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 92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植被类型中不仅是世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而且也是人类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的是( )(A)森林(B)草原(C)荒原(D)苔原2 生命与群落的相同特征是 ( )(A)多样性(B)运动(C)静止(D)丰富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限制因子是指接近或超过生物耐受范围的生态因子(B)生态因子是指生物生存环境中的无机元素(C)主导因子是指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D)间接因子是指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影响生物的因子4 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范围的是 ( )(A)发展农村沼气(B)实行秸秆还田(C)利用风能(D)现代化耕作5
2、 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之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 ( )(A)40 亿公顷(B) 50 亿公顷(C) 60 亿公顷(D)70 亿公顷6 有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叶片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这种植物是( )(A)少浆植物(B)多浆植物(C)湿生植物(D)中生植物7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 )(A)380760 nm(B) 1504000 nm(C)小于 380 nm(D)大于 760 nm8 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 )(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9 水稻和陆稻属于下列哪种生态型 ( )(A)气候(B)土壤(C)生物(D)相同的10 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
3、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 ( )(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11 美国东南部农田弃耕后恢复演替,这是一种 (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12 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 100m,温度大约下降 ( )(A)03(B) 06(C) 09(D)1213 骆驼的血液里含有一种特别的蛋白可以保持血液的水分,这是动物对环境的湿度的一种( )(A)体型构造的适应(B)行为的适应(C)生理的适应(D)遗传的适应14 下列各状态不属于初级生态系统的有 ( )(A)海水无机盐成分增加(B)自组织和自协调能力形成并得到加强(C)能量传递、转化过程更复杂(D
4、)原始动物的出现15 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的划分标准是 ( )(A)生物类群(B)生物栖息场所(C)生态学与其他科学的交叉(D)应用领域1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捕食的一项是 ( )(A)根瘤菌生存在豆科植物中(B)寄生蜂将卵产在昆虫卵内(C)寄生物从宿主获得营养(D)狼吃兔子17 大环境的气象条件称为大气候,大气候是记录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平均气象条件,这一高度在 ( )(A)13m(B) 15m 以上(C) 15m 以下(D)无限制18 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 )(A)水稻(B)黄瓜(C)大豆(D)玉米19 某种植物以大树作附着物,借以得到适宜的阳光和其他生活条件,但并不从附着的树上吸取营
5、养,这属于 (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寄生(D)他感作用20 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二、填空题21 饶基耶尔(Raunkiaer)将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进行比较,归纳得出四种植物气候,其中有潮湿热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与热带和亚热带沙漠的_气候。22 生物群落具有一系列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和_。23 光照强度是指_上光通量大小。24 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_。25 土壤是由固体(无机体和有机质)、液体(土壤水分)和_组成的三相复合系统。26 北方针叶林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地区,它的分
6、布区域属_。27 群落复合体与群落镶嵌不同,群落镶嵌是指一个群落内部的_,而群落复合体则是不同群落地段相互结合的现象。28 植物的病原真菌与该种植物的种间关系是_。29 种群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称为_。30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植被破坏、_和食物链被破坏等。31 在无环境条件的限制下,种群增长率决定于年龄组成和_。32 每个生物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环境,并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每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叫_。33 生态学按研究方法划分,可分为野外生态学、_和理论生态学。34 地方性风主要包括海陆风、山谷风和_。35 在一定时间内,当植物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
7、互影响,这称为_。36 种群数量由于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的结果所发生的改变,称之为_。37 生态学中,把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称为_。38 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水、CO 2、日光、_ 和温度、O 2。39 个体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与_相当。40 生态系统的控制论特点包括无目标非中心的自我控制、多层次控制和_。三、判断题41 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增加 CO2 浓度的方法增强光合作用。 ( )(A)正确(B)错误42 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 ( )(A)正确(B)错误43 玉米与大豆或花生间作是利用了它们之间原始合作的共生关系。 ( )(A)正确(
8、B)错误44 冬小麦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 )(A)正确(B)错误45 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是一种寄生关系。 ( )(A)正确(B)错误46 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 )(A)正确(B)错误47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 ( )(A)正确(B)错误48 生活型相同的植物对环境有相似的适应特征。 ( )(A)正确(B)错误49 “温室效应 ”主要是由人类大规模消耗化石燃料引起的。 ( )(A)正确(B)错误50 人类掠夺式的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是生物灭绝和濒危的主要原因。 ( )(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51 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
9、耐性定律及生物耐性的主要特点。52 若按演替进程时间的长短划分,演替可分为哪几类?53 简述食物链与食物网是怎样构成的。五、论述题54 试述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 92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2 【正确答案】 B3 【正确答案】 B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A7 【正确答案】 A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B12 【正确答案】 B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B15 【正确答案】 B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B18
10、 【正确答案】 B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D二、填空题21 【正确答案】 一年生植物22 【正确答案】 营养结构23 【正确答案】 单位面积24 【正确答案】 生物群落25 【正确答案】 气体(或土壤空气)26 【正确答案】 寒温带27 【正确答案】 水平分化28 【正确答案】 寄生29 【正确答案】 种群平衡30 【正确答案】 生物种类的减少31 【正确答案】 各年龄群的特殊增长率32 【正确答案】 生态幅33 【正确答案】 实验生态学34 【正确答案】 焚风35 【正确答案】 密度效应36 【正确答案】 种群增长37 【正确答案】 领域38 【正确答案】 营养物质39 【
11、正确答案】 生理生态学40 【正确答案】 多元重复三、判断题41 【正确答案】 A42 【正确答案】 B43 【正确答案】 A44 【正确答案】 B45 【正确答案】 B46 【正确答案】 B47 【正确答案】 B48 【正确答案】 A49 【正确答案】 A50 【正确答案】 A四、简答题51 【正确答案】 (1)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2)耐性特点:生物耐性有最高、最低和最适范围;生物耐性限度因发育时期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变化;自然界生物的耐性限度实际范围几乎都比潜在范围窄
12、;生物的耐性范围是可以改变的。52 【正确答案】 按演替进程时间的长短划分,演替可分为三类:(1)快速演替,在短时间内(几年或几十年) 发生的演替;(2)长期演替,在较长时间内(如几十年或几百年) 发生的演替;(3)世纪演替,这种演替占有很长的地质时期。53 【正确答案】 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关系联结起来的链索结构。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营养级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如不仅家畜采食牧草,野鼠、野兔也吃牧草,即同一种植物被不同种的动物食用。同样,同一种动物也取食多种食物,如沙狐既吃野兔,又吃野鼠,还吃鸟类。此外,有些动物(如棕熊等)
13、既吃植物,又吃动物。这样,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于是形成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之间的纵横交错、相互联结,从而构成网状结构,这就是所谓的“食物网” 。五、论述题54 【正确答案】 (1)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便称为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温度越低生物受害越重。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可分为冷害和冻害两种。冷害是指喜温生物在 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冷害是喜温生物向北方引种和扩展分布区的主要障碍。冻害指冰点以下低温对生物的伤害,不同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冻害发生温度均存在较大差异。(2)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长期生活
14、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在形态方面,北极和高山植物的芽和叶片常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鳞片,植物体表面生有蜡粉和密毛,植物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等,这种形态有利于保持较高的温度,减轻严寒的影响。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就是贝格曼规律。另外,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常被称为阿伦规律。在生理方面,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常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强抗寒能力。此外,极地和高山植物在可见光谱中的吸收带较宽,并能吸收更多的红外线,一些植物的叶片在冬季由于叶绿素破坏和其他色素增加而变为红色,有利于吸收更多的热量。动物靠增加体内产热来增强御寒能力和保持恒定的体温,而寒带动物利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毛皮,往往能使其在少增加甚至不增加代谢产热的情况下就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在行为方面,动物主要表现在休眠和迁移两个方面,前者有利于增强抗寒能力,后者可躲过低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