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3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90874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3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36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擅长七言绝句、有“ 七绝圣手 ”之称的唐代边塞诗人是 ( )(A)王维(B)李商隐(C)岑参(D)王昌龄2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左传(B) 战国策(C) 后汉书(D)史记3 马伶传一文“ 乃走事昆山 ”中“昆山”所用的修辞格是 ( )(A)比喻(B)指代(C)象征(D)拟人4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 )(A)沉郁顿挫(B)豪放悲壮(C)清新俊逸(D)沉哀凄苦5 香市中运用场面描写的是 ( )(A)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B)今日香市的冷落情景(C)小商人发起香市的情景(D

2、)农民纷纷赶香市的情景6 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出王朝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 )(A)伶官(B)天命(C)人事(D)人才7 下列关于作品、作者、国别搭配正确的是 ( )(A)论学问培根英国(B) 麦琪的礼物一一欧.亨利德国(C) 米龙老爹屠格涅夫俄国(D)门槛莫泊桑法国8 李广治兵的特点是 ( )(A)谨于文法(B)行无部伍行阵,莫府省约文书籍事(C)正部曲行伍营阵(D)士吏治军簿至明9 冰心著名的散文集有 ( )(A)虹(B) 繁星(C) 春水(D)寄小读者10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 ( )(A)情节(B)时代背景(C)事件(D)细节11 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 ( )(A)结交戏子(

3、B)鄙视功名利禄(C)被人诬告(D)父子失和12 我国古代田园诗的开派诗人是 ( )(A)王维(B)陶渊明(C)孟郊(D)曹操13 论快乐属于 ( )(A)论事散文(B)笔记散文(C)学者散文(D)文化散文14 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 )(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对比法1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 家,都是我国 20 世纪 30 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B)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是雷雨、日出和茶馆(C)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 音乐的美” 、“绘画的美”、“ 建筑的美”(D)沈从文

4、的边城生动地展现了浙东小镇淳厚古朴的民风16 钱钟书的小说作品是 ( )(A)写在人生边上(B) 围城(C) 管锥编(D)谈艺录17 下列句子中的“ 其” 可作为语气词的是 ( )(A)请其矢。(B)其谁日不然。(C)公闻其期。(D)则固前知其如此也。18 下列划线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 )(A)臣侍 汤 药,未曾废离。 汤:菜汤(B)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 顾:照顾(C)对酒 当 歌,人生几何 ? 当:应当(D)陈力 就 列,不能者止。 就:就近19 “易安居士 ”是指 ( )(A)苏轼(B)王安石(C)辛弃疾(D)李清照20 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 )(A)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 。

5、以和夫妇:调和夫妇关系。(B) 男有分 ,女有归。男有分:男子各有自己分得的东西。(C)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窃以为过矣: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D)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身死国灭:自己死了,国家也灭亡了。二、古文阅读题20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1 解释诗中加点字的含义。羞:_安在:_直:_22 分析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23 这首诗抒情方面的特色是什么?诗中比喻句的含义是什么?23 寻寻觅觅,冷冷

6、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4 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25 词中九组叠字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26 这首词是怎样表达词人感情的?26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 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

7、 藉寇兵而赍 盗粮 ”者也。27 解释文中划线字的含义。明:_业:_藉:_赍:_28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概括这段文字的论证方法。29 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三、现代文阅读题29 “好香的干菜, 听到了风声了么 ?”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说。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了,几时皇恩大赦呢?”“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地总要大赦罢。 “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 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 这样的一班老小

8、,都靠他养活的人,”赵七爷摇头道,“ 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30 这段文字中所用的描写手法主要是什么?31 “好香的干菜, 听到了风声了么 ?“这句话显示了赵七爷什么样的心理?32 在听赵七爷的一番话前后,七斤嫂的心理有何变化?32 那匹安静的马等候他的主人。米龙老爹骑了上去,教它用“大颠” 的步儿穿过平原走开了。一小时以后,他又看见两个归营的骑兵并辔而来。他一直对准他们赶过去,又用德国话喊着:“ 救人!救人!”那两个普兵认明了军服,让他走近前来,绝没有一点疑忌。于是他,老翁,像弹丸一般在他们两人

9、之间溜过去,一马刀一手枪,同时干翻了他们两个人。随后他又宰了那两匹马,那都是德国马!然后从容地回到了石灰窑,把自己骑过的那匹马藏在那阴暗的地道中间。他在那里卸下军服,重新披上了他自己那套破衣裳,末了回家爬到床上,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33 这一片段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是什么?34 在这一片段的人物描写中,米龙老爹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35 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是什么?35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10、爱得深沉36 这首诗从内容、结构上可分成几层?37 请找出本诗中的象征意象并说明其寓意。38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36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擅长七言绝句著称,有“七绝圣手”之称,并且是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边塞诗从军行(其四)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品。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是编年体史书,B 项是国别体史书, C 项是纪传体断代史。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伶传中作者用奸臣顾秉谦的出生地“昆山”指代顾秉谦其人,这种修辞格在我国古代文

11、学中,十分常见。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执著于诗歌艺术,被称为诗歌发展史上的集大成者。其诗风格多样,但以沉郁顿挫为主。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香市中写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时采用了场面描写的方法,写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时采用了反衬的手法。所以 A 项正确。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指出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于人事。所以 C 项正确。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麦琪的礼物的作者欧.亨利的国别应为美国;米龙老爹的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门槛的作者是俄国的屠格涅夫。8 【正确答案】

12、B【试题解析】 A、C、D 三项均为程不识治兵的特点。B 项是对李广治兵的描述。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虹是茅盾的小说,繁星春水是冰心的诗集。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小说一般要具有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要素,但这三个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C、D 三项都不是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而是导火索。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他鄙视功名利禄,不走仕途经济之路。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他痛恨官场腐败、选择归隐自耕。他赞美淳朴的田园生活,提出了无政府的“桃花源”的社会理想,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13 【正确答

13、案】 C【试题解析】 钱钟书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论快乐是他的一篇学者散文,见解深湛,妙趣横生。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把性质特点相同、相近的事物或性质特点不同、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证明论点,前者可称为类比法,后者可称为对比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中鲁迅的呐喊是 20 世纪初期的作品; B 项中话剧茶馆是老舍的作品;D 项中边城的故事背景在湘西水乡。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散文集,管锥编谈艺录是其学术著作。17 【正确答案

14、】 B【试题解析】 B 项应译为:那谁能说不是这样呢?“其”作为语气助词,加强了反问语气。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中,“汤”应译为“汤药”;B 项中, “顾”应译为“看”;D 项中,“就”应译为“担任”。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苏轼的号为“东坡居士”;王安石晚号半山;辛弃疾号“幼安居士”。“易安居士”是李清照的号。所以 D 项正确。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应译为:(使)男人都有自己的职业。二、古文阅读题21 【正确答案】 羞:同“馐” ,佳肴。安在:在何处。直:径直。22 【正确答案】 诗人想摆脱困境,但又有所不能,因而表现出愤激、茫然、希望、自

15、信等各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23 【正确答案】 直抒胸臆,形象鲜明,句式长短相间,随着诗人的情感波动而变化。这首诗使用比喻手法的有两处:一处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表面上看来是写离开京城所要走的路途的艰难,实际上是比喻仕途之艰险,常常事与愿违。另一处是“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直接以行路之艰难比喻人生道路之艰难。24 【正确答案】 这首词通过描写作者晚年国破家亡、漂泊南方、孤苦无依的生活状况,表现了其内心深处的哀愁与绝望。25 【正确答案】 这首词充分地利用了九组叠字,使之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真切地描绘出词人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寻寻觅觅,

16、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七组叠字直接描述词人内心的感受:她若有所思、若有所待,而又终无所得,有的只有凄惨和忧愁。而“点点滴滴” 虽然是对“梧桐细雨”的客观描绘,但写的仍然是词人心灵的感受,写尽了词人在黄昏时节的梧桐细雨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这九组叠字,不见前人首创,亦不见后人有成功的模仿,妙手偶得,别开生面,自然生动。26 【正确答案】 这首词以写愁绪贯串始终,运用铺叙的手法,通过一系列景象与事物的描写刻画,反复渲染,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揭示了词人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词中首先以七组叠字直接表述内心的感受,奠定了全文哀戚清冷的抒情基调,后写早晨起来后的冷清,即使喝

17、酒也难以消除。而看见南飞的鸿雁,更是勾起了自己由北方漂泊到南方的伤心往事。黄花凋零,正是时光飞逝,容光憔悴的写照,独自一人听梧桐细雨,更觉百无聊赖,凄冷倍增。最后以“愁” 字收束全篇,将全篇的愁积累到顶峰。难以忍受,又无从宣泄,照应开头,是直接抒情。27 【正确答案】 明:显示。业:使建立功业。藉:借,借给。赍:赠与。28 【正确答案】 本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驱逐客卿是损伤自己资助敌国的错误做法。对比论证、类比论证。29 【正确答案】 排比、对偶。增强了论证的气势,以及语言的对称美和节奏美。三、现代文阅读题30 【正确答案】 用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31 【正确答案】 表现了赵七爷幸灾乐祸和伺

18、机报复的心里特点。32 【正确答案】 作为没有多少见识的普通农家妇女,七斤嫂最初对丈夫没有辫子的事抱着侥幸的心理。遭到赵七爷一番威吓后,她产生了恐惧和胆怯的心理。她的自言自语恰恰表现了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的心理状态。当听到“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 时,她陷入了绝望境地,这表现出农村妇女的愚昧、对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畏惧,以及封建农民弱小无助的底层生活状态。33 【正确答案】 行为描写。34 【正确答案】 彪悍、机智与勇敢。本段文字通过具体描写米龙老爹孤胆杀敌的过程,表现出老爹面对强敌无所畏惧,沉着对敌,以伪装诱敌,在敌人全无戒心时迅猛出击的彪悍、机智;也以老爹杀敌后安

19、然入睡表现出其行为的正义性,突出了老爹性格上勇敢的特点。35 【正确答案】 普法战争时期,沦陷的法国诺曼底地区人们抗击侵略者的历史。36 【正确答案】 全诗从内容、结构上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8 行),是用鸟这一象征形象来表达诗人自己对中华大地饱含深情的至爱。第二层(最后两行),再次强调诗人的哀伤是由于爱国的情感。37 【正确答案】 本诗中的象征形象有鸟、暴风雨、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和温柔的黎明。鸟象征作者自己,暴风雨象征侵略者和反动势力,土地象征饱受侵略和蹂躏的祖国,悲愤的河流象征人民悲愤的情绪,激怒的风象征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怒吼声,温柔的黎明象征美好而有希望的未来。38 【正确答案】 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对千疮百孔的祖国的痛惜,以及中华民族内心的悲愤和广大民众的怒吼,抒发了诗人对灾难深重的祖国深沉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