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914080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来界定“政策分析” 的学者是美国的 (A)林德布洛姆(B)拉斯维尔(C)波普(D)威廉.邓恩2 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不包括 (A)线性结构(B)职能结构(C)线性一参谋结构(D)参谋结构3 论积贮疏论贵粟疏谏迎佛骨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等都反映了什么制度对政策的研究? (A)史官制度(B)策士制度(C)谏议制度(D)科举制度4 20 世纪 90 年代公共政策学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不包括 (A)

2、伦理取向(B)制度取向(C)管理取向(D)政府改革取向5 政策系统的组成单位或子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 (A)政策客体(B)政策环境(C)政策行为者(D)支持系统6 关于公共政策的客体及客体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的客体是目标人群(B)从 “人” 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的客体是政策问题(C)公共政策主体和客体之间并不截然对立(D)公共政策客体系统包含在政策系统之内7 政策系统的现实特征、功能与运行更多地取决于政策系统所处的 (A)经济环境(B)政治与法治环境(C)社会文化环境(D)工作环境8 政策系统的核心是 (A)决策体制(B)公共权力(C)信息系统(D)控制系统9

3、 从政策的社会效果来看,社会保障、反垄断政策、残疾人政策、最低工资保护政策四项分别属于哪种利益与代价的对应关系? (A)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B)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C)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D)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10 最中国化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A)机构一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D)

4、“上下来去 ”政策过程模型11 关于政策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及市场主体、利益相关者等组成(B)是非正式组织(C)美国国会、政府和利益集团的“铁三角关系”是其一种表现(D)分为利益型政策网络、意见型政策网络、混合型政策网络12 政策方案设计的联系机制构成包括 (A)结果、目标人群、执行机构、法规(B)规则、结果、法规(C)目标人群、执行机构、假定(D)规则、工具、假定13 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是 (A)公共政策的分析(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抉择(D)公共政策的执行14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分为 (A)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政治环

5、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C)国内环境和国外环境(D)主体环境和客体环境15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基本原则是 (A)忠实原则(B)民主原则(C)法治原则(D)创新原则16 最主要的外部评估方式是 (A)受委托评估(B)不受委托评估(C)研究机构评估(D)社会团体评估17 能够考察政策整体性效果但每项政策产出量较难计算的政策评估是 (A)内部政策评估(B)外部政策评估(C)单一政策评估(D)复合政策评估18 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技术标准的是 (A)多样化(B)系统化(C)社会公正(D)数量化19 实现政策目标和有效性的基础是 (A)创新(B)调整(C)稳定(D)维持20 公共政策调整过程的首

6、要原则是 (A)实事求是(B)渐进调适(C)追踪反馈(D)成本效益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 奠定公共政策学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 是(A)系统论(B)信息论(C)控制论(D)相对论(E)反馈论22 下列属于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A)理性主义模型(B)政治系统模型(C)机构一制度模型(D)精英模型(E)渐进主义模型23 关于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评估和择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评估标准从政策目标细化而来(B)评估通用标准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与财政可行性等(

7、C)避免使用“逆向决策方法”(D)要对择定方法进行审查和评定(E)审定结果有通过、否定或修改、搁置三种24 公共政策评估是(A)政策制定过程的需要(B)政策执行过程的需要(C)纠偏的需要(D)衡量成本与收益的需要(E)政治统治的一种表现25 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A)政策本身(B)执行主体(C)利益因素(D)政策对象(E)政策环境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26 简述全球范围内现代化以及大量政策问题的涌现对公共决策的要求。27 简述韦默和维宁的政策分析框架的步骤。28 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29 简述政策分析的价值、要素和原则。四、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30 试述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31

8、 试述政策分析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五、案例分析题32 宪法修正案的诞生2003 年 3 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两会”一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修宪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组长的中央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宪法修改工作正式启动。随后,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广泛征求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

9、,听取他们的意见。2003 年 10 月 14 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2003 年 12 月 22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开始举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依照宪法第 64 条规定的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以中共中央建议为基础,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情况,拟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代拟稿和宪法修正案(草案)代拟稿,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 (草案)的议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审议。2004 年 3 月,宪法修正案(草案)摆上了出席十届全国

10、人大二次会议 2900 余名全国人大代表的案头。出席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在充分肯定修正案草案的同时,有些代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会为此举行了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情况汇报,并将宪法修正案 (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团审议。2004 年 3 月 13 日,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 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3 月 14 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出席会议的 2903 名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郑重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结果显示:收回有效票 2890 张,赞成 2863 张

11、,赞成票占有效票的 99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修改后的新宪法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公布。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本案例,谈谈政策合法化的含义。(2)结合本案例,谈谈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D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包括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一参谋

12、结构、矩阵结构。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谏议制度中臣子负有向君主反映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职责。上述著作都是政策设计、政策分析和政策评估的杰作。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择伦理取向是因为任何选择都须有一定的标准,选择管理取向是因为公共政策是一种战略管理,选择政府改革取向是因为只有建立现代化的决策系统,才能拥有高效能的新型政府和高质量的公共政策。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政策行为者即政策参与者,既是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政策支持系统和政策反馈系统的构成部分,以及利益相关者及由其组成的政策网络。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选项从“事”的角度看,

13、公共政策的客体应该是政策问题; B 选项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的客体应该是目标人群;D 选项公共政策客体系统存在于政策系统之外,在被内化之前,作为政策系统的环境构成的一部分。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工作环境直接对政策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ABC 属于一般环境。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公共权力是基于特定政治共同体成员的同意或授权,为支配、管理、调控该共同体内部和对外的公共事务,而物化于法定公共组织及其各组成部分的职权关系中的一种公共权威力量,是政策系统的核心。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保障、警察消防、国防政策、公共教育等的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环保政策、反垄断

14、政策等利益范隔广、代价范围窄;残疾人的政策等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同宽;最低工资保护政策、强制医疗保险政策等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是一个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政策网络是一种介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种网络化联合体形态。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政策设计包括通过一定的内在机制联系起来的各种要素及其结构逻辑,这些基本要素之间的联系机制分别由规则、工具和假定构成。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15、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自然环境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包括 B 选项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应遵循忠实原则、民主原则、法治原则和创新原则,其中忠实原则是基本原则。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外部评估分为受委托评估和不受委托评估,受委托评估是最主要的外部评估方式。CD 选项均属于不受委托评估。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单一政策评估与复合政策评估的效果相反。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技术标准的内容包括多样化、系统化和数量化,价值标准的

16、内容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公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 C 选项属于价值标准。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项政策出台后,一般都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其所指向的政策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因此,政策稳定是政策有效性和实现目标的基础。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则有实事求是、渐进调适和追踪反馈。因为公共政策的调整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其首要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三论是相

17、互联系的交叉学科,它们和大系统论共同奠定了决策科学,包括公共政策学在内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22 【正确答案】 A,B,E【试题解析】 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政治系统模型;CD 选项属于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23 【正确答案】 A,B,D,E【试题解析】 “逆向决策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要求、不同场合、不同结果对已拟定的政策方案提出不同的看法,应予以使用。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公共政策评估工作的必要性基于四个方面,E 选项错误,应为政治参与的表现。25 【正确答案】 A,B,D,E【试题解析】 C

18、 选项属于执行主体因素。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26 【正确答案】 (1)决策过程的理性化。(2)决策过程的专业化。(3)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包括由科学理论指导,逻辑过程的科学性,决策手段的自动化。(4)决策过程的民主化,要求及时征求各部门、各地方,尤其是政策执行部门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并在实际决策中反复研究修订不断完善。27 【正确答案】 韦默和维宁的政策分析框架分为两个阶段七个步骤。第一阶段为问题分析,这个阶段由三个重要步骤构成,第一,理解问题;第二,选择和解释目标与约束;第三,选择解决办法。第二阶段为解决方案分析,这个阶段由四个重要步骤构成,第一,说明相关标准;第二,详细说明能够潜在推

19、进政策目标的备选政策方案;第三,用每一种衡量标准来评价每一种备选政策方案,预钡 0 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第四,推荐一种备选方案,并提供选择的依据。28 【正确答案】 第一,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包括两方面工作: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信息网络和政府上网工程;优化政策信息传播和反馈渠道,加大政策信息及时披露力度。第二,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要让公民参与执行计划、执行监督和执行评估。第三,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和监督机制。建立好激励机制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级别和工龄限制,科学地规范晋升制;建好责任追究机制。要健全首长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建好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多

20、层次、多功能、内外沟通、上下结合的监督网络。29 【正确答案】 政策分析的价值:第一,通过整合性与科学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第二,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第三,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第四,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政策分析的要素包括问题、目标、方案、模型、评估标准、实施效果、环境和信息,其中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分析过程的中心任务。政策分析的原则包括民主化原则、系统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分合原则(分解和整合) 、预测性原则。四、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30 【正确答案】 (一) 公共政策与法的相同之处第一,政策与法常具有同一文本和共同的形式特征;第二,在法治国家,公

21、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与法的制定和执行主体都是公共权力机关;第三,法和政策都是调整人的行为亦即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标准;第四,在法治国家,法和政策的制定可以具有相同的程序。(二)公共政策与法的差异(1)获得法的形态的公共政策与法的差异:第一,政策强调可行为性,其执行者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法强调对不可行之行为的可诉讼性,其执行者主要是国家司法机关。第二,法的执行过程除刑事诉讼和违宪审查外,司法机关一般不主动干预,但政府主动在司法机关不予干预的领域进行政策实施。第三,法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往往不对称。第四,法律明文优于法律精神、不得偏离法律明文是其公认原则,政策执行强调精神优

22、于条文、实质重于形式。第五,没有法律依据,执行政策一般不直接动用强制力;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往往直接动用国家强制力。第六,政策和法都要求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政策更为灵活,能更快应对客观形势的变动。第七,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干预比法更大、更深入。(2)未获得法的形态者。未获得法的形态者,具有获得法的形态者全部特质和规定性,但其文本不具有法的特质和规定性。(三)政策与法的相互关系政策是法的来源和动力,并且对法的制定和执行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法为政策提供保障,定型化为法律的政策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1 【正确答案】 政策分析分为定义、预测、规定、描述、评估五个过程。(1

23、)定义也就是问题构建的过程。(2)预测是采纳的可选方案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果。(3)规定就是建议,对结果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并产生与政策相关的知识。(4)描述就是监控。(5)评估提供有关解决或缓解问题的实际结果的信息。另外,从时间角度看,政策分析包含议程建立、政策形成、政策采纳、政策执行、政策评估这些阶段。美国学者阿诺德? 梅尔斯提炼出了其中政策分析者常犯的致命过错,即墨守成规式的、生搬硬套式的、姗姗来迟式的、一知半解式的、狗急跳墙式的、反复无常式的、脱离政治式的政策建议。五、案例分析题32 【正确答案】 (1)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

24、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过程的合法化、政策的法律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案例所反映的宪法修正案的诞生过程,是公共政策合法化要求在我国政策实践中的具体体现。(2)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和公布政策。提出议案。政策议案的提出主体既可以是立法机关的民意代表、有关委员会以及领导机构等,也可以是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案例中关于修改宪法的议案,是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向全国人大提出修宪建议,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党的政策建议形成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审议议案。即立法机关对有关政策议案的审议程序。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经过了代表们的反复讨论、修改。通过议案。规则一般是过半数通过。宪法修正案的通过经过了人大代表投票表决的程序,并且是以高票通过的。公布政策。政策通过后还必须经过法定的公布程序,才能生效。立法系统通过的法律、政策都要经过国家元首的签署和发布。在我国,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签署主席令公布法律和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