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66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持有“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 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 )(A)实用主义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文化教育学2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B)增强学生体质(C)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D)进行体育道德教育3 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B)模仿(C)思维(D)动作4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5 以美国
2、的学制为蓝本,沿用至解放初期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寅学制(D)壬戌学制6 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教育者(B)德育方法(C)受教育者(D)德育内容7 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是( )(A)教材(B)课程计划(C)课程目标(D)课程内容8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思想品质的教育(B)心理品质的教育(C)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D)品德的教育9 学生年龄特征包括哪两方面特征?( )(A)认识和个性特征(B)个性和性格特征(C)生理和心理特征(D)认识和情感特征10 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反映教师劳动的(
3、)(A)连续性(B)主体性(C)复杂性(D)示范性11 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B)发展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12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做好个别教育工作(B)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14 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5 对教师的语言表达主要有哪些要求?16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17 学生的特
4、点有哪些?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18 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下面是某语文教师对自己两次蛇与庄稼阅读课教学的反思。第一次我力图突出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掌握。我在备课时把“教参“ 中所提到的字、词、句、段、篇的知识点融合在系列的问题中,然后在课堂上将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详尽解说,学生们经过整整两个课时的学习,较好地掌握了课文中生字的读、写、用;能够背诵和默写指定的段落;理解蛇与庄稼、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的关系。第二次我在强调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根据课文三个段落在写作手法、内容上有相似之处的特点,确立了“精讲一段,举一反三“的教学策略。在第一段体现“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
5、问题,然后讨论,最后自己试着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放入蛇庄稼就会丰收;什么是海啸;田鼠怎样糟蹋庄稼整个教学过程也因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而不断调整,我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通过展示关系图,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在课堂上一一解决了学生们的问题。接着,我在归纳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后引导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三段,最后总结学习收获。通过两次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不同,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问题:请你结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这位教师的两次教学加以评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
6、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B)威廉詹姆斯(C)华生(D)安吉尔20 看到一个苹果,它的形状、大小等属性都会在人脑中同时得到反映。这种心理活动是( )(A)知觉(B)感觉(C)联觉(D)直觉21 情绪是一种反映形式,其中介为( )(A)需要(B)情感(C)态度(D)观念22 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A)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B)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D)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23 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注意(B)知觉(C)感觉(D)思维24 有一位先哲说过:
7、“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说明人格具有( )(A)独特性(B)整合性(C)稳定性(D)功能性25 短时记忆主要是以为信息编码形式。( )(A)物理特性(B)言语听觉(C)语义(D)视觉26 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是( )(A)马斯洛(B)斯金纳(C)卡尔罗杰斯(D)艾里克森27 “新官上任三把火 ”说明的是社会心理效应中的(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28 有的人遇到困难便怀疑预定目标,放弃预定目标的追求,这说明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A)坚韧性(B)果断性(C)自制性(D)自觉性29 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 )(A)认知、情感、行动(B
8、)情感、知识、行动(C)认知、情感、知识(D)情感、行动、知识30 思维的两大特点是指( )(A)逻辑性、间接性(B)直观性、间接性(C)间接性、概括性(D)概括性、逻辑性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又称为回忆)三个环节。32 一般来说,能力与知识、技能是同时形成的。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33 简述知觉的特征。34 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35 简述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36 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
9、养。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66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其三个中心是“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做中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增强学生的体质是体育的根本任务,具体包括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等。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孟禄以原始社会教育的状态为依据,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4 【正确答案】
10、 D【试题解析】 班级授课制即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把学生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壬戌学制,由北洋军阀政府于 1922 年提出,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为“六三三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影响、控制整个德育过程,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科课程标准依据课程计划来制定,是对每门学科的详细阐述,是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
11、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生年龄特点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生理和心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典型和本质的特点。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明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也反映了教师劳动示范性的特点。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一种价值判断。其目的在于确定妨碍学生学习的原因,使教学活动的安排具有针对性。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辨
12、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 【正确答案】 错误;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14 【正确答案】 错误;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重点是强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5 【正确答案】 对教师语言表达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4)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巧妙结合。16 【正确答案】 (1)说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陶
13、冶教育法。(5)指导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17 【正确答案】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2)学生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年龄特征。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18 【正确答案】 案例中的两次教学充分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教育者;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发
14、展的主体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学过程,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案例中,第一次教学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在课堂上将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详尽解说” 充分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讨论,最后自己试着解决问题”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
15、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的发表,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我们看到一个苹果,它的整体属性,如形状、大小等在大脑中得到反映,说明我们知觉到了这个苹果。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情绪是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态度体验,是以某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智力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具有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注
16、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性格就是他的命运”正反映了人格的功能性特征。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短时记忆主要是以听觉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的,但也有少量的视觉或语义编码。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是卡尔罗杰斯。这种疗法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不应当对人性采取悲观消极的看法,而应采取积极态度。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官上任”之所以要点好“三把火”,就是要给下属留
17、下深刻的、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正说明了首因效应。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意志的坚韧性是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品质。与之相反,动摇性则是遇到困难便怀疑预定目标,放弃对预定目标的追求,半途而废,缺乏韧性的软弱意志品质。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因此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这两个特征。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 【正确答案】 错误;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
18、忆和再认等几个基本过程。32 【正确答案】 错误;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33 【正确答案】 知觉的特征有:(1)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在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背景。(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
19、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存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34 【正确答案】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的遗忘要慢得多;在学习程序相同的情况,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2)学习的程度。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过度学习。(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4)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
20、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35 【正确答案】 智力形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卡特尔提出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观。20 世纪 60 年代,卡特尔认为一般智力 G 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来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晶体智力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来度量。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36 【正确答案】 (1)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常有“灵感”出现;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2)在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造性思维加以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