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9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907856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9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9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9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9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9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9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一元论哲学和二元论哲学(C)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4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或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

2、路(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5 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根本属性(B)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C)感性认识的直观形式(D)理性认识的直观形式6 事物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 )(A)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多变的(B)真象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C)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D)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歪曲地表现本质7 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 )(A)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相信思想动机的作用,相信英雄人物的作用(C)宣扬上帝创世说,否定进化论(D)不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8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是( )(A)对客观

3、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对客观世界一般联系的概括和反映(C)主观思想前后不一致的概括(D)主观世界最普遍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概括和反映9 国家政权属于( )(A)经济基础(B)生产关系(C)政治上层建筑(D)思想上层建筑10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历史上的人可以分为历史人物和普通个人(B)历史人物可以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C)正面人物中包括无产阶级领袖(D)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11 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A)人的心理特征(B)人的生理结构(C)人的社会属性(D)人的自然属性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 )(A)辛亥革命后(B)十月革命后(C)五四运动后(D)中

4、国共产党成立后13 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4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 )(A)合作社经济(B)私人经济(C)公私合营经济(D)国营经济15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新民主主义论(C)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D)论人民民主专政16 从 1927 年 11 月到 1935 年 12 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 )(A)工农民主专政(B)劳农专政(C)人民民主专政(D)无产阶级专政17 在中国革命

5、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18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 )(A)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B)洋务派开设的工厂(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19 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 )(A)学生运动(B)工人运动(C)农民运动(D)市民运动20 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 )(A)北平和平解放(B)解放南京(C)蒋介石逃到台湾(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

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 )(A)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2 延安整风的中心内容是( )(A)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D)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23 从 1978 年至 1982 年是邓小平理论( )(A)初步形成(B)形成轮廓(C)形成理论体系(D)发展完善24 被誉为“新时期思想解放的第一个宣言书” 是( )(A)邓小平“ 南方谈话”(B)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D)“解放思

7、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5 “三个有利于 ”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它是针对( )(A)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B)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 社”问题(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有关问题(D)社会主义理论建设问题26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 )(A)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改革(B)原有体制的修补(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27 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 )(A)分阶段深入(B)宽领域发展(C)全方位推进(D)梯次推进2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 )(A)组织制度(B)基础和核心(C)管理制度(D)财务制度

8、29 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 )(A)按劳分配制度(B)按需分配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D)平均分配制度30 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 )(A)主要基础(B)主要内容(C)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D)性质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一科学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 )(A)2002 年党的十六大(B) 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C) 2004 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D)2005 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32 繁荣学术和文艺的基本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C)推陈出新(D)古为今用33 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 )(A)第

9、一世界(B)第二世界(C)第三世界(D)介于第二和第三世界之间34 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 )(A)“叶九条 ”(B) “邓六条”(C) “一纲四目”(D)江泽民提出的“ 八项主张”35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 )(A)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基础上(C)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基础上(D)共产主义和集体主义基础上二、简答题36 简述系统及其主要特征。37 毛泽东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38 如何理解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9 尊重客观规律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40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四、论述题41 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9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最主要、最根本的理论特征。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区分哲学基本派别唯一的科学的标准。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

11、析】 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受物质制约,故“D” 符合;而“积极性”、“智慧”、“思想”均属意识范畴,不构成“客观前提”,故排除“A” 、“B” 、“C”。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 、“D”。利用排除法,故选“B”。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感性认识的直观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的直观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故选“D”。真象和假象不存在稳定和多变之分;假象

12、也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表现,是客观存在的。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重在理解唯心史观的含义。凡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上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就属于唯心史观或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有二: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总是将思想动机之类的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总是将少数英雄、帝王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是对规律范畴的解释;“C”是生活中的逻辑矛盾;“D”才是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的正确理解。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政治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

13、法律制度及其组织与设施,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因此,政权就属于政治上层建筑,“C”入选。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设问逆向型选择题。“A” 不选,历史上的人按其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大小可这样分;“B”不选,历史人物按其对历史发展作用的性质可这样分;“C”不选,无产阶级领袖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属正面人物;“D”属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关系在社会关系中起着支配、决定作用。可见,人的本质是受其社会属性决定的。12 【正确答

14、案】 B【试题解析】 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对中国最大最深刻的影响是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政策,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道路。故选“C” 。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国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所经营的,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也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主要物质基础,代表着新民

15、主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是毛泽东思想萌芽期的代表作,不可能 “完整”提出。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只提了两个“反对”,也是不完善的,即没提到“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内容;而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 1949 年 6 月 30 日,已经在系统总结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故亦排除“B”、“D”。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武装和工农民主政权的重要性。同年 11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号召。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后,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于 1935 年底将原来的

16、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的口号,1936 年 8 月改为民主共和国的口号。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一方面反对官僚资本就是反对买办资本,这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反对官僚资本就是反对资产阶级,义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历史知识,要记住。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审题时,注意“第二条战线”就不难得出正确结论。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历史知识,要记住。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历史知识,要记住。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

17、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的中心内容是“D” 。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是从 1982 年党的十二大到 1987 年党的十三大;形成体系是从 1987 年党的十三大到 1992 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新时期思想解放的第一个宣言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故选“D”;其余选项均不适合题目要求。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的背景,要注意区分。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体制改革不是制度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故舍“A” 、“D”,改革又

18、是第二次革命,所以也不是“原有体制的修补 ”,故舍去“B” 。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属于“对外开放战略”,与题干无关。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其中产权制度是基础和核心,故选“B”,排除“A” 、“C”、“D”。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B”、“D”均属分配制度,分别属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原始社会的分配制度,不合题干要求。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体制”是“制度”的具体形式,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亦然。3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构

19、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科学概念的提出时间,具有识记性质,注意牢记。3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繁荣学术和文艺的耀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与题目没有关系。3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74 年 2 月 22 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第一世界即超级大国,指美国和前苏联,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第二世界指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非洲、拉丁美洲,除日本外的亚洲均属第三世界。3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纲四目”是周恩来对中共

20、对台政策的归纳;“叶九条”是在“一国两制”构想形成阶段,叶剑英提出的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邓六条”是在“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阶段由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但是系统阐述的还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它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化。3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二、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1)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主要特征有: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结构的有序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

21、之间的联系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和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37 【正确答案】 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主要内容是:(1)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的前进。 (2)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需要用专政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必须

22、用民主的办法解决。 (3)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避免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 (4)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 的方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 “统筹安排,全面兼顾”的方针;在教育工作中实行“ 德智体全面发展 ”的方针。这为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同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指明了方向。38 【正确答案】 (1)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23、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2)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才能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3)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靠知识分子。(4)知识分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者,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研究者、实践经验的总结者。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9 【正确答案】 错误。 (

24、1)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2)事实证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不矛盾的。人们越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越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相反,违背客观规律,盲目蛮干、任意妄为,不仅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40 【正确答案】 错误。 中国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但它并不能说就是农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之所以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

25、期性所决定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就决定了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反革命的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中国的广大、帝国主义之间及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战争提供了可能。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事实上,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是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中国的武装斗争正是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相结合,发动农

26、民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才形成了人民战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四、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能够巩固和发展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相继发动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又屡遭失败。充分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成功,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1)帝国主义不容许。毛泽东指出:“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 西方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不是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从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对它们来说,一个政治上、

27、经济上不独立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乃是极其广大的倾销商品的市场,理想的资本输出的对象,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它们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论怎样虔诚地向西方国家学习,怎样热烈地向它们表示友谊,还是不能得到它们的同情和支持。事实上,袁世凯就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的。(2)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根本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地主农业经济和个体农业经

28、济占着明显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只占很小部分。另外,在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较大,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得不依赖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相当多的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资本由地租转化而来,有的继续从事封建剥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相当密切。因此,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因而在革命中充分暴露出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内部涣散而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力量等。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决定它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60512-12-5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5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e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soldering iro.pdf DIN EN 60512-12-5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5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e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soldering iro.pdf
  • DIN EN 60512-12-5-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5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e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soldering iron method (IEC 6.pdf DIN EN 60512-12-5-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5 Soldering tests - Test 12e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soldering iron method (IEC 6.pdf
  • DIN EN 60512-12-6-1996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Basic testing procedures and measuring methods - Part 12 Soldering tests - Section 6 Test 12f Sealing.pdf DIN EN 60512-12-6-1996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Basic testing procedures and measuring methods - Part 12 Soldering tests - Section 6 Test 12f Sealing.pdf
  • DIN EN 60512-12-7-2001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7 Soldering tests Test 12g Solderability wetting balance method (IEC 60512-12-7 2001) .pdf DIN EN 60512-12-7-2001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2-7 Soldering tests Test 12g Solderability wetting balance method (IEC 60512-12-7 2001) .pdf
  • DIN EN 60512-13-1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3-1 Mechanical operation tests - Test 13a Engaging and separating forces .pdf DIN EN 60512-13-1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3-1 Mechanical operation tests - Test 13a Engaging and separating forces .pdf
  • DIN EN 60512-13-1-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3-1 Mechanical operation tests - Test 13a Engaging and separating forces (IEC 60512-13-1.pdf DIN EN 60512-13-1-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3-1 Mechanical operation tests - Test 13a Engaging and separating forces (IEC 60512-13-1.pdf
  • DIN EN 60512-13-2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3-2 Mechanical operation tests - Test 13b Insertion and withdrawal forces.pdf DIN EN 60512-13-2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3-2 Mechanical operation tests - Test 13b Insertion and withdrawal forces.pdf
  • DIN EN 60512-13-2-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3-2 Mechanical operation tests - Test 13b Insertion and withdrawal forces (IEC 60512-13-.pdf DIN EN 60512-13-2-2006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3-2 Mechanical operation tests - Test 13b Insertion and withdrawal forces (IEC 60512-13-.pdf
  • DIN EN 60512-13-5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3-5 Mechanical operation tests - Test 13e Polarizing and keying method (I.pdf DIN EN 60512-13-5 Berichtigung 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3-5 Mechanical operation tests - Test 13e Polarizing and keying method (I.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