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法练习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我国刑法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 )处罚。(A)主要罪行(B)重要罪行(C)全部罪行(D)最重的罪行2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 )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A)犯罪性质(B)犯罪情节(C)犯罪人地位(D)犯罪原因3 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犯罪主体为( )。(A)绝大多数是特殊主体,少数是一般主体(B)一般主体(C)特殊主体(D)视具体情况而定4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或者附加适用(
2、 )。(A)驱逐出境(B)剥夺政治权利(C)罚金(D)没收财产5 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 )执行。(A)1 年(B) 2 年(C) 6 个月(D)最高不得超过 3 年6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和犯罪的单位判处罚金,应当根据( )决定罚金数额。(A)犯罪性质(B)犯罪作用(C)犯罪情节(D)损害结果7 某公民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3 年,他实际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 。(A)3 年(B) 15 年(C) 18 年(D)12 年8 我国刑法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再犯
3、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论处。(A)2 年以内(B) 5 年以内(C)任何时候(D)3 年以内9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后自首又有( )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罪。(A)重大立功(B)立功(C)悔改(D)积极10 我国刑法规定,判处无期徒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 )。(A)15 年(B) 10 年(C) 20 年(D)18 年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1 犯罪的过失分为( ) 的过失。(A)过于自信(B)不可避免(C)疏忽大意(D)不可抗拒(E)不可避免12 正当防卫
4、的必备条件之一,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此处“正在进行”是( ) 的行为。(A)已经开始(B)刚刚发生过后(C)即将来临(D)尚未结束(E)尚未发生13 犯罪预备成立的条件为行为人( )。(A)已经开始实行犯罪的预备行为(B)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行为(C)未直接造成严重结果(D)在预备阶段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E)有了实行犯罪的意图14 在犯罪中止中,自动放弃的犯罪中止应满足的条件为行为人( )。(A)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B)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C)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D)必须彻底放弃正在进行的犯罪(E)无法实施预定的犯罪15 犯罪集团的主要特征有( )。(
5、A)主体必须是由 3 人以上组成的(B)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固定性(C)具有共同实施某种犯罪的目的性(D)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E)犯罪手段多样16 在共同犯罪的形式中,按照各个共同犯罪人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我国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B)牵连犯(C)从犯(D)教唆犯(E)行为犯17 我国刑法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 )处罚。(A)从轻(B)减轻(C)免除(D)判处缓刑(E)从重三、简答题每小题 6 分。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8 简述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19 简述过于自信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四、论述题
6、每小题 10 分。20 试述犯罪构成。五、判断题21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可以从重处罚。( )(A)正确(B)错误22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A)正确(B)错误23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正确(B)错误24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可以比照刑法处罚。( )(A)正确(B)错误25 某甲与某乙素不相识,在排队购物时发生口角,以致互相殴打。某甲将某乙的眼镜打碎,同时将某乙的鼻子打出了血。某甲的行为侵犯了某乙的健康和财产,应当负刑事责任。( )(A)正确(B)错误26 李某(男,15 岁), 从小就经常斗殴打架,
7、在一次流氓斗殴中杀死一人,重伤二人。由于其犯罪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李某死刑,缓期 2 年执行。法院的判决合法。( )(A)正确(B)错误六、案例分析题27 某日深夜,刚在公司加班后回家的某公司女职员小林,路过一条偏僻小巷时遭到歹徒抢劫。歹徒手持小刀,声称不交出钱财就要杀人。小林不得已交出了手机、项链、钱包等物。歹徒接过财物,又拉住小林,威胁着要小林陪他玩玩。小林无法挣脱,突然拣起脚下碰到的一块砖头向歹徒头部砸去,歹徒应声倒地。小林迅即脱身并打电话报警。此歹徒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问:小林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为什么?28 本市无业青年丁某实施了盗窃犯罪行为后,潜逃到外地
8、。过了数月,丁某的钱花光了,又找不到工作,感到无处容身,于是返回本市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交待了其全部盗窃罪行。问:丁某的行为是否属于自首?为什么?刑法练习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刑法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刑法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刑法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刑法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刑法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刑法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刑法8 【正确答案】 C【
9、知识模块】 刑法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刑法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刑法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1 【正确答案】 A,C【知识模块】 刑法12 【正确答案】 A,D【知识模块】 刑法13 【正确答案】 A,B,D【知识模块】 刑法14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刑法15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刑法16 【正确答案】 A,C,D【知识模块】 刑法17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刑法三、简答题每小题 6 分。请简要回答
10、下列问题。18 【正确答案】 二者的区别是:(1)对于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不同:前者是认识到危害结果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后者只是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不同:前者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持积极的追求态度 ;后者则不追求危害结果发生,但也不阻止其发生,持无所谓态度,听之任之,无论危害结果发生或不发生,都不违反其意志。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知识模块】 刑法19 【正确答案】 二者的区别是:(1)对危害结果的认识不同:前者是已经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后者则没有预见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但应当预见)。(2)心理状态不同:前者是轻信能够避免;后者则由于没有预见,谈
11、不上持何种态度。过失造成危害结果,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知识模块】 刑法四、论述题每小题 10 分。20 【正确答案】 2.犯罪构成即犯罪结构,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必要条件的总和。它是犯罪的内部结构,也是衡量犯罪成立与否的标准和尺度。犯罪是复杂的,具有很多主、客观情况,其中决定犯罪能否成立的情况称为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都具备了,犯罪就成立;欠缺任何一个构成要件,犯罪就不能成立。犯罪无论从总体上看,还是就某个具体犯罪看,都具有一定的构成要件,有着不同的犯罪结构。因此,犯罪构成是区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也是刑事责任的基础。(1)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
12、指有罪过地实施危害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法人。(2)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对其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其中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又称罪过。(3)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的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犯罪对象、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4)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侵害或威胁的而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知识模块】 刑法五、判断题2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刑法2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刑法2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刑法2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刑法2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
13、块】 刑法2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刑法六、案例分析题27 【正确答案】 小林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但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 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合法利益。(2)正当防卫的时机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3)正当防卫的对象是不法侵害者本人。(4)正当防卫的限度是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其中对第四条又作了界定,进行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按其行为造成的结果及其主观要件定罪。但由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都比较轻,所以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
14、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害或死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属于抢劫罪、强奸罪,不属于防卫过当情况。【知识模块】 刑法28 【正确答案】 属于自首。自首是指罪犯在犯罪以后,主动投案,如实交待所犯罪行,并接受审查和裁判的行为。其构成条件是:(1)自动投案,通常是指罪犯在犯罪之后,犯罪事实或罪犯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已发觉,但尚未对罪犯进行讯问、采取强制措施之前,主动、直接向司法机关承认犯罪的行为;向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正被追捕的罪犯主动到司法机关认罪的 ;罪犯的家属将罪犯送到司法机关的等,视为自动投案。(2)如实交待,指罪犯投案后,如实交待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共同犯罪者还必需交待同案人。本案符合自首的所有要件。【知识模块】 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