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教育(D)军事体育教育2 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这是( )关于学习迁移的观点。(A)共同要素说(B)形式训练说(C)经验类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3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出自( )。(A)论语(B) 中庸(C) 大学(D)孟子4 一些社会研究课包括了历史、地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内容,那么我们一般称这种课程为( )。(A)相关课程(B)核心课程(C)
2、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5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A)讲授法(B)谈话法(C)演示法(D)读书指导法6 下列教育家中,( ) 最早提出“ 课程”一词。(A)赫尔巴特(B)斯宾塞(C)杜威(D)洛克7 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A)自我实现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求知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8 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 的问题,应当贯彻( )原则。(A)量力性(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巩固性9 儿童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
3、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 )。(A)不均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9 下列不属于教学的意义的是( )。(A)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B)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C)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D)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10 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体现德育的( )功能。(A)生存性(B)发展性(C)享用性(D)控制性11 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A)替代强化(B
4、)潜伏学习(C)试误学(D)意义学习12 中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下列哪类自我意识?( )(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13 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形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的教材编排方式属于( ) 。(A)直线式(B)螺旋式(C)纵向组织(D)横向组织14 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15 心理自我是在哪一时期发展和形成的?(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16 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
5、)独创性(D)新异性17 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如画板报、挂插图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18 下列哪项特征不属于人格的本质特征?( )(A)稳定性(B)易变性(C)功能性(D)整体性19 小宋升人高中以后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但他却表现得满不在乎,别人劝他学习时他总是说“ 破罐子破摔吧 ”,他的这种状态被称为 ( )。(A)焦虑(B)认知功能障碍(C)抑郁(D)习得性无助20 张睿是雅兴中学七年级学生,在班级中担任体育委员,他对学习和班级工作总是全身心投入,行动积极,说干就干,从不拖延。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他常常不假思索,脾气急躁,易
6、冲动,易兴奋,往往会为一点小事与别的同学争吵,甚至打架。据此,判断张睿同学的气质类型属于( ),对于该气质类型的学生,教师正确的做法是( )。(A)黏液质;为学生设置较高的学习目标,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B)多血质;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制造条件给予表现机会,对其缺点进行严厉批评(C)抑郁质;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给予更多关心与爱护,培养其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D)胆汁质;肯定其热情、果断及积极性,耐心帮助其养成自制、坚韧的习惯21 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
7、则22 在课程评价领域,( )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23 儿童的兴趣转向周围事物和智力活动中,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此阶段对应的是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的( ) 。(A)口腔期(B)两性期(C)性器期(D)潜伏期24 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做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A)观察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25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为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两大类,下列
8、不属于高级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26 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 水平。(A)前习俗(B)中习俗(C)习俗(D)后习俗27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警,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个人修养法(C)情感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28 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不可以摘花,花会疼的” ,这是个体认知发展到( )的表现。(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9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
9、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 1218 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教育内容几乎全是军事体育训练。因此本题选 D。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该理论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学习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该理论比较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
10、迁移,强调对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练。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故本题选 B。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句话出自中庸。它的意思是:上二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作性,依照本性去做事叫作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作“教”。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广域课程是指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题干描述属于广域课程。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 1859 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
11、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题干中所描述的完全与自我实现需要的概念相符,因此本题选 A。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记中讲道:“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人的学习态度。或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或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或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都在于没有把心思真
12、正用到学习之上,没有正确开发思维。教学的人只有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这体现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均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展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比平时要迅速得多。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
13、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故本题选 A。9 【试题解析】 教学的意义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丁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D 项为教学的任务。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德育的生存性功能、德育的发展性功能以及德育的享用性功能。这三个功能是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发展的。首先,人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在其社会化进程中需要习得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何做人是一个人立足的基础。通过德育,个体可
14、以获得社会性规范,更好地适应社会;其次,学生习得的道德认识和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认同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对个体品德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最后,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愿望、需要,从中体验到快乐、幸福、满足,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因此,题干所述体现了德育的享用性功能。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潜伏学习是指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潜伏学习也能够发生的学习,只是学习结果没有及时显示出来。它是美国心理学家 E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在 3 岁左右
15、基本成熟。3 岁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青年期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的能力。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高中生的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向日趋强烈,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部分。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成熟,有较强的自尊心,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心理自我。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F 所述是纵向组织的定义;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强调知识本
16、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心理自我是在青年期
17、发展和形成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基本特征。其中变通性是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其思维能变化多端,举一反三,闻一知二,触类象通,不易受功能固着、定势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本题选 B。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陶冶法是教育者创设和利用一定的情境,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故本题应选 C。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因此 B 项易变性与人格内
18、涵相悖,是错误的,是正确选项。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功能性。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题干中小宋正是由于以往的挫折经历形成了习得性无助,认为努力学习对自己来说也是无济于事的。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胆汁质的学生热情直率、精力充沛;脾气急躁,易冲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绪明显表露在外,但持续时间不长。根据张睿的特点,可判断其气质类型为胆汁质。对胆汁质类的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在教育方法上,要讲明道理,然后要耐心说服,尤其注意不
19、能简单粗暴,要避免触怒他们导致矛盾激化。教育要求中,老师应常肯定其优点,同时和蔼地教育他遇事要沉着,做事要持之以恒,不断学会自制,培养他富于理性的勇敢进取、大胆创造等品质。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了不让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贯彻直观性原则。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终结性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进行的评价,都可以说
20、是终结性评价。故本题选 B。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因为他的发展理论中,总离不开性的观念。所以他的发展分期解释,也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处于潜伏期(612 岁左右)的儿童将兴趣转向周围事物和智力活动中,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以满足、娱乐和运动等。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由题干中的“测量工具”、“测定”、“鉴别”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心理测验的方法。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
21、析】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需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又可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低级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其他五种为高级需要,高级类人猿也许有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人类所独有的。即是说,越是高级需要,就越为人类所特有。故本题选A。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儿童已有能辨识有关是非好坏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是从行动的物质后果或是能否
22、引起快乐(如奖励、惩罚、博取欢心等)的角度,或是从提出这些要求的人们的权威方面去理解这些要求的。这一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处于习俗水平的儿童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一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儿童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做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管当局或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也不管他自己与这些集体的关系。这一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品德修养指导法也称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
23、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品德修养指导法主要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其自我意识及其自我修养能力的提高,调动他们自主接受教育。题干所述的德育方法为个人修养法。因此,本题选 B。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有:知觉集巾倾向、不可逆性、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其中泛灵论是指,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是有感知、有情感和有人性的。题干所述正是泛灵论的表现。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218 岁属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