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郑伯克段于鄢中“ 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句话的指斥对象是 ( )(A)郑庄公(B)共叔段(C)姜氏(D)颖考叔2 被刘勰称为“ 五言诗之冠冕 ”的文学作品是 ( )(A)赠妇诗(B) 咏史(C) 古诗十九首(D)董娇娆3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属于 ( )(A)爱情诗(B)政治讽喻诗(C)咏史诗(D)咏怀诗4 提出词应“ 别是一家” 的理论主张的词人是 ( )(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陆游5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是 ( )(A)苏轼(B)韩愈(C)柳宗元(D)王安石6 前赤壁赋中“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中 “
2、一世之雄”是 (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7 下面哪个作品描写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 )(A)长恨歌(B) 汉宫秋(C) 西厢记(D)桃花扇8 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 )(A)闻一多(B)戴望舒(C)郭沫若(D)冰心9 冰心往事(一一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 )(A)铺张扬厉(B)托物言志(C)映衬对比(D)渲染烘托10 代表了解放区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 )(A)艾青(B)柳青(C)赵树理(D)孙犁二、古文翻译题11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2 居则日:“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侍坐)13
3、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晏子春秋)14 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燕昭王求士)15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世将伐颛臾)三、填空题16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17 晋宋之际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人是_。18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中“当”的意思是 _。19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中“疾”的意思是_ 。20 成语“信誓旦旦 ”出自于 _。21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22 小城三月的作者是_。 23 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 _。24 鲁迅的秋夜是一篇_。25 一生创作三百多篇短篇小说的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_。四、
4、阅读理解26 阅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然后回答问题。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5、。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1诗中的意象是什么?2写出诗中用景物起兴,转入描写人物心理的诗句。3诗中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讨,体现了诗歌“哀而不伤”的基调?4试分析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27 阅读下面现代文,然后回答问题。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夏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
6、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这样想时,严寒里竞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
7、,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1你认为第一自然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加以分析。2第 2 段中“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一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
8、也算是安慰。”作者为什么说是“ 嘲弄”?又怎么说是“ 安慰”呢? 并谈谈你的理解。4作者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人文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5举出“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引用或化用的相关诗作。五、词语解释28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厌:_29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鄙:_30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王:_3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雨雪:_32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拘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壬人:_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与解析一、单
9、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理解类试题,属具体作品细节内容的考查。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出自郑庄公之口,是他针对共叔段不断扩张领地而做的判断。原文如下:祭仲日:“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日:“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日:“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考生如果对原文比较熟悉,则不难判断。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识记类试题,属作品评价类文学常识考查。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
10、,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做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现实,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饱满的思想感情,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诗之冠冕”,钟嵘诗品赞它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是“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辞,这两方面表现了古诗十九首共同的时代主题,也概括了诗作者的共同遭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人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一首,全诗如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1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理解类试题,属具体作家作品总体认识的考察。李商隐是晚唐最有名的诗人,和杜牧并称“小李杜”。他的“无题诗”数量很多,思想内容上以抒写男女爱情为主,至于深层的思想意义则难以索解,所以元代诗人元好问感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选人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是考生所熟悉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另如“昨夜星辰昨夜风”一首也为人们所熟悉:“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
12、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识记类试题,属文学思想、文学思潮类文学常识考察。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 今属山东) 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其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13、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一般认为,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识记类试题,属文学思想、文学思潮类文学常识考察。“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即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苏氏父子。由于他们在古文创作上的杰出成就,明嘉靖间古文家唐顺之编文编一书,专门选录八家的作品;与唐顺之同属“唐宋派的古文家茅坤,又在文编的基础上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风行海内,“唐宋八大家”的名称遂由此产生。八大家之中,韩愈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古文理论的完整而明晰。他说“修其辞以明其道”(争臣论),把古文写作与儒学、道德、政治和教化联系起来,以纠
14、正骈文写作的远离社会人生。另外,韩愈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的口号,也就是说,“修辞明道”的实质,不但要将古文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还要言之有物,使散文成为抒发个人或群体生活困顿、悲哀、感愤的工具。在散文语言的除旧创新上,韩愈也下了很大的工夫,他说:“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 ) 韩愈的又一贡献即在于他的创作实践。他写了大量优美晓畅的古文,在前代优秀散文之后,为后世读者树立了良好的揣摩学习的样板。正由于此,韩愈被排在八大家之首,这并不是因为唐在宋之前,而是因为他为唐宋古文运动做出的杰出的贡献。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理解类试题,属具体作品细节内容的考查。前赤壁赋是苏
15、轼的一篇作品,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后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前赤壁赋中的一段为: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
16、于悲风。”可以看出,这里说的“一世之雄”是曹操。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理解类试题,属具体作品思想内容的考查。白居易长恨歌是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写成的一首长诗。汉宫秋为元代马致远创作的历史剧。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大致剧情为: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
17、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晤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西厢记写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揭露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
18、桃花剧作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察。女神出版于 1921年 8 月,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尽管在女神出版以前已经有新诗集出现,但真正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中国现代诗歌开拓一个新天地的,除女神外,在当时却没有第二部。女神除序诗外共收诗五十六首,女神对于封建藩篱的勇猛冲击,改造社会的强烈要求,追求和赞颂美好理想的无比热力,都鲜明地反映了“五四”革命运动的特征,传达出“五四”时
19、代精神的最强音。这种破旧立新的精神贯穿在女神的绝大多数重要篇章中,它正反映出郭沫若在“五四”时期所持的彻底革命的、而非改良的态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理解类试题,属具体作品艺术手法分析考查。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与“志”,“物”与“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冰心的
20、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在同样以大海为题材的作品中,她创意出奇,通过在院子里乘凉时,姐弟们的对话,为大海塑像。冰心从海轻柔潇洒风姿中,悟出人生的理想境界:像海那样温柔而沉静,像海那样超绝而威严,像海那样既广黼深又虚怀若谷,使文章的思想内涵得到升华。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察。20 世纪 40 年代,处在战争中的中国分裂为三个地区,小说也因社会背景的影响,形成了国统区小说、沦陷区小说和解放区小说,三者呈各具特色而又互相渗透的局面。代表解放区小说最高成就的是赵树理。他是一个有农民气质的作家,也是继鲁迅之后最了解农民的作家,但不同于鲁迅的主要揭露农民
21、精神上的创伤,赵树理着重表现的是农民思想改造的艰难历程。他在小说的民族化与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探索,写出了像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真实反映农民的思想、情感、愿望,符合农民的审美要求,真正为农民所欢迎的通俗乡土小说。赵树理的小说实现了艺术性与大众性比较完美的结合,因此被认为是新型文学发展的方向“赵树理方向”。二、古文翻译题11 【正确答案】 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 【试题解析】 文言文的翻译,首先是关键词语的准确翻译,然后是整个句子的准确顺畅。这句中的部分词语需要考生注意:(1)堪,能承受、经得起。如论语.雍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宋沈作喆寓简卷八:“老病
22、废忘,岂堪英俊如此责望!”杨朔走进太阳里去:“本来是疲劳不堪的队伍一时又来了精神。”(2)贰,两属,属二主。国不堪贰: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3)若之何,怎么办。如尚书.微子:“今尔无指告予,颠隋,若之何其?”左传.隐公元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明李贽自刻 序:“既自刻矣,自表暴矣,而终不肯借重于人,倘有罪我者,其又若之何?”12 【正确答案】 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的才能。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么打算怎么做呢?【试题解析】 首先,句中的部分字词需要准确理解:(1)居,平时、平日里。(2)知,知遇、赏识、了解一个人的才能。如管子.四称:“君知则仕,不知则已。”南朝梁柳恽度关山诗:“长安倡家女
23、,出入燕南垂;惟持德自美,本以容见知。”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土知。”宋司马光辞枢密副使第五札子:“臣亦以受陛下非常之知,不可以全无报效。”(3)或:有的人、有人,这里可以理解为“有一个人”。其次,注意句中的语法现象,这里有两处宾语前置:“不吾知”、“何以”。先说说宾语前置的基本规律。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24、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
25、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另外,“何以”的组合相对固定,在古汉语中用例较多,意思也相对固定,多数表示“用什么、怎么、怎么办”的意思,如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南史.陈后主纪:“监者又言:叔宝常耽醉,罕有醒时。隋文帝使节其酒,既而日: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明高启卧东馆简诸友生诗:“何以度兹运?相勗蹈其常。”明巡抚登莱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况物力罄竭之秋,何以弥呼庚癸?”冰心寄小读者八:“为着人生,
26、不得不别离,却又禁不起别离,你们何以慰我?”13 【正确答案】 做了齐国宰相之后,每顿吃饭时只吃一个肉菜,妻妾不穿丝绸衣服。【试题解析】 需要注意的字词:(1)既,副词,已经。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孔安国解释说:“既,已也。”南朝宋鲍照咏白雪:“兰焚石既断,何用恃芳坚。”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既得陇,复望蜀,人之常情。”太平天国.天父下凡诏书一:“事因假辨妖壮,曲从带兵,现投入新墟妖营,既有七八天矣。”(2)相,本是名词,古官名,是百官之长,后通称宰相。荀子.王霸:“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事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
27、”史记.魏世家:“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康有为东事战败联十八省举人上书诗:“海东龙泣舰沈波,上相輏轩出议和。”这里活用作动词,做宰相。(3)重,两个。类似的用法例如:诗.鲁颂.閟宫:“朱英绿滕,二矛重弓。”郑玄笺:“二矛重弓,备折坏也。”高亨注:“重弓,每个战士带两张弓。”墨子.节用中:“黍稷不二,羹胾不重。”重肉即两个肉菜。(4)衣,活用作动词,穿。14 【正确答案】 (他) 降低自己的身份,拿出丰厚礼物来招揽人才。【试题解析】 这句要注意的是:“卑”,使动用法,“卑身”即“使身卑”,降低自己的身份;厚币,丰厚的礼物,这里指拿出丰厚的礼物。“以招贤者”即“以之招贤者”,以此来招揽(吸
28、引) 人才。15 【正确答案】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试题解析】 (1)这句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篇,选入中学课本题目是季氏将伐颛臾。这里“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古本有误,应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因为“贫”与“均”是指财富,“寡”与“安”是指人口,下文所说“均无贫”与“和无寡”可以为证。颛臾是鲁君(先王)封的“东蒙主”,如果季氏来抢占,必然引起社会动荡,就要“不安”。(2)“国”指诸侯的封地;家,指大夫的封地。 三、填空题16 【正确答案】 诗经【试题解析】 识记类试题,
29、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命题频率较高,2006 年真题第 14 题、2007 年真题第 3 题、2008 年真题第 1 题都是。这一知识点应该掌握的内容请参考之前各题的解析。17 【正确答案】 谢灵运【试题解析】 识记类试题,属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类文学常识考查。一般认为,山水诗源于南朝(宋) 谢灵运。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汉诗中仍未能出现山水之作。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唯一的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真正将自然 J 上 j 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
30、,则始于魏晋六朝。魏晋六朝,既是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的时代,又是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这样特殊的社会条件和风气,将诗人带到一个新的天地,看到了远离喧闹的都市和政治风波的自然山水之美,并有了“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审美新发现,于是,他们苦闷的精神和悲愤的感情,便在这足以娱情解忧的青山绿水问觅得了可以寄托和安放的处所。山水田园诗又经过了五言诗的曲折经历,到了晋宋时代,终以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诗派。1
31、8 【正确答案】 对着【试题解析】 理解类试题,属古代汉语常用词语语义考查。占代汉语中,“当”有对着、向着的意思。如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宋王安石寄石鼓陈伯庸诗:“鲸鱼无风白日闲,天门当面险难攀。”老舍全家福第三幕:“我自信是个干干净净的好人,可是就弄得连哭也不敢当着人哭!”19 【正确答案】 敏捷、敏锐【试题解析】 理解类试题,属古代汉语常用词语语义考查。古代汉语中,“疾”有敏捷、敏锐的意思。如史记.殷本纪:“帝纣资产辨捷疾,闻见甚敏。”汉书.枚皋传:“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北史.魏收传:“收既轻疾,好声乐,善胡舞。”另,本题于是王维观猎中的句子
32、。20 【正确答案】 诗经.氓【试题解析】 识记类试题,属具体文学作品记忆的考查。“信誓旦旦”是诗经.卫风.氓中的句子,该诗不见于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但多见于高中语文教材和部分大学语文教材。全诗如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
33、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1 【正确答案】 唯有杜康【试题解析】 识记类试题,属经典作品名句记忆的考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曹操短歌行里的句子,该诗已收人高中语文教材。全诗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
34、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2 【正确答案】 萧红【试题解析】 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这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作家,在写完这部作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离开人世了。小城三月讲了一个关于“我”的姨翠姨的爱情故事,作者以一个家族小辈的角度,用淡淡的笔调、平稳的口气讲述了这样一个无疾而终却又透着无尽悲凉的故事。翠姨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她受到了新文化的冲击,同时又受着中国封建文化的束缚,她想爱而不能爱,她想反抗而无力反抗,最后只能用死来了却她的一生,然而她所爱的人“我”的堂哥却至
35、翠姨死后也不知其为何而死,这对于为他而死的翠姨不失为一种莫大的悲哀。然而,春天已逝,飘然而过,乃其追溯,难寻其影。在小城三月中,我们可以真切地聆听到一个东方女性悲惋的哀歌,在这春的悲哀与爱的祈盼中可谓柔肠寸断,使我们更为深切地感受到那个笼罩一切而又窒息着一切的无边夜幕,感受到作者对于人间爱的憧憬和向往,对于人生的追求与思索。小城三月的作者萧红,1911 年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原名张遁莹,笔名悄吟、田娣,是三十年代中国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1930 年因反抗封建家庭的迫害离家出走,1933 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4 年离开东北,几经颠沛流离,三十一岁早逝于香港。萧红文笔沉郁优雅,擅长勾勒芜杂
36、而生动的生活面貌,作品细腻深刻,委婉而隽永,深受鲁迅、茅盾等名作家激赏。著有生死场、小城三月、马伯乐等作品。23 【正确答案】 激流三部曲【试题解析】 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巴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怀念萧珊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之一。巴金的相关知识,请参 2007 年真题第 6 题的解析。24 【正确答案】 散文诗【试题解析】 识记类试题,属作品体裁类文学常识考查。秋夜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作于 1924 年 9 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它以象征的手法,借景抒情,以物言志,寄托了自己与黑暗势力抗争,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其思想性、艺术性
37、结合得十分完美。秋夜已被选人中学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教材。25 【正确答案】 “ 短篇小说之王 ”【试题解析】 识记类试题,属作家称誉类文学常识考查。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de.Maupassant) ,生于 1850 年,是 19 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93 年逝世,享年 43 岁。莫泊桑一生创作了 6 部长篇小说和 359 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他数量巨大的短篇小说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不仅在法国文学中,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是卓越超群的,具有某种典范的意义,所以人称“短篇小说之王”。四、阅读理解26 【正确答案】 1春、江、花、月、夜。2皎皎空中孤月轮。3江
38、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4(1)诗前八句春江月夜的美丽景色,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中间八句由月及人,想到生命短暂、人间常别遗憾,情景相生。最后二十句,诗人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等景物描写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景与情相互烘染。(2)诗一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试题解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之一,这几年多次命题,考生应该重点掌握。(1)春江花月夜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题。在全诗中犹
39、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2)2006 年 4 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自学考试试题第 22 题: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用景物起兴,转人描写人物心理的诗句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 B皎皎空中孤月轮 C白云一片去悠悠 D昨夜闲潭梦落花,答案是 B。诗中,“皎皎空中孤月轮”之后是诗人面对月亮的心理活动,是他面对恒久存在的月亮而生发的深沉思索。(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
40、月年年只相似。”意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4)以情衬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主要特点,诗第一部分即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
41、、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在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本诗一开篇首先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诗人想像自己站在海边,看到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接着,诗人的思绪继续扩展,想到月光闪耀的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诗作气势恢弘、景象壮丽。27 【正确答案】 1新鲜生动的比喻,整齐匀称的对偶。如:“ 想这样子的台北黑白片子” 用一个准确、简洁而奇妙的比喻,把作者对现实的真切的感受表露无遗。“时而淋淋漓漓 也似乎把伞撑着。” 读来朗朗上口,有醉人的韵味。重重叠叠
42、的字句,参差有致的韵语。作者充分应用双声叠韵,讲究平仄,转换同音异字,创造了音乐美。如:“惊蛰一过走入霏霏令人更想人非非。”2“这样”指代“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3是厦门人,多年来却不能居住在厦门,想到台湾与大陆不能统一,那种有家不能回的感觉,真的是一种“嘲弄” 。尽管不能住在厦门,但一想到厦门街,还是能感受到台湾与祖国丝丝缕缕的联系。山山水水,隔断的是交通,割不断的是那浓浓的乡情,想到这,所以作者说“也算是安慰 ”。4(1)创造了一种醉人的意境美;(2)使语言形象优美。5相关诗作:(宋) 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
43、寒杨柳风。”(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人剑门。”【试题解析】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是现代散文名篇,也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中的重点篇目,2010、201l 两年连续命题,分值都很大。这道题既涉及到阅读的细节,也涉及到文章的整体特征在语篇中的表现,同时也有从语篇向相联系的古诗词的延伸,命题全面,且有一定难度。(1)这一问题不难。整篇文章中,比喻、对偶、拟人都
44、很多,考生在学习时应注意体悟。比喻的作用就是使表达形象逼真,对偶的作用主要在于语言整齐美观,拟人则使事物增加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化,更加生动。文中大量使用叠音词写雨,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滴滴点点滴滴”等,不仅把春雨细密飘洒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渲染了环境气氛,更便于表达作者心中那连绵不尽的缕缕情思,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具有一种和谐的韵律美。(2)这是一个细节题。代词的作用就是指代,它所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位置的前面,极少数会出现在后面;其指代的内容一般可以在文中原原本本的找到,有时候则需要稍作总结,这需要考生细心阅
45、读。事实上,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余秋雨洞庭一角中这样的实例不少,考生可自己发现,自己分析。(3)这也是一个细节题。考生应该注意,顺着课文本身的情感思路:对祖国大陆的眷恋之情去推寻。(4)这是听听那冷雨 全篇的艺术特色之一。文中本身就是一种诗化的言语描述方式,同时又或借用、或化用古诗词人文,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形象生动,含蕴更加丰富,更是创造了一种醉人的意境美。(5)这个问题设置有点难,对考生的古典诗词积淀要求较高。类似的情形在课文中还有几处,应注意积累。一处,原文: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矶山上难睹的景象。相关诗作:(a)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4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往。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二处,原文: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的境界,仍须回来中国。相关诗作:王维钟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三处,原文: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相关诗作:宋.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
47、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五、词语解释28 【正确答案】 满足【试题解析】 这是文言实词常用义的考察。古代汉语中,“厌”有满足的意思,如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史记.刺客列传:“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新唐书.周墀传:“墀言:天下大镇如并、汴者缝几,宰之求何可厌!“宋曾巩宝月大师塔铭:“而乡邑之人,至于羁旅游客,其归之者,无不厌其意。”明高启与诗客七人会饮余司马园亭诗:“乱离欢易失,无厌数相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雨钱:“翁乃顾语秀才:颇厌君意否?日:足矣。”29 【正确答案】 边邑【试题解析】 这是文言实词常用义的考察。古代汉语中,“鄙”有边邑、边境的意思,如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何休注:“鄙者,边垂之辞。”汉张衡西京赋:“鬻良杂苦,蚩眩边鄙。”唐韩愈次邓州界诗:“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