苄青霉素的能力,后者表达的半乳糖苷酶会使一种被称为 X 一 gal 的物质呈现蓝色。(1)将蜂鸟的p 一球蛋白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需要先用_(相同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蜂鸟的 DNA 和载体质粒,在用_酶进一步处理以得到重组质粒。(2)在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之前,需要用_(填物质名称)处理大肠杆菌,使之转化为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 DNA 分子的_细胞。(3)使用添加了氨苄青霉素和 Xgal 的培养基培养经上述处理的大肠杆菌,选择_色的菌落培养,就获得了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 “翻转式教学 ”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
13、课堂教学。某教师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的教学中对微视频的制作进行了如下思考并开展教学。1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节的教学中,该教师最先直接使用亚马逊的纪录片进行导入,发现不能在 2 min 内展示尽可能多的物种及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同学们也认为亚马逊离自己比较遥远,兴趣不大。针对这些问题,该教师决定采用“穿越” 策略,借助卫星地球软件和录屏软件录制了一段空中俯视地面的动画视频。视频一开始展示的是学校的卫星俯视图,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是自己学校,然后视角迅速上升至远离地球的太空,最终降落到南美洲亚马逊雨林。教师再使用录屏软件将亚马逊密林中动物猎食的视频片段进行剪辑和拼接,
14、同时以游览亚马逊的解说词为基础设计生动形象的旁白,在短短 2 min 左右的时间内展现了尽可能多的物种,并在视频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微视频中涉及的捕食关系。2“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节所涉及的三大实验年代跨度较大,每一个实验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所做的研究。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结论,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各个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因此该教师制作了微视频“时光隧道”带着学生穿越时空,来到 19 世纪。微视频以时间轴为主线,将时间轴设计成一条公路的形象,时间沿公路向前行,同时,在下方标记出美国内战、明治维新、甲午战争、一战、罗斯福新政、二战等 11 个著名的历史节点,与“时间公路
15、” 上方的科学史时间节点相对应,促使学生将新知识和熟悉的历史事件联系。每前行一段,“时间公路”上就会竖起一个路牌,每一个路牌就是一个时间点,路牌上标注了年代、科学家头像、科学家姓名、探究事迹等,按照时间的先后形象地展示了在探究历史的道路上,科学家是如何一步一步在前人的基础上获得突破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课前将上述微视频、本节课涉及的所有学习内容的微视频以及反馈评测题等其他相关数字化学习资源上传至网络,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点播,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的问题和学习难点,学习后完成反馈评测题。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进行精讲,对重要的共性问题组织讨论。由于学习形式新颖,教与学针对性更强
16、,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1)结合材料举例分析微视频的优点。(2)结合材料分析生物教学中开展翻转式教学的优点。29 材料: 我国某版本生物教材中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内容如下: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目的要求 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材料用具 新鲜的绿叶(如菠菜的绿叶)。 干燥
17、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 无水乙醇(如果没有无水乙醇,也可用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以除去乙醇中的水分),层析液(由 20 份在 6090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 1 份苯混合而成,92 号汽油也可代用),二氧化硅和碳酸钙。方法步骤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1)称取 5 g 的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2)向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 10 mL 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
18、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2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 1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3面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 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也可用小烧杯代替试管,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为避免过多吸入层析液二中的挥发性物质,本实验应在通风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束时及时用肥皂洗手。5观察与记录观察试管
19、内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讨论 1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 宽窄如何? 这说明了什么 ?2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国外某版本教材中相同主题的内容如下:迷你实验实验分离色素 层析法是一种有用的检验方法。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将用纸层析法来分离植物叶子中的各种色素。步骤 1 从教师处领取事先制备好的植物悬液。2 在一张 5 cm14 cm滤纸的一端、距边缘 2 cm 处滴几滴植物悬液,晾干,接着可以看到一个色斑。3 在 100 mL 的烧杯中倒入 1 cm 深的酒精。4 把滤纸探入烧杯中,使滤纸接触到酒精但色斑不能接触到。这
20、样放置 15 分钟,观察将会出现的现象。分析 1解释 随着溶剂沿滤纸上移,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2推断 为什么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会看到不同的色带?(1)比较两个版本教材中实验的主要差异。(2)根据上述比较,分析该实验教学应注意的要点。四、教学设计题30 “染色体数目变异 ”一节涉及 “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 多倍体” 等众多概念,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某版本教材中这一节相关内容如下。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例如,人有 46 条染色体,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 23 条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21、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作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作多倍体。多倍体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在被子植物中,多倍体的种数占 30-35,在禾本科中大约有 70的物种是多倍体。在生产中,普通小麦、陆地棉、烟草等农作物,苹果、梨、樱桃等果树,菊花、水仙、郁金香等花卉,均为多倍体。单倍性变异是指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等于配子染色体数的变异由此产生的个体称为单倍体。例如,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含有 6 个染色体组,单倍体中含有3 个染色体组,即含有 21 条染色体。多倍性变异是指与同种的二倍体细胞相比,具有更多染色体组的变异。与正常
22、的二倍体相比,具有 3 个染色体组的称为三倍体,具有 4 个染色体组的称为四倍体。多倍性变异可自发产生,也可人工诱导产生,形成多倍体。要求:(1)设计用于上述概念教学的彩色卡纸教具,绘制教具示意图并加以简要说明。(2)设计运用该教具开展“ 染色体组”“单倍体”“ 二倍体”“ 多倍体” 概念教学的教学流程。2016 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DNA 分子是双螺旋结构,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数等于嘧啶数,A 错误;cDNA 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mRNA 的五碳糖是核糖,B 正确;组成 DNA 和
23、 ATP 的元素相同,都是 C、H、O、N、P ,C 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贮存在 RNA 中,D 错误。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胆汁在肠道中乳化脂肪是物理性消化,不需要激素的调节,A 错误: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B 错误;寒冷时动物体内的下丘脑发挥作用,分泌促激素,促使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提高代谢速率,增加产热,C 正确;血液中的酸碱度是由一种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缓冲物质进行调节的,D 错误。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本能行为,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因此决定这种行为出现的因素是遗传物质。4 【正确答案】
24、A【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a、b 两种运输方式受物质浓度影响,因此为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其中 a 为自由扩散,b 为协助扩散,故 A 正确,C、D 错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低温会影响载体蛋白的活性,故 B 错误。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蓝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含藻蓝素和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大量蓝藻繁殖会造成水华,故 A 正确, B、C 错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蓝藻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D 错误。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该行为是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结果是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交换。7 【正确答案】 B【试题
25、解析】 由于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使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可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无法直接说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故选 B。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细胞凋亡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尾体(尾巴)的消失,手指、脚趾之间蹼的消失。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该区域经过 200 年时间由湖泊演变为草场,环境的改变导致该区域的生物种群发生变化,C 项正确。A 项,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可包括多个种群。题干中说原来的种群被替代,但不能说明原来的物种已灭绝,故 A 错误。B 项,在生物群落中,各个种群占
26、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结构改变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故 B 错误。 D 项,题中未提到有外来物种入侵影响原有生物种群,故 D 错误。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乙家族 5 号为红绿色盲患者,故其母亲 4 号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且该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 1 号,故 1 号为杂合子,既含有 B 基因,又含有 b 基因, A 正确;由甲家族 1、2、5,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错误;若甲家族 7 号与 8 号为异卵双生,因一 4 为患病者,携带显性致病基因,故一 8 表现型不一定正常,C 错误;一 8 可能患 Z 遗传病,而
27、一 5 是红绿色盲患者,其儿子一定患色盲,故二人结婚有可能生下同时患两病的孩子,D 错误。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技术 I 为杂交育种,方法是通过连续自交,不断选种,其缺点是育种年限长;技术、是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所得后代都是纯合子,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故 A 错误;为再分化过程,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B 错误: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花药中的花药壁药隔等二倍体细胞会有干扰,可能产生二倍体植株,C 错误;脱分化过程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 正确。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编码水母发光蛋白的基因可以作为标记基因,可使成功转基因的个体更容易被检测出。13 【
28、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植物胚芽鞘尖端可产生生长素,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植物向光生长,故 A、C 正确;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程度不同,一般来说是根芽茎,B 正确;钠离子在根的向重力性作用中不起重要调节作用,起作用的是 Ca2+,Ca 2+与 CaM 结合活化 Ca 泵和 IAA(生长素)泵,使根下侧积累较多的 Ca 和 IAA。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图示为均等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可判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第一极体的分裂后期,分裂结束后产生两个极体。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 A 正确。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生长、发育
29、、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由图示可判断该细胞有 2 个染色体组,、 各为一个染色体组,故 B 正确。卵细胞为生殖细胞,产生卵细胞时为不均等分裂,故 C 错误。 和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所含遗传物质应相同,若基因 M 和 m 分别位于 和上,很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男婴父亲表现型正常,该男婴从母亲遗传到一个隐性基因而患病,母亲不含有 Y 染色体,故该基因不可能存在于 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故选 D。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题干可知, 型毒素在 b 处突触后膜上起作用, 型毒素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即在
30、 a 处起作用,A、B 错误; 、 两种毒素作用效果均是对神经传导产生抑制,但作用原理不同,C 正确, D 错误。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酶发生作用后不会失活,且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催化化学反应而不是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A、B 错误;激素、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全是蛋白质,故不一定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D 错误。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自 19002000 年间,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故该地区人口数量在这一时期的变化趋势为持续增长,故选 A。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中涉及的技术是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原理是将外源基因插入奶牛受精
31、卵 DNA 中,外源基因在乳腺中特异表达,达到使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组织生产药用蛋白的目的。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试管婴儿技术的生物学原理是有性生殖,A 正确;试管婴儿技术没有利用转基因技术,B 错误;女性切除输卵管后仍可以在卵巢采集卵细胞,可以通过试管婴儿完成他们的生育愿望,C 错误;父亲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因红绿色盲是伴 X 隐性遗传病,后代若为男孩,则一定患红绿色盲, D 错误。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模式是并不规定在具体实施教学时的方法步骤,而只是一个笼统的指导
32、性的结构框架,比如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和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则更加细节化,它可以指向具体的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本题是教师设计的具体的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属于教学策略。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前科学概念指的是个体所拥有的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例证与科学概念不尽一致的生物学概念。题干中的科学概念是“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该同学的观点是“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科学概念不尽一致,所以是前科学概念。23 【正确答案】 A【
33、试题解析】 题中的教学兼顾了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面向每一个学生,兼顾全体学生,这样的教学着重体现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的评定。本测评主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所以属于表现性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测评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所以为发展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法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
34、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本测评只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以不属于档案袋评价。本测评表不仅有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的表现,也有自我、他人、教师的评价,所以属于多元主体评价。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中教师的做法使用了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等多种课程资源,所以本题选 B。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线粒体、叶绿体:消耗叶片中贮藏的有机物 (2)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3)CO 2 浓度;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O 2 的产生和消耗相等,所以释放量为 0。【试题解析】 (1)叶肉细胞中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 ATP,叶绿体通
35、过光合作用产生 ATP,所以能够产生 ATP 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叶绿体。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以减少干扰。 (2)光源距离的长短是为了给予实验不同的光照强度,O 2 释放速率可表示光合强度的大小。 (3)AB 段达到光饱和点,所以主要的外界因素是 CO2 浓度。C 点的 O2 释放量为 0,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的O2 与光合作用产生的相同,达到光补偿点。27 【正确答案】 (1)相同:DNA 连接(2)氯化钙;感受态(3)白【试题解析】 (1)使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才能保证切割位点相同。DNA 连接酶可连接 DNA 得到重组质粒。 (2)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需要用氯化钙处理
36、使之变成能够吸收 DNA 分子的感受态细胞。 (3)由图可知重组质粒具有 Ampr 基因,不具有lacZ 基因,所以该受体细胞具有抗氨苄青霉素的能力,但是不能使 Xgal 物质变蓝色,所以选择白色的菌落培养。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1) 短小精悍,使用方便教学微视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短小,时间长度普遍在 10 分钟左右,有的甚至只有 23 分钟。符合学生注意的维持时间,而且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材料 1 中的教师仅用 2 分钟的时间就呈现出所要展示的内容。其次,微视频容量较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便于师生流畅地在线观摩。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教学微视频一般围绕一个知识点呈现,主题明
37、确,目标突出。材料 1 中的教师只围绕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物种和捕食关系进行呈现,能够让学生尽快把握主要内容。直观生动,激发兴趣用微视频进行教学,可以将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难点、重点变得形象而直观,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 2 中教师将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利用微视频技术讲解得生动、有趣,从而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碎片化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灵活,学生可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实际教学中,教师将微视频以及反馈测评题等学习资源上传至网络,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短小视频,符合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的问题和学习难点,学习后完成反
38、馈测评题,便于掌握自身学习情况。(2)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学视频承担起了知识传授的责任,其质量对知识传授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总的来说,翻转式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翻转”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可以帮助繁忙的学生。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教师集体教
39、学的课堂上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翻转”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学生自己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记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翻转”增加课堂互动。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实现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颠倒。在翻转式教学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这让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中,回答学生的问题,甚至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
40、指导,在学生完成作业时,找出共性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纠正。“翻转”改变了课堂管理。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密切关注学生的动向,担心学生分心跟不上进度。而采用翻转式教学后,学生都在忙于和其他同学讨论问题或协作完成任务,没有时间分心或者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自然而然改变了课堂的管理模式。“翻转”让教师更了解学生。一个好的教师总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翻转课堂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因此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谁学习有困难,谁能迅速地掌握学习内容并可从一些额外的挑战性工作中受益。进一步,教师还能了解学生的生活。并有机会确认他们需要帮助的点在哪里,或者识别和跟踪他们潜在的问题。(注:其
41、中为必写内容,为选择性内容。)29 【正确答案】 (1)我国与国外教材中实验的区别有以下几点:实验内容不同。国外版本只是做了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我国版本先做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然后做了分离实验。实验材料用具不同。我国版本中此实验材料是新鲜的绿叶,国外版本中实验材料是提前制备好的植物悬液;我国版本中实验试剂较多,包括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国外版本只是无水乙醇;我国版本中实验用具包括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尼龙布、剪刀等用具,而国外版本只有滤纸和烧杯。分离原理、方法相同 纸层析法,但层析液成分不同。我国版本中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酒精中,绿叶中的色素在层
42、析液(由 20 份在 60-90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 份丙酮和 1 份苯混合而成,93 号汽油也可代用)中分离;而国外版本选择无水乙醇分离植物叶中的各种色素。实验方法不同。我国版本中首先从新鲜绿叶中提取色素,然后制备滤纸条,画绿叶细线。而国外版本直接在滤纸上滴植物悬液,并且只滴一次。分析和讨论的内容不同。我国讨论的问题更加详细,国外版本描述较为简单,注重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而我国版本不仅注重原理和过程还比较注意关键操作步骤。(2)根据上述比较,我认为该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要点包括以下几点:明确实验目的。同一个实验在不同版本中有不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归因于最初的实验目的不同,所以实验开始之前让
43、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这样才更加具有针对性。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在内容开始之前,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实验原理,这样才可以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注意实验操作规范。如提取叶绿素时加入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作用,研磨要迅速充分;绿叶细线不仅要求细、直、均匀,而且要求含有较多的色素(可以重复画二至三次);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将得不到清晰的色素带;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这样可以减小边缘效应,使色素在滤纸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收集滤液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防止滤液挥发。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本实验中涉及挥发性的有机试剂,为避免学生吸收较多的有害气体,建议在通风
44、橱中进行。实验过程实事求是。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不要随意改动实验结果。四、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1)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教学用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染色体、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认识和掌握,通过采用介绍各个概念再结合图片进行理解的方法,我制作的卡纸教具如下:本教具以果蝇染色体组为蓝本,用不同颜色的硬卡纸,剪出分别代表雌、雄果蝇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数目、颜色如图),同样颜色、形状的染色体多准备 46 条。再剪两个圆形大纸片表示细胞,然后如图所示进行摆放。根据染色体组的定义,形态、功能各不相同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说明果蝇为二倍体。各个“
45、染色体” 为活动的,即可粘贴在“细胞”内或拿出“细胞 ”做随意拼接摆放,以便表示三倍体、四倍体或单倍体等。(2)教学流程设计:总结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引出染色体数目变异指导读书法带领学生阅读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两种类型。展示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图片及病因。设问:这种病属于哪种染色体数目变异?教师讲解:前面所说的仅是染色体“ 个别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它只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一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另一种类型是染色体数目以“ 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增加或减少,这种类型的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因此,我们将重点介绍这一种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展示教具,提出染色体组概念教师讲解:在学习染色体数目变异之
46、前,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染色体组。展示教具。教师说明:大家看,这是老师制作的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构成图。设问:果蝇体细胞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几对性染色体?(生看书、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到两个代表发言或补充)点评学生回答。总结:果蝇细胞中有 8 条染色体,共 4 对同源染色体,其中 3 对常染色体和 1 对性染色体。教师:根据已学的减数分裂知识。能不能用老师这个拼图拼出果蝇雌雄配子染色体构成图呢?分小组发放缩小版教具。各组学生进行拼图。并思考问题: 一个配子中是否有形态相同的染色体? 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后做出拼图,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拼图,并说明构成配子如精子的 4
47、 条染色体的特点:配子中没有相同的染色体,且这些染色体之间是非同源染色体。教师明确概念,总结出:“果蝇的一个生殖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教师:那么如何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请同学们充分挖掘你的才智,通过阅读理解帮老师解答这个难题。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组理解得最快、最准确。(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学生经过反复讨论,相互补充,总结出“一个染色体组” 的概念: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教师:若把形状、大小不同的归为一组,每一组都包括了 3 条常染色体和 1 条性染色
48、体,且是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某一条染色体。这样一个生殖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即为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大小、形状均不相同,但却包含了控制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利用教具,明确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概念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有关知识,那么你能知道“人的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组”的情况吗 ?看谁理解得最快 (要求说明理由)?(学生抢答)学生:人的一个精子、卵细胞中的 23 条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人的体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教师点评,说明:像果蝇和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就叫作二倍体。在展示教具中用相同颜色、形状的染色体拼出一个三
49、倍体、四倍体细胞,提问:如果一个个体的体细胞中,相同染色体有三条、甚至四条,这样的个体称为什么呢? 学生答案:三倍体、四倍体。教师明确: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作多倍体。举例说明:普通小麦、陆地棉等农作物苹果、梨、樱桃等果树都是多倍体。教师:同样的,刚才同学们拼出了果蝇配子的染色体组,现在还请同学们拼出一个六倍体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学生拼图完成,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并思考,你们手中拼出来的配子,有几个染色体组?(学生回答:三个)那由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的生物称为什么呢?(答案选项:单倍体、三倍体、二倍体、六倍体)生 1:三倍体,因为有三个染色体组。生 2:不对,应该是单倍体,因为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来的个体。教师:大家同意哪一个同学的观点?( 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结论:二倍体和多倍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而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新个体,不管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巩固提高完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