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91574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先天因素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的程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主体的审美个体和审美情趣,根本上是由 决定的。(A)主体的个体特征(B)后天的社会因素(C)审美对象的客观特征(D)人的生理素质2 “守财奴不能歌唱他丢失的钱财,而少女则可以歌唱她失去的爱情” 说明的美感的特征是(A)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B)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统一(C)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D)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3 绘画是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之一,它多以早期人类的为主题。(A)婚姻恋爱(B)战争(C)巫术仪式(D)狩猎生活4 西方的思维模式最基本的思维单位是(A)意象(B)概念(

2、C)逻辑(D)推理5 中国哲学几千年基本上没变,下面的哪一项可以说明这一点?(A)变则通(B)物化(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D)天不变道亦不变6 许多审美形态最初总是表现为(A)自然形态(B)社会形态(C)艺术形态(D)人生形态7 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A)乔治.桑塔亚(B)维特根斯坦(C)托马斯.门罗(D)杜威8 科学主义美学的对立面是(A)社会主义美学(B)印象主义美学(C)人本主义美学(D)经验主义美学9 美感理论建立在什么思维方式的基础上?(A)形式逻辑(B)经验主义哲学(C)形而上学二元对立(D)自然主义10 审美体验以感觉开始,以告终。(A)感觉(B)理解(C)想象(D)领悟

3、11 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A)浪漫主义文艺(B)象征主义文艺(C)现实主义文艺(D)自然主义文艺12 下列艺术品中最能反映艺术品意境超验层的是(A)陶瓷(B)摄影(C)山水画(D)雕塑13 “寓教于乐 ”是_ 提出的。(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4 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的表达。(A)精神层面(B)初步(C)物态化(D)形而上15 艺术想象力不仅仅唤醒和引发丰富的想象,更重要的是(A)把想象变成物态化的存在(B)突破客观的规律(C)把想象与回忆结合起来(D)将其融会整合16 艺术技巧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是(A)艺术的形式(B)艺术品的不确定部分(C)用以

4、填补艺术品空白的依据(D)败笔17 最能够体现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综合的艺术形式是(A)戏剧(B)建筑(C)绘画(D)音乐18 在“晤”的鉴赏阶段,形式符号被了。(A)抛弃(B)凝固(C)扬弃(D)克服19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的是(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鲁迅20 黑格尔曾说“ 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 ”,这说明(A)美是诉诸感性的(B)美可以潜移默化(C)美具有能动性(D)以上皆不对二、多项选择题21 审美活动与宗教活动的联系体现在(A)两者都是不可捉摸的(B)两者都是一种价值活动(C)两者都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D)两者都追寻完满的人生(E)两者都需要主体的精神投入22

5、 判断最基本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A)广泛性(B)统摄性(C)历史性(D)生成性(E)贯通性23 审美经验的功利作用源于(A)任何形式都是与内容结合的(B)主体的功利性(C)主体的精神思想必然被影响(D)审美活动体现为一个价值活动(E)审美经验也能够满足一般的快感24 出色的兴象所达到的境界是(A)真实逼真(B)主体的忘我(C)对象的联系性(D)“玄之又玄,众妙之门”(E)“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5 在先秦儒家那里,审美活动为了实现的和谐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人与社会的和谐(C)天人关系的和谐(D)人际关系的和谐(E)人与自身的和谐三、名词解释题26 审美趣味27 焦虑说28 同化调节律

6、29 艺术想象力四、简答题30 简述丑的特点。31 简述兴象的含义和特点。32 什么是意象的物态化?33 为什么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34 艺术形态的划分有哪几种标准?五、论述题35 论述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36 试述美育的目的。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影响审美趣味的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关系。虽然我们不否定先天条件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但是先天条件的发挥在根本上是由后天决定的。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作为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当功利性完全呈现出来的时候,是

7、不可能存在审美经验的。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于原始绘画的了解。早期绘画不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创造,甚至在更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生活记录,而狩猎生活在原始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概念在西方思维中的基础性。西方古代的思维方式经历了由具象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逐渐形成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主客两分,重视理性、经验与逻辑分析,最基本的思维单位是概念,最主要的思维方法是逻辑归纳和演绎。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于几句中国古代哲学格言的了解。中国的人生哲学几乎是千年不变的,变化的是细节,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完善和修改的

8、工作。即中国人经常讲的“天不变道亦不变”。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许多审美形态最初总是表现为艺术形态,最后才逐渐上升为审美形态。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乔治.桑塔亚是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是分析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托马斯.门罗是新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故本题答案选 A。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于现代美学体系的认识。现代的美学体系主要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一是科学主义美学,一是人本主义美学。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为美感理论来源之“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了解。20 世纪以前的美学家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美感,

9、但是其建立基础形而上学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强行地割裂了审美经验,造成了很多理论难题。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感觉作为审美体验的开始与终结。虽然我们说感觉既是开始,也是终结,但是要注意的是前后的感觉的内容是绝对不一样的。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模仿说是古希腊时人们界定艺术的普遍观点。亚里士多德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模仿它的艺术的真实性。后来艺术家们还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的原则。以再现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文艺可以说是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于意境超验层的认识以及几种艺术形式的了解。意境超验层指的是意象世界背后

10、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了解了这点,本题的答案也就明确了。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一观念最早是由古罗马贺拉斯提出来的,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们今天要正确理解这一段话。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艺术品作为物态化的表达。艺术品的物态化或者物化的表达对于艺术品的最终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开启了艺术之链的下一个阶段。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艺术想象力对于想象的融会整合。这一点关系到我们如何正确地理解艺术想象力,它有着深层次的统合作用,而不仅仅是唤醒、引发意象。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艺术形式的本质,这一点

11、非常重要,也比较难理解,注意一定要联系到艺术技巧。艺术的形式是艺术技巧运动的物态化和凝定。艺术技巧所展示的美就作为意义凝聚于形式的符号中。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认识以及几种艺术形式的属性。戏剧这一艺术形式具有极大的综合性。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艺术品的鉴赏过程。“悟”是这一过程中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主体在“悟”中克服了艺术品中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矛盾,进而通过意象重建直接把握了其内在意蕴。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以“美育代宗教”是我国近代化早期的先驱人物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无疑也是受到了当时西方思潮的影响。20 【正

12、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美育的首要特点(诉诸感性)。美育的基本特点首先在于审美对象及其感性特征,黑格尔的话非常明白地揭示了这一点。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B,D,E【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审美活动、宗教活动二者之间的联系。B、D 、E 为正确选项。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判断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A 、B 、C 均是判断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D、E 是审美形态的特征。23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审美经验功利作用的来源。从对象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尽管所涉及的只是对象的形式,但任何形式总是与一定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的;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

13、对象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人们的精神结构和思想境界。因此,本题答案为 AC。24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象的主要类型。其中兴象所要达到的境界应是主体的忘我与对象的“连续性”的融合,即从自然到自然。我国古典诗歌中赋、比、兴中的“兴”,便是典型的创造兴象的方式。25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先秦儒家的美育观念。先秦儒家认为,审美活动包括艺术活动的目的,多指实现两种和谐:一为天人关系的和谐,一为人际关系的和谐,故选 CD。三、名词解释题26 【正确答案】 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

14、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27 【正确答案】 焦虑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焦虑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它展示的是自由的可能性;个体在追索中感到焦虑和无所适从,焦虑总是面对未来的处境,面对的是虚无,这种焦虑处境是悲剧情绪的源泉,焦虑和悲痛融合在一起,成为真正的悲剧体验。28 【正确答案】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旦一种结构形成认知图式,就试图用它来同化对象,但无法同化时,就设法调节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图式。个体和人类的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都是同化调节律辩证关系的产物,它是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29 【正确答案】 艺术想象力是指艺术家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过程

15、中展开想象、联想、幻想或意象思维的能力的程度。当艺术家通过艺术敏感获得创造的动力时,即开始了由敏感出发的艺术想象。四、简答题30 【正确答案】 第一,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然是一种审美情感。第二,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恶性刺激等形式。31 【正确答案】 兴象是主体以客观(对象)世界的物象为引导,给接受者提供借以触发情感、启动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象使“感兴” 得以发生联想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 象” 便是兴象。这个概念原出于中国古典美学,它的最主要的特点,一是要“ 天然” ,不可有做作之迹;二是要 “隐蔽”,不可外露,更不可明白说出。32 【正确答案】 意象的物态

16、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一定的形式符号,使之以具有感性物质外观的形态呈现出来,如用线条、色彩、图形、文字、语言、节奏、旋律等形式符号来显现意象,这就是物态化,这是意象走向艺术的实存的第一步,使意象具有物象的形态,但还不是物质实存。33 【正确答案】 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每一个实在的艺术品都是由意象世界构成的。虽然艺术品是一个多层次结构,但意象是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如果一件东西不能够提供意象,或者不能转化为意象,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的本质体现于意象世界,从存在方式说,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34 【正确答案】 在历史上,艺术形态的划分有非常多

17、的种类,但是把分类的标准大致总结,不外乎三种:第一种标准是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例如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方法。第二种标准是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例如莱辛的分类方法。第三种标准是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第三种分类的方法从艺术品自身出发,较为符合现在学科发展的潮流,更为合理一些。五、论述题35 【正确答案】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具体说来,审美中的惊异有两个主要特点: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2)

18、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 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亮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生存状态。36 【正确答案】 (1)美育是要使人精神上能够获得解放与自由,把人从自然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上升到精神的理想境界,进入一种顺任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2)美育是一种爱美的教育,爱美是人的天性,当人按自己的目的

19、改造自然,使自然取得符合他的目的形态,他就感到满意和愉快,从而产生了美感。(3)美育着重于使人们审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训练、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和创造力得到培养,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4)美育根本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教育。审美境界是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而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正是这种自由人生境界的感性显现。可见,自由乃是审美境界和美生成的核心所在。而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拥有自由,而当人拥有自由时,他也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人而拥有美。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造就一种审美的人。所谓审美的人,就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审美教育的这一根本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可转化为两方面的内容:即美的形式的教与审美理想教育,前者属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后者则要求把审美的自由人生境界转化为受教者自觉的价值追求,体现着美育的根本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EN 300 832-1998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for Mobile Earth Stations (MES) Providing Low Bit Rate Data .pdf ETSI EN 300 832-1998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for Mobile Earth Stations (MES) Providing Low Bit Rate Data .pdf
  • ETSI EN 300 832-1998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for Mobile Earth Stations (MES) Providing Low Bit Rate Data _1.pdf ETSI EN 300 832-1998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for Mobile Earth Stations (MES) Providing Low Bit Rate Data _1.pdf
  • ETSI EN 300 833-2002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 to Point Antennas Antennas for Point-To-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Band 3 GHz to 60 GHz (V1 4 1)《固定无线电系统 点对.pdf ETSI EN 300 833-2002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 to Point Antennas Antennas for Point-To-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Band 3 GHz to 60 GHz (V1 4 1)《固定无线电系统 点对.pdf
  • ETSI EN 300 833-2002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 to Point Antennas Antennas for Point-To-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Band 3 GHz to 60 GHz (V1 4 1)《固定无线电系统 点对_1.pdf ETSI EN 300 833-2002 Fixed Radio Systems Point to Point Antennas Antennas for Point-To-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Band 3 GHz to 60 GHz (V1 4 1)《固定无线电系统 点对_1.pdf
  • ETSI EN 300 899-1-1998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pdf ETSI EN 300 899-1-1998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pdf
  • ETSI EN 300 899-1-1998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_1.pdf ETSI EN 300 899-1-1998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_1.pdf
  • ETSI EN 300 899-3-2001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pdf ETSI EN 300 899-3-2001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pdf
  • ETSI EN 300 899-4-200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pdf ETSI EN 300 899-4-200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pdf
  • ETSI EN 300 899-4-200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_1.pdf ETSI EN 300 899-4-200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nterworking between ISDN User Part (ISUP) Version 2 and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_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