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91420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我国广义刑法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C)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利用合同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盗窃数额的解释2 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 ( )(A)民主主义与三权分立(B)尊重人权与三权分立(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D)民主主义与人民意志3 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主义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主义原则和普遍原则4

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依据是 ( )(A)犯罪客体(B)一般客体(C)同类客体(D)直接客体5 持直接故意心理态度的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是 ( )(A)应当预见并希望发生(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C)明知并希望发生(D)已经预见并放任发生6 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静脉注射大量空气,后甲反悔后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但乙仍然死亡。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C)故意杀人中止(D)过失杀人7 王某教唆李某去抢劫银行,李某受到教唆后,因害怕受惩罚,未去银行抢劫。在此案中,王某、李某的行为 ( )(A)构成共同犯罪(B)李某无罪,王某单独负教唆抢劫罪的刑事责任(C)均无罪

3、(D)王某无罪8 连续犯的特征不包括 ( )(A)数次行为具有连续性(B)数次行为的性质可以不同(C)数次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D)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故意9 对原判刑罚附条件地不予执行的制度,在刑法上称为 ( )(A)缓刑(B)减刑(C)假释(D)免除处罚10 在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是 ( )(A)管制(B)有期徒刑(C)罚金(D)无期徒刑11 我国刑法规定了追诉时效制度,下列对其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B)有利于放纵犯罪(C)体现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D)体现了“ 历史从宽、现行从严“的政策12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对原被判处有期徒刑 2

4、4 年的罪犯予以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 ( )(A)5 年(B) 12 年(C) 15 年(D)20 年13 周某在乘坐飞机时,由于一点小事与邻座乘客发生争吵,并大打出手。殴斗中,周某用铝质送餐车将舷窗砸坏,致使机舱内气压下降,乘客出现骚乱现象。周某的行为应认定为 ( )(A)尚未构成犯罪(B)已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C)已构成劫持航空器罪(D)已构成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14 下列犯罪中,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是 ( )(A)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B)间谍罪(C)资敌罪(D)叛逃罪15 依照法律规定,对于使用盐酸克仑特罗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养殖供人食用的动物的行为 ( )(A

5、)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B)构成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C)构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16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 ( )(A)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B)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C)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所有人员(D)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17 逃税罪的犯罪主体是 ( )(A)一般主体(B)纳税人(C)扣缴义务人(D)纳税人、扣缴义务人18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拐卖儿童罪行为的是 ( )(A)拐骗(B)绑架(C)接送(D)收养19 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 ( )(

6、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有利害关系的人(C)国家工作人员(D)任何公民20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的“判决、裁定” ( )(A)只限于刑事判决、裁定(B)不限于刑事判决、裁定(C)只限于民事判决、裁定(D)只限于行政判决、裁定21 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主体是 ( )(A)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B)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C)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销售企业(D)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销售企业22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 ( )(A)国家财产(B)公共财物(C)国家和集体的财物(D)本单位的财物23 阻碍军事行动罪侵犯的对象是

7、 ( )(A)武装警察(B)警卫部队(C)武装部队(D)地方武装部队24 下列各罪中,不以情节严重作为犯罪成立必要要件的是 ( )(A)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B)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C)拒绝军事订货罪(D)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25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只能是 ( )(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行政执法人员二、多项选择题26 关于刑法的溯及力,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有 ( )(A)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适用行为时的法律(B)行为人在 1997 年 9 月 30 日以前犯罪,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需要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

8、适用旧刑法第 59 条第 2 款的规定(C)对于旧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根据旧刑法需要类推处理而没有处理的,不管现行刑法是否规定为犯罪,都不得以类推方式定罪量刑(D)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而行为连续到 1997年 10 月 1 日以后的,对该行为适用新刑法追究刑事责任(E)一律适用新刑法的有关规定27 法令行为,是指基于成文法律、法令、法规的规定,作为行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所实施的行为。它包括 ( )(A)正当业务行为(B)职权 (职务)行为(C)自救行为(D)权利(义务) 行为(E)法律基于政策理由排除犯罪性的行为28 集合犯是指犯罪构成预定了数个同种类行为的犯罪,

9、一般认为,集合犯包括 ( )(A)常习犯(B)连续犯(C)职业犯(D)营业犯(E)继续犯29 以情节对量刑产生的轻重性质为标准,可以将量刑情节分为 ( )(A)从宽情节(B)从严情节(C)免除情节(D)减轻情节(E)多功能情节30 间谍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包括 ( )(A)行为的对象是国家秘密或者情报(B)参加间谍组织充当间谍(C)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进行间谍活动(D)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E)投降敌人并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行为31 下列选项中,应当认定为“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 的情形有 ( )(A)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未经税务机关依法书面通知其申报的(B

10、)纳税人已经依法办理税务登记(C)扣缴义务人已经依法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D)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书面通知其申报的(E)尚未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书面通知其申报的32 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有 ( )(A)行为对象不同(B)主体不同(C)客观行为不同(D)目的不同(E)罪过形式不同33 伪证罪客观方面的特征包括 ( )(A)必须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B)必须是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C)必须是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记录(D)必须在刑事诉讼中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E)必须在刑事诉讼前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

11、、翻译 34 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是 ( )(A)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B)利用职务上的便利(C)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D)为他人实际谋取了利益(E)亲自收受他人财物35 逃避军事义务是指 ( )(A)逃避临战准备(B)逃避作战行动(C)逃避战场勤务(D)逃避作战保障任务(E)逃避与作战有关的义务三、简答题36 简述亲告罪。37 简述犯罪中止的特征与处罚原则。38 浮动法定刑的特点有哪些?39 )简述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四、论述题40 试述刑法的性质。41 试述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根据。五、案例分析题42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甲、乙二人(均已成年) 于某晚潜入某工厂

12、行窃,盗得精铜板 10 块,价值人民币450 元,二人在携带精铜板准备逃离工厂时被工厂保安发现追赶。二人联手将保安打倒后携赃物逃离了工厂。对于甲、乙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 1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广义刑法是关于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刑法典是国家以刑法名称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可谓刑法典。单行刑法是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法律后果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如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

13、的决定。附属刑法是指附带规定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规范。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采取属地原则为主,同时兼采属人原则、保护主义原则和普遍原则。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法益。正确认识犯罪的同类客体,有利于对犯罪进行合理分类,有利于正确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我国刑法分则就是根据犯罪的同类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的。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后果,并希望此种结果发生的心态。6 【正确答案】

14、B【试题解析】 甲的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并且发生了预期的危害结果,是故意杀人的既遂。虽然中途甲反悔,但并没有有效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被教唆者没有犯教唆的罪,对教唆者按照教唆的犯罪处罚。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连续犯的特征是:(1)必须是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2)必须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3) 数次行为有连续性;(4)数次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其犯罪情肖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

15、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冉执行的一项制度。简言之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的自南,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是名副其实的主刑。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了追诉时效制度。规定追诉时效制度显然不是故意放纵犯罪,而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刑法的目的。规定追诉时效制度体现了刑罚目的,体现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体现了“历史从宽、现行从严”的政策,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惩治现行犯罪活动,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

16、缔的力量。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法第 78 条第 2 款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被判处有期徒刑 24 年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 12 年。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周某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致使机舱内气压下降,危及飞行安全,构成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其大体上分为如下三类:危害国家、颠覆政权的犯罪,叛变、叛逃的犯罪,

17、间谍、资敌的犯罪。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有毒、有害的共同点是可能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使用盐酸克仑特罗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或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供人食用的动物,或者销售明知是使用该类药品或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的供人食用的动物的,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论处。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国有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逃税罪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税款的行为,该罪的主体

18、是特殊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构成本罪是在客观上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报复陷害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的行为,该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立法解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的“判决、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既包括刑事判决与裁定,也包括民事、经济、行政等方面的判决与裁定。人民法院为依法执行支付令、生

19、效的调解书、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所作的裁定属于该条规定的裁定。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是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销售企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擅自制造、销售枪支的行为。该罪的主体是特殊的单位,即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销售企业。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是贪污罪的基本特征之一,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公共财物但不限于国有财物。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阻碍军事行动罪是故意阻碍武装部队军事行动的行为,该罪的行为对象只能是武装部队的军事行动。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假冒军人身份进行招摇撞骗的冒充军人招摇撞

20、骗罪是行为犯,具备此行为即可成立犯罪,不要求情节严重。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规范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该罪是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予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二、多项选择题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我国刷法对刑法施行前的行为是否有效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当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罚轻于新法时,应当按照行为时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一刀切地适用新刑法的规定。27 【正确答案】 B,D,E【试题解析】 法令行为包括以下行为:(1)法律基于政策理由排除犯罪性的行为。(2)职权(职务)行为。(3)权利(义

21、务)行为。2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集合犯,是指犯罪构成预定了数个同种类的行为的犯罪。一般认为,包括常习犯、职业犯与营业犯。29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对于量刑情节,可以根据不同标准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分类。以情节对量刑产生的轻重性质为标准,分为从宽情节与从严情节。3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间谍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三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1)参加间谍组织充当间谍。(2)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进行间谍活动。(3)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实施上述三种行为之一的,即构成本罪,同时实施这三种行为的,也不实行并罚。31 【正确答案】 B,C,D,E【试题解

22、析】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已经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或者扣缴税款登记的;(2)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书面通知其申报的;(3)尚未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扣缴税款登记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书面通知其申报的。3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有明显的界线。二罪在行为对象、客观行为、主体、目的等方面都有不同。3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伪证罪客观方面具有以下特征:(1)必须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2)必须是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

23、录、翻译。(3)必须在刑事诉讼中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3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该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客观要件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35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逃避军事义务,是指逃避临战准备、作战行动、战场勤务和其他作战保障任务等与作战有关的义务等。三、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亲告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刑法将部分犯罪规定为亲告罪,主要是综合考虑了以下三个因素:(1)这种犯罪比较轻微,不属于严

24、重犯罪。(2)这种犯罪往往发生在亲属、邻居、同事之间,被害人与行为人之间一般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3)这种犯罪涉及被害人的名誉,任意提起诉讼可能损害被害人的名誉。37 【正确答案】 (1)中止的时间性。(2)中止的自动性。(3)中止的客观性。(4)中止的有效性。根据我国刑法第 24 条第 2 款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38 【正确答案】 浮动法定刑具有以下特点:(1)只见之于罚金刑,这显然是因为罚金刑的数额可以根据刑法规定的某种事实标准予以确定的缘故。(2)只适用于经济犯罪、财产犯罪,对其他犯罪难以甚至不可能规定浮动法定刑。(3)刑罚(罚金)

25、的具体幅度 (数量)要根据案件的一定事实确定。39 【正确答案】 (1)伪证罪发生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诬告陷害罪发生在立案侦查之前,而且可能是引起立案侦查的原因。(2)伪证罪是对与刑事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诬告陷害罪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进行虚假告发。(3)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4)伪证罪的主观上既可以是意图陷害他人,也可能是意图为他人开脱罪责;而诬告陷害罪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行为人诬告他人犯罪,引起了司法机关的追诉活动后,在刑事诉讼中又作伪证的,原则上宜从一重罪处罚。四、论述题40 【正确答案】 刑法具有区别

26、于其他法律的特有属性,这主要表现在:(1)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而其他法律规定的是一般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2)一般部门法都只是调整和保护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而刑法保护的虽然很广泛,但它同时具有不完整性。(3)一般部门法对一般违法行为也适用强制方法,但刑法规定的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刑罚是国家最严厉的强制方法。(4)刑法具有补充性,即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法益时,才由刑法保护;只有当一般部门法还不足以抑止某种危害行为时,才由刑法禁止。(5)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即其他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和保护的合法权益,也都借助于刑法来调整和保护。41 【正确答案】 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有两个方面的根据:(1)追诉时效的期限长短,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刑罚的轻重相适应。即社会危害程度低、刑罚轻的,追诉时效期限就短;反之,社会危害程度高、刑罚重的,追诉时效期限就长。可以认为,这是罪刑相适应原则在追诉期限上的体现。(2)刑法充分估计到行为人犯罪后隐匿、逃避的时间,使得犯罪人利用时效制度逃避法律制裁的可能性相当小。五、案例分析题42 【正确答案】 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抢幼罪。二人属于共同犯罪。二人在实施盗窃的过程中,为了窝藏赃物和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依法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