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30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有“曲状元 ”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 ( )(A)王实甫(B)马致远(C)关汉卿(D)白朴2 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自称 ( )(A)刘郎(B)季鹰(C)江南游子(D)桓温3 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 ( )(A)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D)一切不事事4 “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B) 寡人之于国也(C) 谏逐客书(D)郑伯克段于鄢5 “饮冰室主人 ”指的是
2、 (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黄遵宪6 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 )(A)崇奉国粹(B)热心复古(C)创造第三样时代(D)赞颂中国的“ 固有精神文明”7 根据宝玉挨打一文判断下列哪句是薛宝钗说的 ( )(A)“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分儿。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B) “你可都改了罢!“(C)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D)“可好些了 ?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8 短歌行(其一) 的主旨是 (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
3、依(C)感慨功业未成,忧从中来(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9 以 1870 年“ 普法战争” 为背景的小说是 ( )(A)断魂枪(B) 米龙老爹(C) 麦琪的礼物(D)苦恼10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象征、比喻(B)象征、拟人(C)双关、比喻(D)比喻、拟人1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两句诗出自 ( )(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B)柳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C)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12 在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赋” 的表现手法的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B)淇则有岸,隰则有
4、泮。(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3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的法国小说家是 ( )(A)莫泊桑(B)欧 .亨利(C)巴尔扎克(D)契诃夫14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属意动用法的是 ( )(A)左右皆 笑 之,以告。(B)冯谖 客 孟尝君。(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D)我尝闻 少 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5 报刘一丈书中“ 权者 ”的形象特征是 ( )(A)狐假虎威(B)贪婪虚伪(C)奴颜婢膝(D)才德称位16 下列作品属于郭沫若所创作的一组是 ( )(A)北方红烛屈原(B) 女神死水屈原(C) 女神云游集猛虎集(D)屈原王昭君蔡文姬17 下列各句带点的词,词义
5、相同的一组是 ( )18 下列划线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 )(A)而吾未尝以自 多 者。 多:夸耀(B) 举 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举:列举(C)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赍:借给(D)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仅:只有19 下列句中,“ 所以” 可译成 “用来”的是 ( )(A)以其所以至之鲜也。(B)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C)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D)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20 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A)孟尝君不说,曰:“诺, 先生休矣!”先生休矣:先生休息吧!(B)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何乃故也:这是什么缘故呢。(C)虏多且近,即有
6、急,奈何。即有急:即使遇到紧急情况。(D)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听臣微志: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二、古文阅读题20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绘,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21 这首词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2 “休说鲈鱼堪绘,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3 词的下片所用三个历史典故的原来含义及作者借用这三个典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别是什么?23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4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组:_函:_抑:_ 本:_25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6 概括这段文字的论据。这段话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6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7 简析这首诗“ 诗中有画 “的特点。这一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28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29 诗中哪几句使
8、用了对仗?三、现代文阅读题29 “长宜子孙 ”,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 !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30 “长宜子孙 ”本来意味着什么 ?作者为什么恨不得削去它?31 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2 “爱尔克的灯光 ”在文中象征着什么 ? 32 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所以我们只略谈原理,不像一般文法修辞书籍,在义法上多加剖析。“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做出好文章。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
9、于整齐,整齐易说,变化则全靠心灵的妙运,这是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了。33 这一语段论说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4 怎样理解“ 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所蕴涵的意思 ?35 选择与安排一文除了讲理与法的关系外,还写了什么?35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初生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
10、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36 在这一片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37 作者从什么角度来论证这一观点?38 在这一片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说理论事,其作用如何?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30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散曲作家,被时人称作“曲状元”。后世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辛弃疾是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但因为金人南犯,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无力抵抗,不得不在江南过
11、着离乡背井的漂泊生活,故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自称“江南游子”。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答司马谏议书这篇文章有理有据地驳斥了司马光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批判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坚持真理、坚持改革的决心和勇气。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梁启超,字卓如,号仁公,别署饮冰室主人,有饮冰室文集。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灯下漫笔中,作者表达了“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12、的思想,号召青年创建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无须反顾”向前看。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是薛宝钗探望贾宝玉时劝慰的话,充分表现了她作为一个遵循封建礼教规范、推崇男子走仕途之路的“典型淑女”安分守己、稳重理智的性格特点。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短歌行(其一)是曹操在宴会上为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和人生感慨而作,表达了他渴求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米龙老爹描述了普法战争中法国诺曼底地区一个普通农民为报家仇奋勇杀敌的故事。小说以 1870 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了法国下层社会劳动人民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
13、析】 “献愁供恨”是说,远山引起人的愁和恨;“献”与“供”的使用,赋予山以人的情感行为,是拟人手法。“玉簪螺髻”是将山的形状比作妇女头上的玉簪和螺形的发髻,是比喻手法。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意为:人的聚合离散与月的阴晴圆缺是一样的,都是自然界的规律,无需感伤。表达了词人旷达乐观的情怀。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B、D 三项用的都是“比兴”的表现手法;C 项的表现手法是“赋”。赋指的是直接陈述事件的表现手法。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国作家莫泊桑一生创作了 300 多篇中短篇小说、6 部
14、长篇小说。他的作品笔触细腻、章法多变,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项的“少”的意思是“以少”,属意动用法。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报刘一丈书中,“权者”先是傲慢不见,后假辞贿金,纳后则为来客说好话。“权者”的形象特征是贪婪虚伪。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北方的作者是艾青,红烛死水的作者是闻一多,云游集猛虎集的作者是徐志摩。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当“因此” 讲;后一个“以”是连词,可译为“用来”。B 项前一个“且”是“并且”之意;后一个“且”是“或者,还是”之意。C 项两个“之”都是代词,“他们
15、”。D 项前一个“英”,为语助词,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后一个“其”是代词,指代上文的“河内”。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项“举”应为“称举、推行”之意;C 项“赍”应为“赠与”之意;D 项“仅”应为“几乎,将近”之意。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 三项中的“所以”,均表原因,译为“的原因”。D 项中的“所以”,表凭借,译为“用来”,整句话译为: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做法。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先生休矣”应译为“先生算了吧 ”。B 项“何乃故也”应译为“何况是以前的呢”。C 项“即有急”应译为“倘若有了紧急情况 ”。二
16、、古文阅读题21 【正确答案】 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写景和直接抒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开头“楚天千里清秋 ”到“断鸿声里”,都是写词人登高望远所见。清秋美景给词人带来的不是愉悦,而是无限的忧愁和遗憾,而失群的孤雁,正是他这位“江南游子” 的形象写照。后面几句由描写景物转为描写人物形象,一个报国的志士,拍遍栏杆,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志向,报国无门的悲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22 【正确答案】 其一,表明自己不愿学张翰(季鹰)置国事于不顾,弃官归隐;其二,表明家乡已被金兵侵占,有家难归。23 【正确答案】 这首词的下片用了三个历史典故,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取舍。“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17、?”用晋代张翰辞官的典故。张翰,字季鹰,晋代吴郡人,在洛阳做官时,不满于官场污浊,权贵横行,见秋风起,即想起了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鲙,便辞官归家。作者在这里反用其意,表示在国难当头之际,不该置国事于不顾,思归故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用三国时刘备批评许汜的故事。许汜受到名士陈登的冷遇,大为不满。并向刘备诉说,刘备批评他在国难当头之际,只知买田置地的小事,不管国家大事,说若是自己,会对他更不客气。词人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志士,应该关心国家大事,耻于做自私自利的庸人。“树犹如此”,用晋朝桓温的典故。桓温北伐,看见他早年种的柳树已经长得非常粗大,不禁感慨地说:“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
18、”词人用这一典故,意在表示时光飞逝,报国无期,令人伤感。24 【正确答案】 组:泛指绳索。函:木匣,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木匣装起来。抑:或是。本:考察,追本溯源。25 【正确答案】 国家的兴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26 【正确答案】 这段文字用的是后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历史事实论据。对比的方法。主要是历史事实的兴与衰、成与败的对比,和“难而失之易” 与“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 两种观点的对比。27 【正确答案】 诗中既有总体的色调渲染,也有具体的景物刻画,山月、清泉、竹林、莲花、浣女、渔舟,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村晚秋雨后的画面。在这优美的画幅当中,充满着怡人的情趣,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
19、向往。28 【正确答案】 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29 【正确答案】 三四句“明月” 对“清泉”,“松间”对“ 石上”,“照” 对“流”;五六句“竹喧”对“莲动”,“ 归” 对“下”,“浣女” 对“渔舟”。三、现代文阅读题30 【正确答案】 “ 长宜子孙 ”是“祖辈们”给后代留下的财产,安排好了的人生道路,在他们看来,它意味着家庭、礼教、财富和幸福。但在作者看来,它却是一条摧残青春、摧残生命、摧残心灵的死路,所以恨不得把它削去。31 【正确答案】 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冲破封建家庭的禁锢,否定封建礼教。32 【正确答案】 爱尔克的灯光是亡姐无望漫长的等待,也是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的象征。33 【正确答案】 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34 【正确答案】 文章写法虽有一定的原理,有章可循,但文章之道是千变万化的,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这是写作的辩证法,人们应该自己不断去摸索,用心去揣摩写作中的真谛,根据不同的情况去灵活掌握。35 【正确答案】 一是选择与安排的重要性;二是选择与安排的常见错误,以及原理与方法。36 【正确答案】 一切快乐都是由精神决定的。37 【正确答案】 作者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和体会出发论证了这一观点。38 【正确答案】 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来来说理论事,比喻的使用增强了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