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无答案).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90035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1(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 1(无答案)单项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澄澈(chng) 轻佻(ti0) 豁免权(hu) 舆论哗然(hu)(B)甄别 (zhn) 市侩(kui) 软着陆(zho) 温柔敦厚 (dn)(C)苍穹 (qing) 未遂(su) 扁桃腺(xin) 拈轻怕重(zhn)(D)跛脚(b) 菁华(jng) 撂挑子(li0) 大雨滂沱(png)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B)我坐在暖

2、烘烘的沙滩上,眺望浩缈的大海,观看为了一块面包而聒噪的海鸥,打量那些在海滩上寻找斑斓贝壳的孩童,尽量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C)初春,周围的一切在闪烁,在融化,大地蒸腾起热气,云雀安详地鸣啭着呼吸着凛冽、砭骨的空气,融雪炫目的反光使我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D)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繁人世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界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B)墨西哥国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

3、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地称其为“宁波的骄傲”4 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人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_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书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

4、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人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在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但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A)(B) (C) (D)5 “姨”字的笔画共有( )。(A)8 画(B) 9 画(C) 10 画(D)11 画6 下列句子,“ 之” 连接主谓结构的一句是 ( )。(A)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B)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虮虱(C)姜氏何厌之有(D)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7 空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

5、知肉昧” ,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效果。(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8 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目标设计应依据的维度的一项是( )。(A)情感态度和价值观(B)阅读与写作(C)知识和能力(D)过程和方法9 下列有关语文课程评价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B)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C)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D)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10 下列有关课堂提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堂提问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B)课堂提问不仅要能启发学生思考,还要能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C)课堂提问的角度、范围和问题的难易应符合教师的思

6、维流程(D)课堂提问要从具体问题人手,不宜笼统简答题11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2 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应是怎样的?13 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14 试分析丁玲早期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的形象。案例分析题15 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 你更喜欢谁 ”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 “ 花生派 ”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 “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 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16 下面一段文字是某位老师在讲述祝福这篇文章的导入语,试对其作出评析。大

7、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根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现代文阅读1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河声入梦来匡文立从小习惯了身边伴着这样一条河流,习惯每天出门都看得见它,每个晚上枕边都听得见它。太习惯的事务常常会熟视无睹,对于这条河,你却不会。黄河这条河,自来有一种冲击心神的力量,不管你是不是在意它那些历史性的内容,你都不可能面对黄河而无动

8、于衷。在我们的那个城市,黄河的走势并不峭拔,河面也不宽阔,没有危岩裂石惊涛拍岸,也没有细腻的沙滩和柔媚的垂柳。一览无余的河床上,波涛是浑黄湍急的,有些热切和率性,又有些心不在焉,仿佛不想成为一道完整成熟的风景,只是由着内心蓬勃的冲动,由着无需理由的情绪,倾泻出毫无城府又让你把握不定的什么。对于黄河,“母亲 ”是一个最为普通的说法,但我熟悉的那段黄河,令人无论如何联想不起“母亲”,它太散漫自在也太生涩娇吟了些,怎么看都完全是阳刚气质、少年心性的。你远远听到的涛声不同。尤其在静夜,那涛声在什么地方若有若无喧响着,不停地喧响着,渐渐地越来越强烈和宏大,也越来越沉着和专心致志。你在梦里听着,不能不深深

9、惊奇并激动起来。“黄河之水天上来” , “黄河入海流”,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问得笨拙幼稚,答得不着边际。“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 。你不会知道,古人这个庄严的宣言,是有根有梢的经验之谈,是自有玄机的预测,还是一个天真而夸张的期盼?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 专注着人世的风声雨声, “圣人作”会让我们心跳;俯仰厚地高天,却还是“河清”更让我们不能不心跳。送水人拉着一辆板车,夏天“吱吱呀砑”碾过黄土飞扬的街道,冬天“ 吱吱呀呀 ”碾过冰雪覆盖的街道。夏天和冬天,板车永远如期而至,停在每个院落的门前,送水人抽掉大水桶的木塞,浑黄的河水便注入

10、小水桶,这水担进院子,倒进一只只水缸,这里的人们吃的用的便全是它了。那是一个大有深意,值得人遐想不尽的场景。送水人的车辙,牵着活生生的黄河,直接湿润了黄土高原上每个干燥的日子。车辙这一端,持家的女儿把叫作“明矾” 的东西投进水缸,搅动几下,就眼看着泥汤似的水一点点透明,到完全清澈了,缸底便沉淀下厚厚的泥沙。你要是愿意,可以相信这简直就是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而微,盘古假如没有一把明矾,他又是拿什么分离开了混沌?车辙另一端,啊,可就是“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 的旷古黄河了。黄水奔流向东方,几千年一如既往。千年的木制水车如同巨大的轮盘,半浸在水半悬在空,地老天荒慢吞吞转动,水车的背景上,千年的羊皮筏子让

11、千年的筏子客绷紧肌肉深躬腰背,一步步走过卵石遍布的河滩。童年的黄河,只有梦里的河声永远真切,永远动情如故。也许在黄河的梦里,昨天的水车和筏子注定消逝,正如今天,烟囱之上的火炬注定在“退还一片蓝天” 的新世风中悄然引退。一切都是瞬息,黄河和它的水声,穿越海升陆沉的思虑,也穿越人间有对有错的历史,只是奔流而去,后面是清清浊浊的亘古记忆,前面是永不止息的时间与希望。17 在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黄河的魅力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8 作者认为,他所在的“那个城市” ,黄河具有什么样的 “个性”?19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2)河清与

12、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20 作者认为送水的场景具有什么样的“深意”?又是经过怎样的“还想” 来阐述这一“深意”的?古诗词鉴赏20 诉衷情.宝月山作 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 才点,月到门时。 注 仲殊:僧人,曾住杭州宝月寺。篆香:又称“ 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21 上阕中的“ 乱” 字用得很有分量,请简要赏析。22 请具体赏析本词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词人心境的。填空题23 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24 明月别枝惊鹊,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5 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6 散入珠帘湿罗幕,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7 曹刿论战选自_,作者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28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主人公是_。29 在古代汉语中,“ 习” 的本义是 _。30 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_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 36 学时,2 学分。31 在诗歌与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_,鉴赏研读。32 语文课程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_。写作题3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古人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关于镜子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