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5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A)爱国主义性质的(B)社会主义性质的(C)人民民主性质的(D)政治联盟性质的2 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的是( )。(A)李达(B)李大钊(C)毛主席(D)陈独秀3 上层建筑有两大部分组成,它们是( )。(A)政治制度的法律制度(B)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C)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4 中葡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的时间是( )。(A)1985 年(B) 1986 年(C) 1987
2、年(D)1988 年5 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提出了( )。(A)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C)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D)反帝反封建的纲领6 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的收入(B)按资分配(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D)按经营分配7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8 历史人物区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A)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领导者(B)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C)历史上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9 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
3、事业的基本方针是(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团结 批评团结(D)让工农兵占领文化艺术舞台1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什么样的目标,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A)改革与发展的关系(B)速度与效益的关系(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1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改革开放的理论12 解放战争时期,变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文件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B) 关
4、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C) 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D)五四指示13 毛主席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4 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 )。(A)杰出人物(B)人性(C)人类之爱(D)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15 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是在( )。(A)1979 年(B) 1982 年(C) 1984 年(D)1985 年16 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是(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C)先合作化,后机械化(D)循序
5、渐进,由初级到高级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B)立即建立社会主义(C)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D)实现共产主义18 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民族资本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19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B)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是否承认历史人物的作用问题二、名词解释题 请简要解释下列各名词。20 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21 社会文化结构22 思想路线三、简答题23 简要说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2
6、4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25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6 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7 为什么说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四、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28 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要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29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发展生产力。五、论述题30 试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31 试述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32 试述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及如何看待改革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5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7、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2 【正确答案】 B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D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8、,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之为邓小平理论。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B16 【正确答案】 D17 【正确答案】 C18 【正确答案】 A19 【正确答案】 C二、名词解释题 请简要解释下列各名词。20 【正确答案】 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具有的民族的特色,即各国、各民族历史发展表现其不同的差别性。21 【正确答案】 社会文化结构是指由各种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的观念体系的基本结构,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哲学理论、宗教、艺术、科学等有确定规范的系统化
9、的社会意识形式。22 【正确答案】 所谓思想路线,就是某一阶段,社会集团或政党的指导思想并用主支配其行动的认识路线。三、简答题23 【正确答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与武装斗争的开展密切联系的,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党的一切,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新型的人民军队,就不可能取得武装斗争的胜利。(2)党的建设是在同资产阶级的复杂
10、关系中进行的,而统一战线问题主要也是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在统一战线中正确地处理了同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党就发展和壮大,否则,则相反。(3)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4)只有把党建设好,使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正确,组织坚强有力,党才能正确地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因此,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的,正确地理解这三者及其关系就正确地理解了中国革命。24 【正确答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目的是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相应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依据新民主
11、主义理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即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5 【正确答案】 党的“十六大“ 报告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
12、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第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生机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同时,积极发展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第二、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要以数控机床、重要基础件为重点,增强重大装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提高装备工业智能化水平,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技术装备。要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水利、能源、原材料、交通
13、、通信、环保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使之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第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今后要更加重视发展服务业,明显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特别要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旅游、咨询等现代服务业。26 【正确答案】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完整表述,是毛泽东在 1928 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的,它的内涵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根据地为战略依托的三者紧密结合。(1)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 “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斗争形式。由于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因而没有武装斗争,便没有强大的红军
14、,就不能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态势,也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不能开辟、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2)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 “的战略依托,没有根据地,革命武装就无从开展土地革命,革命也就成了黄巢,李闯式的流寇主义。必须把农村根据地建设成巩固的阵地,才有可能与占据中心城市的强大敌人作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根据地必须逐步发展扩大,采取波浪式地推进的政策,发展巩固中心区域,扩大边缘区域,然后向前推进。不发展根据地,就不能扩大红军,进而就无法进行一场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武装决战。(3)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 “的中心内容。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才有可能把农民
15、发动起来,从根本上摧毁反动统治的基础,使党和革命武装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展土地革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关键是要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既要最大限度地发动贫苦农民,又要保护中间阶层的利益,这样才能使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站在革命一边,使根据地兴旺发达。27 【正确答案】 “三个代表 “是立党之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性质、宗旨的深刻内涵,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的精神实质。什么时候坚持了 “ 三个代表“ 党就会兴旺发达,就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反之,什么时候偏离或没有完全做到“三个代表“,党就会遇到失误和挫折,就会蜕化变质走向自己的反面。
16、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代表 “是党的性质最集中、最完整的展示,是决定党的生死存亡的根本。“三个代表 “是党的“执政之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我们党执政的内容和任务,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社会发展;就是要不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三个代表“ 从根本上说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内容、任务和要求。所以,只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才能巩固
17、党的执政基础,使党真正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三个代表“是党的力量之源。我们党所以能获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能经受各种风浪、磨难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并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党能够始终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是我们党能够取得伟大胜利的真谛。四、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28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把革命理想划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个大的层次。我们
18、要正确理解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2)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最高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最高理想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3)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最高理想,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党的最高理想而奋斗。(4)把革命理想划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个层次,其意义就
19、在于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过若干个长期发展阶段最终到达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把道德区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大层次,我们应当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共产主义道德建设
20、的基本特征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道德区分为两个层次,其意义就在于从我国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我们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应当在全社会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同时在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中提倡共产主义道德。29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突出生产力,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放在首位,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目标。(2)在生产关系上,“把消灭剥削,消除两
21、极分化“ 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3)把“共同富裕“ 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最终目的。(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手段与目标的辩证统一。五、论述题30 【正确答案】 (1)在实际工作中,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自以为是,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的表现。(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所以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以下原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这正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所要求的。从实际出发,实
22、事求是,就要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去认识事物,这就坚持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的原理。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承认事物有相对稳定性的一面,又必须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指导实际工作的方针、改革,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时空条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就坚持了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的原理,坚持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超历史,超时空的“左“ 的倾向,也要反对落后于时空条件变化的右的倾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实际情况,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
23、和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坚持了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原理。总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又坚持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原则,也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因此,它既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3)我国当前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强调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就是要看它是否从这个实际出发,是否符合这个实际。31 【正确答案】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成功,资本
24、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1)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不是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从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对它们来说,一个政治上、经济上不独立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乃是极其广大的倾销商品的市场,理想的资本输出的对象,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它们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派无论怎样虔诚地向西方国家学习,怎样热烈地向它们表示友谊,还是不能得到它们的同情和支持。事实上,袁世凯就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窃取辛亥革命
25、的果实。(2)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根本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地主农业经济和个体农业经济占着明显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只占很小部分;在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较大,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得不依赖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相当多的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资本由地租转化而来,有的继续从事封建剥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相当密切。(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
26、压迫和束缚,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因而在革命中充分暴露出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内部涣散而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力量等等。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决定它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2 【正确答案】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
27、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过程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是消除过去那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的必然结果。公有制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们对社会资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并没有根本变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为了进一步消除过去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