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8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907722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8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8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8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8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8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18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特点是 【 】(A)革命性(B)科学性(C)阶级性(D)实践性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4 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B)矛盾

2、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5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经验论,另一种是【 】(A)唯理论(B)庸俗进化论(C)激变论(D)庸俗唯物论6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7 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 【 】(A)人们的思想意识(B)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

3、C)国家法律制度(D)阶级斗争8 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 【 】(A)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一样是纯粹客观的(B)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一样是有规律的(C)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影响(D)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9 社会形态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10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提出(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上的初步阐述(D)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的阐述11 关于历史创造者的问题,历史唯物论认为

4、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了历史(D)上帝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12 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是 【 】(A)解放思想(B)独立自主(C)实事求是(D)群众路线13 在下列著作中,毛泽东正式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的是 【 】(A)新民主主义论(B) (共产党人发刊词(C)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论联合政府14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

5、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5 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主要是指 【 】(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小商人、独立的手工业者(B)工人、贫雇农、中农、民族资产阶级、自由职业者(C)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D)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势力16 “工农武装割据 ”的基本内容是 【 】(A)党的领导(B)土地革命(C)武装斗争(D)农村革命根据地17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实行土地

6、改革的第一次尝试的标志性文件是 【 】(A)兴国土地法(B) 井冈山土地法(C)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D)中国土地法大纲18 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领导权不同(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对象不同19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特点是 【 】(A)长期性(B)过渡性(C)独立性(D)稳定性20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 【 】(A)团结一批评一团结(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C)调整、巩固、提高(D)三者兼顾、国家利益至上21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中国社

7、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2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 】(A)统一战线(B)实事求是(C)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2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D)社会主义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4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改

8、革开放(C)反腐倡廉(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5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 】(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D)实现共同富裕26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建设创新型国家(D)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7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B)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28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 】(A)党的领导(B)改革开放(C)与

9、时俱进(D)依法治国2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当家做主(C)坚持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0 “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 【 】(A)台湾问题开始的(B)香港问题开始的(C)澳门问题开始的(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31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A)基本方针(B)基本政策(C)基本方略(D)指导思想32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 【 】(A)大陆范围内的联盟是主体(B)大陆范围外的联盟是主体

10、(C)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都是主体(D)大陆范围外的联盟是大陆范围内联盟的基础33 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 【 】(A)坚持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B)拥护共产党的领导(C)爱国主义(D)共同的文化传统34 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思考,始于党的建设中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 】(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为什么进行党的建设(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要不要进行党的建设(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能否进行党的建设35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A)当代世界的新变化(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C)国情

11、与党情的变化(D)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二、简答题36 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基本形式。37 党如何才能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38 简述“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9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40 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四、论述题41 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阐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18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特点。实践是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称自己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一切哲学相区别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只有把握其实践性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的价值的观点。人的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其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对他人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也就是人的生活的目的和意义。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内因和

13、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点。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关系导致的错误理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辩证统一,若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则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践的不确定性。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它的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标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的不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不断发展的。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

14、义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社会历史上发展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本质上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态,是一个按规律发展的客观过程。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社会形态的相关知识点。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10

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上的初步阐述。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历史唯物论对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还是英雄人物创造了历史的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长期斗争的焦点。历史唯物主义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个基本观点出发,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从而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16、。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正式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1939年 10 月,毛泽东在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

17、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毛泽东正式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力量。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

18、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主要战略依托,三者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标志性文件。1928 年 12 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尝试。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革命领导权是决定革命性质的最根本因素,领导阶级不同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领导权的变化(即由谁领导革命) 才会导致革命对象、指导思想、

19、革命前途等都发生变化。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特点。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发展形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带有过渡性的社会。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提出的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毛泽东提出和说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在经济工作和各项工作中,都要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到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

20、,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这个思想最早是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紧密相连。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方针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956 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也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21、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这是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做出的概括。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安定弱势群体的生活。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共十七大指出的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

22、关键。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利益。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3

2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最初目的。“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进一步考虑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1987 年 4月,邓小平在会见来京参加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签字仪式的葡萄牙总理席尔瓦时,对此有一个说明。邓小平说:“我们经过较长时间的考虑,从解决台湾问题入手,提出了一国两制 的构想。受台湾问题的启发,我们考虑用同样的方式解决香港、澳门问题。”3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点。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而更加突出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32 【正确答案

24、】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联盟。大陆范围内的联盟是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3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爱国主义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最广泛的基础,既为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劳动者所坚持,也为拥护祖国统一但不赞成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接受。3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知识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世纪我们“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理论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

25、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眼光观察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根据我们党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和党的自身建设实际,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二、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占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

26、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7 【正确答案】 党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中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特点,也是中国统一战线得以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最基本保证。党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应做到:(1)坚持对农民、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领导他们坚决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放手发动群众,建立人民军队,不断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2)必须对中间阶级坚持政治引导原则,加强对同盟者的政治教育。(3)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合作,其总政策是在团结中要斗争、在斗争中要团结。38 【正确答案】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主

27、要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智力支持和政治保证。(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目的和归宿。(4)三者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程中。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9 【正确答案】 正确。(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

28、并贯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件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40 【正确答案】 错误。(1)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目前生产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主

29、要矛盾在政治生活领域内的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相对于敌我矛盾来讲是主要的、大量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困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但不能因此说人民内部矛盾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四、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1)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在广度上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在深度上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2)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长期实践证实了的科学真理,它具有绝对性,因此必须坚持把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仍然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因此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既坚持又发展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僵化的教条主义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错误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