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913760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西周的王位继承制是(A)嫡长继承制(B)父死子继(C)兄终弟及(D)禅让制2 春秋时期最早区分“ 礼”和“仪”的人是(A)管仲(B)子产(C)邓析(D)女叔齐3 主张“唯仁者宜在高位 ”的“人治”思想的是(A)孔子(B)孟子(C)苟子(D)庄子4 先秦主张在经济和生产方面采取“绝巧弃利” 措施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5 在法家中,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 原则的是(A)李悝(B)齐国法家

2、(C)韩非(D)商鞅6 董仲舒的( )说是先秦时期“天罚” 论的翻版。(A)君权神授(B)三纲五常(C)灾异谴告(D)春秋“大一统 ”7 杜预律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A)“无讼”的司法观(B) “无为” 的治国论(C) “简直” 的立法观(D)“无君”的法律观8 唐朝坚持“ 天刑” 说的思想家是(A)李世民(B)韩愈(C)白居易(D)柳宗元9 提出以“存天理、灭人欲” 为核心的法律思想的是(A)朱熹(B)丘溶(C)王安石(D)王夫之10 王安石变法的哲学基础是(A)尚书(B) 论语(C) 老子(D)韩非子11 黄宗羲国家与法律起源论的核心是(A)“天命”说(B) “公利” 说(C) “天志” 说

3、(D)“神授”说12 洪秀全认为造成“ 农工受苦,岁受其殃 ”,“饿莩流漓,暴露如莽”这些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A)清朝统治者以“ 妖法” 桎梏人民(B)封建制度固有的矛盾(C) “一出于私” 的社会经济制度(D)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3 梁启超论证变法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是(A)契约论(B)人性论(C)进化论(D)民约论14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罪刑法定原则,废除比附援引旧制度的是(A)洪秀全(B)孙中山(C)洪仁歼(D)沈家本15 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于(A)代议然否论(B) 五朝法律索引(C) 排满评议(D)非黄16 在我国历史上首开公布成文法先河的春秋时期郑国执政是

4、(A)邓析(B)子产(C)李悝(D)商鞅17 孔子对周礼的重要修正之一是(A)强调孝、忠(B)强调差别(C)纳仁入礼(D)将礼客观化18 春秋战国时期,论“ 礼 ”最多并将其地位提得最高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子产19 法律应“为万民兴利除害” 思想的提出者属于(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20 庄子的理想社会是(A)“小国寡民 ”社会(B) “至德之世”(C) “太平不易” 之世(D)“三代”之世21 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六国。先秦法家理论在秦的实践者和秦始皇的主要辅佐者是(A)韩非(B)吕不韦(C)李斯(D)萧何22 以下明确主张“ 刑不上大夫 ”的思想家是

5、(A)管仲(B)子产(C)贾谊(D)鲍敬言23 杜预主张以( )为标准解释法意。(A)名分(B)民意(C)语言(D)历史24 用水比喻人民,舟比喻君主,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君主是(A)杨坚(B)杨广(C)李渊(D)李世民25 主张“性善情恶 ”,提出 “天命之性”、“气质之性”概念的是(A)韩愈(B)李翱(C)程颐(D)陆九渊26 丘溶认为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的核心。(A)德(B)礼(C)攻(D)刑27 黄宗羲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认为造成天下混乱、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是(A)礼制(B)法制(C)君主制度(D)分封制度28 龚自珍提出:“ 有天下者,莫高于平之之尚也 ”,要求平均贫富。他的

6、所谓“平均”,是指(A)把贫富拉平(B)按人口均分财富(C)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与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 ”本质一致(D)要求按封建等级,各守其份,上下不相侵犯29 清末修律中礼法两派分歧的根本点在于(A)立法的宗旨不同(B)立法的体系不同(C)法律的结构不同(D)罪名的认定不同30 章太炎主张用宗教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挽救革命派内部的道德衰亡。他说的宗教,主要是指(A)儒教(B)基督教(C)佛教(D)道教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孙中山把民生主义归纳为解决两大问题,即

7、(A)政权问题(B)土地问题(C)资本问题(D)经济问题(E)民族问题32 下列关于墨子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有(A)既有朴素的平等观念,又有尊君集权的思想(B)反对宗法等级的“礼治”原则(C)主张赏罚公正(D)主张立法司法大权集于君主一身(E)要求法律确认、维护劳动人民的权益33 刘颂提出的法律划一的主张包括(A)重新解释了“ 看人设教” 、“随时之宜”等观念(B)君臣与百姓同罪不同罚(C)君臣之间严格划分立法、司法方面的职责(D)法律的解释权集中于中央主管司法的大臣(E)原心论罪,议事以制34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直接影响着封建社会后期的法律实践活动,具体表现有(A)刑罚被认为是“ 存天理,

8、灭人欲” 的正义手段(B)增加刑罚的威慑力量(C)严重压抑劳动人民的权利观念(D)遏止了商品经济的发展(E)直语严刑,比前代更多地借助于法律的暴力手段35 洪秀全在“ 天下一家” 思想的指导下,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其具体做法是(A)在考试制度上,规定妇女可以同男子一样参加考试(B)在经济上,规定按人口多少分田,不分男女(C)严禁娼妓,不得实行封建多妻制(D)允许寡妇改嫁(E)任用妇女为官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嫡长继承制37 春秋决狱38 学校议政39 仁学40 定分止争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简述儒家的仁学与仁政说。42 简述韩愈的“ 道统论” 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

9、反映。43 简述汉初黄老思想在法律、政治方面的表现。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试述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45 试述王夫之“ 趋时更新 ”的法律时变观点。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B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D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B12 【正确

10、答案】 C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A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C18 【正确答案】 C19 【正确答案】 A20 【正确答案】 B21 【正确答案】 C22 【正确答案】 C23 【正确答案】 A24 【正确答案】 D25 【正确答案】 B26 【正确答案】 B27 【正确答案】 C28 【正确答案】 D29 【正确答案】 A30 【正确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正确答案】 B,C32 【正确答案】 A,

11、C,D,E33 【正确答案】 A,C,D34 【正确答案】 A,B,C,D,E35 【正确答案】 A,B,C,D,E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正确答案】 嫡长继承制是我国古代实行的一种继承制度,它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我国古代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其中正妻为嫡,正妻所生的长子称为嫡长子。我国从商朝末年就开始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王位继承人。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这种制度,与宗法制相结合巩固西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这种制度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并长期沿用。37 【正确答案】 春秋决狱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引经断狱,将

12、儒家的经义运用到法律中去,从而把儒家的经典法律化。董仲舒有“本其事” 的一面,但他过于强调春秋决狱、 “原心论罪”的司法主张,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有一定的弊端,容易导致执法者主观定罪,徇情枉法。38 【正确答案】 学校议政是黄宗羲提出的思想命题。他认为,学校不仅仅应该是“养士”(即培养官吏 )的场所,同时也应成为“治天下之具”,即反映民意、决定政策、监督行政的机关。这可说是近代议会政治的雏形。39 【正确答案】 仁学是谭嗣同的代表作。书中猛烈地抨击 r 封建君主号制制度和纲常名教,提出了“ 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的口号,表达了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向往,标志着他从扬“ 中学 ”到扬“西学”的转变,从

13、反对变法维新发展到积极参与变法维新。40 【正确答案】 “ 定分止争 ”是先秦法家关于法的作用的观点。认为法有 “定分止争”、“兴功禁暴”的作用。所谓“定分”,是指确定事物的权利名分。商鞅认为,当事物的权利名分确定后,就可以禁止争夺。“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显然,这是要求用法来确认私有权。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正确答案】 孔子建立了以“仁” 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他主张“仁者,爱人” ,“泛爱众”,抨击暴政,反对人殉。孟子、荀子适应时代的变化,将孔子的仁学发展成更为完整的王

14、道仁政说。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生来就具有所谓的“不忍人之心” ,诸侯国君也不例外。如果 “扩而充之,推而广之” ,在政治上就是王道或仁政。他主张用仁政统一天下,其具体办法是“省刑罚,薄税敛 ”, “为民制产”,“申之以孝悌之义”,等等。荀子继承了儒家王道仁政主张,又吸收了法家行之有效的霸道思想,提出“仁眇(高远)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 的主张,即采用以仁义为主、以兵威为辅的方法统一天下。42 【正确答案】 韩愈提出“道统论” ,主张君权至上。他坚决反对佛教,同佛教的传统世系的宗教法统相对抗。他以儒家“道统” 的继承人自居,宣扬儒家的纲常名教,企图用儒家的学说代替佛、道的教义。韩愈“道

15、统论” 的中心思想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主张博爱和遵行封建纲常来行事,反对假借佛、道等外物来修炼德行。韩愈还对“修齐治平”的原理进行了阐述,批评佛道的遁世无为、忘却天下的宗教修养。在这个理论思想的指导下,韩愈提出了维护君权,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的主张。43 【正确答案】 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在政治、法制实践中的表现可分述为:(1)无为而治,“ 与民休息”;(2)文武并用,“德刑相济”;(3)“罚不患薄” ,约法省刑;(4)“轻摇薄赋”,“以粟为赏罚”。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正确答案】 “ 法治” 是法家的旗帜和主要思想,是与其他学派,尤其是与儒家进行争论的焦点。“ 法治”和“礼治”存在着

16、明显的对立。 (1)“法治”是针对“礼治” 所维护的宗法制而提出的。虽然在维护等级制方面,“法治” 和“礼治”是一致的,但“ 法治”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的制度,“ 礼治”是代表贵族利益的制度。“法治” 主张中央集权制,“ 礼治” 主张分封世袭制。因此,法治的提出,旨在用地主阶级的新“法”代替贵族的旧“礼”,是两种制度的对立。(2)二者的对立体现了 “务德”与“务法”两种统治方法上的对立。“法治” 是针对“礼治”的重视 “德治”、教化而提出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 ”;法家主张 “以力服人”,“法治” 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3)二者的分歧在于对“君主 ”作用的看法不同,是重视 “君智”还是重视

17、 “君法”的对立。一法治”是针对“礼治 ”强调“人治”而提出的。儒家把治理国家的希望放在 “圣贤”及个人道德才能上;法家则认为治国的关键是“法” ,有了好的法令,能力一般的 “中主”和能力低下的“庸主 ”也能治理好国家。先秦儒法两家的对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礼法之争,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在法律思想上的激烈冲突,是两种不同法律制度和统治方法的对立。45 【正确答案】 (1)王夫之认为,法律与整个国家制度一样,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的。(2)王夫之认为法律“ 趋时更新”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3)王夫之通过对 “圣法不可变”的“正统”论的否定,以论证法律的 “趋时更新”。(4)王夫之揭示出“ 有定理而无定法”的规律,深刻论述了改革旧法的必要和法律 “超时更新”的前景。 (5)王夫之的结论是:“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故代的法令不一定适用于今天,今天的法令不一定适用于未来,从而主张:“以古之制,治占之天下,而未可概之以今日者,君子不以言事;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非必之后日者,君子不以垂法。”(6)王夫之以他的卓识和远见,预言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天下之大公 ”的社会即将到来。这种思想,标志着 17 世纪的社会觉醒,也将中国古代关于“法随时变 ”的思想推向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