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914005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 1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传播活动纵贯整个人类历史,横跨整个人类社会,这体现了传播的(A)形态多样性(B)时空遍布性(C)行为伴随性(D)极端重要性2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传播的本质(A)媒介控制性(B)时空遍布性(C)行为伴随性(D)极端重要性3 规模至少两人,下限明确、上限模糊的传播类型是(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亲身传播(D)组织传播4 传播学诞生于(A)法国(B)美国(C)英国(D)日本5 提出“两级传播 ”理论的学者是(A)勒温(B)霍夫兰(C)拉斯韦尔(D)拉扎斯菲尔德6 提出“虚拟环境 ”和“刻板印象”两个概念的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人是(

2、A)施拉姆(B)李普曼(C)拉扎斯菲尔德(D)勒温7 按照英尼斯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偏向空间的媒介的是(A)纸草纸(B)黏土(C)羊皮纸(D)石头8 麦克卢汉将印刷文化时代称为人类社会的(A)部落化阶段(B)脱离部落化阶段(C)重返部落化阶段(D)部落化解体阶段9 在西方媒介大众化初期,媒介和政治的关系表现为(A)媒介政治化(B)媒介对政治的相对独立(C)政治媒介化(D)媒介依附于政治10 现代西方新闻传播体制形成于(A)18 世纪后期和 19 世纪上半叶(B) 19 世纪后期和 20 世纪上半叶(C) 20 世纪中后期(D)21 世纪初期11 在商业压力下,媒介注重的要素不包括(A)制作成

3、本(B)受众广度(C)与利益攸关者的冲突程度(D)新闻来源12 在西方,科学定义“ 文化 ”的鼻祖是(A)塞缪尔亨廷顿(B)约翰 梅里尔(C)爱德华泰勒(D)查尔斯泰勒13 大众传播的“ 监视环境 ”功能在经济领域中的体现是(A)传递经济信息(B)解释经济信息(C)监督市场秩序(D)发展媒介产业14 德国社会学家威瑟依据组织性的强弱,将群体分为(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B)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C)内部群体和外部群体(D)自组织群体和外部组织群体15 下列关于群体意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的流量大,信息的覆盖面广,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就好(B)信息的流向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

4、体意识的形成(C)传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对群体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D)信息流向的双向性强,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分散16 认为组织传播有生产、维持、适应和管理四种功能的是(A)卡兹(B)伯罗(C)拉斯韦尔(D)赖特17 在法律认可的范围内,记者拥有为采集新闻信息而进行调查或访问活动的权利,指的是(A)知闻权(B)报道权(C)编辑权(D)秘匿权18 观众对电视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和解读,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作出与制码者完全相反或相异的解读。这属于“霍尔模式” 中的(A)支配霸权立场(B)对抗立场(C)协商立场(D)观展表演立场19 有观点认为,人们对大众传媒所发出信息的选

5、择会受到家庭、朋友和熟人等的影响。该观点属于选择性理论中的(A)个人差异论(B)社会范畴论(C)社会关系论(D)社会流程论20 被麦考姆斯称为“ 议程设置概念的精神之父 ”的是(A)芬克豪斯(B)李普曼(C)萨拉文(D)霍夫兰二、多项选择题21 大众传播的媒介包括(A)报纸(B)广播(C)电视(D)电影(E)电报22 高登描述的媒介融合的形式包括(A)媒介科技融合(B)所有权融合(C)战术联合(D)社会或组织融合(E)信息采集的融合23 下列关于群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B)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结构(C)群体就是单个人的总合(D)群体成员在心理上有一种依

6、存关系和共同感(E)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24 根据传者的传播对象的性质来划分,传者可分为(A)人际传播中的传者(B)群体传播中的传者(C)组织传播中的传者(D)大众传播中的传者(E)普通传者和专职传者25 “框架”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有(A)加姆桑(B)格伯纳(C)恩特曼(D)蒂奇纳(E)艾英戈三、名词解释26 场论27 “文化霸权 ”28 组织29 意见领袖四、名词解释30 简述群体规范的功能。31 简述传统大众传播的特点。32 盖尔顿和鲁奇认为,对传者的信息制作、加工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有哪些?33 “使用与满足 ”理论有哪些基本假设 ?34 “知识沟”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和现

7、实意义 ?五、论述题35 论述中国传播学科分支及其研究成果。36 “沉默的螺旋 ”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和现实意义?六、案例分析37 北京某企业高管甲到广西桂林的一个县城休假,游山玩水,期间与当地一个船夫乙闲聊。甲告诉乙,他到桂林游玩的机票和下榻的酒店都是从网络上预定的,在没来桂林之前已经通过网络安排好了一切。乙说其很少接触网络,偶尔上一次网也就是看看电影罢了。他不知道甚至不相信网络支付等当下最流行的交易支付方式。网络对他而言还是很虚幻的一种东西,与他的现实生活关联不大。试运用“知识沟 ”和“信息沟”理论揭示的传播规律,分析案例中的传播现象。七、填空题38 网络传播与传统的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的最大

8、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39 在英尼斯看来,人类传播媒介的演进史是一部由质地较重向质地较轻、由偏倚时间向发展的历史,而且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相协调。40 在媒介融合的实践中,论坛公司的实验以和佛罗里达的奥兰多哨兵报为基地。41 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政治对大众传媒的以及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42 大众传媒可以利用自身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影响力大等优势,对政治进程产生影响。43 阿特休尔提出的“ 媒介三种体系 ”的最大特点在于,对当下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媒介状况更为客观、辩证的描述与分析,同时正确指出了。44 大众传媒具有沟通功能和润滑作用,能充当社会的“减

9、压阀” 和。45 在文化渗透或文化扩张的过程中,大众传媒因其卓越的传播能力而在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提法流行起来。46 媒介新经济之路是指媒介产业化和之路。47 1996 年,第一家报业集团报业集团诞生,此后又有 20 家报业集团相继成立。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 1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传播具有形态多样性、时空遍布性、行为伴随性和极端重要性四大特性。传播是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活动。从时间上看,传播从古到今,纵贯整个人类历史;从空间上看,传播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横跨整个人类社会。这就是传播酌

10、时空遍布性。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极端重要性既是传播的特性之一,又是传播的本质。人类的一切(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基奉的和非基本的)行为都离不开传播,“传”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衣食住行”。因此从本质上看,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或基础性行为之一。可见,传播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传播的本质。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其规模扩大为至少两人,下限明确,但上限模糊。只要没有明确的群体、正式的组织参与其中,即使参加者再多也是人际传播。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传播学源于欧洲,诞生在美国,随之流向美洲、传到欧洲、进入亚洲,现在已遍及整个世界。5

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勒温提出“把关人”理论、场论和群体动力论;霍夫兰开展劝服研究;拉斯韦尔提出 5W 模式;拄扎斯菲尔德提出“两级传播”理论。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偏向空间的媒介如纸草纸、白报纸等,较适合于克服空间的障碍。B、C、D 三项属于偏向时间的媒介。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麦克卢汉用部落化(口头文化)、脱离部落化(拼音字母和印刷文化)、重返部落化(电子媒介文化)来隐喻人类传播史的宗教赎罪过程。在印刷文化时代,人们养成了单独阅读和思考的习惯,促成了行为与思考方式的个人化发展,麦克卢汉称之为人类社会的“脱离部落化”阶段。9 【正确答案】

12、 B【试题解析】 在西方媒介大众化初期,媒介摆脱了因经济依附而形成的政治依附,走向相对独立,在新闻报道方面开始标榜“客现”“公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媒介时政治的相对独立。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 世纪后期和 20 世纪上半叶,美、英、法、日、德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大众传播体系,标志着现代西方新闻传播体制的形成。11 【正确答案】 D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西方,科学定义“文化”的鼻祖是英国文化人类学创始人爱德华 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他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

13、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德国社会学家威瑟依据组织性的强弱,将群体分成两类,一类是组织群体,另一类是非组织群体。15 【正确答案】 D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采访权也叫知察权或知闻权,是在法律认可的范围内,记者拥有为采集新闻信息而进行调查或访问活动的权利。18 【正确答案】 B19 【正确答案】 C20 【正确答案】 B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大众传播,从受者角度看,包括读报纸、杂志、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电影,上网等。这些传播内

14、容的中介,既是信息的物理栽体,又是接受行为的消费对象,通称大众传播媒介。所以大众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22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高登提出的媒介融合形式有六种,即媒介科技融合、所有权融合、战术联合、结构融合、信息采集的融合和新闻呈现方式的融合。社会或组织融合是詹金斯提出的媒介融合形式。23 【正确答案】 A,B,D,E【试题解析】 群体不是单个人的总和,不是若干个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有条件的特殊总和。故 C 项的说法错误, A、B、D、E 四项的说法正确。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根据传

15、者的传播对象的性质来划分,传者可分为人际传播中的传者、群体传播中的传者、组织传播中的传者和大众传播中的传者。普通传者和专职传者是根据传者在传播活动中的角色特点来划分的。25 【正确答案】 A,C,E【试题解析】 “框架”理论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主要倡导者有加姆桑、恩特曼、艾英戈等。格伯纳倡导的是“涵化”理论,蒂奇纳倡导的是“知识沟”理论。三、名词解释26 【正确答案】 场论:勒温创立的理论之一。勒温吸取了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并赋予其某种适合心理学的特殊意义。场论的研究对象是处于他或她的“场” 中的个体。27 【正确答案】 “ 文化霸权 ”:可以理解为文化领导权或话语霸权,即统治者

16、可以通过教育、宗教、大众传媒等方式,实现对文化和思想领域的控制,进而使被统治阶层产生对现有政权的认同。28 【正确答案】 组织:就是有序化的群体,即为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动的群体。29 【正确答案】 意见领袖:也称舆论领袖,就是积极、主动地向人们提供某方面的客观事实并加以主观判断的人。四、名词解释30 【正确答案】 群体规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维系作用。(2)认知的标准化作用。(3)行为的定向作用。(4)惰性作用。31 【正确答案】 (1)传者是一个传播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杂志社等)的整体或其中的个人。他们大多受过专门的职业教育,以传播为职业,在传播媒介中扮演不同的角

17、色。(2)手段是机械媒介或电子媒介。依靠这些媒介,传者大量复制信息,并进行迅速、及时、连续不断的传送。媒介的这些特点也影响了利用媒介传送信息的方式。(3)受众广泛,成分复杂,有众多、杂乱、分散、匿名的特点。但他们常被发送组织看作是一个具有某种普遍特性的群体或集体。(4)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32 【正确答案】 (1)时间跨度。(2)强度或阈限价值。(3)明晰性。(4)文化接近或相关性。(5)调和性。(6)出乎意料。(7)连续性。(8)构成。(9)社会文化价值。33 【正确答案】 “ 使用与满足 ”理论有以下基本假设:(1)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是有目的的,受众基于心理或社会的需求,想

18、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2)传播过程需要通过受众把媒介的使用与需求的满足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受众是媒介的主动使用者,受众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3)大众传播媒介能满足的需求,只是人类需求的一部分。媒介在满足这些需求时,必须与其他来源,如人际传播或其他传统的需求满足方式相竞争。(4)研究资料来源于受众的自我报告。也就是说,这一理论假设受众是理性的,能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动机,并且能清楚地表达出来。研究者根据受众的回答,推断受众使用媒介的目的。(5)不对大众传播媒介下任何价值判断。34 【正确答案】 “ 知识沟 ”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确实给受众带来了信息量的普遍增长,但由于社会地位高的

19、人比社会地位低的人能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因而随着不断地累积,两个群体获取的信息量将出现差距,久而久之,必然形成知识的鸿沟。这一理论反映了人们对信息社会中阶层分化问题的重视。蒂奇纳等人提出的“ 知识沟 ”理论,其积极意义在于,揭示出造成 “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不同。五、论述题35 【正确答案】 (1)大众传播研究。大众传播研究一直是中国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其研究成果在整个中国传播学研究中最为显著,特别表现在借助西方传播理论与方法,运用统计概率、样本抽样和问卷调查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受众词查,结合本国的实证调查数据,进行受众研究、传播效果研究以及运用大众媒介促进国

20、家发展的应用研究等方面。此外,大众传播研究还关注媒介信息的生产、流通渠道的变化。尤其在中国,渠道的畅通性以及生产者的专业性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关系到媒介的公信力。(2)人际传播研究。继大众传播之后,人际传播也成为中国传播学界关注的热点,焦点集中在人际传播的技巧、人际传播与语言传播、人际传播与社会心理等方面。一些专业院校尤其注重语言传播的方向,还开设了人际传播学的课程。同时,越来越多的商家意识到人际交往与沟通对合作的重要性。不过人际传播的研究一直缺乏较有深度的成果,大多流于表面的阐述。(3)组织传播研究。在中国,组织传播从引进介绍到逐步成长的过程较为缓慢,研究力量十分薄弱,研究成果甚少,基本上处于

21、理论转述阶段,尚未建立起自身的言说方式与研究视角,研究范围也很有限。(4)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跨文化传播研究在中国是一个较为时髦的研究方向,其研究领域包括沟通与理解、全球化趋势与本土化的矛盾分析、文化多元与文化霸权、现代性、反思性和文化认同危机等。在这一领域,学者们不仅关注跨文化传播中的沟通(语言与技巧)与理解(传播效果)问题,如何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增进中国与世界上更多国家的互动与理解,也是研究者们面对的重大课题。(5)新媒体传播研究。新媒体传播研究是进入 21 世纪后传播学研究中最有吸引力的一个方向。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研究

22、方法也较为丰富,已逐步建立其自身独特的研究视角、研究范式与思维方式。其研究范围涵盖网络舆情、新媒体产业、新旧媒体融合、微博、博客等诸多方面。“ 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 ”已成为国内新媒体研究的重要平台。36 【正确答案】 “ 沉默的螺旋 ”理论的核心观点如下:(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以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 。(2)意见的表明和 “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也就是说,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 “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 。如此循环,便形

23、成了一个 “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 “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 “意见环境”压力作用于人们惧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这一非合理过程的产物。“意见环境”的形成,来自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而后者的作用更强大。“沉默的螺旋 ”假说在下述两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它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2)它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正确地指出了这种影响来自大众传播营造“意见环境 ”的巨大能力

24、。假说中对传播媒介的“赋予地位”功能、大众传播的公开性和普遍性、报道内容的类似性和累积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选择性接触” 的困难性的分析,对重新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同时,启示了利用大众媒介营造舆论、控制舆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六、案例分析37 【正确答案】 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确实给受众带来了信息量的普遍增长,但由于社会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传播技能、社会交往、选择性接受等方面的差异,在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阶层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阶层之间必然形成知识的鸿沟。从新传播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并不是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均等地获得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利益,而现有的信息富裕阶层则可以通过及早熟练掌握

25、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而率先拥有信息优势。相对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网络媒体的使用更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在这一点上企业高管甲比船夫乙有优势。在选择性接触方面,企业高管甲选择接触最新资讯,将网络媒体融入自己的现实工作生活中,而船夫乙则仅仅把网络媒体当成一项偶然的娱乐项目,这同样会带来“知识沟” 的进一步加剧。在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必然是“ 老沟”未平,“新沟”又起。七、填空题38 【正确答案】 电话高度网络化39 【正确答案】 偏倚空间40 【正确答案】 芝加哥论坛报41 【正确答案】 政治性和阶级性归属42 【正确答案】 传播范围广43 【正确答案】 媒介对权力的从属关系44 【正确答案】 “ 灭火器 ”45 【正确答案】 “ 媒介帝国主义 ”46 【正确答案】 媒介集团化47 【正确答案】 广州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