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王位的嫡长继承制(A)在夏朝就已经确立(B)在商朝末年确立(C)在西周初期确立(D)在春秋时期确立2 春秋时期,邓析所著的“竹刑” 是(A)官方文件(B)第一部成文法(C)第一部公布的成文法(D)个人著述的法律文件3 提出“省刑罚,薄税敛 ”的法律思想的是(A)孟子(B)庄子(C)孔子(D)苟子4 “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是( )的思想。(A)老子(B)庄子(C)墨子(D)苟子5 “不法古”、“不修今”
2、的变法理论的提出者是(A)韩非(B)商鞅(C)董仲舒(D)仲长统6 把封建伦理纲常概括为“三纲” 的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孟子7 从理论上提出了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并作出初步论证的晋代律学家是(A)张斐(B)刘颂(C)杜预(D)鲍敬言8 完整的礼主刑辅、礼法结合的法律思想体系形成于(A)晋(B)西汉(C)唐(D)宋9 主张“以公理而灭私情 ”的思想家是(A)朱熹(B)丘溶(C)王夫之(D)魏源10 下列属于张居正作品的是(A)日知录(B) 临川文集(C) 太岳集(D)西游录11 持“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观点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B)王夫之(C)魏源(D)梁启超1
3、2 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的变法思想的是(A)王夫之(B)黄宗羲(C)魏源(D)龚自珍13 康有为认为“ 维新之始 ”应首先(A)办新式学堂(B)广开言路(C)组建新式军队(D)制定宪法14 清末修律的指导方针是(A)模仿列强(B)参考古今(C)中外通行(D)博稽中外15 孙中山认为:政治革命的根本是(A)民族革命(B)民权革命(C)民生革命(D)民主革命16 周公制礼,采用了与前朝不同的统治方式,礼治的基本特征是(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B)明德慎罚(C) “亲亲” ,“ 尊尊”(D)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17 提出“为民制产 ”的儒家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子思
4、(D)荀子18 苟况阐发礼、法产生的理论摆脱了孔孟的天命神权思想,着重从( )方面进行了论述。(A)自然界本身(B)人类社会本身(C)天人关系(D)天道思想19 下列学派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为劳动人民争权利的要求的是(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20 老子主张“ 道法自然” , “自然”的含义是(A)规律、道(B)自然界,即物质世界(C)天然,不假人为而成(D)是“道”的表现形式21 汉初的治国指导思想是(A)“礼治”思想(B) “法治” 思想(C)黄老学说(D)新儒学22 汉初在“约法省刑 ”方面建树最突出的是,他曾赢得“几致刑措”的好评。(A)景帝(B)武帝(C)文帝(D)
5、高祖2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改革不仅带来本民族的进步,推动民族融合,促进封建制的发展,而且在法律上(A)加速了封建法律的儒家化(B)拖延了封建法律的儒家化(C)加速了封建法律的法家化(D)增强了道家思想对封建法律的影响24 柳宗元在他的驳复仇议中阐发的观点是(A)德礼为先、辅以刑政(B)刑、礼“其本则合,其用则异”(C)天人不相预(D)圣人“制刑 ”25 客观唯心主义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韩愈(B)王阳明(C)朱熹(D)丘溶26 下列学者中主张“ 严刑 ”的是(A)孔子(B)孟子(C)曾子(D)朱熹27 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的思想命题的是(A)王夫之(B)龚自珍(C)
6、黄宗羲(D)魏源28 对于变法,龚自珍主张(A)仿古法而行之(B)学习西方先进法律制度(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制定一套不同于古代的全新的法律29 康有为以“ 托古” 推行变法维新,被他推为 “托古改制”的“ 圣法”的创立者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30 1905 年,孙中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兴中会(B)同盟会(C)光复会(D)华兴会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A)康有为、梁启超(B)张之洞、刘坤一(C)
7、谭嗣同、严复(D)孙中山、章太炎(E)龚自珍、魏源32 以下关于孔子“ 宽刑慎杀 ”思想认识正确的有(A)不教而杀谓之虐(B)赦小过(C)反对冤狱(D)无讼思想(E)赏必当贤,罚必当暴33 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在政治、法律实践中主要表现在(A)无为而治(B)文武并用(C)约法省刑(D)轻徭薄赋(E)清静无为34 被丘溶认为是“ 王道之治具 ”的是(A)德(B)礼(C)政(D)刑(E)教35 下列说法符合龚自珍思想的有(A)禁绝鸦片,宜用重典(B)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C)批判封建法律制度,“更法改图”(D)赞赏西方法律制度(E)民主议政、广开言路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有治
8、人,无治法37 三不足38 去九界39 直接民权40 陈时务十策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简述墨家“ 兼爱” 与儒家 “爱人”的区别。42 简述范仲淹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 的主张。43 简述张之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主张。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试论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法治理论。45 试述墨家“ 一同天下之义 ”的法律起源论。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B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
9、案】 A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C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B12 【正确答案】 C13 【正确答案】 D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B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B18 【正确答案】 B19 【正确答案】 C20 【正确答案】 C21 【正确答案】 C22 【正确答案】 C23 【正确答案】 A24 【正确答案】 B25 【正确答案】 C26 【正确答案】 D27 【正确答案】 C28 【正确答案】 A29 【正确答案】 A30 【正确答案】 B二、多项选
10、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正确答案】 A,C32 【正确答案】 A,B,C,D33 【正确答案】 A,B,C,D34 【正确答案】 A,B,C,D35 【正确答案】 A,B,C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正确答案】 荀子认为决定国家治乱兴亡的是充当统治者的人,而非法令。有了良法而国家仍然混乱的情况是存在的;但是没有有君子的治理而国家混乱的情况。所以,礼治的关键是人,即统治者,而不是法。只有善于治国的人,没有善于治国的法。这一论断体现了荀子的人治思想。37 【正确答案】 三不
11、足是北宋思想家王安石为推行其变法提出的一种理论。其含义主要是指“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它是对中国古代变法改革思想的总结和升华,显得相当彻底和完整,是王安石法律思想的闪光之处。38 【正确答案】 去九界:这是康有为的法律思想。他认为,要致刑措,达大同,最根本的方法是“ 去九界”。这就是:一去国界,二去级界,三去种界,四去形界,五去家界,六去产界,七去乱界,八去类界,九去苦界,达到至平、至仁、至公、至治的大同社会。39 【正确答案】 直接民权是新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主权在民” 的保障,也是五权宪法的精华所在。孙中山认为,西方的间接民权难以全面维护“主权在民”的宗旨,
12、故 “于间接民权外,复行直接民权 ”。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其中选举权、创制权体现了主权在民,罢免权、复决权体现了人民保留收回权。直接民权突破、补充了三权分立的政治结构模式。40 【正确答案】 陈时务卜策是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的奏疏。他针对当时社会状况,提出“ 信赏罚,定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 十项 “切于时务”之事。实际上它是一个施政纲领,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正确答案】 “ 兼相爱 ”是针对“别相恶”而言的,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表面上看,墨翟的“兼爱”
13、与孔子的 “爱人”似乎相同,其实“兼爱”的内容和实质完全不同于 “仁者爱人”。主要表现在:儒家强调 “亲亲”,重视亲疏厚薄,主张爱有等差;而墨家强调“天之爱人也,博于圣人之爱人也” ,即普遍的爱,主张在相爱上打破贵贱贫富的界限,“爱人若爱其身” ,即平等的爱。儒家的“爱人”是先己后人,由已及人;墨家则强调 “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是有己有人,先人后己。儒家的“爱人” ,反对言利;而墨家把 “爱”与“ 利”结合起来,以“交相利”作为“兼相爱”的基础。42 【正确答案】 范仲淹试图对北宋王朝君王个人专断进行遏制,其具体办法是劝说皇帝明晓“ 君臣共理天下 ”的道理,重用贤臣、遵守法制。 (1)
14、克服“独断”,“ 偏听”。他认为自古“ 建官” ,目的就在于 “君臣共理天下”。皇帝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应与臣下共处国事,共商大计。(2)重宰相、谏官、御使之职,要求提高宰相等的职权,广开言路,上达民情。(3)“舍一心之私”、执法公正。实现 “君臣共理天下”的重要途径是执法以公、赏罚唯一。范仲淹的“君臣共理天下” 说,不仅是从当时皇权太重的现实出发的,更重要的是为推行改革服务的。43 【正确答案】 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法律思想,其中“中学”是以孔盂之道为核心、维护三纲五常的儒家学说,这个“体” 和“道”是不能变、不可变和不许变的,可以变的是“ 器 ”。他还把“法制”划入可变之列
15、,但他所说的 “法”或“ 法制”并不包括封建的基本制度。“ 西学为用”是说,“西学” 只能为“中体” 服务。西学本身也有“体 ”和“用”,为中体服务的只能是西学之用而不能是西学之体。 “中体西用”是张之洞思想的核心,表现在法律上,就是坚持维护以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坚持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的统治方法;同时要求用变形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正确答案】 黄宗羲从民主主义的要求出发论述了“天下之法” 的具体要求,提出了确立新型“ 法治” 的改革蓝图,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立法应当休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 ”人必利除害。君主是天下之大
16、害,天下之法要为民除害,就应该严禁任何为专制君主谋私利的行为。(2)立法必须体现“以天下为主” ,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为了保证立法的平等与民主,他提出“学校议政” 的设想,这已具有资产阶级议会的某些职能。(3)君主、宰相、大臣共同掌握立法、副法权力。他认为君主集大权于一身,是“ 一家之法 ”的主要弊端,因此应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治,以君臣平等、同为天下作为基点限制君权。(4)实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的法治。认为法的作用大于人的作用,应重视法的制定与施行,使“天下之法” 成为代表天下人民利益的平等的法律。其观点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法治理论的特征。综上,黄宗羲的法律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法律思想
17、的民主性精华,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45 【正确答案】 墨家认为,战国时期社会动乱不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统一的政治法律,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天下异义” ,“有离散之心”,没有统一的思想,没有贤明的“ 政长”。他们提出“尚同”的主张,要求各级 “政长”直到天子,必须“一同天下之义 ”,即用 “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来统一思想。墨家认为,在没有国家和法律之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标准,于是就发生争执,上天要想使天下人对事理的看法一致,于是选择贤人立为天子。然后由天子“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 ,这就意味着国家和法律产生了。墨家认为,既然天子、三公、诸侯、卿大夫、乡长等各级统治者都是依照贤能的等级而立的,地位越高,必须越“贤” 。各人必须以自已上级的是非为是非,“ 上二之所是,亦必是之;上之所非,亦必非之” 。一级一级地统一上去,都统一到天子那里,“凡国之万民,上同乎天子” ,“天子之所是,亦必是之;天子所非,亦必非之”。墨家提出这种“ 一同天下之义 ”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目的在于使“ 兼相爱,交相利 ”的原则能够上升为国策和法律,使用国家强制力自上而下地加以贯彻,加以统一,以避免社会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