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907952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73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 )(A)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B)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D)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2 明确提出“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的近代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3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A)独立性(B)继承性(C)社会性(D)永恒性4 在我国现代学制沿革中,最早明令废除受教育权性别和职业限制的学制是( )(

2、A)壬戌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癸卯学制(D)壬寅学制5 反映对立统一规律的德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的原则(B)现实性与方向性原则(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6 下列不属于教学模式的要素的是( )(A)主题(B)策略(C)程序评价(D)范围7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B)课外辅导(C)备课(D)作业布置8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A)心理过程(B)思考过程(C)学习过程(D)认识过程9 下列不属于课程的是( )(A)学校周边环境(B)英语(C)语文(D)数学10 我国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演示法(

3、C)谈话法(D)实验法11 _不属于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 )(A)课程计划(B)课程结构(C)教材(D)课程标准12 考试并没有采取传统的纸笔测验,而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例如展览会、文艺演出等,这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什么特点?( )(A)自愿性(B)实践性(C)独立性(D)灵活性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 教育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14 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成立了班委会。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5 简述怎样建立与发展良好师生关系。16 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17 简述素质教育的意义。论述题本大

4、题 15 分。18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述。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 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A)恒常性(B)选择性(C)整体性(D)理解性20 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稳定(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21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 )(A)冯特 1

5、879 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笛卡尔提出“反射” 概念(C)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D)巴甫洛夫提出“ 两种信号系统” 学说22 记忆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叫( )(A)永久性遗忘(B)逆向性遗忘(C)暂时性遗忘(D)干扰性遗忘23 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属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特点?( )(A)抑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胆汁质24 “自我理论与健康人格理论” 适合采取的咨询技术是 ( )(A)精神分析法(B)行为主义法(C)人本主义疗法(D)认识主义法25 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病情,体现了思维特性的( )(A)直接性(B)间接性(C

6、)广阔性(D)创造性26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 )(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27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A)发散思维(B)直觉思维(C)聚合思维(D)分析思维28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是( )(A)认知技能(B)运算技能(C)智力技能(D)动作技能29 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卡特尔(B)班杜拉(C)斯金纳(D)弗洛伊德30 “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是人际吸引中的 ( )(A)能力吸引(B)性格吸引(C)相似吸引(D)互补吸引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

7、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 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32 心理学家耶克斯一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33 简述心理学的研究目标。34 什么是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与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划分为哪些种类?35 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36 试分析态度的理论。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73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批判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有鲍尔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

8、教育、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 1632 年出版大教学论,他的主要教育观点有关于教育的目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班级授课制和统一学制的思想;教学原则体系和课程体系。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为动物的本能行为,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质,掩盖了剥削阶级教育的阶级实质,是不科学的观点。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12 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拟订了“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明令废止对于受教育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反映了资产阶级

9、的要求。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矛盾观。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德育原则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正体现了这一点。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主题、目标、策略、程序评价等,不包括范围。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课外辅导和检查评定成绩,其中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不仅受一般认识过程普遍规律所制约,而且还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语文、数学

10、、英语都属于狭义的课程,即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科目;广义的课程还包括小学课程、中学课程、大学课程等。学校周边环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有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讲授法是最古老、运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也是我国目前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即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课外校外教育不受课程标准限制,由学校或教师根据各方面条件而确定,比较灵活,如考试可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

11、后说明理由。13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该观点忽视了教育制度的广义涵义,因此是错误的。14 【正确答案】 错误;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是否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5 【正确答案】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自身素养。(3)掌握师生沟通的艺术。16 【正确答案】 (1)教材建设的突破。(2)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3)师生关系的突破。(4)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5)扩大了教

12、学规模。17 【正确答案】 (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18 【正确答案】 (1)这一做法违背了“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的教学过程规律。(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3)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

13、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5)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的需要出发。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用红笔画出重点是将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其他部分都是背景和陪衬,这是知觉的选择性。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同时注意更多的事物,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做到眼、耳、

14、手并用,完成复杂的工作,这就是注意的分配。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879 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遇事欠考虑、鲁莽、冒失、刚愎自用,但却表里如一,典型代表是张飞。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本主义疗法强调从积极方面去看待人的价值和意义,独立自主的人格,强调人所具有的潜能,帮助来访者发现真正的自我。故本题应选 C 项。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思维的

15、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医生借助观察、号脉、听诊来诊断病情正是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特点。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按起源分,需要可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按对象分,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他认为发散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聚合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成分。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动作活动方式是动作技能,而智力技能则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29 【正确答案】

16、 A【试题解析】 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奥尔波特、卡特尔,班杜拉和斯金纳是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这种现象。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 【正确答案】 正确;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优、劣之

17、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32 【正确答案】 错误;心理学家耶克斯一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33 【正确答案】 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陈述心理现象。陈述心理现象的目的是将研究心理问题时所获知的表面事实,客观地利用口头或文字描述出来。一般只求事实的真实性,不涉及问题发生的原因。(2)解释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的目的是将心理问题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清楚。解释心理

18、现象是以陈述的事实为依据,进一步分析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3)预测心理活动。预测心理活动的目的是只根据现有的资料,去推估将来发生问题的可能性。(4)调节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调节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目的是指设法控制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使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不至于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减少到最低限度。34 【正确答案】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情感、做过的活动及动作等都可能在头脑中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认或回忆出来,这就是记忆现象。根据记忆内容与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是以个体感

19、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记忆内容的记忆;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指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是指个体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35 【正确答案】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于 1937 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在研究人格的文化差异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共同特质。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

20、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不过,这种首要特质,未必每个人都具有。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 510 个。次要特质不是决定人格的主要特质。它最不明显,渗透性极小,对个体行为影响小。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36 【正确答案】 (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

21、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

22、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 20 世纪 50 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时,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七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认知不协调” 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恢复认知平衡: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