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山东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909356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山东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山东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山东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山东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山东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面一组文章是驳论或具有驳论特点的是( )(A)季氏将伐颛臾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 (B) 季氏将伐颛臾谏逐客书驳复仇议(C) 季氏将伐颛臾驳复仇议答司马谏议书(D)谏逐客书驳复仇议答司马谏议书 2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问候(C)行道 迟迟 很晚(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 高大的样子3 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4 下列有关诗经常识,表述有误

2、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有“ 诗三百 ”之称(B) 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 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 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 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 、“比”、“ 兴”的手法,与“风”、“雅”、“ 颂” 合称为“诗经六艺”(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二、古文翻译题5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

3、能与世推移。6 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7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三、填空题8 艾青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20 世纪 30 年代,他在狱中创作的诗歌_在诗坛引起巨大轰动。他的代表作品主要有诗集_北方火把向太阳归来的歌等。9 雪莱是_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政治抒情诗主要有致英国人民181 9 年的英国和著名的三“ 颂”: _ _ _。10 汤显祖的“ 临川四梦” 是指: _、_ 、 _ 、_。11 鲁迅原名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 918 年 5 月以 _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_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

4、_等。鲁迅以其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超拔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2 鲁迅伤逝的副标题是_ 。13 鲁迅伤逝最早收入他的小说集 _ 。14 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端,要从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_开始。15 鲁迅伤逝的主人公喊出了个性解放的呼声:“ _,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16 伤逝的写作年代在 _ 。四、阅读理解16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

5、风里,走人霏霏令人更想人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是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

6、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 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 也好 pluie 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人“ 雨” 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暗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

7、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

8、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 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 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17 文章第 2 自然段,作者由“雨” 联想到“方块字”,这样联想合理吗 ?为什么?18 文章最后一段说“ 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 ,作者为什么用“青苔深深”来修饰“记忆”?19 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要选“雨” 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 ?为什么要加“冷” 字?20 大量使用叠词、叠句是本文语言运用的一大

9、特色,请你举出实例赏析其妙处。20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

10、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

11、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 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21 你认为第 1 自然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加以分析。22 第 2 自然段中“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一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3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作者为什么说是“ 嘲弄”?又为什么说是“ 安慰”呢? 请和同学讨论一下,并谈谈你的理解。23 阅读下词,回答问题。虞美人.听雨(宋) 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

12、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24 此词从“听雨 ”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诗人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请分别将它们写出来。25 余光中为什么要引用蒋捷的这首词呢?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25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

13、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至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26 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27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28 本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位君王用客成功的史实各自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9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9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

14、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 者也。30 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31 请找出这段文字各层的中心句。32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33 这段文字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五、简答题34 燕昭王求士中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什么?35 燕昭王求士中郭隗所说的“古服道致士之法” 是指什么?郭隗为什么要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 ”?36 燕昭王求士中郭隗讲了一个用五百金买千里马头的故事,有何寓意?其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37 试分析“帝者与师处

15、,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这段话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8 燕昭王求士中燕昭王怎样求士?给予我们的启迪是什么?39 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40 管仲从政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41 作者为什么要将管仲和晏婴合传?42 苏武传中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3 苏武传中卫律和李陵劝说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4 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上有什么不同?六、词语解释45 亟请于武公。亟:46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生得:47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莫止。莫:48 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期:49

16、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必自毙:50 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币:51 稍迁至栘中厩监。稍:52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放:53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54 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之:七、理解分析55 游于江潭56 是以见放57 自令放为58 遂去,不复与言59 颜色憔悴60 形容枯槁61 何故深思高举山东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2 【正确答案】 C 3 【正确答案】 C 4 【正确答案】 D二、古文翻译题5 【正确答案】 圣人不被外物所拘泥,并且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6 【正确答案】 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出众,以至于让自己被放逐呢?7 【正确答案

17、】 宁愿投入那湘江水中,让自己葬身在江鱼腹中。三、填空题8 【正确答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9 【正确答案】 英国 西风颂 云雀颂 自由颂10 【正确答案】 紫钗记 牡丹亭 南柯记 邯郸记11 【正确答案】 周树人 狂人日记 彷徨 且介亭杂文12 【正确答案】 涓生的手记13 【正确答案】 彷徨14 【正确答案】 狂人日记15 【正确答案】 我是我自己的16 【正确答案】 1925 年四、阅读理解17 【正确答案】 合理。因为作者面对撩人情思的“雨” 自然联想到“方块字”特有表意的形旁“ 雨” 部,再联想到与 “雨”相关的汉字 “霜雪云霞,雷电霹雹”,而这一个个寄 托着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

18、忆和希望的汉字,勾起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作者借对汉字的联想,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拳拳之心。点拨:从“雨 ”与“方块字”的表意特点来说明,表达出 “借对汉字的联想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的意思。18 【正确答案】 “ 青苔” 生于潮湿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历久而成,远离祖国的作者借“青苔深深 ”来修饰“记忆”,表达埋藏于心底的那份记忆的深邃与遥远。19 【正确答案】 因为“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作者与祖国分离,唯有“ 雨”成为二者的联系。“冷” 字一方面突出了春寒料峭的雨给人的感觉,另一方面表达作者因远离祖国亲人而产生的凄冷之情。点拨:雨是自己与祖国的联系,“冷”

19、 是雨的外在特征。20 【正确答案】 文中大量使用叠音词写雨,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 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滴滴点点滴滴”等,不仅把春雨细密飘洒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渲染了环境气氛,更便于表达作者心中那连绵不尽的缕缕情思,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具有一种和谐的韵律美。点拨:本题须结合实例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先举出实例,然后对实例进行简要赏析。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21 【正确答案】 “ 少年听雨 ”:“少年听雨”的画面,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着力渲染的正是“ 不识愁滋味 ”的青春风华。“壮年听雨”:“壮年听雨”的画面,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

20、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而今听雨”:“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22 【正确答案】 “ 这样” 指代 “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23 【正确答案】 是厦门人,多年来却不能居住在厦门,想到台湾与大陆不能统一,那种有家不能回的感觉,真的是一种“嘲弄” 。尽管不能住在厦门,但一想到厦门街,还是能感受到台湾与祖国丝丝缕缕的联系。山山水水,隔断的是交通,割不断的是那浓浓的乡情,想到这,所以作者说“也算是安慰 ”。24 【正确答案】 “ 少年听雨 ”:“少年听雨”的画面,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着力渲染的正是

21、“ 不识愁滋味 ”的青春风华。“壮年听雨”:“壮年听雨”的画面,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而今听雨”:“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25 【正确答案】 作者处境与蒋捷的经历都是“饱经风霜“,都是面对萧萧秋雨,想到自己的一生,自然发出“悲欢离合总无情” 的感慨。26 【正确答案】 “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27 【正确答案】 归纳法和对比法。28 【正确答案】 写秦穆公重在写他求士称霸;写秦孝公重在写他变法图强;写秦惠王重在写他四面扩张;写秦昭王重在写他打击豪门,加强中央集权。29 【正确答

22、案】 这样写不仅避免了单调,而且还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突出客卿的功劳。30 【正确答案】 到“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为第一层,后面是第二层。前面写纳客之利,后面写逐客之害。前后形成对比。31 【正确答案】 前一层的中心句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后一层的中心句是“此所谓 藉寇兵而赍盗粮 者也”。32 【正确答案】 类比法和对比法。33 【正确答案】 比喻、排比、对偶。五、简答题34 【正确答案】 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35 【正确答案】 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郭隗认为,君主要像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

23、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 ”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 “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36 【正确答案】 用了比喻。郭隗将自己比作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 ,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其作用有二:一是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二是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37 【正确答案】 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

24、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38 【正确答案】 要想求得贤士,首先必须要有个谦虚恭敬的态度“礼贤下士” 。因为这关系到前来效劳的“士” 的质量问题。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这里有个双向选择问题,不仅国君要选择贤士,而贤士也要选择投奔什么样的国君;而贤士选择国君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能否礼贤下士,恭敬待人。诸葛亮之所以肯改变初衷,出山辅佐刘备,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态度非常谦恭。这不仅是“古服道致士之法 ”,也是我们今人求贤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燕昭王能真心诚意地求士招贤,再加上吊

25、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与秦、楚、三晋联合等方法策略得当,故“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天下有才能的人都争先恐后赶到燕国来,燕昭王终于报仇雪耻。燕昭王虚怀求教,尊敬贤者的行动,一向传为礼贤下士的佳话。即使在今天,对我们应当怎样寻求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推进改革开放,振兴中华,依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教育作用。要振兴国家就必须任用贤人,要任用贤人就必须尊重贤人、礼贤下士。39 【正确答案】 不谈论管仲在经商时对自己的欺瞒行为,不认为管仲贪心、愚笨、不才、胆怯,极力举荐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40

26、【正确答案】 (1)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2)管仲自身才能;(3)齐桓公宽宏大量和知人善任。41 【正确答案】 可从以下三方面阐述:首先,两人的事迹中都体现了知人善荐的思想。管仲因得到鲍叔牙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其次,管晏二人都曾“相齐” ,都对齐国发展立有显赫功绩。最后,从作者本身的遭遇来分析。42 【正确答案】 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按时间顺序分。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 1 自然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第二部分即文章第 28 自然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两节,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43

27、【正确答案】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 杀鸡儆猴”,结果吓倒了张胜,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无畏惧。卫律见“威逼” 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

28、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由此可见,李陵从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只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坚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苏武归汉之际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且饮且歌,且歌且舞,长歌当哭,泪如雨下,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的坚贞让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

29、的可耻卑劣,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44 【正确答案】 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苏武不但无所畏惧,而且对盛气凌人的卫律反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的卖国行径,用南越、大宛和朝鲜杀汉使而终遭汉朝惩罚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卫律,多行不义必自毙,使得卫律的威风一下子就没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这场劝说的斗争中,苏武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的浪花,亲人的惨死、妻离子散也一定让苏武备受痛苦的煎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苏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不管是威逼利诱,还是

30、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六、词语解释45 【正确答案】 多次46 【正确答案】 活捉47 【正确答案】 同“ 暮” ,岁暮即年终48 【正确答案】 一周年49 【正确答案】 一定会自取灭亡50 【正确答案】 礼物51 【正确答案】 渐渐52 【正确答案】 流放,这里表被动53 【正确答案】 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雪)54 【正确答案】 流向七、理解分析55 【正确答案】 状语后置 56 【正确答案】 被动句57 【正确答案】 宾语前置 58 【正确答案】 省略句59 【正确答案】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60 【正确答案】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61 【正确答案】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