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913755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 1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根据史料记载,五刑已完备是在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2 周公为了使西周的统治合法化,提出的学说是 ( )(A)惟命不于常(B)大命文王(C)以德配天(D)永吉配命、自求多福3 西周的王位继承制是 ( )(A)嫡长继承制(B)父死子继(C)兄终弟及(D)禅让制4 西周的宗法制的中心是 ( )(A)皇权(B)母权(C)父权(D)神权5 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论断

2、的是 ( )(A)孔丘(B)管仲(C)鲍叔牙(D)子产6 子产实行的确认土地私有合法性的制度是 ( )(A)“丘赋”制(B)初税亩制(C) “三国五鄙” 制(D)相地而衰征7 春秋时期,邓析所著的“竹刑” 是 ( )(A)官方文件(B)第一部成文法(C)第一部公布的成文法(D)个人著述的法律文件8 春秋时期,主张彻底否定周礼,实行法治革新的是 ( )(A)邓析(B)管仲(C)子产(D)商鞅9 春秋时期,创立“ 三国五鄙 ”制度的人是 ( )(A)子产(B)孔子(C)管仲(D)邓析10 孔子据以主张“ 父子相隐 ”的周礼原则是 ( )(A)明德慎罚(B)舍生取义(C)不党父兄(D)为亲者隐11

3、孔子强调“ 举贤才” 的重要,对于传统的 “世卿世禄”制度和周礼的“ 亲亲”原则进行了大胆的修正,主张 ( )(A)“君子笃于亲 ”(B) “内举不失亲”(C) “外举不失贤”(D)“近不失亲、远不失举”12 荀子的隆礼重法学说产生的基础是 ( )(A)性善论(B)性恶论(C)性无善恶论(D)性善情恶论13 “人性本善 ”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义(B)礼(C)仁(D)智14 提出“为国以礼 ”、“为政以德”的治国主张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子思(D)子产15 忠实地继承和发展了孔丘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地位仅次于孔丘的是 ( )(A)老子(B)孟子(C)荀子(D

4、)庄子16 孔子论语中的“ 为政 ”的涵义是 ( )(A)政治(B)行政(C)正直(D)执政17 孟子以“仁政 ”为指导来论述法,这一论述所围绕的中心是 ( )(A)教以人伦(B)不误农时(C)省刑罚、薄税敛(D)正经界18 先秦诸子中,提出“ 明分使群 ”的礼法起源论的是 ( )(A)孔丘(B)孟轲(C)荀况(D)庄周19 春秋战国时期,论“ 礼 ”最多并将其地位提得最高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子产20 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兼爱(B)非攻(C)尚贤(D)尚同21 墨家提倡的“ 义” 是 ( )(A)君礼臣忠(B)父慈子孝(C)孝悌忠恕(D)人们之间的互爱

5、互利22 墨家对当时的礼法制度进行衡量的标准是 ( )(A)尚同(B)尚贤(C)非攻(D)爱人利人23 我国古代最早提出自然主义法律观点的是 (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24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出自 ( )(A)论语(B) 荀子(C) 庄子(D)老子2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老子提出的“三绝” 愚民政策的是 ( )(A)绝圣弃智(B)绝贤去能(C)绝仁弃义(D)绝巧弃利26 法家提出了以权术加强和实现“法治” 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是 ( )(A)“循名责实 “之术(B) “无为而为” 之术(C) “禁奸” 之术(D)人君南面之术2

6、7 法家公私观里的“ 公” 是指 ( )(A)公共财产(B)公共道德(C)君主的利益(D)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整体意志的国家利益28 下列关于韩非子的思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禁奸止过,莫若重刑”(B)认为 “法治” 优于“ 礼治”(C)认为法能“禁奸” 、“强国”(D)认为“法治 ”胜于“任贤任智”29 先秦时期将法的起源和国家起源联系在一起的是 (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30 先秦法家中,提出了法术势相统一的“法治” 思想体系的是 ( )(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韩非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7、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关于如何运用和贯彻赏罚,韩非主张 ( )(A)信赏必罚(B)赏罚有度(C)重刑少赏(D)厚赏重罚(E)赏罚应“ 合于形名”32 李世民统治集团的慎狱恤刑的思想体现为 ( )(A)创立九卿议刑制度(B)反对肉刑(C)禁止刑讯逼供,注重犯罪事实(D)完善死刑的审批程序(E)先教后杀33 范仲淹“审刑名 ”的司法原则包含的内容有 ( )(A)谨慎适用罪名(B)克服 “独断” 、“ 偏听”(C)行纠察,加强司法监督(D)习法律,提高业务素质(E)执法应“ 刑平而公”34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的夷之“长技”是指 ( )(A)战舰(B)

8、火器(C)养兵练兵之法(D)立议院开国会(E)法律制度35 在孙中山先生的直接民权中,体现人民管理法律的二权是 ( )(A)选举权(B)复决权(C)罢免权(D)创制权(E)监察权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不党父兄、不偏富贵37 原心论罪38 天人不相预39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40 以礼自治,以礼治人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简述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在政治、法制实践方面的表现。42 简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43 简述洪仁玕“ 国家以法制为先 ”的法律思想。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试述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其特点。45 试述唐律疏议中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体现。全国自考(中国法

9、律思想史)模拟试卷 1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尚书.吕刑说:西周有五刑,即墨、劓、剕、宫、大辟。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商朝的灭亡,让周公不得不另外寻求思想武器,于是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指母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贯穿西周礼治的原则是: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

10、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中,“亲亲”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管仲认为,物质利益不仅是人性所求,而且是人们遵守礼义法度的前提。他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著名论断。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子产在公元前 538 年,又“作丘赋”,即以“丘”为单位,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这一制度确认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邓析私自编定了一部更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刑法。因为写在竹简上,所以被称为“竹刑”。因此,“竹刑”属于个人著述的法律文件。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邓析是代表由平民出身的新

11、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革新派,凶此不仅批判和否定传统的周礼,而且对于子产的改良也进行抵制和批判。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管仲提出了“四民分居定业”论,该思想的具体化就是“j 国五鄙”制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孔子维护礼治,也表现在他力主孝悌上,主张“为亲者隐”。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孔子强调“举贤才”的重要,对于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和周礼的“亲亲”,原则进行了大胆的修正,主张“近不失亲、远不失举”。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既然人生来性恶,就必须“明礼义以化之”。荀子主张“隆礼”的根据正是这种“性恶论”。荀子在隆礼的同时,也强调重法,其根据还是“性

12、恶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孟子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即生来就有善心。这就是说,仁、义、礼、智这些思想道德,不是由于受外界影响而形成的,而是人生来就有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恻隐之心”的“仁”。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为国以礼”的礼治论、“为政以德”的治国主张均是孔子提出的。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他的一生是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的。在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成为大势所趋的历史潮流面前,孟子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发展了孔子的思想。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孔子强调“为政在人”是主张统

13、治者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必须有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因此,这里的“为政”是指执政。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孟子以“仁政”为指导来论述法,这一论述所围绕的中心是“省刑罚”、“薄税敛”。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荀子为了替封建制度的确立进行辩护,提出了一种新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即“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荀子的学说中,礼居于首要地位,是政治的指导原则。他论“礼”最多并将其地位提得最高。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墨家的法律思想是以“兼爱”为核心。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般地说,儒家“重义轻利”,并经常把利和

14、义对立起来。墨家则相反,他们以人民之利即公利为唯一的价值标准。义就是利,“兼相爱”必须表现为“交相利”,“爱人”就是“利人”。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墨子主张以“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来衡量国家法律制度,评价各种学说观点。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道家认为,在人定法之外,还有一种来源于自然的自然法,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自然主义法律观点。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老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老子认为着能做到“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就可以使人们保持淳朴的天性。26 【正确答案】 D

15、【试题解析】 法家提出了以权术加强和实现“法治”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循名责实”之术、“无为而为”之术和“禁奸”之术。“人君南面之术”是韩非吸取道家的无为思想,变成积极主动而成。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慎到所说的“公”与“私”,是以是否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作为划分标准的,符合地主阶级利益的是“公”,违反地主阶级利益的是“私”。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韩非通过对“法”的作用的阐述说明实行“法治”的必要:(1)“禁奸”、“尊主”、“强国”。“法”能有效地禁止臣民的“奸邪”行为,这是韩非之“法”的首要作用,“禁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禁“奸臣”;二是禁“奸民”,即镇压

16、人民的反抗。“法”能“强国”“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2)“法治”胜于“礼治”。(3)“法治”胜于“任贤任智”。(4)“ 法治”胜于“心治”。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家认为,资源有限,而人们相互之间为了资源争夺很激烈。为了定分止争,所以需要“立禁”(制定法律),即产生了国家和法律。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他在总结前期法家法、术、势三派得失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更加完整的“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体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17、、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正确答案】 A,B,D,E【试题解析】 韩非继承、发展了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的思想,形成了较系统、完整的法治理论。他主张“以法为本”,为了贯彻赏罚,他提出了信赏必罚;赏罚应“合于形名”;赏罚有度;厚赏重罚。3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李世民君臣有鉴于隋炀帝的教训,不仅在立法方面强调宽简,而且在司法方面注重慎狱恤刑。具体体现在:慎狱恤刑;创立九卿议刑制度;完善死刑的审批程序;禁止刑讯逼供,注重犯罪事实。33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范仲淹为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他建议实行以下办法:“审刑名”,谨慎适用罪名;行纠察,加强司法监

18、督;习法律,提高业务素质。3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在魏源看来,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35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在孙中山的这个方案中,国民大会直接代表民权,高于立法院,行使中央统治权,享有对中央政府官员的选举权、罢免权和对中央法律的创制权、复决权。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正确答案】 不党父兄、不偏富贵,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思想命题。墨家反对儒家的宗法制和礼治。表现在用人上,即反对任人唯亲,主张任人唯贤。该命题是反对以父兄为党,以富贵为偏,对儒家“亲亲” 、“尊尊”给予彻底否定。37 【正确答案】 原心论罪,是指

19、在审理案件中,主要根据犯罪的事实,考察行为者的动机。只要有动机,不管是否已经做出了行为,都要加以惩罚;如果没有犯罪动机,即使有犯罪行为,也应当从轻发落。“原心论罪” 实际上是一种动机论,在判断一种行为的时候,看重行为者的动机而不是效果。它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司法主张,有“本其事 ”的一面,但因过于强调 “原心论罪”,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有一定弊端,容易导致执法者主观定罪,徇情枉法。38 【正确答案】 “ 天人不相预 ”,是柳宗元反对天有意志的唯心主义观点而提出的。他认为天(即自然) 和人(即社会) 各有其发展规律,是互相不干预的。所以,天人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感应关系,律的存亡得失与天毫无关系,天也不

20、能赏罚人的功过。39 【正确答案】 黄宗羲认为,从为民兴利除害的作用上比较,“法” 的作用要大于“人”的作用,更应重视“法治”的定立与实行。因此要先有好的法律, “治法”不但决定着社会的治乱,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能治之人” 的才智能力,能够限制约束贪婪残忍的人。黄宗羲的“ 法治”论具有近代资产阶级的“法治”理论的特征。40 【正确答案】 曾国藩为了维护封建纲常名教,提出了所谓“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反动政纲。所谓 “以礼自治 ”即用礼来呼吁他的反革命同伙,谨守封建伦常与法纪,“互相规劝 ”,加强统治阶级内部的反革命团结,同心协力地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所谓“ 以礼治人”即用礼来“辟异端”,正纲纪

21、,强迫人民接受礼的统治。曾国藩所主张的礼或礼治,并不是要施仁政于民,而是将它作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一种重要工具。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正确答案】 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在政治、法制实践中的表现可分述为:(1)无为而治,“ 与民休息”;(2)文武并用,“德刑相济”;(3)“罚不患薄” ,约法省刑;(4)“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42 【正确答案】 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包括:(1)立法“必循天下之公” ;(2)立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3) 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治的原则。43 【正确答案】 洪仁玕认为“立法制” 是治国的首要措施。他在 立法制喧谕中强调“国家以法

22、制为先 ”。认为 “立法”是治国之“本”,整顿法制,不仅可以扭转太平天国法纪松弛的形势和革除弊端,还有增强国力,争雄世界的意义。洪仁王干进一步指出,国家不仅要立法制,而且要“立法当” 、“立法善”,因此立法必须“ 变通”,以求“更新”。以这些思想为指导,他在 资政新篇 中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洪仁歼的思想带有资本主义民主与科学的因素,包含了变封建主义为资本主义的内容,体现了历史趋势。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正确答案】 (1)神化君权。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天人合一” 的思想,创造出一种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神学目的论,以适应神化君权的政治需要。不仅把君主的权力说成是天授予的,而且君

23、主代表天来统治人世。董仲舒神化君权,把君权吹嘘成体现了天的意志的不可侵犯的力量,目的在于借助天的力量来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2)以阴阳五行学说来阐述“ 德主刑辅”论。董仲舒所主张的 “德主刑辅”的理论是有其特色的,那就是用阴阳五行学说来加以阐述,形成一种“阳德阴刑” 论。“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也” 。在他看来,刑是德的辅助手段,是德的补充,但没有它也不能达到德治的目的,这也是“天意” 的体现。(3)“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董仲舒所宣扬的 “三纲五常”,也是借助于“天意 ”来加以阐述的。按照 “天意”的规定,人间秩序也必须符合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

24、为阳,子为阴;夫为陌,妇为阴” ,而“天”总是贵阳而贱阴,亲阳而疏阴。属于阳的君、父、夫永远是属于阴的臣、子、妻的统治者。即所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董仲舒编造的“三纲五常”论,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这种理论,在当时曾对巩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其本质来说,它是封建统治者用来控制人们的思想,以防止人民“犯上作乱 ”的思想武器。(4)以经义决狱。自汉以来,儒家思想不仅渗透到法律内容中来,而且对断狱也有很大影响。这种做法都是受董仲舒春秋决狱的影响。董仲舒足以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他极力倡导和鼓吹“春秋决狱” ,受到汉统治者的重视。董仲舒

25、以经义决狱,以经代律,使儒家思想在法律领域内也占据重要地位,奠定了礼法合一的基础,从而把儒家的经义法典化了。45 【正确答案】 唐律疏议是以唐朝早期法律为基础而制定的集大成的律文及释文,代表了唐朝制定法律的最高水平。它包含的法律思想非常丰富,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封建正统法律思想:(1)“德礼为本,政教为用”的礼法结合的思想。在 唐律疏议序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法律的功效和礼仪道德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礼的精神完全溶化在唐律疏议的律文中,标志着中国古代礼治的法律化已接近完成。(2)封建纲常的法律化。 “一准于礼”的唐律比汉律更全面而具体地体现了 “三纲”的原则:“君为臣纲”被置于封建“三纲”之首,对谋反、谋大逆、大不敬等违反“君为臣纲”的行为作了详细规定并处以严厉刑罚;“父为子纲”在唐律中反映得最全面和具体,对构成不孝罪的种种行为分别刑罚;“ 夫为妻纲”,极力维护夫权,歧视和压迫妇女,规定了“七出” 、闻夫丧不举哀等犯罪行为。(3)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唐律是一部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法:贵族、官吏有罪无刑;将人民分为良贱,良贱适用不同的法律。唐律疏议是唐律的集大成者,体现了礼法的结合。其后的各朝立法均以这种礼法结合的思想作为正统法律思想,成为以后各代立法的蓝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