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记叙文阅读借物抒怀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蛮 竹李俊玲人的记忆很奇怪,有时当你搜肠刮肚地冥想时,历史无迹可寻,可有些事物,无论你身处何地,不管你心境如何,只要在某个瞬间不经意的一瞥,那潜伏在你内心里最熟知的记忆神经便被骤然牵起,让你回到拥有无限遐想的时光隧道中,回到那个虽被尘封可依然鲜活的记忆空间里。就在那天,走在街上的我无意间看到一辆用蛮竹做的推车,于是脑海便翻涌着关于它的所有片段,如一扇门在我眼前开启,门内是老家郁郁葱葱的蛮竹。蛮竹,一种生长在山里的竹子,高大而粗壮,挺拔的竹竿带着大地黑土的倔强直冲云天,恣意地向白云深处延展。“蛮”即“大”,在布朗族眼里乃“王”之意,在我看来
2、,他有的是王者的大气而无霸气,有王者的博爱而没有狭隘,在广阔的天地里延展成一片让人叹为观止的风景。蛮竹苍苍,他是主妇,染绿了山寨,掩映着篱笆和野花,让家变成了温馨的小窝。蛮竹苍苍,他是壮汉,带领着源源不断的子孙,世代驻守着大山,倾其一生献给了这片土地上勤劳而善良的人们。蛮竹于我而言就是一种暖暖的记忆,生长在心里最肥沃的地方。春天,细雨绵密,柔柔地洒向静默的大山,黑土里,岩缝中,蛮竹用积蓄了一冬的能量破土而出,开始了一生不懈的拔节。在天地间,细雨的轻柔与蛮竹的刚劲完美地交融为一幅烟雨图,唯其这般,山林才显得灵动而多彩。记得小时候,我和阿公到山里找菌子,看着满坡地蓄势待发的青笋,阿公笑着对我说:你
3、看,我们的朋友开始出土了。是啊,我们的朋友,它是布朗族一辈子也离不开的朋友。阿公那根挑起全家衣食的扁担,阿奶那个被手摩挲得发亮的簸箕,一代又一代的布朗人就在与蛮竹的相守中走完辛劳而平和的一生,这一生始终带着蛮竹清淡素怡的滋味,带着蛮竹生生不息的精神,这样的人生简单而实在,自然而淡定。经过季节的洗礼,蛮竹从嫩绿到油绿再到淡黄,一节节展示着自己的壮硕。于是人们砍来蛮竹,建房、做成家具农具,把蛮竹丝丝入扣地编织进了自己的生活里,日子也透着清淡的竹香。老家保存着一根扁担,宽厚而结实,被阿公长满老茧的手磨得光滑而透亮,那是一根浸透了汗水的扁担,从阿公砍下蛮竹的那天起,它便成为了一个战士,肩负起家的重任。
4、在挑起日出与月落的过程中,父亲长大了,于是阿公便一担担地翻山越岭,把家里有限的食粮挑运给外出求学的父亲。蛮竹做的扁担渐渐弯了腰,色泽由淡黄变成灰褐,父亲在城里工作了成家了,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这时,扁担也完成了一生的使命,静静地靠立在屋子的角落,年迈的阿公拄着拐杖,背上是岁月留下的一个弧线。每次看到阿公遗留下的那根蛮竹扁担,总会想起朱自清背影里的章节,一样的情感被不一样的符号所记刻着,那根扁担被年月镀上了一层光晕,那是父爱厚重的光晕,常常氤氲了我感动的泪眼。一切农具几乎都来源于蛮竹,箩筐、耙、扁担、簸箕、手推车这些用具经过岁月的积淀,有些被人们的手磨得光滑,有些被汗水和黑土一层叠一层凝结成褐色
5、,这是经过耕耘、种植、收成而留下的劳苦见证。哪怕山陡坡峭,蛮竹总会破土,人们总会播种,险恶的环境阻碍不了勤劳的脚步,一辈又一辈的布朗人用蛮竹做成的农具开垦着贫瘠的土地,不懈地与旱涝作着艰苦的斗争,用蘸着血泪这支特殊的“笔”在大山深处写下了不屈的诗篇。布朗人离不开它,离开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终结,在这些平凡的农具中,我看到了山里人伟大而坚毅的人格魅力,他如苍苍的蛮竹,在骤风暴雨中依旧能挺直脊梁,压不垮催不倒,倾其一生来承受和付出,这共同的秉性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原来,上苍2的安排是这么的意味深长,此刻,仰望蛮竹,我热血沸腾。春天的雨又开始飘飘洒洒地落下了,我知道,在远方,在大山皱褶处,我的心又
6、开始发芽了。(选自云南日报2017.11.4,有删改)1.第段写到“于是脑海便翻涌着关于它的所有片段”,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答案】蛮竹高大、粗壮、挺拔,恣意生长;春天的蛮竹刚劲,生生不息;用成熟的蛮竹建房、做成家具农具服务人民,伟大而坚毅。2.第段画线句描写春雨的轻柔,有什么作用? 【答案】描写春雨的轻柔,与蛮竹形成对比,揭示了蛮竹的生长环境,烘托出蛮竹刚劲、生生不息的特点。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蛮竹的喜爱赞美之情,赞美了具有蛮竹精神的布朗人。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答案】示例
7、:人生要简单而实在,自然而淡定;要无私奉献,勇于担当;要不怕困难,敢于奋斗,具有伟大而坚毅的人格魅力。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窗外的泡桐树梅桑榆在我书房的窗外,挺立着七株泡桐树,高大、繁茂,交错的枝杈和那阔阔的叶子,织成一道绿色的屏障,遮住了一片灰蒙蒙的屋海。这七株泡桐树已陪伴我多年,不经意间,它们的高度便超过了我位于三楼的窗口,看那树顶,已须仰视。它们树干粗壮,已逾合围,从根至上七八米,笔直圆挺,绝无枝杈,树皮光滑,几无疤痕,树冠繁茂,可庇荫两百多平方米的地面。那蓬勃之状,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在人生旅途中蒸蒸日上的青年。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泡桐树也繁花满枝,宛如披了一身霓裳,又好像
8、从天而落的淡紫色云霞。我窗前那冬日残留的一丝肃杀之气,便随着泡桐花的开放悄然散去。当繁花落尽,它们便为我托出一片恬静、平和的新绿。我临窗伏案,读书或写作,当眼睛被满纸的“黑蝌蚪”胀满,或大脑因长时间的思索而疲劳时,便把目光停在这片绿色上,让眼睛得以歇息,大脑得以放松。晨昏之际,那绿荫里常有鸟儿的呖呖鸣啭;到了夏日,还有蝉那声如金属般的聒噪。这悦耳的天籁,迥异于闹市的喧嚣,闻之如置身于幽静的山林泡桐树,好像有心把一丝大自然的情趣移来这闹市,丰富我单调的日常生活。晴日的傍晚,天光渐暗,树冠变成凝重的墨绿,在湖蓝色的天空映衬下,显得娴静而又端庄,仿佛温柔的满怀着母爱的女人伫立在我的窗前。而工作了一天
9、的我,则爱在这宁静的氛围里,对着深幽的树影独坐遐思,或看着树顶上那片纯净的天空,耐心等待上帝的仆人点亮万千天灯。这七株泡桐树,是我夜读的忠实陪伴者。月白风清之夜,我凭窗而立,可以看它们披一身月华,绘一地倩影,树的枝叶将月光剪开,揉碎,化作一地繁星,衬托出夜的静谧;暴风雨之夜,我借着闪电的蓝光,可以看见它们一改往日的温和静穆,愤怒地摇动着巨大的树冠,抵抗狂风暴雨的袭击。霹雳在它们上空炸响,万千雨箭射在叶子上,其声如惊涛拍岸。巨雷盘空,撼人心魄,我真担心它们中的某一株会被雷霆劈折。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翌日清晨,风息雨霁,它们却缀着晶亮的水珠,裹着淡淡的晨雾,安然而立,姿影越发显得伟岸、挺拔。3
10、尽管在严寒的冬季,它们也并不衰败颓丧,虽无一身绿裳,但遒劲的枝杈昂然向上,托着天宇,显示出一种傲然、超拔的气度。若逢降雪,它们便化作玉树琼枝,平添了一种难以描绘的妩媚,于苍劲中显出几分巧夺天工的娇美。这七株泡桐树,行距和株距并无规律,显然是人们随手栽在那里。而据我所知,也从无园丁为它们浇水施肥,修枝打杈,从未受到谁的呵护,但是它们却于默默中不知经历了多少风刀霜剑、严寒酷暑,成长得如此壮大,如此葳蕤,成了栋梁之材!它们那卓绝的生存能力和自强的精神,实在令人赞叹。由于建楼,这七株泡桐树已被伐去多年。但是,它们的姿影,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2017 年 10 月 12 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1
11、.文章第段加点词语“聒噪”有何妙处?到了夏日,还有蝉那声如金属般的聒噪。【答案】聒噪,指声音杂乱;吵闹。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叫的声音。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晴日的傍晚,天光渐暗,树冠变成凝重的墨绿,在湖蓝色的天空映衬下,显得娴静而又端庄,仿佛温柔的满怀着母爱的女人伫立在我的窗前。【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晴日傍晚,天光渐暗之时的树冠比作满怀着母爱的女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树冠娴静而又端庄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泡桐树的喜爱之情。3.第 段 描 写 暴风雨之夜的 霹雳与“我”的担心, 有 何 作 用 ? 请 分 别 回 答 。【答案】描写霹雳,运用衬托的手法,写出树冠抵抗狂风暴雨袭击的
12、情景,表现出泡桐树的坚韧、挺拔的特点。写“我”的担心,表达出“我”对泡桐树的喜爱之情。4.作者笔下的泡桐树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答案】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都应该保持傲然挺立的姿态,以娴静端庄、温和静穆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变化,要有卓绝的生存能力和自强的精神。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红高粱程中学红高粱是迎接秋天的一份最美好的礼物。刚一立秋,高粱就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像一把把迎风怒放的火炬。火红的高粱剪裁出山的裙裾。山风一来,就见火红的裙裾飞扬,飘摇出惹眼的美丽。高粱不是花,但很美;高粱脱粒晒干后只是一种商品粮,却有着善良朴实的品性,它在特殊的年月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刚抽穗
13、时的高粱就像一个青涩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般清纯动人。还记得小时候,成片的高粱地是我们儿童的乐园。背着大人,躲过生产队“看青”的人,我们常到高粱地找寻高粱“乌米”。乌米是一种生长在农作用顶部的真菌,颜色多为黑色,幼嫩时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它外表虽不起眼,却是我们童年记忆中不可多得的美味。采摘下来,剥开裹着的那层高粱皮,只见乌米外白里黑,圆胖可爱。小心翼翼咬上一口,有一种绵绵软软的甜味,吃完一颗,白白的小牙立马变黑。不一会,我们的脸蛋上、衣服上都沾上了乌米的颜色,成了一个个“大花猫”。至今想起,那种美好的感觉仍然让我回味不已。将熟未熟时的高粱就像画中的古典美人,娇面含羞,风情万种,令
14、人怦然心动。每当这时候,我就要缠着奶奶给我做高粱粑了。割一捆高粱回家,在干净的院坝里用手将高粱粒搓下来,清水淘净,再沥干水分。这时的高粱,圆润饱满,只是里面的浆还未熟透。用石磨一碾,青红相间的高粱皮儿裹着奶白色的浆汁聚集在磨槽里,散发出一种清甜的味道。舀一勺磨好的高粱浆放入烧热的锅里,再化入一小坨猪油,随着高粱浆遇热凝固,再轻轻4按扁、翻动,煎至两面金黄。此时的火候不能太大,否则易焦变糊;也不能太小,不易煎熟。每次做高粱粑我都自告奋勇帮奶奶烧火,很认真地将火候掌握得刚刚好,奶奶便笑我是被馋虫勾的,平时也没见干活这么积极。煎好的高粱粑,蘸上白糖吃,软糯香甜,味道独特,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是我童年
15、印象最深刻的美味。高粱做成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但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最低,因而蛋白质的质量也最差。高粱的尼克酸含量也不如玉米多,却更能为人体所吸收。常听奶奶说起,在自然灾害那几年,稀稀拉拉的高粱羹拌上山间田里的各种野菜,救活了当地的很多人。但奶奶却不许我多吃高粱粑,说它是“粗粮”,小孩子吃多了消化不好。当高粱红遍满山坡时,父亲的笑容也被高粱染红了。熟透的高粱,像小山一样堆在晒场上,将人们的生活也装扮得红红火火。这时,各大小酒厂收购高粱的广告贴出来了,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了。在我国,以高粱为原料蒸馏白酒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正如俗语所说,“好酒离不开红粮”,驰名中外的中国名酒多是以高粱为主
16、料或重要辅料配制而成。种植高粱的人有了收益,生活有了希望;酿酒师挥动着臂膀,将浓郁的酒香洒满大街小巷。父亲呷一口自家高粱做的纯粮酒,脸上就有了微醺的神采。在浓郁的高粱酒香里品味生活,日子虽然还不算富足,却也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又是一年秋风起,高粱又红了。勤劳、节俭、淳朴、热情的人们,就像田野里熟透的红高粱,让人亲近,让人热爱,让人向往。(选自散文百家,有改动)1.本文以“红高粱”为题,有什么好处?【答案】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清晰点明文章的行文线索。2阅读文章,说说作者主要描写了在小时候、 高粱将熟未熟时、高粱成熟时的哪几件事。【答案】“我”和小伙伴到高粱地找寻高粱“乌米”;奶奶给“我”做高粱粑
17、;父亲品尝有滋有味的生活。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红高粱是迎接秋天的一份最美好的礼物。【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红高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红高粱的喜爱,表现了红高粱的珍贵,奠定了赞美红高粱的感情基调。4请结合选文,谈谈红高粱给你的感悟。【答案】示例:红高粱象征着勤劳、节俭、淳朴、热情的人们;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红高粱那样努力做到勤劳、节俭、淳朴、热情。乡音乡情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乡村的炊烟张峪铭乡村如一位从冬季走进夏天的行者,走着走着,就剩下一些薄衣单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妆容,随着时间的流去,一点点剥蚀,以至附着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记忆。 就拿
18、炊烟说吧。炊烟是每个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那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之间,缕缕炊烟起,暮色如笼纱,鸡进窝棚,黄犬归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炊烟散发的烟火味,是乡村最为温暖的人间至味。在那食物贫乏的年代,哪个孩子不曾靠着锅台,吸着伴着炊烟的饭菜香。将山芋埋进灶窿里,将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将那刚从地里刨来的花生放在火锹上那希冀,5那馋样,那焦香味,浸润了我的整个童年。 一户人家的炊烟,是这户人家风中的旗,地上的坐标,因为家家户户树立的烟囱,就像一个个坐标点,且顺着天空的炊烟,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砖瓦屋或茅屋土房。 小时候,我就是从炊烟中找到外婆家的方向的。母亲在一个下午,锄完最后一畦地后,牵着我去
19、看望外婆。越过村前的茅岭头,走过洼里的水库,经过一段接一段的田塍,我累得吃不消,跟着母亲后面,叽叽咕咕地埋怨着,母亲就指着前面一片树林对我说:快到了,那就是外婆家冒的烟。我望着林梢上的炊烟,在暮色里升腾,顿时想起外婆菜的味道,于是加快了脚步。 当然,乡村的炊烟不都会看得见,它许多时候融入熹微晨光与昏暗夜色之中。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一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父亲用单拇指,放在刀刃上来回地横拖,细微的沙沙声带有钢的嗡嗡声,轻轻撞击我的耳膜。母亲悄悄将灶火升起,烧一瓶热水泡一碗炒米,打点一下父亲的肚子,那炊烟消融在清凉的晨月中。等父亲将一担
20、柴挑回到家,左右邻居的炊烟逐渐散去,母亲香喷喷的饭菜早就做好了。 其实炊烟也是乡村人的时间坐标。那时没有钟,早晚以天色为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饭和中饭不仅看天象,还看家里的炊烟。哪怕你在割稻或耕田,当你直起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烟正浓,你肯定又躬身劳作,直到炊烟稀薄,你才扛着犁耙,带着一只小黄狗,吹着口哨往家中赶。沿途,你会闻到各家不同的菜饭香,偶尔,也能闻到谁家的鱼肉香。 要说乡村炊烟最盛之时,还是年前,家家户户将那备好的硬柴搬出来,架锅炒年货、打豆腐、杀年猪女人围着灶台忙得不亦乐乎,男人坐在灶口闷声添柴,满膛灶火,将男人映得红光满面,也将未来的日子染得火红 如今在高楼占据的城市里,没有炊
21、烟升起,只有门牌升到了空中,电气取代了柴火,即使买回了做锅粑的锅,也吃不出乡村柴火烧出的味。可回到乡村时,山上柴草茂盛,家家也如城里,汽灶替代了柴锅,烧饭简便了,过程简洁了,可那带着炊烟的味道没有了。更遗憾的是,没有炊烟,乡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样,少了灵动之美。 炊烟,本是乡村的坐标,是乡村的灵魂。可没有了乡村炊烟,就失去了心之向往的坐标,我们找不到曾经的味蕾与情愫,也很难找到回家的路。(福州日报2017.10.27,有删改)1.请说说文章以“乡村的炊烟”为标题有什么好处。【答案】全文围绕炊烟叙事抒情,炊烟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结构清晰;作者通过炊烟,描写了温馨朴实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对温暖
22、乡村生活的向往及对有炊烟的那个时代的遗憾和怀念,突出了文章的主题。2.第段画线句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一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答案】环境描写。“一弯冷月”渲染了乡间凌晨的清冷,写出时间之早,体现了父亲的辛劳。3.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答案】表现了作者对温暖质朴的乡村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有炊烟的那个时代的遗憾和怀念。照应文章标题,收束全文,揭示文章主旨,呼吁“留住炊烟”。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感触?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示例:如今的高楼大厦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生活变得匆忙
23、冷漠,没有曾经的温暖安详,我们应呼吁大家一起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承优秀的文化。6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故乡的香周华诚盛一瓶:春夜十一时,雨中柚花的香。家乡的柚花开了。暗夜里推窗,便被柚花的香包围,那是一种销魂蚀骨的记忆。樱花七日,柚花一旬,很快花落香消,然而那柚花的记忆如同青春,再不能在时光里磨灭。读一日书,不如在柚树林里坐半天,花落满肩,暗香盈袖。柚花是怎么样的?其花五瓣,样子温柔而淳朴。未开,如水滴紧紧抱合。开,则毫无保留地袒露。坦率无遗,向春天毫不保留交代一切。雨后柚花,那是一种坦然之香。再盛一瓶:夏日清晨六时,田野上空的稻花香。去年始,我在乡下老家,与父亲一起种三亩
24、水稻田。从春到秋。每一回,我从省城回去,干些农活,或在田边枯坐,闻着稻香,看芦荟上的水珠,丝瓜上的蜜蜂,缠绕的树枝,紫红的牵牛花,看碧草、蓝天、飞鸟、鸣蝉。此时,就会想起一句诗:“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人在都市,读来尤有稻花香。偶见朋友圈中,大伙在转一条消息一位画画的朋友,在终南山上找了个破败的房子,整修整修,住进去了。看云,看山,看风生水起,日子悠闲极了。转发的人真多,居然可以这样活他们都这么想。人跟大自然接触多了,是不是就不太会烦躁焦虑?赤脚走在田野上,心是不是就会更加宁静平和?现在想来,八月清晨,田野上空蜻蜓飞舞,稻花的香在薄薄的雾气中飘散,那是一种多么恬静的香。又盛一瓶:秋
25、天晌午,井下五尺,泉水香。秋天在乡下小住。老家依然是用木柴煮粥。白色的炊烟,凝在蓝色的天空里,大米粥的清香,凝在清凉的空气里。我在楼上,依然可以听见母亲在灶间煮粥的声响,可以闻出炊烟的属性 是用去年的松木煮的,还是用刚砍不久的毛竹,还是橘子树枝:橘子树枝尽管已然干透,燃烧时依然会发散出秋天的芬芳;而毛竹燃烧时吱呀作响,有风摇曳的感觉;松木燃烧时比较沉稳,还有松脂在火焰里滴落。母亲会走到井边打水。井里咕咚一声,是一只铁皮桶落入水中,铁皮桶上拴着一根长绳,落入水中的铁皮桶已经灌了半桶,这时母亲便提着绳子,把铁皮桶拎出水面,继而顺手一顿,水桶跌到水面以下,继而顺手一提,水桶便满满地载了水,一下两下三
26、下,水桶被拎到井沿上来。溢出的水花,从桶里一路跌回到井里。一路水花的跌落,因为高度的不同,使得回声亦有不同。村庄远处的溪流,秋水已瘦,婉婉约约。而屋边水井,井下五尺,泉水仍从石壁上涓涓地涌出,一年两年三年,周而复始,日子就这样缓缓地流淌。水面之上的香,那是一种平淡之香。还盛一瓶:冬日黄昏,腊梅枝上,雪花香。雪悄然停住,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一只松鼠立在柚子树枝头,静静地守护着家园。突然又飞快地跳至板栗树的枝梢,树上的积雪仿佛受到了鼓舞,欣然坠枝,微笑着拥抱大地。腊梅是黄色的,掩在白雪下,悄悄地释放着清香。我用一个瓶子靠近梅枝,只为盛取那雪香。我有这样一些瓶瓶罐罐,一个人轻手轻脚,去盛取各时各处的香
27、。再把这样一些瓶瓶罐罐密封,打包,做成一个套装。我要把它送给你,告诉你,这便是我的故乡。(选自周华诚草木滋味,有删改)【注释】属性:事物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性质。1.选文第段画线句与天净沙秋思有何共同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答案】都是采用多种景物并置的方法(写景的名词堆叠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7悠闲恬适的氛围。2.请阅读选文第段,概括三种“炊烟的属性”。【答案】橘子树枝燃烧发散出秋天的芬芳;毛竹燃烧时有风摇曳的感觉;松木燃烧时比较沉稳。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的画线句。【答案】画线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松鼠和雪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雪景的灵动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冬景的喜爱之
28、情。4.“故乡的香”究竟指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体会。【答案】“故乡的香”是作者对故乡(家乡生活)的回忆与怀念。它也代表着作者渴望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以及精神方面的追求。偶像魅力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高高的苔草依然在吟唱怀念高莽先生肖复兴6 月,我还见过高莽先生;10 月,高莽先生就离开了我们。真的是世事茫茫难自料。那一天,我和雪村、绿茶去他家探望。他早早地在等候我们,每一次去看望,他都是这样早早地守候在他家那温暖熟悉的门后。我知道,这是礼数,也是渴望,人老了,难免孤独,渴望风雨故人来。我算不上他的故人。3 年多前,雪村张罗一个六人的“边写边画”画展,邀请六人中有高莽先生
29、和我,我才第一次见到了他。第一次相见,他在送我的书的扉页上随手画了我一幅速写的肖像,虽是逸笔草草,却也形神兼备,足见他的功力,更见他的平易。他喜欢画画,好几次,他对我说,现在我最喜欢画画。在作家、翻译家和画家三种身份里,我觉得他更在意做一名画家。在他的眼里,处处生春,画的素材无所不在,甚至开会时候,坐在他前排人的脑袋都可以入画。晚年足不出户,我发现他喜欢画别人的肖像画,也喜欢画自画像,数量之多,大概和梵高有一拼。有一幅自画像,我特别喜欢,居然是女儿为他理发后,他从地上拾起自己的头发,粘贴而成。 这实在是奇思妙想,是梵高也画不出的自画像。有一次,他让我在一幅自画像上题字,我担心自己的字破坏了画面
30、,有些犹豫,他鼓励我随便写。以往文人之间常是这样以文会友,书画诗文传递着彼此的感情与思想。尊酒每招邻父共,图书时与小儿评。他是这样一个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和平常人分享的人,不是那种自命不凡甚至待价而沽的画家。阿赫玛托娃诗文抄是他写作的最后一本书,于他意义非同寻常。他不止一次说过:我翻译阿赫玛托娃,是为了向她道歉,为自己赎罪,我亏欠她的太多。1976 年,他在北京图书馆里看到俄文版阿赫玛托娃的诗集,内心极大震撼。自己以前没有看过她的一句诗,却也跟着批判她的人,他的良心受到极大的自我谴责。从那时候起,他开始翻译阿赫玛托娃的诗,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完成对她的道歉,为自己赎罪。我们中国文人,自以为是的多,文过
31、饰非的多,明哲保身的多,闲云野鹤的多,能够长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他人道歉、为自己忏悔的,并不多见。这一点,高莽先生最让我敬重。他让我看到谦和平易性格的另外一面,即他的良知,他的自我解剖,他的赤子8之心。淹留岁月之中,清扫往日与内心的尘埃,并不是每一位文人都能够做到的。在高莽先生最后的时光里,重新翻译阿赫玛托娃的诗,并用他老迈却依然清秀的笔,亲自抄写阿赫玛托娃的诗,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可以说是他人生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章。“让他们用黑暗的帷幕遮掩吧,干脆连路灯也移走”“让青铜塑像那僵凝的眼睑,流出眼泪,如同消融的雪水”重读还魂曲中的诗句,我有些分不清这究竟是阿赫玛托娃写的,还是高莽先生写的了。
32、想象中,译笔流淌在纸墨之间那一刻,先生和阿赫玛托娃互为镜像,消融为一样清澈而清冽的雪水。如今,高莽先生离开了我们。91 岁,应该是喜丧。我们不该过分地悲伤,他毕竟留下了那么多的作品,包括绘画和译作,更有他的心地和精神。想起在阿赫玛托娃诗文抄中,他亲手抄写的一段诗句:“让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能够,安然轻松的长眠,让高高的苔草萋萋的吟唱,吟唱春天,我的春天!”先生 90 岁生日宴席上,93 岁的诗人屠岸先生解释他的名字时说,高莽就是站在高高的草原上看一片高高的青草呀!那么,阿赫玛托娃诗中高高的苔草,也应该是你高莽先生呀!就让你在天堂里,和阿赫玛托娃相会,和所有你曾经翻译过作品的诗人相会,吟唱你的春天吧
33、!春天,永远不会离开你,你也永远不会离开我们!(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10 月 12 日 有删改)1.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贯穿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答案】本文以“高莽先生”为贯穿全文的线索。2.选文第段中加点的“这样”一词指代什么?【答案】高莽先生让我在一幅自画像上题字。3.选文第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答案】照应题目,点明中心,表明作者对高莽先生的怀念。4.结合短文内容,试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答案】从结构上,与文章开头“高莽先生就离开了我们”相照应;在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高莽先生的怀念之情。5.在中国文学长河中,出现了众多值得我们崇敬的文学家,请你选择一位对你影响最
34、大的文学家,谈谈他对你的影响。【答案】示例:路遥,他所创作的小说人生让我明白了生活充满了戏剧性,很多时候现实总不是按着预想的发展,计划好的人生轨道可能就突然发生变轨,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还那么漫长,只不过换一条道路而已,只要不放弃自己,不放弃努力,或许变轨后的道路上又有别样的意想不到的风景。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一个相声传奇的档案冯骥才一个传奇一定会留在相声史里,它的名字尽人皆知虎口遐想。说它传奇并不为过。哪个相声在数亿人中爆红之后,被两代人高高兴兴记住了三十年,如今忽然幡然一新,改头换面,居然再一次在亿万人中引起哄堂大笑,而且这亿万人中还多了一代新人,谁能造出这样一个相
35、声的奇迹?姜昆。但姜昆靠的可不是他的名气,他靠的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性,对生活的敏感,天生的幽默感,锐意的批评,如果再往深处说,就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了。三十年前如此,今天更如此。我认识姜昆是在熟悉和喜爱他的相声之后,接触到他,便更能体会到他相声的内涵。他广好交友,助人为乐,急公好义,爱好多多;对生活总是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是想提前占有,他好像永远兴致勃勃地站在生活的第一线。不管这是不是天性使然,反正艺术9家不能被生活甩在外边。你关切活生生的生活,生活就会成为你艺术的生命力。这也许正是新虎口遐想获得成功的“秘诀”。手机病、食品安全、塞车、贪腐、媒体娱乐化、无厘头的瞎起哄以及社会公德的缺失,不正是当今
36、全社会最关注的焦点吗?不正是需要我们明确的是非判断吗?如果拿新老两段虎口遐想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姜昆不仅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鲜活的生活感觉,语言的活灵活现,对事物喜剧性的敏感,更重要的是这新老两段相声都具有各自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特征以及自身鲜明的立场。前者是想唤起人们对他人“困境”的关切,用各种令人捧腹的笑料颂扬一种扶危济困的美德。后者则是在一连串荒诞不经的戏谑中批评各种亟须纠正的时弊,在爱憎分明中弘扬一种正能量。歌颂真善美是一种正能量,批评假恶丑也是一种正能量。批评是为了扬清排浊,也是自信的一种有力体现。在城市文化中,相声是一种具有广泛公众基础的大众艺术,是老百姓酷爱的快乐文化。特别是在北方城市它由
37、早期的街头集市,渐入剧场,畅行不衰。其缘由是这种艺术来自日常生活,来自身边,却凭仗艺术家智慧的发现和机智的表现,亦褒亦贬,巧言妙语,寓教于乐。有人怀疑在电子传播所向披靡的时代,手机段子满天飞,相声的前途会走向下坡。其实上坡下坡,关键全在相声本身。三十多年来的春节晚会便是一例。在这个十几亿观众共享一台的晚会上,相声不是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柱?多少一炮打响的春晚相声已经成相声史的经典,老虎口遐想便是其一。当然,春晚相声是极具挑战甚至极具风险的。成功了,响彻千家万户;哑火了,反倒万籁无声。这是因为春晚相声有个最大的难点:一次不成,无法再改,不能像剧场相声,可以反复打磨。成败皆此一举。新虎口遐想却禁得
38、起这样的挑战。这是因为姜昆对生活的热情犹然,责任故我,敬业依旧。因此他敢于向当代生活的“虎口”挑战,再次激活了相声的批评价值,再次获得了他的听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听众,并使我们感受到相声大道宽广又光明。值得关注的是,姜昆这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相声文本。老虎口遐想的文本追求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新虎口遐想的文本则是散文化、全信息和大视野的,用词用语全都带着当下“时代的光鲜”。如果说老虎口遐想是一个夸张的喜剧,那现在这个新虎口遐想则带着人们喜闻乐见的黑色幽默。应该说,从“老虎口”跳进“新虎口”,是相声艺术领域中一个十分出色的时代创新。艺术家完成的任何作品都属于过去,但它的意义却属于未来。因此,有
39、必要将关于新老两个虎口遐想的文本、评论以及相关资料整理成一本书,一份档案,以便深入研究,从中获得有益的认知,以推进相声更积极顺畅地走入生活和走进时代。(2017 年 9 月 3 日今晚报第 9 版)1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新老虎口遐想的共性与个性。【答案】共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特征以及鲜明的立场;自信的有力体现。个性:老虎口遐想唤起人们对他人“困境”的关切,用各种令人捧腹的笑料颂扬一种扶危济困的美德;文本追求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新虎口遐想在一连串荒诞不经的戏谑中批评各种亟须纠正的时弊;文本则是散文化、全信息和大视野的,用词用语全都带着当下“时代的光鲜”。2.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成功了,响彻千
40、家万户;哑火了,反倒万籁无声。【答案】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相声在春晚舞台的独特性和极大的挑战性:一次不成,无法再改,它是现场表演的艺术,现场观众不一,极具风险性。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10如果说老虎口遐想是一个夸张的喜剧,那现在这个新虎口遐想则带着人们喜闻乐见的黑色幽默。【答案】运用了对比的修辞,老虎口遐想与新虎口遐想的表演形成对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老虎口遐想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姜昆创作的相声创新艺术的赞美之情。4.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艺术家们应该如何推进传统技艺相声的发展。【答案】艺术家们要有异想天开的创造性,对生活的敏感,天生的幽默感,锐意的批评,对社会的责任感、敬
41、业与创新。人性光辉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梦想已经出发杜卫东柳婳人如其名,明眸皓齿,一笑两个酒窝,特别是她略带羞涩的神态和像鸽哨掠过天空一样的笑声,让你觉得即使用春梅绽雪形容她也不过分。然而我印象中的售楼小姐一般善于揣摩购房人的心理,谈笑之间,便把你兜里捂出汗的钱赚走了。柳婳在楼下等我和太太,去看新开的一个楼盘。我将我的新作吐火女神送给她,她表情略显夸张地“呀”了一声:“您是作家?我可喜欢读小说了。”我明白这是一句奉承话,这年头,碎片式阅读已成潮流,有几个女孩儿能认真看完一本纸质版的小说?很快,她开始了游说,介绍这个新开的楼盘。我告诉她,这次是代战友购房,战友只是一个工薪族,授权是
42、 100 万元以内。到达目的地,小区景致和她描绘的基本一致,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叠石为山,池水环绕,观景台对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售楼大厅里人挨着人,像是刚从网里撒到甲板上的无数条鱼,一个个亢奋并焦虑着。柳婳在人群中找到楼盘的置业顾问时,已满头大汗。看了样板间,我很满意,拍了视频发给战友,他也认可,只是希望在价格上最好不要超过100 万。当置业顾问告诉我们说我们看上的那套房子已经售出。太太慌了,我把太太拉到一边,说沉住气,这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柳婳和置业顾问交涉了很长时间,最后精疲力竭地说,101 万,置业顾问适时地举起手机问她:“还要不要?”柳婳略一沉吟,仿佛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要!把房留
43、住。”又扭头对我们说:“保证不超过 100 万,去打定金吧。”我看了太太一眼,得意地笑了,一切在我的预判之中,狐狸终究没有斗过猎手。10 天以后,我们陪着战友去交房款才得知,那日房价并没有降,柳婳把她自己的一万元佣金舍弃了。我听了心头一震。柳婳很忙,每天要穿梭于三亚的多个楼盘之间。太太告诉我,她是长春郊区的一个女孩儿,带着梦想来到这座海滨城市打拼。她的梦想并非是得到一双灰姑娘的水晶鞋,它平凡而简单,就是在三亚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她和一位同事合租了一间只有 10 平方米的平房,一个正值花季的女孩儿给自己设定的生活消费标准是每月 2000 元包括房租和化妆品。有时候,一包方便面、一碗抱罗粉便是
44、她的中餐或者晚餐。人海茫茫,也许我们就此擦肩而过,但是我们会把这一份感动留在心里。回到北京的我们几乎忘记了她。傍晚,太太突然接到了她从三亚打来的长途,说想和我探讨一下吐火女神中女主人公的命运走向。我有些愕然,接过手机。柳婳对我说,女主人公辛怡之死源于内心的自我迷失,具有很强的警世作用,对人性弱点和社会病象的批判也深刻而有力。只是,能不能让她以实际行动完成一次内心的自我救赎?悲剧的意义固然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世人看,但是在命运的重重雾霾中,难11道不可以射进一束希望的亮光吗?哪怕一灯如豆。我很惊讶,不仅仅是她的意见非常专业,更是因为一个游走于城市边缘,为了小小的梦想而努力打拼的女孩儿,居然能够
45、读完一本和她的谋生完全无关的纸质版长篇小说。这让我感到惭愧,同时也感到温暖。我说:“谢谢你读完了这部小说,如果有机会重印,我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另外,我向她道歉,忙活半天却没有拿到应得的报酬。 她先是一愣,继而咯咯地笑了:“我失去了这单业务,还有很多业务在等待我,而你的朋友失去了这次机会,也许就很难再有机会在三亚拥有一盏属于他的灯火了,明明是赚了呀。”她又说:“叔叔,你真的不必愧疚,反而应该祝贺我,因为我的梦想已经出发。” 原来,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公司特别奖励了她一笔钱,现在她已支付首付,不出几年,她就可以将父母接来三亚过冬了。“梦想已经出发”说得真好。她的梦想光如萤火,然而当无数个这样微小
46、的梦想抵达彼岸时,中国梦自然会摇曳生姿、绚烂辉煌。(光明日报 2017 年 11 月 24 日 15 版)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案】售楼人员柳婳舍弃自己佣金帮“我”战友在三亚定下房子以及和“我”探讨小说主人公的命运问题的故事,表现了柳婳的敬业精神和为梦想努力的坚定。2.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答案】插叙。通过“我”太太之口补充交代了柳婳的生活经历,表现她的不懈努力和她用她的微笑和敬业留给顾客的感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为下文写她有时间读书和“我”探讨主人公命运做铺垫。3.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她的梦想光如萤火,然而当无数个这样微小的梦想抵达彼岸时,中国梦自然会
47、摇曳生姿、绚烂辉煌。【答案】柳婳的每一个梦想是从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努力靠自己的敬业精神实现的,这无数个小梦想的累积就助她实现了在三亚拥有自己的房子并可以照顾父母,只要每个人梦想开始出发中国梦就会绚烂。4.请简要谈谈你读完本文之后的感受。【答案】作为一个工作人员应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作为我们学生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不断努力,争取实现。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老鞋匠唐常春每次路过菜市场口,我总会不经意想起那个驼背的修鞋老人,他那有些花白而稀疏的头发,如一根根冬日里的草,在寒风的吹拂之下,显得无力而孤寂。只有那娴熟的修鞋动作,说话不抬头的专注和坚定,从那枯井般的眼神里迸出来,整个菜
48、市场,便会传递一种温暖。那天下午下班,我走着走着发现一只皮鞋的后掌掉了,正好菜市场口的拐角有个修鞋的摊位,我便走了过去。“大妹子,你是钉鞋后掌吧?”修鞋师傅边说边把身边的小板凳递过来。这师傅神了,我还没开口就知道我修啥了。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起他来,年龄 60 岁左右,个头不高还有点驼背,皮肤粗糙幽黑,额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就像山间的沟壑,饱尝人世间的辛酸苦辣;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旧的看不清原来的颜色;上身穿的是洗得12灰白的打着补丁的中山装,下身穿的是有补丁点缀的蓝裤子,并且沾满了鞋油的印迹,那双手布满老茧、青筋凸现。见我没反应,老人以为我嫌板凳脏,便用衣袖在上面拂了一下,“干净了,大妹子坐吧
49、。”我不得不坐下脱了那只掉掌的皮鞋交给他,只见他在工具箱里找出一块旧轮胎皮钉在鞋底前后,用鞋拐子钉好后,将鞋斜放在膝盖上,用刀片将多余部分切去,让鞋掌与鞋底儿平整如一,很快就钉好了。“大妹子,把那个鞋也重新钉下,免得走路时两个鞋不对称,我只收你一只的钱。”我不由得对他另眼相看了。鞋掌钉好后我准备付钱时,才发现今天早上换了一件衣服,竟然没放一分钱。我很尴尬,觉得自己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似的,脸涨得通红,对老人说:“师傅,对不起,我没带钱,明天给你好吗?”老人笑着说:“没关系,就几元钱,算了吧!”第二天早上上班时,我把钉鞋后掌的钱交给了老人。从那以后,我成了老人的铁杆顾客。老人很守时,非常讲诚信。来补鞋的顾客时不时会把东西落在他这里,尤其是雨过天晴的日子,为一把小雨伞,他有时等到晚上八九点才收摊回家。有一次,天气很冷,又下着小雨,街上的行人比往日稀少了许多。北风吹得老人