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西古代文明史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先秦课件.ppt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91881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西古代文明史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先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西古代文明史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先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西古代文明史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先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西古代文明史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先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西古代文明史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先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中西古代文明史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先秦,构体系通史整合 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政治上:_ 经济上:_ 思想文化上:_,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应试指导,栏 目 导 航,抓核心 强技提能,查效果 即时评价,应试指导,备考策略 1. 近年新课标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经济史与政治史。重在历史概念的理解与历史认识。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跨年度交替进行

2、。 2. 预计今后新课标高考会继续以文字材料作为命题载体,突出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影响以及百家争鸣中各主要派别观点的考查,强调该阶段政治、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地域特征文化观念形成的重要意义。 3. 复习备考时,仍以宗法制、分封制、小农经济作为重点,要重视运用史料,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加强对宗法制与分封制内涵、特点及影响的学习,特别注意对与宗法制有关的历史遗存现象的理解;注意史论结合,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抓核心 强技提能,主干一 商周(先秦)时期的政治 关键词: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 基础清单 (1) 分封制:目的、对象、主要诸侯国、内容及影响。 (2) 宗法制:含义、最大特点及影响

3、。 (3) 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4) 商鞅变法:背景、内容、性质、影响(选修)。,(2) 影响 当时影响: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和贵族的特权。 历史影响:宗法制虽然是奴隶制时代的政治制度,但它并没有随着分封制的解体而完全瓦解,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直到今天,其内涵仍体现在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如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伦理文化、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排外心理等,一方面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美德和和谐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又对民主法制社会的建立和开放的民族性格产生不利影响。,A,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4、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进行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学法指导,关于早期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权威的中国史学家们都把中国国家的起源定在夏,如范文澜先生和郭沫若先生都持这种说法。范、郭两位大师虽然都认为夏已经是阶级社会,产生了国家,但是对夏的文明水平估计都

5、不高。这已经是被考古发现所证明了的。当代著名史学家何兹全先生对此持不同见解。认为夏远处于传说阶段。他在中国古代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早期国家”这一概念,把中国国家的起源分成两步看:从殷商盘庚到东周初期是中国的“早期国家”;春秋战国开始,中国进入古代社会即阶级社会,这以后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他认为,早期国家的特征是:社会已有阶级分化,氏族部落内部已出现贵族显贵家族,也有了奴隶和依附民;王的地位已经突出,有了王廷和君僚;但是氏族部落组织的血缘关系仍是社会的组成单位。它是由氏族部落向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过渡。它逐步远离氏族社会,逐步接近国家。,专家视点,主干二 先秦时期的经济 关键词:铁犁牛耕、小农

6、经济、工商食官、重农抑商 基础清单 1. 农业 (1) 主要耕作方式:演变的过程; 铁犁牛耕的出现及重要地位。 (2) 土地制度:变化过程; 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小农经济:产生背景、特点和影响。,2. 手工业的发展 (1) 三种经营形态:生产目的、经营方式、基本特点、地位及影响。 (2) 成就:冶炼、纺织和制瓷方面的成就。 3. 商业的发展 (1) “市”的设置与管理; “市”的功能。 (2) 商业政策及商人地位。,核心突破 对小农经济的全面理解 1. 演变: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2.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7、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 弱点 (1) 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3)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4. 影响 (1) 经济:促进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但也制约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 政治:成为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3) 文化:是诸子百家等思想的经济基础,也是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基础。 (4) 风俗:古代中国风俗习惯打上了深刻的小农经济的烙印。 (5) 外交:闭关锁国的经济基础。总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

8、缓慢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 5. 破产原因:(1) 封建国家、地主的剥削。(2) 战乱。(3) 自然灾害。(4) 家庭变故。 6. 政策:一方面通过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增加苛捐杂税等形式对小农进行剥削;另一方面,为保证赋税的征收、徭役和兵役的征发,又采取措施维护和稳定小农。,D,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1.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农耕使用集体劳动,属自然经济。 2. 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科学地讲,中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

9、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概念阐释,(1) 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因为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两者出现了交集。 (2) 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生产的产品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和市场相联系,因此并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由于它经营规模小,故叫小农经济。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所代替。 (3)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仍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现在的小农经济土地是公有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关于土

10、地私有制的确立 1. 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各国的改革与变法。 2. 形成的过程: 生产力进步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财政困难各国改革促进封建土地所有制阶级力量壮大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3. 影响:战国时期确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存在两千多年,是封建社会各项繁荣的基础,前期起了促进作用;但一方面封建地主阶级依靠各项特权,大量兼并土地,广大农民过着贫困的生活,另一方面到了明清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思维升华,中国文明的多源与多元的特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幅员广阔的文明国家,自司马迁以来的学者,几乎都相信中国文明一元发生论

11、,即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形成的。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文物考古事业迅速发展,这种局面有了彻底地扭转。人们的眼界逐渐开阔,知道商周王朝统治区域是很辽阔的,在王畿外有诸侯,其周围还有附属的大小方国,远远超出了人们原来的想象。苏秉琦先生从考古学的角度认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模式可概括为多元起源、中原核心、一体结构。费孝通提出关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也从民族形成的角度为中国文明的多源与多元说,提供了佐证。,专家视点,主干三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 关键词: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基础清单 1. 思想:(1) 百家争鸣:含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影响。 (2)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观点及其对儒家思想形成的

12、影响。 2. 科技:天文学、数学、医学方面的成就。 3. 文学:诗经、楚辞的文学特色及地位。,核心突破 百家争鸣的背景、评价及影响 1. 背景 (1) 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 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 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批知识渊博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条件。 (5)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C,思维拓展,考古学上证明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我们从青铜器,从城址、婚姻、墓葬规模、原始文化,这几个方面可

13、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明是怎么样从氏族一步一步走向国家的。 首先从铜器,从夏以前出土铜器者已达到20多处,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在它之前,我们的考古发现有20多处是在夏王朝建立之前开始出现了青铜器,比如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当中都有发现。在国家产生之前,我们的城堡普遍出现,比如登封王城岗城堡、濮阳平粮台城堡、山东城子崖城址、四川龙马宝墩古城等。,对接新课标,从婚姻形态上,新时期后期普遍出现了一男一女合葬墓,以及一男二女合葬、父子合葬的情况。就是说一男一女、一夫一妻制,是我们当时发现墓葬的基本形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 从墓葬的规模,在我们的国家产生之前,夏王朝之前,我

14、们发掘的墓葬规模,有大型的墓葬,有小型的墓葬,也有乱葬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型的墓葬一般都是这个社会的贵族,产生了阶级分化,有了阶级分化之后,富有的阶级墓葬出现了比较大型的墓葬,大型的状态。小型的墓葬基本上是一般的平民,还有乱葬坑(多人葬和合葬),这样的一种状态,即乱葬在一起的乱葬坑。从墓葬的形态反映了当时阶级分化的局面。,从文化上,我们在国家产生之前,中国的原始文化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比如有大量精美的原始艺术品,有大型祭坛,占卜卜骨,这样一种形态,所以说我们的原始文化也达到了一种非常高的阶段。 这就是我们的考古发现所处的发现状态,反映了我们国家产生的一些基本特点。,查效果 即时评价,C,B,D,B,D,C,B,D,C,D,B,A,C,A,B,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