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907088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 25 及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试述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导意义。2 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3 运用矛盾同一性的观点,说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4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5 试说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6 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7 试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8 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原理,阐述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9 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0 懂得人类社会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原理,对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意义。11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2 试述反对个人崇拜和热爱无产阶级领袖的一致性。13 试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14 试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15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16 试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17 试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18 试述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9 试

3、述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及其作用。20 试述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过程。21 试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2 试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3 为什么说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大法宝?24 试述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专升本政治综合练习试卷 25 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正确答案】 (1)内因与外因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它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其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其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一定情况下,外因对事物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其三

4、,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它通过促使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状况发生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不能依赖外部条件;同时,我们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不能闭关自守,割断与世界的联系。这个方针是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体现。【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事事有矛盾; 第二,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

5、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中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方面,都各有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两者是对立的。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一般,是绝对的,它提供了科学认识事物的总的方向;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个别 ,是相对的,它是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两者又是统一的。一方面,普遍性不能脱离特殊性而存在 ,一般寓于个别之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个别、特殊又同一般、普遍联系着。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6、(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提供了正确认识事物矛盾的根本方法。人们认识世界,总是从一个具体事物即矛盾的特殊性开始;然后才逐渐由特殊上升到普遍, 由个别上升到一般,由具体达到抽象;再用普遍、一般作指导,去认识新的特殊和个别具体的事物。这样不断循环往复 ,认识便不断深化和提高。所以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和个别辩证地统一起来,是认识的根本方法。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否则就会走上邪路。同时

7、,又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反映我国的具体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普遍性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认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就会在实践中犯右的错误;二是看不到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就会在实践中犯“左” 的错误。这两者都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1)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本质属性是:矛盾的双方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包含两方面含义 ,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其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因此,我

8、们分析矛盾的时候,必须从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中来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的一切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经济建设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是经济建设的强大动力。可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辩证统一关系

9、。【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曲折上升的过程。党的群众路线是“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首先,“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的观点。其次,“从群众中来 ”,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正确思

10、想的来源,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其实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第三,“到群众中去 ”就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理论为群众所掌握来指导实践 ,并为实践所检验。其实质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检验认识。第四,坚持不断地“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的过程 ,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是认识无限曲折上升的过程。【知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对立统一关系。(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通过感觉得来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有直接

11、性和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经思维加工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有抽象性和间接性的特点。(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不可能形成,同时,感性认识也依赖于理性认识做指导。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相互转化,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因为认识的真正任务就是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还要回到实践 ,因为认识的目的就是指导实践。(4)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形而上学的表现。只承认感性认识,不承认理性认识,是

12、经验论;只承认理性认识,不承认感性认识 ,是唯理论。(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有重要意义,它是我们克服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有力武器。【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可以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人们的世界观、信念、理想、觉悟

13、、情操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等;教育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科学、教育、艺术、卫生、体育等。(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在人类历史上,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自觉创造和发展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正是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形态相区别的标志之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和保证。首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体主义和助人为乐的风尚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其次,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有力打击和清除社会丑恶现象,保证物质文明建设沿着社会

14、主义方向前进。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使社会主义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迅速发展,从而有力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第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 四有”新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样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在社会生存

15、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其次,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第三,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因此,它只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3)所谓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它在社会生存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其次,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第三,它不是社会革命的原因。最后,它受社会物质生产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因此,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4)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形式,它由生产力和生

16、产关系两方面相统一而构成。(5)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首先,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离开物质生产,人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存在。其次,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它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和历史进退的最终根据。第三,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变化,人类社会的不断新陈代谢、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和运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与发展。(6)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我们既要看到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的重要作用,又不能夸大这种作用,要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 和“马尔萨斯人口论”,要始终把握

17、生产方式,并通过它来揭示社会生活的实质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因为生产方式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统一。在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的状况要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合,否则就会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原理也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上符合生产力的状况,所以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体制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其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

18、市场的作用,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等,压抑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求对过去那种僵化的经济体制模式进行全面改革。(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第一,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第三,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经济改革,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将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

19、福。【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1)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原理的基本观点是: 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发展变化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上层建筑要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要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二者相互作用,矛盾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着整个社会形态的前进。(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是适合的。共产党的领导、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以促进生产发展的。(3)但我国的上层建筑仍然存在与经济基础以及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不相适应的方面。比如上层建筑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存在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机

20、构设施、干部体制等等;旧社会遗留的各种旧思想、旧传统、旧习惯等等 ;上层建筑某些环节还赶不上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经济基础的变化等等。这些不适应的方面,严重影响了上层建筑体系的完善和其积极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对上层建筑进行改革。(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上层建筑的改革。包括简政放权、党政分开、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健全民主集中制,提高办事效率,整顿思想作风等等。党的十五大指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

21、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知识模块】 综合10 【正确答案】 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1)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必然王国,是指人们受着必然性的支配,特别是受着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受自然界的奴役,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在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劳动者处在受剥削、受压迫

22、、受奴役的状态中,这种社会关系是套在劳动者脖子上的枷锁,劳动者不仅仍然处于自然界的奴役之下,而且更要受到自己社会关系的奴役,人们始终处于必然王国之中。(2)自由王国则相反,它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的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主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对于自由王国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自由王国的人所获得的自由绝不是资产阶级思想家所鼓吹的“自由”,而是指在这样的社会下 ,人们从根本上摆脱了剥削和压迫。在自由王国下生活的人也并不是从此不受客观规律的支配,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活动。另外,在自由王国下人们获得自由也是逐步实现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实现的。(

23、3)共产主义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因为在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劳动者始终是自己社会关系的奴隶。实现共产主义才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共产主义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它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高度发展 ,物质产品极大丰富; 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实现完全平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全民共产主义思想极大提高。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原来物对人的统治将变为人对物的统治,从这时起,人们才充分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并在这种自觉的创造性的活动中使人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4)懂得共产主义是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原理,对于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4、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共产主义是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实践的统一,也是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它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是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制度为目标的实践活动。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则需要几十代人的长期奋斗。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运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起,科学的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实践就已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日益增长着共产主义的因素。“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 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我国现阶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其各项社会主义政策的实施,就是共产

25、主义在今天的实践。由此我们既要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思想和信念,又要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今天的共产主义实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结合起来。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必将胜利,人类最终将获得彻底解放,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题,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最终结论。【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其主要内容是: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和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是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二是根本的领导方法

26、和工作方法 ,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坚定的群众观点,就不可能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没有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也是一句空话。(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另一方面,执政党地位的变化,给党联系群众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有不利条件。执政党的地位容易使一些人居功自傲,脱离群众,犯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错误,会使一些人滥用手中的权力干坏事,因此,强调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非常重要。【知识模块】 综合12 【

27、正确答案】 (1)热爱无产阶级领袖不是搞个人崇拜。所谓个人崇拜就是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把领袖神化,要群众盲目崇拜迷信个人。它颠倒了领袖和群众的关系,颠倒了领袖和全党的关系,也颠倒了领袖和集体的关系。因此,个人崇拜绝不是对无产阶级领袖的热爱,它在理论上必然滑向唯心史观,在实际生活中是蒙昧主义的表现。要坚持唯物史观,更好地维护领袖的威信,必须坚决反对个人崇拜。(2)反对个人崇拜并不否认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决定了他必然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广大群众热爱自己的领袖,在本质上是对党的利益、阶级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爱护,是对党的信任和支持。而否认领袖的作用,反对一切权威,则是无政府

28、主义的表现。(3)总之,热爱领袖与个人崇拜是对立的。反对个人崇拜与否认领袖作用的无政府主义也是对立的,而热爱领袖与反对个人崇拜是一致的【知识模块】 综合13 【正确答案】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表现为内容的中国化和形式的中国化。(1)在内容上, 毛泽东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科学地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将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在形式上, 毛泽东思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容易接受的形式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群众运动相结

29、合。(3)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知识模块】 综合14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是从十月革命开始。五四运动后不久,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时期。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种形式。(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但是,各国无产阶级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二,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优秀典型。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30、立场、观点和方法,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使马克思主义由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它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知识模块】 综合15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指三者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解决不同的具体问题,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不同表现,但是,它们基本的理论原则和精神实质是相通的。(2)马克思主义是在 19 世纪中后期,针对英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情况,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路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具体情况 ,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思想产生和

31、形成于 20 世纪前中期的中国,它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特殊的国度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经历 “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之后,科学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它们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精神实质又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即实事求是思想,并把它提升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继承

32、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并把它提升为党的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方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创造了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根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知识模块】 综合16 【正确答案】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

33、伟大作用表现在五个方面:(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经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毛泽东思想是我国建国立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它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思想,它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思想,是建立我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先导。(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它激励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形成,它关于理联系实际、密切联

34、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精神生活中的指导因素。(5)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规律问题,它的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并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准备了理论条件。【知识模块】 综合17 【正确答案】 中国社会长期是一个封建社会。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的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最根本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第二次鸦片

35、战争和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快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1900 年八国联军的侵略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2)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性是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完备的政治、经济、思想制度,特别是后期,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越来越突出,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成为贫穷落后的国家,失去了主权独立的能力,使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中国。【知识模块】 综合18 【正确答案】 (1)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转变的标

36、志是五四运动,转变的根本原因是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2)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国资产阶级有其不可克服的弱点,即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而当无产阶级的力量成长壮大后,旧民主主义革命就必然地转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了。(3)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客观条件,这些条件是: 第一,经济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壮大。第二,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三,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4)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这些条件是: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了准备了思想条件

37、。第二,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第三,一批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队伍中作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作了准备。第四,共产国际的帮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外部条件。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全力投入民主革命,并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所以,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知识模块】 综合19 【正确答案】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

38、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采用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政体。新民主主义的民主共和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要的国家形式。(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 5 种经济成分构成。它也是过渡性质的经济,其前途是社会主义经济。(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在文化上的反映,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具体化,是贯

39、彻执行新民主义总路线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它是毛泽东思想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组成部分。【知识模块】 综合20 【正确答案】 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之一,又是其优点之一。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1)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中曾指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但又强调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2)党成立初期,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工会,发动工人罢工和开展民众运动上。(3)国民革命时期,党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曾参与黄埔军校的军事建设,但从总体上看,党在这个时期对武装斗争的认识是不足的。(4)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国

40、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5)1927 年 8 月 7 日的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把发动秋收起义当作当前的主要任务。(6)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 ,党领导了一百多次武装起义,保存下来的一部分武装开始创建农村根据地,这是创建红军时期,是党彻底认识军队重要性的极端紧要的时期。【知识模块】 综合21 【正确答案】 (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第一,1928 年 10 月和 11 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第一次从理论

41、上系统分析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发生和存在的条件,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提供了前提。第二,1930 年 1 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第三,1930 年 5 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从思想路线高度为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指明方向。第四,1935 年 1 月的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使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全党的贯彻有了保证。第五,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前期,毛泽东又做了大量的理论工作,进一步从理论上系统论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问题,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再升华,形成严整的理论,成为全党的共识。(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第一,中国社会和

42、革命的特点决定,民主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第二,批判城市中心论,指出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三,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发生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第四,游击战在革命战争中有战略地位。第五,指出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第六,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与白区的斗争相互配合。(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有伟大意义:第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第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第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殖民地半殖民

43、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做出了榜样。第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知识模块】 综合22 【正确答案】 (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在统一战线中保持无产阶级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它有两层含义:第一,要坚持统一性。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各个阶级、阶层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联盟,各个阶级、阶层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联合。第二,要坚持独立性。在统一战线中,各个阶级、阶层并不抹杀或消除各自的特点和主张,否则就不是统一,而是混一。(2)无产阶级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

44、自主性,这是因为:第一,统一战线的性质决定,没有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性,就没有统一战线。第二,历史的发展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无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保持独立自主性,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坚持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把同盟者提高到自己的行动纲领的水平,也才有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3)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性极为重要,它关系到统一战线中的命运和整个革命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左 ”倾机会主义 ,都是否认无产阶级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性 ,放弃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给革命事业造成极大损失。【知

45、识模块】 综合23 【正确答案】 (1)统一战线是民主革命的一大法宝,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大法宝。(2)社会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国内的统一战线和国际的统一战线。在解放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通过统一战线,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通过统一战线,顺利地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保证了生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统一战线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巩固,促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通过建立国际统一战线 ,争取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的国际环境,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

46、3)总之,在社会主义时期坚持统一战线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起到安定社会的作用。邓小平曾经说过,只要有敌人,有朋友,就得团结朋友,孤立和打击敌人,就还得有统一战线。【知识模块】 综合24 【正确答案】 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1)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所谓民主,就是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充分享有各项自由和民主权利,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2)它对极少数被推翻的反动阶级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即强迫他们服从人民政府的法律,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3)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第一,民主和专政的对象及方法不同,两者不能混淆;第二,民主和专政又是统一的 ,没有人民民主,就不可能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不坚决对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也没有保证。【知识模块】 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