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910692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升本类试卷]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升本类试卷]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升本类试卷]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升本类试卷]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 3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生存实践(C)人口因素(D)生产关系2 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 )。(A)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B)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C)人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D)人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4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

2、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5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说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6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7 韩非子.喻老中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太师箕子感到害怕的原因是:纣王用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瓷瓦器,要配犀碗玉杯;犀碗玉杯肯定不能配粗茶淡饭,要配山珍海味,而奢靡享乐最终会亡了国家。太师害怕是因为

3、他( )。(A)从必然联系中看到了偶然联系(B)认识到联系是客观的(C)认识到旧事物不甘心灭亡,必将阻碍新事物的发展(D)从享乐思想的量变之始看到不断积累导致的后果8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其基本含义是( )。(A)抛弃(B)既克服又保留(C)纯粹的否定(D)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9 孟子说:“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知天矣。 ”这句话 ( )。(A)揭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夸大了人本性的作用(D)表明物质决定意识10 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1 事物发展的周期

4、性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12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古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3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中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一元论的观点14 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

5、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 )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15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论断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主义观点(D)经验主义观点16 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 )占主体地位。(A)劳动者(B)生产工具(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17 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B)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D)辩证法18 “人的

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种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普遍,但它并没有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A)政治法律关系(B)血缘关系(C)族群关系(D)生产关系20 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2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

7、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B)分配形式(C)所有权归属(D)占有形式22 中国自主承诺到 2020 年实现单位 GDP 减排到 40至 45,非化石能源与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 15左右。但中国政府表示坚决拒绝海外监督机构检查其减排进展。由此可见( ) 。(A)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平等权(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C)我国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努力构建和谐世界(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3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A)以我为主(B)以外向经济为主(C)保证国家安全(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4 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前提和基础、

8、核心和实质、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A)理论联系实际(B)一切从实际出发(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5 “防微杜渐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规律的原理26 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是(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B)进步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7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 )。(A)新农村建设(B)城乡发展一体化(C)统筹城乡协调发展(D

9、)缩小工农差距28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主要手段(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29 实施科教兴国的关键是( )。(A)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B)把科技、教育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D)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30 经济基础是指( ) 。(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要素的总和(D)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总和31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

10、务的权利(B)各民族共同繁荣(C)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D)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32 我国在高温超导电缆的研发领域实现了上百项创新与突破,取得了 30 多项专利。借助超导材料零电阻的特性,高温超导电缆与常规电缆相比,输电损耗只有它的一半,而输电能力却是它的 3 到 5 倍。这说明( )。(A)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B)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C)创新促使市场关系与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D)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3 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任务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4 构建社

11、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 )。(A)党的领导(B)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C)各族人民(D)各阶层民众35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 )。(A)四项基本原则(B)改革开放(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二、多项选择题3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弥补市场的缺陷而应当发挥的作用与功能主要是( )。(A)反垄断(B)提供公

12、共产品(C)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文明(D)调节收入分配和社会总供需,防止经济危机37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38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 )。(A)固有的联系(B)突发的联系(C)本质的联系(D)必然的联系39 为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基于( )。(A)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B)要素所有权关系在经济上的体现(C)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D)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40 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是( )。(A)科学是物质形态直接的生产力

13、(B)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C)科学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D)科学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中转化为生产力三、论述题4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四、材料分析题41 材料: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后,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秦始皇毕竟是封建帝王,还在兼并战争过程中,他就大兴土木,兴建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和豪华的骊山陵墓。其他如筑长城、修驰道、征匈奴、攻百越等,虽对巩固全国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因旷日持久地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不仅加重了人

14、民负担,而且使广大农民无暇从事生产,社会经济生活遭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秦朝统治者还制定了严酷的刑法,人民动辄就触动刑律,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人民群众反抗斗争不断发生。一些儒生和游士也针对时政,引证诗书,以古非今。于是秦始皇运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统治政策,采取了“焚书坑儒”等严酷措施,希望以此杜绝政权不稳的隐患。然而仅仅四年之后,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黑暗统治。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根据所给材料对以下观点进行分析:42 秦王朝“焚书坑儒 ”的严酷措施,说明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能够决定社会的发展。43 这一史实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

15、变革的决定力量。43 材料一: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入的需求,又不对后代入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 年,在巴西召开的有 183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 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材料二: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

16、恩格斯曾作出如下论断: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所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44 联系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45 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五、判断题4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A)正确(B)错误47 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 )(A)

17、正确(B)错误48 坚持解放思想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A)正确(B)错误49 是就是,非就非,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A)正确(B)错误50 真理具有价值性,因此有价值的认识就是真理。( )(A)正确(B)错误5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A)正确(B)错误52 社会地位的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 )(A)正确(B)错误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正确(B)错误54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A)正确(B)错误55 宏观调控就是政府对企业进行调控。( )(A)正确(B)错误56 可持续发展所要

18、解决的是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问题。( )(A)正确(B)错误57 集体经济是生产力容量很大的灵活的经济形式。( )(A)正确(B)错误58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A)正确(B)错误59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 )(A)正确(B)错误60 “一国两制 ”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A)正确(B)错误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 3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取得方式。生产方式的物质

19、内容是生产力,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又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因此,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本质上讲,人是能够制造工具并能够使用生产工具以从事生产劳动的动物,这一点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故本题选 A。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基本知识考查。其他三个辩证法的三大律,B 一个是总观点,即联系发展。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路遥知马力,

20、日久见人心”原意是指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在哲学上是指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故本题应选 D。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本题应选 C。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材料中从纣王用具的更替到亡国表明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故选 B。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古代经典名言的理解,孟子所表达的是心与性情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心自然是哲学中的特定概念意识,因而孟子是坚持从意

21、识到物质实际的主张。因而本题选 B。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经典观点的认识,“新叶与陈叶”是新事物与旧事物,本题所说的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故选 D。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所以选 C。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心理活动是人的一般属性,思维才是人的特有属性,也正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想象虽然是人的特有属性,但不是本题所指。故选 A。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具体

22、的、有条件的。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另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从事物质生产的人。劳动资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手段,其中居于主要

23、地位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使用劳动工具所加工的一切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就构成生产资料。在上述三个要素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要素,因为劳动者是生产活动的主体,生产工具是劳动者创造出来的,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者的掌握和作用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故本题选 A。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强调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形而上学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

24、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辩证法是指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故本题选 B。18 【正确答案】 A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唯物史观生产关系地位的认识,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关系。故选 D。20 【正确答案】 A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国拒绝海外监督宣示了我国的独立自主立场。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地以经济建设为基础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立足点。24 【正确答案】 A25

25、【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防微杜渐”比喻要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质量互变规律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意义体现在,它要求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不要让坏的思想由小变大,最终酿成大错。故本题选B。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两大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28 【正确答案

26、】 B29 【正确答案】 C30 【正确答案】 B3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因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就是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故选 A。3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材料中高温超导电缆的创新降低了损耗,提高了输电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 D。33 【正确答案】 C3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3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B 项,改

27、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C 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D 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二、多项选择题36 【正确答案】 A,B,C,D37 【正确答案】 C,D3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39 【正确答案】 B,C40 【正确答案】 B,D三、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1)社会和人是不可分的,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历史规

28、律是在人的自觉活动中形成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社会规律总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人的自觉活动又受到社会历史规律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是由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人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是否体现和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的自觉活动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因此,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 ,又是“剧作者”。(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3)社会的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但

29、不管社会规律如何复杂,社会的发展都要依靠社会主体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才能得以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我们在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只有通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入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才能真正建成符合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又要注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注意地区之间的协调、行业之间的和谐,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正确解决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众多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试题解析】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哲学论述题,由原理和分析点构成,而答案设计完全符合一般答题思路,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将构建社会主

30、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做法适当写出,一般要求学生按照原理、分析、结论的一般程序来回答即可,在分析中还应注意正反面的对照分析。四、材料分析题42 【正确答案】 社会意识是指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但是,社会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国在于秦末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焚书坑儒”等文化钳制政策,不过是加剧了这种矛盾的激化。43 【正确答案】 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因此,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

31、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秦末农民大起义以风起云涌之势推翻了秦王朝统治,正是人民群众历史创造作用的生动体现。44 【正确答案】 国家利益是每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一个国家既重视自己的国家利益,又努力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共同点。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共同点,它不仅关系到当代入的利益,也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不仅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利益。在当今世界,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发展问题上,经过联合国的努力,不仅达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共识,而且形成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也

32、是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可的原因之一。45 【正确答案】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人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五、判断题4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47 【正确答案】 A4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辨证统一的关系。49 【正确答案】 B50 【正确答案】 B5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既有感性又有理性认识,二者不能说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52 【正确答案】 B53 【正确答案】 A54 【正确答案】 A55 【正确答案】 B5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代际之间的发展关系问题。57 【正确答案】 A58 【正确答案】 A59 【正确答案】 A60 【正确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