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913752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 1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我国夏、商奴隶制社会的法律思想是 ( )(A)自然法思想(B)神权法思想(C)礼治思想(D)法治思想2 王位的嫡长继承制 ( )(A)在夏朝就已经确立(B)在商朝末年确立(C)在西周初期确立(D)在春秋时期确立3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是_提出的经济方针 ( )(A)孔子(B)管仲(C)荀子(D)韩非4 孟子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 )(A)性恶论(B)性善论(C)天志说(D)“道法自然 ”思想5

2、 墨家认为国家法律的产生,是出于_的需要 ( )(A)统一思想(B)安定秩序(C)平等人权(D)自由安全6 庄子的理想社会是 ( )(A)“小国寡民 ”社会(B) “至德之世”(C) “太平不易” 之世(D)“三代”之世7 在法家中,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 原则的是 ( )(A)李悝(B)齐国法家(C)韩非(D)商鞅8 早期的黄老之学具有明显的_性质 ( )(A)儒法结合(B)儒道结合(C)道法结合(D)神学经学相结合9 _是汉代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A)孟子(B)董仲舒(C)王立(D)朱熹10 杜预认为,立法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是 ( )(A)格之以名分(B)简直(C)穷理尽性(D)变礼

3、11 嵇康与王弼法哲学观的区别在于 ( )(A)是否主张“ 无为而治“(B)是否主张反对礼教(C)是否认为“名教出于自然”(D)是否持玄学的法哲学观12 主张“以公理而灭私情” 的思想家是 ( )(A)朱熹(B)丘溶(C)王夫之(D)魏源13 总结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提出只能“严修武备” ,“以甲兵止甲兵”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是 ( )(A)龚自珍(B)魏源(C)曾国藩(D)梁启超14 大清新刑律的起草人是 ( )(A)沈家本(B)冈田朝太郎(C)杨度(D)松冈正义15 在我国历史上,首开公布成文法先河的春秋时期郑国执政是 ( )(A)邓析(B)子产(C)李悝(D)商鞅16 孔子据以主张“

4、 父子相隐 ”的周礼原则是 ( )(A)明德慎罚(B)舍生取义(C)为亲者隐(D)不党父兄17 孟子将孔子的仁学发展为 ( )(A)性善学说(B) “暴君放伐” 学说(C)仁政学说(D)“民贵君轻 ”学说18 以下思想命题由荀子提出的是 ( )(A)暴君放伐(B)君子怀刑(C)罪人不孥(D)有治人,无治法19 被称为东汉王朝的“ 国宪 ”(即根本大法),对我国封建法律有着深远影响的是 ( )(A)九章律(B) 春秋繁露(C) 张杜律(D)白虎通义20 把封建伦理纲常概括为“三纲” 的是 (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孟子21 杜预主张以_为标准解释法意 ( )(A)名分(B)民意

5、(C)语言(D)历史22 唐朝坚持“ 天刑” 说的思想家是 ( )(A)李世民(B)韩愈(C)白居易(D)柳宗元23 在明清两代被指定为封建知识分子必读教科书的著作是 ( )(A)朱子语类(B) 朱子全书(C) 大学衍义补(D)四书章句集注24 绘制太极图,认为“无欲” 才能“主静”,去恶从善的思想家是 ( )(A)李翱(B)周敦颐(C)朱熹(D)陆九渊25 下列属于张居正的作品的是 ( )(A)日知录(B) 临川文集(C) 太岳集(D)西游录26 黄宗羲国家与法律起源论的核心是 ( )(A)“天命”说(B) “公利” 说(C) “天志” 说(D)“神授”说27 龚自珍提出:“ 有天下者,莫高

6、于平之之尚也 ”,要求平均贫富。他的所谓“平均”,是指 ( )(A)把贫富拉平(B)按人口均分财富(C)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与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 ”本质一致(D)要求按封建等级,各守其位,各取其份,上下不相侵犯28 张之洞所说的“ 中学” 指的是 ( )(A)中国古代文学(B)中国古代帝王经世之术(C)中国古代儒家学说(D)中国古代军事思想29 主张“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的维新思想家是 (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30 根据清廷发布的“ 中外通行 ”的修律指导方针,沈家本确定了修律的基本原则是 ( )(A)参酌古今法律、务期中外通行(B)参考古今、博稽中外(C)参酌

7、各国法律、务期中外通行(D)法随时变、会通中外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以下关于墨家“ 尚贤说 ”的认识,正确的有 ( )(A)“唯仁者宜在高位 ”(B)一般情况下的用人还是不应逾越等级(C)冲破任人唯亲的世卿世禄制度(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E)官无长贵,而民无终贱32 李世民统治集团所持的以“宽简” 为核心的法律思想内容有 ( )(A)立法必须公平(B)既制礼,又立刑(C)法应灵活,可随时修改(D)国家法令,惟须简约(E)理大罪、赦小过33 王夫之主张的具有民主因素的

8、立法思想主要包括 ( )(A)立法“必循天下之公”(B)立法应以“保类” 、“卫群”为宗旨(C)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治的原则(D)立法必须体现“ 以天下为主”(E)以“ 公利” 说为核心的法律起源论34 张之洞认为“ 法律” 与“经术”的关系是 ( )(A)法律是“ 表” ,经术是“里”(B)法律是“里” ,经术是“ 表”(C)法律受经术决定并为之服务(D)经术受法律决定并为之服务(E)法律要因时而变,包藏在法律中的“经术” 也应随之改变35 康有为倡导实行君主立宪的具体方案有 ( )(A)设议院(B)开国会(C)制定宪法(D)行三权分立(E)废君统、倡民主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9、 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37 公羊三世说38 礼法之争39 直接民权40 天朝田亩制度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简述管仲的立法思想。42 简述孟子的“ 仁政” 在法律思想上的表现。43 简述商鞅“ 不法古” 、“不修今”的变法理论。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试述魏晋玄学家的法律观点。45 试述王夫之“ 趋时更新 ”的法律时变观点。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 1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

10、于西周。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到了商朝末年,才确立了嫡长继承制。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管仲很重视对传统经济政策的改革,力图用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控制,提出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方针。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孟子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即生来就具有善心。这就是说,仁、义、礼、智这些思想道德不是由于受外界影响而形成的,而是人生来就有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恻隐之心”的“仁”。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墨子认为,天下混乱,要使人们对于事理的看法一致,就必须要推举天下最贤能者为天子,大家以天子的是非为是非,由天子“发宪布令于天

11、下之众”,这就意味着国家和法律产生了。因此,墨子的观点是国家和法律的产生是出于安定秩序的需要。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庄子不仅主张毁弃一切法度,而且主张毁灭一切规章制度等文明成果,让人类返回到蒙昧无知的“至德之世”去。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商鞅认为,法代表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就应该具有普遍适用的平等性,刑罚不分贵贱等级,不因人而异。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早期的黄老之学具有明显的道法结合性质。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并吸收阴阳五行家、法家以及殷周的天命神权等各种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因素,创造了一种新儒学,是汉代儒家思想的集大

12、成者。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杜预认为,立法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是“简直”。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王弼的法哲学观是“名教出于自然”,嵇康则对此持否定态度,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丘溶认为,法律一经制定颁行,朝野上下“必守之以信”。无论最高统治者还是一般司法官吏,都“不可不守国家之法”,而恪守法制的关键是秉公而去私,“一惟以公理而灭私情”。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魏源总结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认为对付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只能“严修武备”,“以甲兵止甲兵”。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10 年,清政府公布了由日

13、本法学家冈田朝太郎等起草的大清新刑律。这是旧中国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法典。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虽然我国古代“刑书”的制定并不是从子产开始的,但子产首次将“刑书”铸在鼎器之上,从而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也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的首创。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孔子维护礼治,也表现在他力主孝悌上,主张“为亲者隐”。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孟子的“仁政”,也就是他反复强调的“以德服人”的王道,这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荀子继承和发挥了儒家人治论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主张。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

14、析】 汉章帝召集一批儒生在白虎观讨论“五经之同异”,参加讨论的人对经义的解释,其内容大多出自谶纬。会议记录由班固进行整理,编辑成白虎通义。它是东汉王朝的“国宪”,对我国封建法律有深刻影响。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董仲舒根据儒家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仁义道德思想,以及“阳尊阴卑”的神学理论,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三纲五常”论。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格之以名分”是杜预贯彻于其修律和注律之始终的基本精神。他主张以“名分”为标准解释法意。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韩愈始终坚持他的“天刑”说。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在明清两代

15、被指定为封建知识分子的必读教科书。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周敦颐借用道教的宇宙生成的模式“绘制”了一幅太极图,断言“太极”是派生出阴阳、五行、男女、万物的本源。他还发挥中庸的“诚”的修养方法,认为“无欲”才能“主静”,去恶从善。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张居正著有太岳集,清时增刊为张文忠公全集。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黄宗羲国家法律起源论的核心是“公利”说。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龚自珍所谓的“平均”,不是把贫富拉平的意思,这和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有本质的不同。他要求按照封建等级,各守其位,各取其份,上下不相侵犯。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

16、析】 张之洞所谓的“中学”,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维护三纲五常的儒家学说,也就是曾国藩、李鸿章等所说的“道”。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仁学是谭嗣同的代表作。他的政治法律思想的显著特色,就是主张“冲决一切封建网罗”,这是当时所能提出的最激进的口号。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慈禧发布的“中外通行”的修律指导方针,沈家本确定了修律的基本原则,即“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正确答案】 C,D,E【试题解析】 在墨家看来,“欲使国家

17、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就必须冲破任人唯亲的世卿世禄制度。墨家看来,“尚贤”应遵循的原则是:“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墨家认为,必须用提高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方法来招纳天下的贤士,从而做到“官无长贵,而民无终贱”。3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李世民统治集团所持的以“宽简”为核心的法律思想内容有:既制礼,又立刑;立法必须公平;国家法令,惟须简约;法须稳定,“不可数变”。3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王夫之认为建成“一代之治”是当务之急,其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主要有:立法“必循天下之公”;立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治的原则。34

18、【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轨”,张之洞指出:中国“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法律是“表”,经术是“里”;法律受“经术”决定并为之服务。3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康有为倡导实行君主立宪的具体方案有: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行三权分立。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正确答案】 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认为,在不违反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可以“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用变形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在整顿中法方面,主要是改革刑狱,采取“ 除讼累 ”、“省文法”等措施,进一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在采用西法方面,张之洞建议聘请“名律师” ,博采各国的法

19、律,为中国编纂矿律、路律、商律以及交涉刑律。但他始终没有超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一反动纲领。37 【正确答案】 公羊三世说,公羊春秋的核心是“公羊三世说” 。即人类社会的演进分三个阶段,由“ 据乱世 ”进入“升平世”,再由 “升平世”进入“ 太平世”。他还认为,春秋里的“ 大义 ”是孔子治“据乱世”之宪法,而 “微言”是孔子所说的“ 升平世”、“太平世”之理想宪法。康有为以自己的政治意图解释治世之法,目的是借“占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38 【正确答案】 清末修律过程中产生的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之间的论战。两派论战的根本原因是采用旧的纲常名教

20、还是采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理论作为立法宗旨的问题,论战最后以法理派的退让妥协而告终。这场论战对于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中华法系”的瓦解。39 【正确答案】 直接民权是新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主权在民” 的保障,也是五权宪法的精华所在。孙中山认为西方的间接民权难以全面维护“主权在民”的宗旨,故 “于间接民权外,复行直接民权 ”。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其中选举权、创制权体现了主权在民,罢免权、复决权体现了人民保留收回权。直接民权突破、补充了三权分立的政治结构模式。40 【正确答案】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

21、文件,也是太平天国初期立法的指导原则。它以改革封建土地私有制为核心,设计了一套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结构。它反映了农民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只能是小生产者的空想,无法实现。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正确答案】 管仲主张“令顺民心” 、“与民分货”,法令的制定必须适应民众好财争利的习性,以建立和保障新的封建经济制度。这是管仲在立法方面,尤其是在经济立法方面的主张。管仲的立法主张有两个特点:(1)强调物质经济利益的地位。管仲认为,立法必须顺应民心,以民心为向背,而赢得民心的关键在于使法律符合百姓的利欲,适应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要求。(2)重商。管仲重视对传统经济政策的改革,力图用行

22、政和法律手段进行控制,提出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的方针。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便形成了管仲的以重商主义为特征的立法思想,即在加强官营商业、手工业的同时,对提倡重农节用,抑制富商大贾。另外,管仲在农业方面也有自己极有特色的思想,主张“均地分力” ,“与民分货”。42 【正确答案】 孟轲论法是以“仁政” 作为指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王道仁政,道德教化。(2)减省刑罚, “罪人不孥”。(3)“为民制产”,轻徭薄赋。(4)民贵君轻, “暴君放伐”。(5)“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43 【正确答案】 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为说明变法的必要和正确,他提出了“ 不法古、不修今

23、”的变法理论。(1)商鞅驳斥了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观点,认为法令制度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提出了“ 不法古,不修今 ”的口号。(2)商鞅指出只有变法变礼,才能强国利民。(3)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社会现实和民情风俗来更礼变法。总之,商鞅用来说明变法必要性的理论体现了历史进化的观点。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正确答案】 魏晋之际玄学盛行,依据对“自然” 与“名教”关系的不同见解,玄学家内部可分为三大派:何晏、王弼认为“名教” 本于 “自然”,出于“ 自然”为其一;阮籍、嵇康以为“ 越名教而任自然 ”为其二;郭象以为 “名教”即“ 自然”为其三。这三派的法律主张大致如下:(1)王

24、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法哲学观。王弼认为,提倡名教与崇尚自然并不矛盾,因为封建等级秩序出自于无为的自然之“道” 。因此政治上应实行 “无为而治”。王弼的这一理论,一方面为“ 名教 ”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论证,另一方面也批判了儒、墨、名、法的有为政治。王弼的“无为而治” 包括三项内容,即君主无为、愚民政策与取消烦法酷刑。王弼认为尊卑等级皆是“自然” 秩序,百姓应安分守己服从统治,君主亦应“以不言为教 ”。他反对一切违反 “自然”的兵役、刑法、智术,认为刑法烦密,万物便失其“ 自然” 状态。(2)嵇康、阮籍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观。嵇康和阮籍在政治上倾向曹魏政权,反对司马氏的士族政治。他们批判“

25、名教” 的虚伪,主张返璞归真,一切顺应自然。嵇康认为“名教 ”不但不出于 “自然”,而且是“自然”的对立物。他公开提出要冲破名教、礼法的束缚,“ 非汤武而薄周孔 ”,建立一个“君静于上,臣顺于下”的理想社会。但嵇康并未完全摆脱“ 名教 ”的束缚,相反,其因司马氏 “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而变为不信礼教。(3)郭象“名教即自然”的法哲学观。郭象“名教即自然”的思想,基本上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御用学说。他将“ 名教 ”与“自然”完全等同起来,将现实的礼法论证为合情合理的。45 【正确答案】 (1)王夫之认为,法律与整个国家制度一样,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的。(2)王夫之认为法律 “趋时更新”是不以

26、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3)王夫之通过对 “圣法不可变”的“正统”论的否定,以论证法律的 “趋时更新”。(4)王夫之揭示出 “有定理而无定法”的规律,深刻论述了改革旧法的必要和法律 “超时更新”的前景。(5)王夫之的结论是: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古代的法令不一定适用于今天,今天的法令不一定适用于未来,从而主张:“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而未可概之以今日者,君子不以言事;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非必之后日者,君子不以垂法。”(6)王夫之以他的卓识和远见,预言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天下之大公”的社会即将到来。这种思想,标志着十七世纪的社会觉醒,也将中目古代关于“法随吐变”的思想推向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