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8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907962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8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8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8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8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8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82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2 “孟母三迁 ”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3 美育即( )(A)审美教育(B)艺术教育(C)社会美教育(D)自然美教育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5 学生年龄特征包

2、括的两方面特征是( )(A)认识和情感特征(B)认识和个性特征(C)个性和性格特征(D)生理和心理特征6 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课程标准(B)课程纲要(C)课程要素(D)课程规范7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A)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B)促进教师教的过程(C)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D)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8 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9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

3、察法(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10 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多元性评价11 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2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衣着整洁(B)言行一致(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 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14 课外校外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简答题本大

4、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5 简述美育的任务。16 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17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18 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某老师说:“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严重的故障,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如果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一学生作打电话状:“ 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教师追问。该生迟疑了一下,小声回答了一句:“ 我们在太平洋上。”他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找

5、呢?”学生回答道。 “是呀,救援人员怎样才能找到在太平洋上出事的船呢?”“ 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 于是老师把 “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 ”的问题抛给学生来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问题:该教师的教学突出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为什么?试结合本案例谈谈该原则的贯彻要求。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 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叫( )(A)反馈(B)反映

6、(C)反射(D)感应20 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是指( )(A)表象(B)联想(C)感觉(D)知觉21 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分散22 通过实验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的心理学家是( )(A)斯皮尔曼(B)艾宾浩斯(C)斯腾伯格(D)麦克里兰23 思维的最基本过程是( )(A)分析、比较(B)分析、综合(C)综合、抽象(D)分析、抽象24 俗话说:“ 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是哪一种情绪状态 (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25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

7、以把需要分为( )(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C)爱与隶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26 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A)合乎法则的(B)不随意运动的(C)遗传获得的(D)知识经验的27 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 )(A)思维能力(B)观察、记忆力(C)特殊能力(D)一般能力28 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 )(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29 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 )(A)认知、情感、行动(B)认知、情感、知识(C)情感、知识、认知(D)情感、行动、知识30 创立了交朋友小组的治疗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B)罗杰斯(C)卡特尔(D

8、)阿德勒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 复习知识要“ 趁热打铁 ”。32 人对同一个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斗争是双趋冲突。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3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34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35 简述人格的特点。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36 结合实际,说明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82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西方,瑞士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一

9、书中提出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制约。“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居住环境及人群、邻里的交往与影响,都会影响人的发展。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来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又叫作审美教育。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85 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

10、务教育。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7 【正确答案】 A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观察法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班主任可以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劳动、课余生活和课外活动中去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获得最真实可靠的材料。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

11、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在一学期、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结束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划分等级。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就是终结性评价。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其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要做到身教,最基本的要求是凡是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发挥表率作用。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 【正确答案】 错误。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重点是形成政府办学为主

12、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14 【正确答案】 正确。学校、班级组织实施的课余教育活动,称为课外教育。由校外教育机构领导和组织的课余教活动,如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站等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称为校外教育。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它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5 【正确答案】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16 【正确答

13、案】 (1)教材建设的突破;(2)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3)师生关系的突破;(4)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5)扩大了教学规模。17 【正确答案】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18 【正确答案】 该教师的教学突出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

14、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该教师为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先抛出轮船在大洋中出现故障如何求救的问题,吸引学生们主动参与进来,从解决这一具体问题出发,引申拓展,进而理解经纬线的知识。这一过程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是: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 少而精”,起到“点” 和“拨” 的作用。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 【正确答案】 C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15、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听到声音,看到颜色,嗅到花香等都是感觉。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求人们同时去注意更多的事物,即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就叫注意的分配。它是指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的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2

16、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先天的生理需要和后天的社会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27 【正确答案】 D28 【正确答案】 B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它包含认知成分

17、、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交朋友小组是罗杰斯开创的一种集体心理治疗,由背景或问题相似的人组成小组,通过集体活动来帮助参加者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或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也可以用于希望提高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的正常人。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 【正确答案】 正确。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因此,为提高记忆效率,应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及时复习就是要在新学过的材料尚未遗忘之前,趁热打铁,使之巩固,然后纳入个人的认知结构中去长久保存。32 【正确答案】 错误。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一回避型冲突,

18、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33 【正确答案】 (1)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2)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3)常有“灵感”出现;(4)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5)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相统一。34 【正确答案】 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类型的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5 【正确答案】 (1)独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做了最好的诠释。(2)稳定性。俗话说:“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 “禀性”就是指人格。(3)整合性。人格

19、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4)社会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36 【正确答案】 (1)这一教学片断运用的是教学方法中的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2)论法的优点是: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讨论法的缺点是: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比较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4)运用讨论法的要求: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联系实际进行,要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