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貌,这是(A)广义的美育(B)狭义的美育(C)审美态度(D)以上都不是2 不论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美育,都必须和只有通过才能实现。(A)人生境界(B)实践(C)生存实践(D)审美活动3 _可以说是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A)审美活动(B)审美理想(C)审美意象(D)审美心理4 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A)阿恩海姆(B)弗洛伊德(C)柏格森(D)荣格5 人类审美意识得以产生的根本因素是(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分工(D
2、)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6 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是(A)战争(B)婚姻恋爱(C)巫术礼仪活动(D)劳动工具7 古希腊的悲剧可以称为(A)性格悲剧(B)社会悲剧(C)命运悲剧(D)荒诞剧8 “能将最惨的对象变成有趣的东西” ,出自(A)克尔凯戈尔(B)叔本华(C)尼采(D)布瓦洛9 贝克特的戏剧名作,同时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是(A)恶心(B) 苍蝇(C) 等待戈多(D)樱桃园10 在审美经验中,_是最活跃的因素。(A)情感(B)感知(C)想象(D)理解11 “移情说”是_ 提出来的。(A)康德(B)叔本华(C)里普斯(D)柯林伍德12 中国禅宗的坐忘境界是一种心理的_
3、调节。(A)理想(B)功能(C)结构(D)形态13 “我不再把作品完全看成是一个应该通过外观去认识的物,而是相反,把它看成一个准主体。” 这里的“ 准主体 ”指的是(A)对象的作者(B)对象中的人格形象(C)对象本身(D)隐含读者14 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同之处的是(A)游戏说(B)模仿说(C)表现说(D)符号说15 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A)物质实在层(B)意象世界层(C)形式符号层(D)意境超验层16 荷马史诗提供了丰富的古希腊的历史资料,这反映了艺术的(A)宗教感化功能(B)审美功能(C)认识功能(D)社会干预功能17 下面的_艺术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空问艺术与时间艺术之间的
4、过渡形式。(A)建筑(B)绘画(C)音乐(D)戏剧18 因为“悟”的境界不容易达到,所以 _就显得十分必须。(A)审美鉴赏指导(B)超越 “观” 这一阶段(C)延长 “品” 这一阶段(D)细读文本19 在先秦时,美育的最高理想是(A)乐(B)和(C)礼(D)仁20 王国维说“ 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 ”,这表明人生的最高境界是(A)道德境界(B)功利境界(C)审美境界(D)科学境界二、多项选择题21 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审美意识的产生(B)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C)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D)对审美心理的探索(E)对审美关系的侧重22 下列属于中国文论对于悲剧心理
5、与文学创作关系进行探讨的是(A)“净化说 ”(B) “发愤著书”(C) “不平则鸣”(D)“穷而后工 ”(E)“文以载道”23 自调节的特殊要求是(A)审美理解先于审美想象(B)透过形式把握本质(C)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D)纯化审美情感(E)反馈调节24 以下美学家中主张艺术起源于游戏的有(A)斯宾塞(B)谢林(C)康德(D)席勒(E)卢梭25 独特的艺术意象不同于客观对象的原型的原因是(A)客观原型首先转化为知觉表象(B)表象上渗透了主体情感(C)表象之间的关系依照主体自身的规律(D)表象之间的关系依照被修正了的客观规律(E)表象的心理形式与原型完全不同三、名词解释题26 审美活动无功
6、利27 表现说28 形式符号性29 图式化结构四、简答题30 为何说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31 简述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32 审美感知相对于一般感知,具有什么特点?33 为什么难以给艺术下定义?34 简述意象的孕育。五、论述题35 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36 为什么说意象的生产有双重的涵义?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美育的概念。考生应区别美育广义、狭义的概念及审美教育的内涵。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美育的实现途径。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美育,都内在地相关于人生实践,即以人生整体的培育、人生
7、境界的提升为旨归;而且,都必须和只有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实现。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美学的理论基石。美学理论,从审美活动出发,最后也是通过审美活动落实到审美教育上,可以说,审美活动是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弗洛伊德认为美的产生是人的性欲升华的一种基本途径。荣格提出的是“集体无意识”。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审美意识的产生原因。在决定审美发生的诸多条件中,劳动无疑是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的中介因素中,最重要的应为巫术礼仪活动
8、。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古希腊悲剧的类型。古希腊三大著名悲剧作家的作品中,几乎都渗透“命运”观念主题,因此被称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产生较晚。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丑的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出自布瓦洛诗的艺术。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荒诞派的代表作品。其中樱桃园是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不属于荒诞剧;恶心和苍蝇是萨特的作品。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审美经验的构成。情感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一方面构成了其他各种心理因素产生的诱因,另一方面又是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同时,它还作为一种弥漫性因素伴随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
9、从而使整个审美活动都显示出明显的情感色彩。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移情说。主观论者认为情感是主体投射或灌注到对象之中去的,代表观点是里普斯的“移情说”。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分为无意识的和有意识的两种形式。具体地说,就其心态和行为方面的调节而言是有意识的,如通过坐忘和禅定达到内景型内审美,就是通过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审美心态和行为来获得最佳审美经验的。就其心理结构的调节来说却是无意识的。但功能的自我调节与结构的自我调节并不是绝缘的,而是相互渗透和转换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也会影响结构。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就是这种有意识的功能调节与无意识的结构调整
10、的有机统一。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的是审美经验的准主体。在题干中,准主体并非指实际作者,而是完全以审美对象为依据构造出来的。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中西美学的共同点。西方表现说,比如克罗齐认为:“诗是表现心灵状态的。”而中国自古以来的“诗言志”、“诗缘情”等观点,也属于表现说。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艺术品的层次结构。其直接性物质存在是形式符号层;物质实在层是其间接性物质存在;意象世界层是物质向精神的过渡层;意境超验层是最高层次。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艺术的功能。艺术的认识作用是指人们通过艺术品的欣赏,能从虚拟
11、的意象世界背后获得对世界和历史的认识,可以了解到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物,从而增长识见,开阔眼界。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艺术的审美特征。在各种空间艺术形态中,绘画最具有主观性和精神性,从而能够突破空间形态局限。正因如此,绘画被看成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一种过渡形式。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审美鉴赏指导的重要性。审美鉴赏可以帮助读者实现“悟”的飞跃。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先秦时美育的最高理想。此时,“和”是美育的最高理想,而“仁”是道德的最高境界。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审美境界。在中国古人看来,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境界
12、。美育的途径,是主体成就自我的必然途径。美育可以使人们摆脱外在功利和内在欲望的本源,回复真诚和本色,体味到真正的自由。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2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对于悲剧心理与文学创作关系进行探讨的中国文论。中国文论对于悲剧心理与文学创作关系进行探讨,所谓“发愤著书”、“不平则呜”、“穷而后工”等命题都与悲剧功能的研究有关。23 【正确答案】 C,E【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自调
13、节的特殊要求。自调节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二是反馈调节。2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美学家。斯宾塞、康德、席勒主张艺术起源于游戏。25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此题考核独特的艺术意象不同于客观对象的原因。独特的艺术意象的诞生可能有客观对象的原型,但已完全不同于其原型。首先,客观原型转变为知觉表象;其次,表象上渗透着主体的主观情感因素;再次,表象与表象的关系依主体自身的规律发生转变;最后,表象本身作为主体的心理形式与原型就完全不同。三、名词解释题26 【正确答案】 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
14、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27 【正确答案】 西方 18、19 世纪浪漫主义思潮,标榜“自我表现” ,冲破了“模仿说”的罗网,表现说于是兴起。康德最早提出“ 天才 ”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表现说批评模仿说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在中国,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可划入表现说。表现说把艺术本质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破了把艺术仅归结为模仿、认识外在世界的局限性,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征,比模仿说更接近真理,在美学史上是一大进步。但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
15、系,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因而依然是片面的。28 【正确答案】 形式符号性即艺术品作为连接两个主体问的桥梁,是一种过渡性的存在,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和意象创造要传达给接受主体需外化为特定的形式符号,凝定在一定的艺术品中,接受主体才可能借助这些符号来接受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与意象信息,并加以再创造。这里艺术品以形式符号的方式负载着艺术意象而成为沟通两个主体的纽带。29 【正确答案】 根据波兰哲学家英伽登的观点,文学作品提供给接受者一个“图式化”结构框架,其中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读者只有在一面阅读一面将它具体化时,作品的主题意义才会逐渐表示出来。四、简答题30 【正确答案】 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
16、展,是有其必然性的,因为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从小的方面讲,审美有助于个体超越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机器工业对人的异化,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越来越迫切。31 【正确答案】 (1)非实体性: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它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它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审美对象就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之中。这是因为审美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静观,而是一种积极的建构过程。(2)开放性:即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审美对象既是有限
17、的、确定的,但又具有无限性和不确定性。审美对象的无限性寄居在它的有限个体的存在中,审美对象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就根源于它那既与过去沟通又向未来开放的生成性的结构之中。32 【正确答案】 审美感知相对于一般感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交织;第二,它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第三,它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把握对象,具有整体性特点。33 【正确答案】 (1)被“ 艺术”范畴所指称的对象本身就处在不确定之中,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增加了定义的困难。(2)在被划入 “艺术”的现象世界之中隐藏着一个互动变化:现象世界是变动不拘的,我们称某一类事物为“艺术” ,但与其他事物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18、3)“艺术”自身的价值在人类的文化视野也不是确定不变的,“艺术”概念的外延和艺术本身的意义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也增加了给艺术下定义的困难。(4)对艺术的规定往往会受到人们对艺术的功用判断的左右,如游戏、模仿、再现、表现、净化感情、振奋生命等等总是在某个时代内成为对艺术的规定,这种规定又影响着“ 艺术” 概念的内涵。34 【正确答案】 意象生产的开端就是意象的孕育,它首先是艺术家实践的产物,是艺术家主观同客观世界的存在发生交互关系、交互作用而生成的。它必然是以主客体的相遇开始的,而这种相遇是一种因感动、感应而引起内在情感激荡的关系。并且除了感动之外,主体还需要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即一种排除功
19、利杂念,集中精神,超越知性逻辑,进入感性直觉的状态,这种状态使日常自我暂时退隐、消失,以虚空的心胸接纳万物,孕育意象。当主体与世界相遇时,在特定的条件下,还会引发艺术家的创作冲动。而当艺术家的意象孕育成熟,其自身就有加以表达的内在趋向,这时就进入了艺术意象的生产阶段。五、论述题35 【正确答案】 (1)之所以说审美境界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是因为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人与世界之问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可能是审美的。(2)从心境上看,审美境界较大程度上超越个体眼前的某种功利和有限性,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它具体表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
20、与理性的“交融”,即中国美学所说的 “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从接受效果上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其中,有限的是景和物,无限的是情、思、想象和韵味。这种无限的情思和自由的想象中,生成的是包孕着无限韵味的意蕴,从而比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审美更自由无碍,更有内涵,更耐人寻味。(3)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由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导致的审美体验是多层次的,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层到深层的不断潜入和递进的过程。总之,审美境界是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它是对于人生境界的诗意的一种提升和凝聚,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36 【正确答案】 艺术生产具有双重的涵义:它既有生命孕育、分娩的意思,即事物的从无到有,存在的由隐到显,同时又有工艺制作、生产的意思,这两种意义都与艺术品的产生有关。首先,意象的从无到有就是要将主体在酝酿中的隐藏在深层潜意识的意义明晰化,把散漫的、不可把握的感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其次,意象的从无到有,还在于意象的意义内容在“无” 的运动中最终获得外在形式符号,转变为“ 有” 。再次,意象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后,艺术意象的创造和艺术品的完成,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它的价值首先取决于凝定在其中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