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5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895590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5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5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5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5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5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 5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形成过程的理论流派是( )。(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折中主义(D)人本主义2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3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的原则。(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4 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A)论语(B) 理

2、想国(C) 学记(D)大教学论5 贝尔一兰卡斯特制又被称为( )。(A)巡回教学制(B)导生制(C)学年制(D)班级授课制6 某学生智商为 100,表示( )。(A)较低智力(B)中等智力(C)较高智力(D)非凡智力7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8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9 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 )。(A)初始阶段(B)中间阶段(C)结束阶段(D)全过程10 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3、 )。(A)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11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A)焦虑(B)紧张(C)情绪低落(D)注意障碍12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13 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这是一种( )。(A)获得的反射(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生来的反射14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人了( )之中。(A)安全需要(B)尊重、成就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15 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B)华虚朋(C)帕克赫斯特(D)克伯屈

4、16 ( )把道德认知分为“他律” 和“自律”两个阶段。(A)科尔伯格(B)皮亚杰(C)维果斯基(D)弗洛伊德17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教师改革(D)课程改革18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物质活动19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20 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A)讲解(B)讲读(C)讲述(D)讲演二、填空题21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环境、_。22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

5、式教学思想的是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23 中枢神经系统:黾人体神经系统的主体部分,包括_和_。24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_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_思维为主要形式。25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三类:技能的学习、_和_。26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_和态度五个方面。27 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_、_和民主型。三、名词解释28 学习迁移29 平衡觉30 泛化四、简答题31 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32 简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33 简述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的关系。34 简述影响儿童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35 2

6、0 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五、案例分析题36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 60 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

7、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请你针对案例中制定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37 一位教师教“ 因式分解 ”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 单元的教学任务。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

8、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38 某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 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 ,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一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后,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们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

9、,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针对该案例,谈谈你的感想。六、论述题39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 5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A8 【正确答案】 A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D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B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D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D18

10、【正确答案】 C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A二、填空题21 【正确答案】 遗传、教育22 【正确答案】 孔子、苏格拉底23 【正确答案】 脑、脊髓24 【正确答案】 具体形象、抽象逻辑25 【正确答案】 知识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26 【正确答案】 动作技能27 【正确答案】 专断型、放任型三、名词解释28 【正确答案】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29 【正确答案】 平衡觉是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

11、化(如加速或减速),使人产生头部运动速度、方向或超重、失重的感觉。30 【正确答案】 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四、简答题31 【正确答案】 (1)要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2)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3)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4)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32 【正确答案】 (1)教育即“ 生活”、“生长”和“ 经验的改造”教育能传递

12、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这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特别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3

1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4)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 “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 ”,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5)道德

14、教育论:杜威说:“ 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 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次,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33 【正确答案】 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即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大。反之,绝对感觉阈限越大,绝对感受性越小。这种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E=1R,其中,E 代表绝对感受性,R 代表

15、绝对感觉阈限。34 【正确答案】 一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同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对儿童的学习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儿童学习动机的性质也不同。二是受儿童个性特点的制约。儿童兴趣爱好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学习动机的稳定性及深刻性;儿童意志品质的好坏,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和速度;志向水平的高低,影响动机水平的发展;儿童的性格和气质也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三是受儿童年龄特征的影响。年龄越小,学习动机愈具体,以近景性的学习动机为主导;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学习动机便逐步向间接的、远景性的方面发展。35 【正确答案】 (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2)教育的

16、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教育的民主化。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等。五、案例分析题36 【正确答案】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并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实质上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 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

17、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了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但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37 【正确答案】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包括差等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38 【正确答案】 该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 ,捕捉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

18、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这说明了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六、论述题39 【正确答案】 (1)前习俗水平:在这个水平上,儿童能够区分文化中的规则和好坏,懂得是非的名称,但他是根据行为对身体上的或快感上的后果来解释好坏的(受罚、得奖和交换喜爱的东西)或是根据宣布这些规则和好坏的人们的体力来分别好坏的。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以行为对自己身体上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

19、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从力量本身就是价值,而不是尊重为惩罚和权威所支持的那种基本的道德秩序。阶段二: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正确的行为就是那些可以满足个人需要、有时也可以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像市场地位那样的关系来判断的。儿童知道了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但他们总是以物质上的或实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价值。(2)习俗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按照个人的家庭、集团或国家所期望人们做的去行事就被认为它就是有价值的,而不管它所产生的直接的和明显的后果如何。在这个水平上有两个阶段:阶段三: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孩好女孩” 为定向。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

20、而被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其中许多符合大多数人心目中定型了的形象或“自然的” 行为。经常用意图去判断行为。第一次把“他的用意是好的 ”作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阶段四: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行为是服从权威、固定的规则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尽自己的义务、对权威表示尊重和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本身就是正确的行为。(3)后习俗水平:在这个水平上,儿童显然努力在摆脱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和这种集团视为一体从而去确定有效的和可用的道德价值和原则。这个水平也有两个阶段:阶段五: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总的倾向带有点功利主义的色彩。正确的行为往往取决于一般的个人权利和易为整个社会批判考核而予以同意的标准。儿童清晰地意识到个人的意见和价值是相对的,从而相应地强调要求有一个取得一致意见的程序和规则。阶段六: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根据良心做出的决定就是正确的,而所谓根据良心做出的决定就是根据自己选择的具有逻辑全面性、普遍性和融贯性的伦理原则作出的道德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