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16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B)演绎法(C)比较法(D)比喻法2 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的是 ( )(A)孟子(B) 庄子(C) 论语(D)战国策 3 下列各句中,“ 服” 字作 “佩带”解的是 ( )(A)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C)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D)军中自是服其勇也4 “望洋兴叹 ”一语出自 ( )(A)老子(B) 庄子(C) 论语(D)孟子5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 ( )(
2、A)明杂剧(B)说唱文学(C)元杂剧(D)传奇6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格是 ( )(A)比喻(B)夸张(C)比拟(D)排比7 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 )(A)屠格涅夫(B)契诃夫(C)莫泊桑(D)欧亨利8 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亟请于武公” 句中的 “亟”字的意思是 ( )(A)急忙(B)迅速(C)竭力(D)屡次9 国殇选自 ( )(A)九歌(B) 九章(C) 诗经(D)国语10 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 )(A)淮海词(B) 漱玉词(C) 清真词(D)稼轩词11 “逝者如斯 ”一语出自 ( )(A)醉翁亭记(B) 前赤壁赋(C) 论语子罕(D)孟子12 郁达夫和郭
3、沫若曾一起组织过 ( )(A)语丝社(B)创造社(C)文学研究会(D)未名社13 苦恼一文的作者契诃夫是下列哪国的作家 ( )(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14 选择与安排一文的作者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 ( )(A)语言学家(B)文学家(C)美学家(D)表演艺术家15 下列诗集中,属于郭沫若的是 ( )(A)女神(B) 北方(C) 红烛(D)死水16 在下列词作中富有主见的是 ( )(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B)柳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C)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17 宋代作家中,文艺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是 ( )(A)欧阳修(
4、B)王安石(C)辛弃疾(D)苏轼18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 )(A)比喻(B)夸张(C)叠字(D)拟人19 生活在南北宋交替之际的诗人是 ( )(A)柳宗元(B)苏轼(C)辛弃疾(D)李清照20 下列句子中属于呼告句的是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C)满地黄花堆积,僬悴损,如今有谁堪摘(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古文阅读题20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21 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2 什么叫“曲士 ”?23
5、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3 阅读答李翊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24 “气”和“言”指的是什么?25 作者认为“ 气” 和“言”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26 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6 阅读从军行(其四) ,然后回答问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7 概述本诗的主题思想。28 本诗前两句是怎样写景的?29 本诗后两句是如何运用对照手法,把全诗推向高潮的?三、现代文阅读题29 阅读灯下漫笔中的片段,然后回答问题。假如有一种暴力,“ 将人不当人 ”,不但
6、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 乱离人,不及太平犬 ”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 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
7、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30 本片段揭示了旧时中国人怎样的落后心态?31 本片段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2 如何去理解作者揭示这种落后心态的用心?32 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从上面的话看来,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所以我们只略谈原理,不像一般文法修辞书籍,在义法上多加剖析。“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做出好文章。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整齐易说,变化则全靠心灵的妙运,这是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了。33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4 作者引用“ 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说明了什么问题 ?3
8、5 “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 ,这句话是如何说明论点的 ?35 阅读门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一位圣人。 ”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36 “姑娘跨进了门槛 ”象征什么 ?37 “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 ?38 最后一句评价表现了什么?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16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B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D
9、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D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B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A16 【正确答案】 C17 【正确答案】 D18 【正确答案】 C19 【正确答案】 D20 【正确答案】 D二、古文阅读题21 【正确答案】 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22 【正确答案】 生活在穷乡僻壤里的人物。23 【正确答案】 比喻和排比。24 【正确答案】 “ 气” 指的是人类在精神方面的修养;“言”指文章的语言。25 【正确答案】 “ 气盛则言宜 ”。26 【正确答案】 类比法。27 【正确答案】 通过描写
10、唐代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反映了他们身处边塞的荒漠、险峻的地理环境,表现了他们苦战杀敌、长年戍边、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英雄气概。28 【正确答案】 本诗前两句,主要是描绘边塞风光及戍边将士所处的艰苦的地理环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幅西部边陲的长长画卷,苍苍茫茫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悲凉、孤寂之感。可以想象,若无爱国精神的支撑,戍边将士难以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战斗。29 【正确答案】 本诗后两句,运用了对照手法,把全诗推向高潮:“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代西北战事频繁,条件艰苦,在黄沙戈壁中,出生人死,反复征战,铠甲都被磨穿了,但将士们的精神状态好,依然斗志高昂。一
11、个“终”字,突出了戍边将士的责任感和赤胆忠心。自然条件的艰苦、恶劣,与戍边将士精神状态的积极、奋发,形成鲜明对照。三、现代文阅读题30 【正确答案】 容易苟安满足的奴性心态。31 【正确答案】 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做“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的现实处境。32 【正确答案】 作者在文中揭露和批判了中国人的落后心态,即奴性,但他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批判是基于启蒙的需要,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33 【正确答案】 “ 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34 【正确答案】 说明“ 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理”可教,而“ 法”却靠个人的巧妙运用。35 【正确答案】 在这句话中,“整齐” 指的是“理”,“ 变化”指的是“ 法”。在整齐中求变化,就是说在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创造出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这就进一步阐明了“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36 【正确答案】 勇于献身的革命战士踏上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征途。37 【正确答案】 市侩主义者对革命者的不理解和污蔑。38 【正确答案】 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