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907820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6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 )。(A)四项基本原则(B)依法治国(C)社会公平(D)社会稳定2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 )。(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B)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C)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3 肯定思维与存在具有统一性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可知论观点4 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中,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有差别,这是

2、( )。(A)贯彻按来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和案子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公有制的实现程度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原理(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6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B)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C)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7 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A)感性直观(B)理性思维(C)客观精神(D)社会实践8 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的是邓小平关于( )(A)社会主义本质

3、的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C) “先富” 与“ 共富”关系的理论(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9 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B)中产阶级(C)一个独立的阶级(D)小资产阶级10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真理的两种不同形式(D)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11 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 )(A)独立国家(B)封建主义(C)资本主义共和国(D)社会主义12 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问题是( )。(A)革命目标问题(B)政策和策略问题(C)领导权问题(D)工农联盟问题13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A)抑制通货膨

4、胀(B)促进经济结构优化(C)保持经济增长(D)保持经济总平衡14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快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明显(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越了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15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和形象性(B)间接性和抽象性(C)客观性和实在性(D)具体性和历史性16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 )(A)永新县工农兵政府(B)茶陵县工农兵政府(C)莲花县工农兵政府(D)宁冈县工农兵政府17 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 )。(A)朱德(B)刘少奇(C)王稼祥(D)周恩来18 人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人们(

5、)(A)个性的变化而变化(B)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C)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D)文化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二、名词解释题 请简要解释下列各名词。19 发展20 肯定方面21 世界观三、简答题22 简述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23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24 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优缺点。25 当前我国怎么提高对外开发水平?26 怎么理解三个代表是统一整体?四、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27 “三个有利于“ 标准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社“和姓“ 资“,只要为我所用即可。28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五、论述题29 试从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以及其本质特征

6、等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0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31 怎样全面正确地认识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6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D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真理的相对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真理也会变化。11 【正确答案】 D12 【正确答案】 C13 【正确答案】 D14 【正确答案】 C15

7、 【正确答案】 B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C18 【正确答案】 C二、名词解释题 请简要解释下列各名词。19 【正确答案】 发展它不是指一般的运动、变化,而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包含着明显的方向意义。注: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注:发展不是事物的简单重复,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的旧事物的不断灭亡。20 【正确答案】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21 【正确答案】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三、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

8、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路线和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构想和新成果。(1)科学分析了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的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实际上确定了党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2)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确定了第二个五个计划的基本任

9、务,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在会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的建议,即以国家和集体经营、国家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为打破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探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想,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3)提出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要求加强对国家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加强法制教育,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办事。(4)提出加强执

10、政党建设的任务。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和突出个人;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还提出废除在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问题。“ 八大 “是在我国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适时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会。这次大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并提出了许多富于创造精神的新方针和新设想,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总之,这次会议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还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历史证明,

11、这些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23 【正确答案】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功的三条根本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4 【正确答案】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到 60 年代,到70 年代成为产业工人。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到 1919 年“ 五四” 运动前,已达 200 万人以上。 中国工人阶级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一样,具有工同的阶级优点:第

12、一,不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具有大公无私的彻底的革命性;第二,他们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第三,他们富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世界上一般工人阶级的优点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第一,高度集中,容易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第二身受三重压迫,即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所以反抗精神强,革命坚决彻底;第三,中国工人阶级多数来自破产的农民,所以便于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25 【正确答案】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技术创新周期大大缩短,以 IT 为代表的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

13、世界跨国公司不仅将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地向有市场和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而且不断地从制造环节转移,而且不断从制造环节向研发、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转移,这为我国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及服务环节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就必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1)必须鼓励发展加工贸易,促进我国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必须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更好地发挥外资的带动效应。(3)必须增强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26 【正确答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

14、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三个代表“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个方面,而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 三个代表“ 中,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核心。有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才有先进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有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才有满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质条件。在“三个代表“ 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条件和保证。先进文化的发展,既能为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能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求有先进文化的发展与之相配合的协调。在“三个代表“ 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15、益是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 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继承优良传统与不断发展创新的统一,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保持党的自身先进性与联系群众广泛性的统一,完成根本任务与实践根本宗旨的统一。四、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27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三个有利于 “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 “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

16、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 还是姓“资“的 “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提出“三个有利于“ 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资 “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 “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有利于 “标准,它本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实用主义的。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28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

17、问题和组织领导问题,结束了王明“左“ 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2)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1935 年 12 月,瓦窑堡会议才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五、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第一,哲学研究对象上的变革。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哲学凌驾于所有科学之上,把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 的错误观点。其次,哲学对象上的根本变革,科

18、学地解决了旧哲学所不能解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哲学以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则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表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 “代替论“ 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都是错误的。第二,哲学内容上的变革。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裂的状态。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结束了旧哲学中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

19、领域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使人们对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成为科学。再次,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并同辩证唯物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备而严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哲学体系,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崭新阶段。第三,哲学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上的变革。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的产生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结束了旧哲学只是剥削阶级专利品的历史。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不同于旧哲学脱离实践的根本特征。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科学地认识世界

20、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统一,完整地体现了哲学应当承担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作用,它不同于旧哲学只是停留在用不同方式说明世界上。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同旧哲学有着根本区别,成为自有哲学以来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30 【正确答案】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主

21、政治和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精神文明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

22、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能偏离这个方向,这就需要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单看军事和经济实力,而且看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

2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证。31 【正确答案】 (1)必然同必然性是一个意思,指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联系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层意思:一是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离开了对必然性的认识,是谈不上任何自由的。二是自由是根据对必然性的认识所

24、采取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2)自由与必然是辩证的统一。人的自由必须以必然性为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利用就无所谓自由。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妄为,它要受到必然性的制约。(3)自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所谓具体的自由,其一是说,自由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其二是说,在阶级社会里,自由具有阶级性,没有超阶级的自由;其三是说,自由不是头脑中幻想的自由,而是在实践中通过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而获得的实际的自由。(4)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要防止和反对两种片面性。一种片面性是无限夸大自由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否认自由受客观必然性的制约,甚至根本不承认任何因果性和客观必然性,主张绝对的意志自由,认为人的意志可以支配一切。这是唯意志论观点。另一种片面性是只承认必然性,否认自由的存在,认为人间的一切都是由必然性安排好了的,人们的一切都要服从于注定的命运。这是宿命论观点。前一种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后一种观点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二者的共同错误是把自由和必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看不到二者的联系和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13229-2005 Inset appliances including open fires fired by solid fuel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3229 2001 + A1 2003 + A2 2004《有明火的固体燃料嵌入式器具 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DIN EN 13229-2005 Inset appliances including open fires fired by solid fuel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3229 2001 + A1 2003 + A2 2004《有明火的固体燃料嵌入式器具 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DIN EN 13230-1-2016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Concrete sleepers and bearer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German version EN 13230-1 2016《轨道交通 混凝土轨枕和支承件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德文版本EN 13230-.pdf DIN EN 13230-1-2016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Concrete sleepers and bearer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German version EN 13230-1 2016《轨道交通 混凝土轨枕和支承件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德文版本EN 13230-.pdf
  • DIN EN 13230-2-2016 en 7034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Concrete sleepers and bearers - Part 2 Prestressed monoblock sleepers German version EN 13230-2 2016《轨道交通 混凝土轨枕和支承件 第2部分 .pdf DIN EN 13230-2-2016 en 7034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Concrete sleepers and bearers - Part 2 Prestressed monoblock sleepers German version EN 13230-2 2016《轨道交通 混凝土轨枕和支承件 第2部分 .pdf
  • DIN EN 13230-3-2016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Concrete sleepers and bearers - Part 3 Twin-block reinforced sleepers German version EN 13230-3 2016《轨道交通 混凝土轨枕和支承件 第3部分 双体加筋轨枕 德.pdf DIN EN 13230-3-2016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Concrete sleepers and bearers - Part 3 Twin-block reinforced sleepers German version EN 13230-3 2016《轨道交通 混凝土轨枕和支承件 第3部分 双体加筋轨枕 德.pdf
  • DIN EN 13230-4-2016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Concrete sleepers and bearers - Part 4 Prestressed bearers for switches and crossings German version EN 13230-4 2016《轨道交通 混凝土轨枕和支.pdf DIN EN 13230-4-2016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Concrete sleepers and bearers - Part 4 Prestressed bearers for switches and crossings German version EN 13230-4 2016《轨道交通 混凝土轨枕和支.pdf
  • DIN EN 13230-5-2016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Concrete sleepers and bearers - Part 5 Special elements German version EN 13230-5 2016《轨道交通 轨道 混凝土轨枕和支承件 第5部分 专用元件 德文版本EN 13230-5.pdf DIN EN 13230-5-2016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Concrete sleepers and bearers - Part 5 Special elements German version EN 13230-5 2016《轨道交通 轨道 混凝土轨枕和支承件 第5部分 专用元件 德文版本EN 13230-5.pdf
  • DIN EN 13231-1-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Acceptance of works - Part 1 Works on ballasted track - Plain line switches and crossings German version EN 13231-1 2013《轨道交通 轨道 .pdf DIN EN 13231-1-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Acceptance of works - Part 1 Works on ballasted track - Plain line switches and crossings German version EN 13231-1 2013《轨道交通 轨道 .pdf
  • DIN EN 13231-3-2012 en 8780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Acceptance of works - Part 3 Acceptance of reprofiling rails in track German version EN 13231-3 2012《轨道交通 轨道 工程验收 第3部分 重新.pdf DIN EN 13231-3-2012 en 8780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Acceptance of works - Part 3 Acceptance of reprofiling rails in track German version EN 13231-3 2012《轨道交通 轨道 工程验收 第3部分 重新.pdf
  • DIN EN 13231-4-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Acceptance of works - Part 4 Acceptance of reprofiling rails in switches and crossings German version EN 13231-4 2013《轨道交通 轨道 工程验.pdf DIN EN 13231-4-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 Track - Acceptance of works - Part 4 Acceptance of reprofiling rails in switches and crossings German version EN 13231-4 2013《轨道交通 轨道 工程验.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