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907937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 )(A)教育漫话(B) 教育论(C) 大教育论(D)论演说家的教育2 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心理学(B)学校管理学(C)教育经济学(D)教育学3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上层建筑(B)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力(D)政治经济制度4 教育是一种 ( )(A)综合现象(B)自然现象(C)社会现象(D)心理现象5 学校体育运动的根本任务是 ( )(A)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B)输送运动员(C)促进

2、学生正常发育(D)增强学生体质6 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 ( )(A)中等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7 明显反映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精神,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8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促进社会发展(B)传播文化知识(C)促进科学技术的推广(D)教书育人9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传授知识,运用技能技巧(B)领会教材,教书育人(C)理解教材,形成概念(D)以德服人,培养人才10 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校外活动(B)课

3、内学习(C)教学(D)社会实践活动11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不包括 ( )(A)学生校内和校外表现两个方面(B)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C)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D)学生品德和学习两个方面12 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B)教育学生学好功课(C)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D)组织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教育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 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14 知识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5 简述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16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17 简述学

4、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主要形式。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18 试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 下列选项中,完整的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 )(A)生理现象及其规律(B)心理现象及其规律(C)心理过程及其规律(D)情绪人格及其规律20 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 )(A)社会活动(B)精神活动(C)反射活动(D)意识活动21 注意这种心理现象可以看作是 ( )(A)心理过程(B)思维过程(C)组织特征(D)认识过程22 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 )(A)思维(B)知觉(C

5、)注意(D)复述23 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 )(A)再造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C)分析思维(D)直觉思维24 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应用(B)创造(C)运动(D)理解25 “人逢喜事精神爽 ”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条件反射(B)心境变化(C)应激反映(D)情感变化26 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 方法的目的在于 (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27 个人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办,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B)依从(C)服从 (D)遵从28 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哪个心

6、理学流派的心理治疗观点 ( )(A)精神分析法(B)行为矫正法(C)人本主义疗法(D)理性情绪疗法29 智力是 ( )(A)观察能力的综合(B)思维能力的综合(C)一般能力的综合(D)特殊能力的综合30 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刺激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 )(A)感觉的对比(B)感觉的局限(C)感觉的适应(D)感觉的相互作用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 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与一般的随意运动无区别。32 一般来说,能力与知识技能是同时形成的。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33 简述心理学主要流派的主要思想。34 简述智

7、力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35 简要说明社会态度的结构。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36 试分析态度的理论。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D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B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C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A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在人

8、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化,忽视其他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14 【正确答案】 错误。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 ,才能由已知推至未知,才具有真正的思维能力。而且也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性思维的形式。第二,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通过思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第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应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启

9、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使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5 【正确答案】 是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6 【正确答案】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17 【正确答案】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

10、。18 【正确答案】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2)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4)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要把知识的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C21 【正确答案】 C22 【正确答案】 D23 【正确答案】 B24 【正确答案】 D25 【正确答案】 B26 【正确答案

11、】 D27 【正确答案】 A28 【正确答案】 C29 【正确答案】 C30 【正确答案】 A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 【正确答案】 错误。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32 【正确答案】 错误。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33 【正确答案】 (1)构造主义心理学: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2)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但是,

12、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4)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5)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6)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7)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

13、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8)神经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即研究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34 【正确答案】 智力技能的特点:智力技能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智力技能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35 【正确答案】 (1)认知成分:指人们作为态度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知识、观念、意象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2)情感成分:指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如接受或拒绝、喜爱或厌恶、热情或冷漠、敬重或轻视等;(3)行动成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一经产生就必

14、定对人们与特定态度对象有关的行为产生种种性质不同的影响;一是态度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36 【正确答案】 (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

15、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

16、、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 20 世纪 50 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因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 ”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的一个。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两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